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守疆十年,开局签到李元霸

三国:守疆十年,开局签到李元霸 第1308节

  曹操之前见杨家将一直没什么动静。

  也就把杨家将给忽略了。

  毕竟杨锋北征未归。

  是不可能出现在江东战场上的。

  可谁能想到杨锋是没来。

  他的诏书来了啊!

  荆州牧张辽立刻采取了行动。

  在曹操的后院狠狠地放了一把大火!

  搞的春风得意的曹操立刻就像是身坠冰窖一样。

  感到一阵彻骨的寒冷!

  好不容易拿下了豫章和长沙,眼看着桂阳也差不多了。

  身后的南郡却丢了!

  得到两个郡、丢了一个郡。

  不说是赔本赚吆喝也差不多了。

  曹操怎么能甘心?

  第一谋士荀彧立刻上前一步:

  “魏公!事态危急,我军必须要回军救援南郡!至少也要保住章陵郡才行!”

  “但桂阳亦不能就此放弃,这里是我军打破被杨家将钳制的关键之地!因此请魏公立刻派人通知曹仁、徐晃二位将军,命他们火速回防!”

  曹仁、徐晃目前已经把长沙各县拿下的差不多了。

  在半个月的征战中。

  除了当初和鲁肃那一战损失两万左右兵马外。

  其余的战斗中并未受到什么损失。

  反而还收获了三万多的降兵。

  其中就包括鲁肃麾下弃械投降的那两万江东军。

  半个月的时间确实不足以让收服他们的一颗忠心。

  但充当临时的炮灰还是没有问题的。

  这么算来曹仁、徐晃的手中依然有五、六万的兵马可以调动。

  在无法从围攻桂阳的魏军主力战线中抽调兵马的情况下。

  派他们回军抢回南郡是最好的选择。

  从收到消息到现在不过是短短几分钟的时间。

  荀彧便能筹划的如此周密。

  将双方的兵力配比等事项剖析的这般透彻。

  绝不是一般的谋士可以做到的。

  严格来说。

  荀彧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谋士了。

  而是一位集内政、军事于一身的宰相之才!

  从他的职位上便可以看出这一点。

  曹操目前是魏公的爵位。

  所能封出的文官最高职位便是荀彧所担任的“令君”了。

  这个职位的重要性基本上就和杨锋手下的丞相刘伯温差不多。

  听到荀彧的建议。

  曹操从震惊和愤怒中回过神来。

  脸色阴沉的道:

  “文若,立刻带本公起草告令,派遣曹仁、徐晃不惜一切代价抢回南郡!”

  南郡和章陵是曹操钉在荆州境内的一颗钉子。

  是将来魏军主力进入荆州的一条咽喉要道。

  战略意义远比这两个郡本身的意义还要重大。

  曹操自然无法眼看着南郡落入张辽之手了。

  拼着放弃入手不久的长沙郡。

  他也要夺回南郡!

  然而荀彧刚刚来到桌案前提起笔来。

  还来不及落笔写下第一个字呢。

  摸金校尉统领李通便急匆匆的冲进了大帐之内。

  神色中带着几分惶急。

  又发生什么事了?

  一看到李通的这个神色,曹操的心便不由自主的又向下沉了一大截儿。

  李通主张摸金校尉。

  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

  能让他露出这样神色的事情,一定不是小事!

  “禀魏公!杨家将水军大都督周瑜在三日前攻克了章陵!”

  南郡之战结束后。

  周瑜甚至都来不及进入城中。

  便急匆匆的沿江而下去接应文聘了。

  为的是什么?

  当然是抢在曹操反应过来之前拿下章陵郡啊!

  南郡、章陵原本就是一个郡。

  是曹操为了挣面子强行分做了两个郡。

  所以这两个郡就像是手足兄弟一样。

  乃是唇亡齿寒的关系。

  相反,无论是谁掌握了其中的一个郡。

  另一个郡都会受到巨大的威胁。

  周瑜当然不会让章陵郡继续握在曹操的手中了。

  这也是他和张辽早就商量好的。

  之所以要封锁南郡通往外界的各处道路。

  就是要给张辽留出安稳南郡的时间。

  等周瑜拿下了章陵之后。

  张辽才可以在第一时间派兵赶往章陵。

  协助周瑜固守布防。

  把魏军彻底挡在两郡之外啊!

第860章 司马懿的起势

  南郡、章陵先后落入杨家将之手。

  局势对曹操而言就有些棘手了。

  徐晃和曹仁刚刚联手拿下了长沙。

  还来不及进行整顿呢。

  贸然大举出兵,只会让他们在仓促间硬碰以逸待劳的杨家将。

  而曹操这头还没有拿下桂阳。

  一旦他抽身而走。

  孙权很有可能抓住这个机会。

  在身后狠狠地捅上一刀。

  对魏军造成无法挽回的损伤。

  可要是他对杨家将不管不顾依旧强攻桂阳的话。

  谁知道杨家将那群牲口会不会又憋出什么大招来?

  张辽和周瑜可以奇袭南郡。

  吕布就不能突袭徐州了吗?

  曹操不得不防啊。

  所以曹操现在很为难。

  进也不是。

  退也不是。

  进退两难啊!

首节 上一节 1308/14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汉:从封狼居胥到千古一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