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守疆十年,开局签到李元霸

三国:守疆十年,开局签到李元霸 第430节

  中等、下等的人才以此类推。

  这样一来在杨锋所掌控的地盘内。

  就不会出现人才遗落的现象。

  只要是有才华的人就一定会被发现。

  比之前杨锋发布的举贤令管用多了。

  九品中正制的选才比就有的察举制更加公允、客观。

  能够有效的解决人才选拔困难的问题。

  杨锋对最终六次定稿的九品中正制很满意。

  与此同时。

  根据杨锋提出的要求。

  刘伯温等所有的谋士根据九品中正制。

  还创立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新的官职制度来。

  他们按照九品中正制的九个品阶划分。

  把就有的繁冗官制进行详细划分。

  让各级官员之间的界限更加清晰、准确。

  新的官职制度也是几易其稿。

  最终推敲成现在这个样子的。

  杨锋拿过来一看。

  脸上渐渐露出了赞许的微笑。

  改革官职是杨锋提出来的。

  蓝图也是他第一手制作的。

  仿照的就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通过三省六部的制度让大汉的核心官员们凝聚成一台精密的仪器。

  每个零件都有其自身的作用。

  但最终做出决定的并不是这台精密的仪器。

  而是控制着这台仪器的人。

  当今天下谁最有资格控制这台仪器呢?

  当然是杨锋!

  确定了两种制度没有任何问题。

  杨锋出现在了次日的早朝上。

  从出征豫州到现在。

  他已经大半年未曾上过早朝了。

  见到杨锋龙行虎步的走进了德阳殿。

  坐在龙椅上的小皇帝立刻来了精神。

  向一旁连连挥手:

  “快!给恒公赐坐!”

  朝堂之上有资格坐着的人只有天子。

  即便当初权势熏天的十常侍之首张让也只是被成为“站皇帝”而已。

  他还没有资格坐下!

  几名殿前武士搬来了一把椅子。

  恭敬地放到了杨锋的身后。

  殿前武士对杨锋的尊敬甚至还要超过对小皇帝的尊敬。

  因为殿前武士隶属于殿前司直管辖。

  殿前司直是谁?

  魏征啊!

  所以安排在皇宫中值守的武士们。

  其实都是杨锋的部下。

  只不过名义上他们并不在杨家将的战斗序列当中。

  大马金刀了做了下去。

  杨锋从怀中取出两份奏章递了出去。

  “陛下,臣草拟了两份新的制度,用以激发我大汉的活力,令大汉江山长治久安。还请陛下过目。”

  奏章被送了过去。

  刘协只是简单的翻看了两眼。

  就笑呵呵的道:“恒公的建议必然是正确的,就按照恒公说的办吧。”

  大汉天子金口玉言。

  他说按照杨锋的提议照办。

  谁还敢反对?

  更何况此刻站在大殿上的人再也没有了董承那一波看杨锋不顺眼的人。

  大半都是杨锋的部下。

  少数人是王允这样和杨锋关系密切的。

  只有不到十个人和杨锋没有任何的关系。

  可他们敢当着杨锋的面反驳什么吗?

  借他们俩胆子也不敢啊!

  于是九品中正制和三省六部制这两项重大的制度。

  便轻易的通过了。

  接下来就是推行的过程了。

  制度的改革自然要先从朝堂开始。

  杨锋今日来参加早朝就是奔着这件事来的。

  在他的一番讲解和安排下。

  昔日地位尊崇的三公设立为正一品。

  但这正一品只是一种荣誉上的虚职。

  手里再也没有了实权。

  三公之一的王允并没有什么不满之处。

  杨彪和貂蝉早就跟他通过气了。

  反正王允如今年事已高。

  也早就想享享清福了。

  三公之下。

  再设立三省。

  即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

  尚书省负责处理军、政要务。

  门下省负责监察各级文武将、官。

  中书省负责政令收发、审核等事宜。

  三省基本上就囊括了一个国家所有重要的事务。

  三省的官职则是参照九品中正制。

  分为不同的品阶。

  以尚书省为例。

  尚书省设立尚书令一人。

  位居从一品。

  下设尚书仆射两人。

  位居正二品。

  在下面是正三品的参议四人。

  正四品的从事中朗六人。

  正五品的主簿八人。

  门下省和中书省亦是如此。

  在杨锋的推荐下。

  刘伯温担任尚书令、房玄龄担任门下令,杜如晦担任中书令。

  三省之下再设六部。

  两者之间虽然有上下级的关系。

  但却并无从属关系。

  也就是说三省的官员可以对六部进行指导。

首节 上一节 430/14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汉:从封狼居胥到千古一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