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守疆十年,开局签到李元霸

三国:守疆十年,开局签到李元霸 第471节

  被杨家将这一顿狂轰。

  张鲁不得不当起了缩头乌龟。

  尴尬不?

  别说为亲生弟弟张卫报仇雪恨了。

  他现在是泥菩萨过江。

  自身都难保了!

  “报——禀……禀主公,杨家将把前营轰成了平地,营墙都倒塌了!”

  一名亲卫带着肝颤儿的语调报上了张鲁最不愿意听到的消息。

  “什么?!前营和营墙都没了?”

  张鲁闻言脸色大变。

  “腾”的一下就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没有了营墙做屏障。

  杨家将岂非随时都能杀进营地之中?

  丧失了两万精锐之后。

  张鲁现在还真没有信心能和杨家将死磕到底。

  光是那些从空中飞来的巨弩、霹雳弹就够他头疼的了!

  “怎么办?这可怎么办?”

  除了一句怎么办。

  张鲁已经不会说别的话了。

  阎圃快步走进了营帐之中。

  大声说道:“主公!我刚才到前面观察了一下,杨家将似乎并没有冲进营地的意思,看来他们是另有所图的!我军只需要仅仅守住中营,他们就翻不出什么浪花了!”

  守住中营?

  张鲁忍不住狂翻了个白眼。

  阎圃是怎么想的?

  他是眼瞎吗?

  前营是怎么没的他没看见?

  杨家将只需要动动腿。

  把那些战场杀器向前挪动数百步。

  然后如法炮制再来一阵狂轰。

  中营能保得住?

  似乎感受到了张鲁的质疑。

  阎圃连忙说道:

  “主公放心!杨家将所使用的大型器械都是我们从未见过的,以我的判断,打造这些巨弩之类的恐怕花费不菲。杨家将绝对不会无休止的轰炸下去,就算他们想,恐怕储备的巨弩也不够用!”

  张鲁实在是忍受不住了。

  呛声怼道:“那是你想的!万一他们要是储备充足呢?我们就等着被当成活靶子?”

  额……

  阎圃所说的的确只是他的推断。

  他虽然坚信自己的推断没有错。

  但张鲁不相信啊!

  以杨家将上午半天的狂攻来看。

  哪里有半点储备不足的样子?

  分明是想仗着武器上的先进。

  直接把汉中军轰死在营地之中嘛。

  “不行!这里不能呆了,撤!咱们赶紧撤到西乡去!”

  张鲁惶急的做出了撤军的打算。

  西乡紧挨着白河。

  是通往汉中治所南郑的必经之地。

  “不能撤啊主公!杨家将是在虚张声势,他们的目的就是要逼迫我们撤军呐!这分明是杨家将的敲山震虎之计啊!”

  阎圃着急的劝说着。

  十几万大军是说撤就能撤的?

  那么多的粮草、军械是说搬走就能全部搬走的?

  仓皇撤退。

  只会让军心涣散、粮草丢失。

  并不能换来任何的好处。

  连缓兵之计都做不到。

  更何况阎圃认定杨家将一定是有阴谋的。

  当然更不同意急促间撤军了。

  可惜他不是张鲁。

  汉中军当家做主的事情还轮不到阎圃说了算。

  “我说撤就撤!再敢废话,我要了你的脑袋!”

  张鲁急了。

  他是多一分钟也不想像在枪林弹雨中继续呆下去了。

  太危险了!

  好吧。

  阎圃不敢再劝谏撤军的事情了。

  只好想办法把损失降到最低。

  “主公,就算是撤军,也要留下一部分人收拾粮草、军械,同时充作殿后部队,防止杨家将发起突袭!”

  阎圃苦口婆心的劝说着张鲁。

  张鲁想了想。

  觉得阎圃说的也有几分道理。

  如果在汉中军撤退的时候。

  杨家将忽然杀上来。

  那么准备不足的汉中军必然会溃败啊!

  张鲁是既怕手下的大军溃败。

  又怕杨家将趁机取了自己的脑袋。

  就跟他的胞弟张卫那样。

  挺好的一颗头颅活生生的搬了家。

  从脖子上被挂到杨家将的战旗上去了。

  所以张鲁认为阎圃的话很有建议性。

  “那就由你亲自指挥五万军殿后,切切不可让杨家将靠近我军!”

  惜命的张鲁向阎圃下达了死命令。

  事已至此。

  阎圃还能说什么?

  领命就是了。

  从十余万大军中分出五万兵马。

  阎圃在中营靠近后营的地方设置了数道防线。

  防止杨家将突然杀进来。

  张鲁则是丢下了大量的粮草军备。

  带着另外的数万兵马仓皇的从后营逃离。

  向着西乡的方向狂奔而去。

  远处的一座高山上。

  周瑜看着汉中军奔出后营。

  笑着对身边的于吉于老骗子说道:

  “这敲山震虎之计总算是奏效了,再这样无脑的消耗下去,恐怕你这个户部尚书就要破产了!”

  于老骗子苦着一张脸。

  捂着心口苦哈哈的呢喃着:

  “已经破产了!一上午的消耗,等于并州半年的赋税收入啊!主公这次是太败家了!”

  “的确败家!”

  刘伯温附议。

  “赞同!”

首节 上一节 471/14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汉:从封狼居胥到千古一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