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75节

  “回禀殿下,微臣不敢有丝毫隐瞒,账簿中的每一笔皆是据实记载。”

  “而微臣也恳请殿下,改革需循序渐进,切莫操之过急,以免动摇国本,损及民生。”

  薛文志闻言,身子一震,目光在朱棡手中的账簿与他深邃的双眸之间来回游移,最终低下头,声音微颤却依然保持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坚定之色。

  只是薛文志表面上,虽然强作镇定,但内心的慌乱如潮水般汹涌。

  甚至感到一阵阵冷汗自背脊滑落,衣襟渐渐被浸湿,双手不自觉地微微颤抖,即便尽力克制,那股由内而外的恐慌仍难以掩饰。

  特别是在朱棡平静淡然的目光下,薛文志更是仿佛置身于寒冬腊月,每一分理智都在与本能的求生欲角力。

  “呵呵。”

  对此,朱棡的脸上又是升起一抹笑意,便是随意的摆了摆手笑道:“孤准你几日假,回去好好陪陪父母妻儿。”

  “不过,薛提举的账簿的确漂亮,上面所有的支出明细,可谓是详细直至,真是让孤王叹为观止啊。”

  顿了顿,朱棡便是将手中的账簿扔向了薛提举道:“这本,孤王已经看过了,便不用再查了,很不错。”

  “殿下谬赞,微臣实不敢当,心中惶恐不已。”

  薛文志面色微显波澜,却坚韧地压抑着情绪,躬身答道。

  “二哥,我们走吧。”

  朱棡轻轻点头,便是拉起朱樉的手,笑道:“父皇还在御书房,等着我们兄弟。”

  “嗯。”

  朱樉闻言,轻轻点头。

  随即,这两兄弟便是齐齐踏出了宝钞提举司。

  但等朱棡与朱樉的身影消失在宝钞提举司门外,薛文志便像失去了支撑般,膝盖一软,瘫坐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息起来。

  仿佛之前紧绷的状态一下子卸去,连最基本的呼吸都变得艰难异常。

  汗水更是顺着薛文志的鬓角滑落,混杂着方才极力压抑的情绪,这一刻的释放,让他的身体和心灵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疲惫。

  而以薛文志的聪明,自然能明白朱棡的意思,随后薛文志捡起旁边的账簿,眼中闪过一抹阴沉不定的光芒。

  可猜测许久以后,薛文志还是未能猜透朱棡的意思,便准备晚上去拜见一下胡惟庸。

  毕竟胡惟庸就是他薛文志的主子。

  “你这是什么意思?”

  前往御书房的路上,朱樉方才转头看向朱棡好奇道:“账目有问题?”

  “嗯。”

  朱棡轻轻点头,并未隐瞒。

  “那为何不直接抓起来?”朱樉顿时有些不解的看向朱棡。

  “区区一个五品官,抓起来有什么用?”

  朱标又是瞥了一眼朱樉,方才摇头道。

  “什么意思,你能不能说明?”

  朱樉也是瞬间没好气的看向朱棡道。

  “一个小小的五品官,即便实再贪婪,也该有个限度,可宝钞提举司毕竟在中书省门下。”

  “那你就该想想,这其中有没有什么猫腻了?”

  “而且我所查阅的那本账簿,太完美了,完美到让孤心惊。”

  “所以薛文志身后,必定有更大的人物。”

  朱棡倒是一把揽住朱樉的肩膀,方才缓缓出声道。

  “你是打算利用薛文志这条线索,引出背后更大的人物?”朱樉挑眉问道。

  “除了胡惟庸,还能有谁有这等手段和心机?”朱棡仍是笑着道,只是这语气多少有几分玩味。

  “二哥,敢不敢赌一赌?”

  朱棡又是思索了片刻道。

  “赌什么?”

  朱樉好奇道。

  “赌薛文志,明日便会自杀。”

  朱棡还是笑着道。

  “啊?自杀?”朱樉有点懵。

  “胡惟庸很聪明,而他应该能明白我的意思。”

  “至于加印的大明宝钞,我想也会在薛文志的家中。”

  朱棡看向眼前的御书房,又是拍了拍手掌笑道。

  “我会让锦衣卫盯着点,保下薛文志。”

  朱樉的眼眸一亮,顿时开口道。

  “聪明。”

  朱棡满意的伸出大拇指道。

第85章 骨肉连枝誓不离,兄弟血亲不刃相向

  “宝钞监理署?”

  “百姓可以用金银铜交易?”

  “可以全额交付赋税?”

  “设立兑钞司,可以让百姓兑换同宝钞价值的货物,或者金银?”

  “老三,你这不是改革大明宝钞,你这是想撅了我大明的根啊!”

  朱元璋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目光锐利地穿透了手中的奏章,声音更是震得殿内嗡嗡作响。

  其实这也不怪朱元璋会动容!

  毕竟按照此时人的思维,根本难以理解朱棡的操作。

  而且朱元璋本身就是苦哈哈出身,那自然是有些吝啬,况且这是将朱元璋已经装进口袋的银子,又给掏出去?

  朱元璋怎么可能乐意?

  “老头,你在担心什么?”

  “难不成这天下的百姓,不是你的子民?”

  “所以你做错了事情,就可以不用给百姓一个交待?还想如此简单的揭过?”

  “可你也不想想,不允许百姓用金银铜交易,并且宝钞不能全额缴纳赋税,这无异于增加了百姓的负担,更没有朝廷的回收渠道。”

  “那长此以往,宝钞的信用何在?我大明的威严何在!”

  “而等有朝一日,大明宝钞于大明泛滥成灾,您才能明白,这才是在自绝根基么!”

  对此,朱棡更是没好气的看向朱元璋道,声音中更是闪过一抹沉重。

  毕竟朱棡深知货币系统的崩溃,将会对国家经济乃至政权稳定带来毁灭性的影响,所以绝对不能让朱元璋任性妄为!

  面对朱棡的怒怼,朱元璋则是沉默片刻后,目光方才从奏章上移开,环视着殿内,最终再次聚焦在朱棡身上,而那历经风霜的脸庞上,此刻浮现出复杂的神色。

  时过许久,朱元璋终是将目光投向朱棡,一抹不易察觉的叹息隐于唇边道:“大明初立,万事待举,国库之储,捉襟见肘。”

  “甚至咱都需要依靠大明宝钞来维系朝廷用度,而金银之匮乏,何谈补助民间?”

  言语之间,又是透露出一位帝王面对国计民生时的无奈与沉重。

  大明王朝正值草创,国力尚未充盈,财政紧张,入不敷出的现状,更是朱元璋心头挥之不去的阴云。

  所以在这样的困境下,朱元璋又怎能轻易许诺,拿出根本不存在的银两以解民间之苦?

  “老头,你有时候想的就是有点多了。”

  “其一,大明端正态度,让百姓明白,大明宝钞可以与金银铜挂钩,这便足以。”

  “其二,全额交付赋税,更是可以让百姓明白,大明宝钞的公信力。”

  “其三,设立兑钞司,可以兑换金银铜与货物,这是让百姓明白,大明不仅会发大明宝钞,更是收的起大明宝钞。”

  “可您也不想想,大明宝钞之便捷,谁会、谁又愿意携带沉甸甸的金银铜?”

  朱棡又是坐回到了椅子上,眼中这才闪过一抹无奈道:“况且,即便是百姓真想兑换大明宝钞,那我们就兑给他们,以此收回宝钞,从而严格把控宝钞数目。”

  “老三,你说的这些其实我跟爹都明白,但这兑钞的银子,我们应该何处去寻?”

  “还有爹为什么禁止大批量的宝钞流入朝廷,这也是想一边维护朝廷的利益,一边维护百姓的利益。”

  “而且你想想,虽然爹严令禁止仿制宝钞,但仍有心怀不轨者,暗自仿制宝钞,毕竟财帛动人心,也总有不怕死的。”

  “所以时至今日,大明宝钞的真伪已经混为一谈了,而最后遭殃的还不是百姓?那朝廷如何能收回大明宝钞?”

  朱标又是轻轻叹了口气道。

  这话不假,朱元璋不收回大明宝钞,的确是考虑到了以下两种后果,毕竟老朱要为朝廷考虑的同时,也得为百姓想想。

  可即便是大明宝钞有防伪标志,也难以完全杜绝伪钞存世。

  那若是真将百姓手中的宝钞收回,要么百姓吃个哑巴亏,要么大明就得付出两倍,乃至于数倍的资源去收回。

  而不管是哪一种,对于大明都是难以磨灭的创伤,毕竟不管是民心,还是资源,朱元璋都伤不起。

  “能解决。”

  朱棡又是微微沉思片刻后,方才狠狠瞪了一眼朱标道:“我来解决!”

  “怎么解决?”

  此言一出,朱元璋与朱标,乃至于朱樉都是好奇的看向朱棡道。

  “现在大明宝钞的流通,大多都是在江南、浙东等富庶之所在,至于北方,除了寥寥地方,基本上都用不上大明宝钞,所以还算可控。”

  “那便布告天下,大明成立发行司、流通监管司、审计司、防伪司、兑钞司,总称建为宝钞监理署,从而监管大明所发行之宝钞。”

首节 上一节 75/4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