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守疆十年,开局签到李元霸

三国:守疆十年,开局签到李元霸 第668节

  而不是刘家一家的王朝。

  等各种制度深入人心的时候。

  不用杨锋刻意去做什么。

  也会有无数的百姓拥护他、服从他。

  但绝不是现在!

  眼下这个阶段谁要是站出来公然反对大汉。

  那就是国贼啊!

  所以杨锋绝不允许在这个时候由刘协说出这样的话来。

  哪怕他是真心的也不行!

  刘协讪讪的收回了刚才的话:

  “只是开个玩笑嘛,王兄怎么还严肃起来了呢?”

  杨锋正色说道:

  “大汉江山只能由陛下当家做主!万望陛下切不可再开如此玩笑了!”

  没错。

  大汉江山必须是姓刘的。

  这一点毋庸质疑!

  但王朝更替乃是自然规律。

  下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是不是姓杨。

  杨锋可就不敢保证了。

第436章 各抒己见

  当日散朝后。

  杨锋留了下来。

  等百官散去之后。

  他单独来到了刘协的寝宫中。

  见到杨锋到来。

  刘协高兴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指着面前桌子上的王印、虎符。

  兴冲冲的道:

  “王兄,这是给你准备的靠山王王印和虎符,这两年你征战在外,我一直没机会把这些送到你手里。”

  朝堂之下。

  杨锋可就没有早朝上那么正经了。

  一屁股坐到了刘协的对面。

  伸手拿起纯金打造的王印在手中把玩着。

  口中略有些埋怨的道:

  “你小子早朝上可是给我吓了一跳,好好的你说什么禅位,是想把我推到风口浪尖上去啊?我刚刚打了两年的仗,你就不能让我好好歇歇?”

  刘协讪笑道:“我当时说话没过脑子,就是脱口而出了。真的没想那么多。”

  杨锋放下了金印。

  正色道:

  “这些年我把你保护的太好了,我看你是早就忘记了外面世界的危险了!你可知道你随随便便一句话,就有可能把你我二人变成众矢之的?”

  刘协就像是个做错了事情的小学生。

  被老师给训了个狗血淋头却不敢辩驳。

  乖乖的垂手站立在杨锋的座位旁。

  不知道人见到这一幕。

  肯定会以为杨锋是大汉天子呢。

  沉默了片刻。

  刘协才开口说道:

  “我知道错了,是我这些年过的太安逸了,忘记了当初董卓乱政时的耻辱,王兄教训的对。”

  该说的话也说了。

  该接受的金印也接受了。

  杨锋拿着金印、虎符就准备离开了。

  离去之前。

  杨锋伸手入怀。

  从怀中取出几个白玉小瓶子和一个锦盒放到了桌子上。

  对着刘协叮嘱道:

  “瓶子里的是宝芝林新出的药物,可以治疗伤寒、发热等症状,你留着以备不时之需。锦盒里的是我从西凉带回来的上好暖玉。”

  “现在天气还冷,你把暖玉带在身上,多少能抵御一些寒冷。”

  刘协笑道:“就知道王兄是关心我的。”

  杨锋摆了摆手:

  “你少臭美了!我是怕你这个大汉天子出了什么问题,天下的诸侯们又该说我是虐待你的董卓了。”

  “我呸!”刘协瞬间暴怒了:“谁再敢瞎说,我就剁了他的舌头!王兄对我是真的好,岂是董卓那狗贼能比的?”

  杨锋丢给刘协一个大白眼。

  然后转身向寝宫外走去。

  就在他快要离开寝宫的那一刻。

  身后忽然传来了刘协的呼声:

  “王兄!若有朝一日,我真的想把大汉江山托付给你,你接是不接?”

  杨锋的脚步微微一顿。

  然后继续向前走去。

  头也不回的道:

  “到时候再说吧!”

  他这句话说的十分自然。

  丝毫没有做作的痕迹。

  别的人巴不得能坐上天子的宝座。

  然而在杨锋看来。

  天子宝座上坐的是谁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杨锋的治国理念能顺利的推行下去。

  这就够了。

  看着杨锋远去的背影。

  刘协露出了一丝微笑:

  “你还真洒脱!你可知道天下有多少人想着能到我的龙椅上坐一坐?你可倒好,怎么还白给都不要呢?”

  刘协不知道的是。

  一个小时后。

  天波府中。

  杨家将的文武官员齐聚一堂。

  百官中将近七成的人都到了。

  德阳殿只是名义上处理国事的地方。

  大汉真正的核心并不是那里。

  而是天波府!

  最先开口说话的人是杨修。

  他把刘协脱口而出要禅位给杨锋时满朝文武的反应描述了一遍。

  在座的这些自己人当然是轻松自如甚至还有些欣喜的神色。

  剩余的三成大臣们当中。

  以王允为首的一部分老臣脸上看不出任何神色。

  但眼神里透露出来的神情只有惊讶。

  并没有强烈的反对之意。

  另外一部分的大臣则是第一时间流露出了反对的神色。

  这些人大概有七、八个。

  把大臣们的反应说了一遍。

  杨修紧接着又把杨锋离开寝宫后。

  刘协自言自语的那句话一字不落的说了出来。

首节 上一节 668/14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汉:从封狼居胥到千古一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