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守疆十年,开局签到李元霸

三国:守疆十年,开局签到李元霸 第441节

  不管作品的质量如何。

  只要是完成作诗的人。

  一律奖励黄金五十两。

  而凡是参与作诗的人也有奖励可拿。

  每人白银三十两!

  黄金、白银在任何时代都是硬通货币。

  远比大汉的五铢钱值钱多了。

  因此杨锋的奖励一出。

  立刻让参与作诗的人们喜笑颜开。

  纷纷向杨锋道谢。

  按照蔡文姬的流程。

  这一趴到这里基本上就算是结束了。

  但是偏偏小皇帝刘协又开始作妖了:

  “恒公啊,你是文武双全天下皆知,今日百官作诗的盛况将来很可能再也不会出现了,怎么能少得了你的参与呢?不如你也作诗一首吧?”

  好了伤疤忘了疼说的就是刘协。

  刚才他还哭着喊着说后悔让杨锋弹奏了呢。

  一转眼他就给忘了。

  又开始挤眉弄眼的怂恿杨锋了。

  杨锋今天的性质也很高。

  端起酒杯来把里面的回龙酒一饮而尽。

  昂首大喝道:“拿笔墨来!”

  蔡文姬亲自奉上了笔墨纸砚。

  乖巧的放到了杨锋面前的桌子上。

  同时还温柔的将纸张铺开。

  然后跪坐一旁亲自为杨锋磨墨。

  杨锋稍微思索了一分钟。

  然后挥笔沾满了浓墨。

  以蔡邕亲传的飞白体书法写下了一行行龙飞凤舞的字迹。

  仅仅不到五分钟。

  杨锋便落下了笔。

  一旁的蔡文姬忍不住娇赞道:“绝妙至极!”

  蔡文姬的才女之名谁人不晓?

  能被她称赞为绝妙至极的诗句岂能是一般的泛泛之流?

  在场人们的好奇心立刻被勾了起来。

  蔡文姬之父蔡邕更是急不可耐的道:

  “你别光自己看啊!快拿起来让我们也看看!”

  蔡文姬嫣然一笑。

  伸出白玉般的双手分别捏住了纸张的一角。

  然后把杨锋写下的诗句亮于人前。

  皓月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常伴星云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魔休向眼前生!

  碧海青天夜夜心,更待银河彻底清!

  这一首诗。

  杨锋没有抄袭任何后世名人的原创。

  完全是凭着自身的文采写出来的。

  诗句的随意性和这个时代的诗词格格不入。

  有些类似后世的随性诗。

  但是蕴含在其中的气魄却是气吞万里如虎!

  在平和、美好的“皎月”、“仙籁”等词汇之后。

  立刻接入“狡兔”、“妖魔”等贬义的词汇。

  由此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感。

  但妙就妙在这里。

  在座的众人谁不知道如今大汉的“皎月”是谁?

  而“狡兔”、“妖魔”又是代指的谁?

  诗的最后两句。

  更是画龙点睛之笔。

  借着中秋佳节时天气的自然现象。

  杨锋把自己的壮志和抱负完全糅合了进去。

  怀着一颗碧海青天之心。

  立志要荡平覆盖在银河上的乌云。

  还世间一片清明!

  何其壮哉?

  何其威武?

  “好!”

  以小皇帝刘协为首。

  所有的人都起立为杨锋的这首诗鼓掌称喝。

  就连貂蝉和杨玉环联袂献舞时都没有如此的热烈!

第283章 神乎其技

  从正午到黄昏。

  天波府的中秋大宴还在继续。

  这个时候人们的注意力已经完全不在面前的美酒佳肴上了。

  而是转移到了甄姜命人搬上来的众多动物造型的箭靶上。

  这些箭靶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

  只要是常见的动物便应有尽有。

  大到野猪造型的箭靶。

  小到切合中秋佳节的玉兔造型。

  林林总总少说也有四、五十个。

  大宴的第四趴射猎即将到来!

  甄姜娇笑着道:

  “诸位,刚才各位大人们的即兴作诗令人眼界大开,但恒公常说文可安邦、武可定国,二者缺一不可。”

  “现在就是各位勇士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谁能在五十步开外骑马射中移动的箭靶,恒公命人悬挂在柳枝上的那一袭上好的西川红锦百花袍就是谁的!”

  五十步的距离并不算远。

  杨家将中许多普通的弓箭手都做到。

  但是甄姜为这次射猎附加了两个前提条件。

  必须是在骑马的状态下。

  对会移动的箭靶进行试射。

  马背上颠簸异常。

  远不如站在地面上来的稳当。

  能在奔驰的马背上完成奔射的人就已经是一流的弓箭手了。

  更何况动物造型的箭靶还是会移动的呢?

  因此五十步的距离反而成了最简单的一项要求。

  甄姜刚刚说完了规则。

  童飞就率先站了起来。

  向着杨锋和刘协的方向行礼道:

  “禀陛下、恒公,末将自知弓马之术难以和诸位兄弟比肩,但今日恒公既然开了口,末将说什么也要试一试,就当是抛砖引玉了!”

  童飞行礼的时候是先向着杨锋行礼的。

  但是嘴里的话说出来是却是先称呼的刘协。

  行动时发自内心的。

首节 上一节 441/14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汉:从封狼居胥到千古一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