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守疆十年,开局签到李元霸

三国:守疆十年,开局签到李元霸 第1233节

  唤醒汉人们心中的热血。

  让所有的汉人摆脱外族人眼中孱弱的绵羊形象。

  这个过程便是唤醒狼性的过程。

  是后世许多文化底蕴深厚的大公司不断追求的目标。

  求同而存异。

  大汉未来的色彩斑斓肯定是要以汉人为主色调的。

  但也绝对少不了异族人的独有色彩来渲染。

  五十六支画笔。

  才能画出五十六种颜色汇聚在一起的鲜花嘛。

  用数日时光安顿好了乌戈国的大小事情。

  杨家将再次踏上了出征的道路。

  目标。

  永昌郡南部。

  以及。

  更南边的南中之地。

  曾经不可一世的南蛮王高定已经不在了。

  曾经威风八面的二十一位洞主也被灭了一大半。

  现在正是一举拿下南中永绝后患的大好时机。

  杨锋之所以对乌戈国灭国不灭种。

  也是再向南中的蛮兵们发出一个信号:

  真心归降大汉那就是一家人。

  以后不分彼此。

  否则……

  死!

  在杨家将大军出发之前。

  这个信号就以比5G网络还快的速度传播到了南中。

  不知瓦解了多少蛮兵的抵挡之心呢。

  再加上孟获和祝融不断宣扬杨家将的各种强大之处。

  以及大汉天子对待真心归降大汉的异族人的宽容。

  杨家将这才刚刚踏上征程。

  甚至还没跨出永昌郡呢。

  就有不少附近的蛮兵主动跑过来投降了。

  反正小胳膊也拧不过大腿。

  早点归降说不定还能得到陛下他老人家的另眼相看呢。

  在这样轻松的气氛中。

  杨家将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便平定了永昌郡南部。

  而后在大汉天子杨锋的亲自带领下。

  重兵驻扎到了南中边界线的最北边。

  对南中之地虎视眈眈。

  随时都有出兵踏平南中的可能。

  南中仅剩的六个洞主连忙凑到了一起。

  急三火四的商量着对策。

  这六个洞主中。

  金环三结、阿会喃和朵思大王三人一直都是留守南中的。

  对杨家将的强大还没有太过清晰地认知。

  可剩余的三位却不敢这么想。

  听到杨家将来到了边界线上。

  他们的脸都白了!

  五溪洞洞主董荼那、八纳洞洞主木鹿大王、银冶洞带来洞主三人的脸色那叫一片愁云惨雾。

  比曹操犯头风病还难看!

  看着三人的脸色。

  六位洞主中实力最强、资格最老的金环三结皱着眉头问道:

  “你们什么时候对汉人的部队产生恐惧了?难道他们是有三头六臂吗?”

  董荼那苦着脸说道:

  “你是没见过杨家将的厉害啊!高定的实力强不强?照样被灭了!孟获的武力高不高?被人家一个十五六岁的毛头小子生擒活捉了三次!”

  木鹿大王补充道:

  “这还不止呢!杨家将的那些武器简直是太特么吓人了,乌戈国的藤甲兵刀枪不入,咱们碰上都要感到头疼不已,结果呢?被人家一支偏师给连锅端了!”

  “是啊是啊。”带来洞主紧跟着说道:

  “就连兀突骨那家伙都被烧成灰了!要说正面交锋,咱们哪一个人的实力和势力能比的上兀突骨?”

  这么一番对比下来。

  金环三结的脸色渐渐变的阴沉。

  是啊。

  是杨家将提不动刀了?

  还是自己太飘了?

  金环三结刚才脑子一抽抽就想和杨家将正面硬刚。

  结果一抬头才发现。

  我勒个去。

  自己和杨家将之间的差距简直就是天上地下啊!

  就算是他们六个洞主挺直腰板、踮起脚尖。

  使劲的仰着头。

  也不过是刚够到杨家将的脚面子上好吗?

  最先说明杨家将厉害的董荼那沉默了一会儿。

  憋憋屈屈的提出了建议:

  “不行就投降算了,反正杨家将也是厚待俘虏的。”

  金环三结身边的阿会喃立刻扯着嗓子反驳道:

  “绝对不可能!至少也要让汉人看到我们的厉害,再商议下一步的动作!不然的话,日后还有咱们几个人的好果子吃?”

  要说这话倒也没错。

  自古以来痛痛快快投降之人能有几个有好下场的?

  远的不说。

  就说刘表的蠢货儿子刘琮、前益州牧刘璋这些人。

  他们的下场不都是血淋淋的教训吗?

  反而在投降之前先刚一波。

  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厉害了。

  心里多少有点忌惮了。

  日后才不会太为难他们嘛。

  金环三结此刻这叫一个矛盾。

  心中激烈的天人交战着……

  到底是直接投降呢?

  还是刚一波再投降?

  好纠结呀!

第808章 大凶之地秃龙洞

  一番痛苦的纠结之后。

  金环三结最终还是决定先刚一波再说!

  南中人在汉人的面前历来是保持强势的。

  没道理不战而降啊!

  杨家将又不是什么三头六臂!

  况且刚一波之后。

  向杨家将秀一秀肌肉。

  展示一下自己这边强大的武力。

首节 上一节 1233/14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汉:从封狼居胥到千古一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