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守疆十年,开局签到李元霸

三国:守疆十年,开局签到李元霸 第155节

  杨锋好整以暇的擦拭着重鸣枪。

  看他那淡定的模样。

  哪有一丝大战前的紧张?

  刘虞忍不住压低声音说道:“君侯,你确定张举一定会派人追上来吗?”

  杨锋微微偏头看向刘虞。

  自信的道:“刺史放心,增兵减灶之法是孙膑他老人家亲自验证过的,当时他的对手庞涓上当送命了。如今咱们的对手是张举、张纯,他俩可没庞涓那么聪明。”

  杨家将背后有三根经济支柱。

  苏双的商会、宝芝林和中山甄家。

  又怎么会缺粮呢?

  所谓的粮草不济、遗弃营地中残羹剩饭的糙米渣子和为数不多的锅灶。

  都是杨锋早就设计好的诱饵。

  从抵达战场第一天扬言要五天内攻下狐奴开始。

  杨锋就已经在布局了。

  引导着张举、张纯一步步的主动向陷阱靠近。

  现在他们的一只脚已经踩到陷阱的边上了。

  不过为了把戏做的更足、更真实。

  杨家将损兵折将却是真的。

  算上之前和乌桓人的两场激战。

  出征时的一万杨家将只剩下了六千多人了。

  凭现有的兵力拿下追上来的叛军倒也没什么问题。

  可战损必定会变的更多。

  对杨家将后续突入狐奴肯定会造成影响。

  而且杨锋必须要保证足够的兵力镇压公孙瓒和刘备。

  相对来说刘虞还算是正人君子。

  不会太计较自己在这次战斗中能获得多少功劳。

  况且因为他出身皇室的缘故。

  对大汉朝廷的忠诚度远比公孙瓒高的多。

  是幽州地面上最迫切的希望能荡平渔阳叛军的人。

  刘备那种名不正、言不顺的大汉皇亲可没法和刘虞相提并论。

  甚至刘备究竟是不是汉室宗亲还不一定呢!

  所以刘虞就成了杨锋的临时合作伙伴。

  对待人宽厚、政绩卓著的刘虞。

  杨锋还是比较放心的。

  收起了重鸣枪。

  杨锋的目光落到了看似平坦的地面上。

  这是叛军追击的必经之路。

  早在两天之前。

  杨锋就派人在道路上挖掘出了无数个陷坑。

  坑底密密麻麻倒插着削尖的木刺、竹片。

  只要掉下去。

  绝无生还的可能!

  这一安排可以大大减少杨家将和幽州军的战损。

  同时对追击的叛军造成巨量的伤害。

  顺着杨锋的目光看去。

  刘虞的嘴角不由得一抽抽。

  难怪都说慈不掌兵。

  看看人家杨锋。

  就是狠呐!

  狠起来连刘虞都感到害怕!

  杨锋这就叫麻子不是麻子。

  活坑人那!

  刘虞已经预见到叛军追兵要倒大霉了。

  谁让他们呆着没事起兵造反玩?

  不然怎么会引来杨锋这尊杀神呢?

  “刺史大人,等狐奴之战结束,城中所有的东西我只要两成,大头儿都归你!作为交换条件,张举、张纯的人头必须是我的!”

  在刘虞思索是麻子还是坑人的时候。

  杨锋忽然话锋一转。

  谈到了利益分割的层面。

  刘虞不由得微微一愣。

  有点跟不上杨锋跳跃性的思维了。

  反应了好一会儿。

  刘虞才醒过神儿来。

  出来混的大多讲究名利双收。

  可世上很多事是没办法兼顾的。

  这个时候就要分出个里子和面子来了。

  杨锋把狐奴城中的八成钱粮拱手让给刘虞。

  就是让刘虞得“利”。

  也就是里子。

  然后杨锋手下张举、张纯的人头。

  获得“名”。

  自然就是面子了。

  看上去杨锋这个做法并不算聪明。

  只顾面子不顾里子。

  其实却不然。

  刘虞出身汉室宗亲。

  做到幽州刺史这个职位上。

  已经是至高点了。

  再往上爬到公侯、王侯的位置上基本也是不太可能的。

  所以面子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用。

  反倒不如实实在在的“利”来的实惠。

  幽州苦寒天下皆知。

  很多农作物都不适合在幽州种植。

  加上幽州人口又少。

  刘虞养着数万幽州军其实是很吃力的。

  手里一点闲钱也没有。

  能得到八成的钱粮对他来说绝对是十分解渴的。

  保守估计今后一、两年的时间内。

  刘虞不必为数万幽州军的军饷、粮饷发愁了。

  何况朝中已有传闻。

  据说刘宏打算恢复以往的州牧制度。

  州牧是军权、政权一把抓的封疆大吏。

  地位可比刺史高多了。

  刘虞就算不要面子。

  等恢复州牧制之后他也能顺顺利利的坐到幽州牧的宝座上。

  职位等于是自动晋升一个大台阶。

  所以他还要虚名有什么用呢?

  杨锋和刘虞的情况不同。

  他现在正处于爬坡的阶段。

  是大汉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首节 上一节 155/14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汉:从封狼居胥到千古一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