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守疆十年,开局签到李元霸

三国:守疆十年,开局签到李元霸 第1314节

  急匆匆赶来的魏军主力又急匆匆的赶了回去。

  除了把腿儿溜细了一圈。

  其他的什么收获都没有。

  哦。

  也不对。

  魏军士兵们的怨气更强烈了。

  如果这也算是收获的话。

  回到洛阳之后的杨锋并没有立刻休息。

  而是把精力放到了妥善处置匈奴人的事情上。

  迁徙到各地的匈奴人状况如何。

  是否服从管教。

  当地的汉人是否能接纳他们。

  每一件事情杨锋都要亲自过问。

  匈奴人和其他的异族人不同。

  汉人可以怀着宽容去接纳其他的外族人。

  但和匈奴人之间互相攻伐了数百年。

  彼此之间积怨已深。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消解的。

  在这方面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做大量的工作才行。

  杨锋深知堡垒往往是在内部被攻破的。

  他需要的是一个安定而强大的内部团体。

  不是纷争四起、充满矛盾的内部环境。

  所以安置匈奴人的问题必须要处理妥善。

  不能留下一丝一毫的隐患。

  好在各地的官员都是经过层层选拔和考核之后,逐个遴选出来的。

  治理地方的能力,远比刘宏时期的那些地方父母官强了百倍。

  再加上刘伯温、房谋杜断等人在大方向上的把握。

  各地的小问题肯定是存在的。

  但是从未出现了任何的大问题。

  当初杨锋创建龙门学府培养储备人才的好处。

  此刻便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出来。

  从龙门学府中走出来的人才。

  秉承着和杨锋一致的思想理念。

  而且在司马徽等名师的悉心教导下。

  他们的能力亦是颇为不俗。

  如果杨锋没有花大气力去创建龙门学府的话。

  光是统一思想这一块儿。

  恐怕就要用去一年半载的时间了。

  绝不会像现在这么痛快的把事情办好。

  虽说当地的汉人还无法向迁徙来的匈奴人完全敞开胸怀。

  彼此之间也不断的出现一些小摩擦。

  但总比一见面就拔刀相向要好的多了。

  杨锋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

  用不了几年。

  两族人便会彻底的融合到一起。

  到了那个时候。

  民族大融合的计划也就算是初步完成了。

  汉人将会变的更加坚强、勇敢。

  融合而来的异族人们也将学会先进的文化和生产知识。

  这是双赢的局面。

  而杨锋所得到的。

  将会是一个稳定、团结、和平、强盛的新王朝。

  他就会更大的资本去和曹操一较高下。

  分出最后的胜负了。

  大汉已经动乱了这么多年。

  也该重归安稳了。

第864章 进位琅琊王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便又是冬去春来。

  开皇四年二月初二。

  曹操忽然收到了一封来自孙权的书信。

  孙权实在是被司马懿盯的不耐烦了。

  主动派人送来书信,表示愿意支持曹操进位琅琊王。

  请曹操撤回司马懿统率的兵马。

  过去的半年时间中。

  司马懿很好的贯彻了曹操的战略意图。

  无时无刻不让孙权感到万分难受。

  被这样一根鱼刺卡在咽喉上,没有人会觉的舒服。

  但孙权不知道的是。

  其实这只是司马懿“养寇自重”的开始。

  他表面上一切都按照曹操制定的章程来办事。

  实际上却玩了个瞒天过海。

  既然孙权十分头疼。

  又让曹操看到了司马懿的重要性。

  达到了自保的目的。

  司马懿终归是要回馈给曹操一些好处的。

  于是就有了孙权的这封书信。

  这就是司马懿的聪明之处。

  他知道曹操一心想要登上王位。

  拉近和杨锋之间的差距。

  而孙权的忽然投诚。

  仅仅是在名义上归附了曹操。

  实际上还保留着独立的兵权。

  并不会受到曹操的节制。

  只要孙权还活着。

  司马懿的位置就会稳如泰山。

  按照司马懿的推算。

  曹操是很难拒绝孙权这个请求的。

  但也绝对不会让司马懿撤出豫章郡。

  取消对孙权的全面压制。

  对司马懿来说,这就是最好的结果。

  果然。

  接到孙权的书信之后。

  曹操心动了。

  一股前所未有的躁动直冲脑门。

  被杨锋气的半年来屡次发作的头风病竟是不药而愈。

  把手下众人都召集了过来。

  曹操拿着孙权的书信问道:

  “孙权小儿要支持本公进位琅琊王,你们对这件事怎么看?”

  在原本的历史发展中,曹操原本是要进位魏王的。

首节 上一节 1314/14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汉:从封狼居胥到千古一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