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红楼改气数

我在红楼改气数 第76节

  好家伙,贾琏前世也是正常男人,小电影都看了不知多少个g了,谁稀罕这种陈年古董的二次元啊。

  谁料薛蟠竟误会了贾琏的意思,一边连声叫外面小厮进来摘画,一边拉住贾琏道:

  “嘟噜噜不如一起噜噜,琏二哥这种大君子既然也喜欢,那我这种小君子,就更得咱们兄弟一起噜噜了。

  到时候,这画挂在琏二哥书房里,我想去你那里瞧,也方便的很。”

  贾琏吓得一个哆嗦——什么?这货以为我也会把这玩意儿挂在书房里?

  这样忒……忒那啥了。

  “请教薛蟠兄弟何为‘嘟噜噜不如一起噜噜’?”

  “就是先生上课讲的,那个什么‘独噜噜,与人噜噜,谁噜噜’?”

  “难道是‘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好像是吧,记不大真切了。”

  .

  眼看小厮进来就要摘画,贾琏两步抢上前去,摆出***炸碉堡的光辉造型,不顾生死,一把将那“庚黄名画”死死按在了墙上。

  “万万使不得!万万使不得!”

  也顾不得客随主便,直接反客为主,将薛蟠的小厮给轰了出去。

  薛蟠摇头跺脚,真诚无比:

  “琏二哥啊!怎的跟我如此见外啊!

  都是咱们自家亲戚,我的可不就是你的?

  说到不见外上,我可要说一句了,琏二哥可真真不如珍大哥!

  人家珍大哥才是大度之人,今日说起他儿媳妇缺副好棺木,我当时就说,我们木店里有一副,叫作什么樯木,出在潢海铁网山上,作了棺材,万年不坏。这还是当年先父带来,原系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因他坏了事,就不曾拿去。现在还封在店内,也没有人出价敢买。你若要,就抬来罢了。

  人家珍大哥立即叫抬了过去,一见那果然是副好板,立时便解锯糊漆了。”

  “什么!!!

  你说什么!!!

  你当真让蓉哥儿媳妇用了义忠亲王的那副棺材板???”

第九十四章 万年板太难得

  “怎么了?这可是一副极难得的上好棺板呀。”

  薛蟠说着,摇头晃脑起来。

  “说起来,这副棺板可大有来历。当年,据说是有高人给义忠老亲王指点吉地的时候,说日后若想要定鼎,务必要预备下一副樯木板做寿材,图的就是个‘万年不坏’的好口彩。”

  万年不坏?

  那不就是——万岁!

  看来,义忠老亲王当年真的以为自己会当上皇帝啊。

  贾琏日前与那班贵族子弟吃酒之时,也大体听说过,这个义忠老亲王,既然有个“老”字,便是因为他是开国太祖皇帝的长子长孙。

  只可惜而太祖皇帝的长子短命,死后被追封为昭陨太子,大位传位给了次子,是为太宗皇帝。

  据传说,太宗皇帝曾经在太祖皇帝面前赌咒发誓,待自己殡天后,必将传位给哥哥昭陨太子的儿子,也就是义忠老亲王。

  可人心易变,后来太宗皇帝自己改了主意,还是传给了自己的儿子,也就如今的太上皇。

  又传说,如今的太上皇,当年在位时称元和帝,也曾经许诺给义忠老亲王,说自己会将传帝位给他。因元和帝比义忠老亲王年长,也算是兄终弟及。

  义忠老亲王信了这话,又巴巴等了十来年,最后等到的,是元和帝宣布禅让,将皇位给了自己的儿子,他自己则退居太上皇。

  至于被愚弄了两回的义忠老亲王后来到底做了什么,众人都讳莫如深,只知道太上皇震怒,亲自手书下旨,痛陈其“自以为旧日嫡子血脉,心怀异志,居心甚不可问。尤其属下之人,见朕于王加恩优渥,群相趋奉,屡有不臣”。最终,下旨将义忠老亲王全家废为庶人。

  不知是不是被旨意里的一句“虽伊不思皇祖,朕宁不思皇祖乎?”感动太甚,义忠老亲王及其两个儿子随即都羞愧成病,纵然太上皇与当今皇帝都急命太医院“务必救治”,可这三人福薄命浅,只十几日便都一命呜呼了。

  果然“最是无情帝王家”。

  果然“老实人不得好下场”。

  果然“造反和成名一样,都要趁早。”

  自打义忠老亲王坏了事,朝中大大小小的官员个个都避之不及,甚至有不少人反攻倒算,反戈一击。

  而当年上表检举义忠老亲王的忠顺王一家,自此颇得两朝圣心,过得顺风顺水更顺心。

  .

  贾琏愣愣望着眉飞色舞的薛蟠,完全分辨不出他是真傻还是在假装。

  薛蟠却以为贾琏是震惊于自己的见多识广,得意之下,愈发起了谈兴:

  “哎呀琏二哥,这要不是因为我妹子……额,她女孩儿家羞涩,老不让我说,反正就是一句话,咱们都是亲戚套亲戚的好亲戚,若是换了是旁人,别说要这副宝贝万年板了,就是想瞧一眼我都不给。”

  正此时,听得门外有小丫鬟的声音:

  “大爷,太太说请琏二爷到正屋说话。”

  薛蟠拉着贾琏就朝外走:

  “走!我妈一直想见你,她那里有从南边带过来的酒糟鹅掌,最是适宜下酒,今日咱们兄弟也喝两杯。”

  也不管贾琏愿意与否,兴头头的薛蟠拉着贾琏就进了正房,一进屋,也不管贾琏要与薛姨妈见礼,他自顾自大声道:

  “妈,我方才跟琏二哥说起义忠老亲王的那副万年板,他都听傻了。”

  转头又朝贾琏继续道;

  “琏二哥,不是我自夸,这也就是我们薛家,做了多年的皇商,我爷爷活着的时候,一年里有事没事,怎么也得亲自往义忠王府里跑上五六趟呢。”

  薛姨妈是个长相温和的中年妇人,脸型眉眼都与王夫人有六七分相似,只是嘴角微微上翘,是以在面相上,比整天绷着脸的王夫人又更添几分和气和喜气。

  此时薛姨妈带着宝钗迎上来,笑着道:

  “自家人,不拘礼节的,来来了,快坐快坐。

  蟠儿是个不懂招待人的,我就知道他一高兴起来,就只记得说笑,不记得招呼你喝茶。我这里都预备下了,你们坐着喝茶说话儿,岂不是好?”

  她说着,就将贾琏让到桌旁,拉着贾琏坐下,丫鬟立刻倒上茶来。

  薛姨妈又指着桌上的点心果盒,不住地让贾琏吃这吃那,仿佛贾琏还是个小孩子一般,让贾琏几乎应接不暇。

  倒是薛蟠,方才的兴致还是不减,又接着道:

  “琏二哥,说起来只怕都没人信,义忠老亲王的事情,除了我们薛家,谁也办不成。

  就他那副棺材板的事情,义忠老亲王谁都信不过,最后,是他老人家亲口托付先父去办的。”

  贾琏也早听说薛家的皇商背景,却不知他家竟与义忠老亲王交情如此深厚,心中想再多听些旧事,便连连赞叹。

  薛姨妈一听薛蟠提起旧事,反而叹息道:

  “怎么说起这个?都是陈谷子烂芝麻的。”

  一旁的宝钗婉然一笑:

  “我哥哥说得不假,说起那副棺板,倒还真是费了一番大周折呢。

  先父为了老王爷这副万年板,几乎亲自走遍了整个铁网山,才在山深处寻到了一株千年樯木。

  这樯木天生木质极其致密,十年只能长粗几分,半寸都不到,更离奇的,是这樯木离土半日便枯缩如朽,再也用不得。

  想要做成棺木,须得在当地锯木为板,都趁在半日之内,以火油大漆封油,阴干九九八十一天之后,再上二遍漆,再阴干九九八十一天,上第三遍漆。一直到上足了第九遍漆,再阴干九九八十一天,方可万年不坏。

  为了能赶在半日之内,将伐树、锯木、刨平、上油都稳妥完成,先父找了上百个木匠,还搭了极大的棚子,一众人就住到了铁网山深处的千年樯木旁边。

  前前后后用了差不多三年时间,才得了这副宝贝棺材。连工带料加运费算下来,少说也花出去了三千多两银子。”

  薛蟠一听,立时睁大眼睛:

  “哎呀!今儿珍大哥问我,我还说‘拿一千两银子来,只怕也没处买去。’看来倒是我说少了。

  嗐!管他多少呢,如今不论谁,就算手里捧着现成银子,你没地方买去。这就叫做‘难得’。”

第九十五章 鹊哥儿是晴雯

  贾琏越听却越不是味儿。

  他前世曾经听爷爷贾不全讲过不少帝王陵寝的风水秘闻。

  比如皇帝继位后,便要开始寻龙点穴,为了能寻到一处“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的“万年吉壤”,往往要花费数年甚至数十年。

  因为帝王陵开店选址的优劣,直接关乎皇家气数,江山安危,国运兴衰,因为选址不宜而被帝王杀掉的风水大师不在少数。

  而作为大行皇帝最终躺卧其内的棺木,也必定不能含糊。

  皇帝的棺木,多用生于湖北、湖南以及四川的深山谷里的“帝王木”,且至少要千年古木,百丈之干,其半埋于沙土之下,截之以为棺,故谓之“沙板”。

  这种沙板温润细腻,光洁如玉,纹理极好,触之犹如触摸婴儿的肌肤,但又如铁石一般坚硬无比。幽香不绝,用此木做成盒子,盛放生肉能够历七日都不变色。

  而听方才宝钗所说的义忠老亲王那副“万年板”,只怕比帝王木还要好。

  这种皇家打着“万年”烙印之物,岂可用在常人身上?

  一旦被皇家所知,却不是要给贾家招祸?

  .

  想至此处,贾琏也无心再在此逗留,便起身告辞说那边还有事情。

  薛蟠死拉住贾琏不让走,薛姨妈也苦留吃过晚饭再去,贾琏心中有事,只是再三辞谢。

  最后,还是宝钗抿嘴笑道:

  “琏二哥不是那等虚头八脑的人,他既如此说,就必定是有脱不开的事情。

  不如改做他日,咱们备好酒饭,再单请琏二哥过来,他那里内外事情皆多,也得容他都安排便宜了,岂不更能尽兴?”

  果然,宝钗“四角俱全”的几句话,为贾琏解了围,也让哥哥薛蟠不失颜面。

  薛姨妈和薛蟠都笑道:“这倒是了。”

  贾琏终于顺利告辞,出了梨香院。

  贾琏不由暗道:

首节 上一节 76/5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