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爹是嘉靖 第174节
黄锦看着李春芳这么恭谨的态度,心里也是满意极了。
黄锦微笑道:“李主编这里你才是主人,快坐下吧。”
李春芳对着黄锦微微一拜,然后小心的坐在一旁,继续等候着黄锦的吩咐。
黄锦说道:“这次的《大明风华》很好,咱家很喜欢,尤其是后面这篇《射雕英雄传》简直就是写在咱家的心坎里。咱家好久都没看到这么精彩,这么跌宕起伏的故事了。李主编能够把这么优秀的故事放在《大明风华》里面,也真是很有魄力。”
李春芳听着黄锦的话,脑袋里的思绪一刻都没停,一直都在努力的思考着黄锦话后的意思。
听到黄锦在说《射雕英雄传》的时候,李春芳的精神顿时就紧绷了。
别人或许不知道这个故事是谁写的,但是作为大明书局的主编,作为《大明风华》杂志的直接负责人,李春芳实在是太清楚这稿子是谁送来的了。
要不然,依照现在《大明风华》杂志的逼格,怎么可能会单独在最后开一个“连载小说”的栏目呢?
要知道现在的《大明风华》每期都能卖一万多本了,是一本很有风向标意义的杂志,每个版面都是寸纸寸金,怎么可能分出那么的页面让人写小说呢?
所以,能让《大明风华》专门开版面写小说的人,肯定也是李春芳没法拒绝的人。
因此在听完了黄锦的话后,李春芳的脑子里是千回百转,一直都在思索怎么回答黄锦的问题。
李春芳小心道:“公公谬赞了,下官也只是做了一個小小的尝试,看看能不能以小说故事的形式,再把《大明风华》的销量和影响力提高提高。”
“公公您也是知道了,自从《大明风华》创刊以来,市面上跟风之作也都不在少数。所以,为了保持《大明风华》的独特性和敢为天下先的理念,因此下官这才斗胆加了‘小说连载’的栏目,看看能不能吸引出来更多优秀的作品。”
“而这也是在贯彻裕王爷当初对下官的期许。当初初设弘文馆和大明书局之时,裕王爷就说了先秦有百家经典,秦汉有辞赋大作,盛唐有华丽诗篇,两宋亦有词曲为传,就连短短百年国祚的前元也有元曲传世。”
“所以我大明立国两百年,亦不能无本朝之特色。因此裕王爷就把文化创作的方向放在了已经出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雅俗共赏的小说之上,认为小说这种适合于普罗大众的文化方向也是我大明朝未来的文化特色。”
“以后哪怕过来百代千代,后人再说起我朝文脉特色,亦可以有不同于前朝的风采。因此,下官在任大明书局主编之后,就在践行裕王爷当初的教诲。”
“下官先着人整理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等耳熟能详的民间小说,而后又出版了新晋雀跃的《西游释厄传》和《金瓶梅》等小说。”
“从如今的销量和反应来看,裕王爷当初指点下官的这条文化新路,确实是没有走错。于是乎,下官这才乘胜追击,在《大明风华》最后的版面上了‘连载小说’栏目。”
“其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作品在大明书局的引导下,灿烂发光,成为我大明的文化特色。”
李春芳不愧是状元之才,说起来话来也是头头是道。直接将“连载小说”栏目的出现,提高到了发扬大明文化特色的地步上。
由此可见,李春芳能够在原来的历史上那么快的获得嘉靖皇帝的赏识,从而步步高升的直入内阁,也是有其过人之处的。
黄锦听着李春芳的这番话,也是满意点头。
这番话有意思,真有意思,得给帝君也说说。
黄锦对着李春芳说道:“李主编果然有本事,能将王爷的指示落实到位,而且还能检验出来效果。咱家佩服的很。今天咱家也告诉你个好消息,帝君有意拔擢你为翰林学士,以后可要尽心用事,切勿辜负了帝君的一番期许。”
李春芳听到要拔擢自己为翰林学士的时候,身体都情不自禁的抖了起来。
翰林学士那可是翰林院中能担任的最高职位,虽然只是正五品的官职,但这个官职的意义要远超其本身的意义。比起同是正五品的翰林侍讲学士,不知道要强多少倍!
要知道大明朝的大学士品级不过也就是正五品罢了。
但是谁又能真把大学士当做是正五品的官呢?
而且在此之前就有一位翰林学士直入内阁的,所以,李春芳此刻的激动也就可想而知了。
李春芳激动当即就要跪下,“皇恩浩荡啊!”
黄锦及时的阻止道:“现在先别激动,旨意要等在清明之后才会下。今个只是咱家凑巧过来,先给你说了,你可不能外传。否则这就是欺君!”
李春芳当然晓得这其中利害,毕竟这是一份还未公布的旨意,现在他要是得意忘形的把黄锦跟他说的话传了出去,那他就等着死吧。
李春芳忍住激动对着黄锦又是感激道:“多谢公公。”
接着黄锦又冷不丁的问道:“金庸是谁呀?”
————————————
求月票~~~
羞愧,本来三更的,给耽误了,明天努力三更!
第337章 聪明人
“金庸是谁呀?”
黄锦冷不丁的问起的这个问题,也让李春芳愣在了原地。
他微微错愕的看着黄锦,黄锦看着李春芳错愕的神情,好像心里也有了猜想。
黄锦哈哈一笑道:“咱家就是随便问问。《射雕》这个故事不错,你帮咱家去问问这个金庸有没有后续的章回?咱家想一睹为快。”
李春芳听到黄锦这么一说后,心里也松了口气,他就怕黄锦打破砂锅问到底。
到时候不管是他说不说朱载坖就是金庸,他都会受到朱载坖或黄锦的信任危机。
毕竟,出卖人主这样的行为,放在任何时代都是大忌。
所以,最聪明的办法就是不说的同时,又能把一些别人想知道的信息传递出去,这才是最高明的。
因此李春芳刚刚的错愕和发愣,就是一种恰到好处的表现。
他在没有直接告知黄锦的情况下,又向黄锦传达了一个自己不能说的为难。
所以,黄锦在看明白了李春芳的神情之后,顿时就笑了,直接就把后面的话说了出来,不让李春芳继续为难。
李春芳松了口气,对着黄锦一拜:“公公,《射雕》后续的章回在下官这里。本来按照下官的计划,这本小说是要在《大明风华》杂志上连载半年之后,直接推出完整版的。”
“因为咱们《大明风华》杂志是一月一刊,而像《射雕》这样的小说章回至少都在八十回左右,如果每期只连载两回的话,得连载好几年,这显然也不符合王爷对我们的期许和要求。”
“所以,在下官和王爷的商议之下,只要是能够选入《大明风华》杂志的连载小说,都会在连载半年之后,直接另行全本出售。免得让喜欢这本小说的人苦等太久,也免得让更多优秀的小说无法得到《大明风华》推荐连载的机会。”
李春芳的这番话其实就是朱载坖在将《射雕英雄传》给了他之后,提的一個小小建议。
毕竟在朱载坖看来真的要把《射雕》按照每期两个章回的速度连载,以《射雕》全书八十回的章节,这岂不是要是连载六七年?
显然这是不符合正常的故事逻辑,所以朱载坖就给李春芳提了一个小小的建议,让他先将《射雕》连载半年看看市场对这个故事的反响。
如果反响好的话就直接在半年后出印刷完整版出售,如果反响不好,那直接将“连载小说”这个栏目砍掉,以后就不搞这种虚头巴脑的创新了。
现在刚刚出了前两回就吸引来了黄锦的关注,这让李春芳也有了意外之喜。
所以,李春芳自然也就没有再将后续的计划隐藏,而是直接告知了黄锦。
黄锦一听竟然有全本的故事,眼睛顿时也亮了。
黄锦说道:“快拿给咱家看看。”
黄锦迫不及待的看着李春芳。
李春芳看着心急的黄锦,也没有迟疑犹豫,直接就将朱载坖送过来的《射雕》手稿拿了过来。
李春芳道:“公公,这份手稿下官还没来得及让书局里的校对誊抄,您看过之后,下官再去取回来,继续安排第二期的连载。”
黄锦忍不住开心的嗯了一声,“放心吧,咱家一看完就会让人给你送过来,绝对不会耽误你第二期的连载。”
李春芳对着黄锦一拜,“多谢公公。”
接着黄锦就带着《射雕》的手稿,怀着激动的心情回去了。
李春芳看着离去的黄锦,心里忍不住叹息了一声,“但愿王爷不会责怪我吧。”
李春芳这么叹息也是有原因的,因为他是直接将朱载坖的亲笔草稿给了黄锦,虽然这份亲笔草稿写的很潦草,还有了很多减笔字,但只要是熟悉朱载坖字迹的人,应该还是可以看出来这是谁的手稿。
所以,李春芳在最后黄锦走了之后,才有这么一叹。
他是真不想这样的,但是这个时候黄锦会找到这里来,还对《射雕》如此上心,一开始的时候还可以以为这就是黄锦的个人爱好。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思维的冷静,李春芳自然也就猜出来后面的真实原因。
而这原因又得是看透不说透,还要装傻不知道,所以为了忠孝两全,李春芳自然就把朱载坖送来的亲笔手稿给黄锦了。
而且李春芳会这么做的原因,也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理由,那就是朱载坖在给他这份手稿的时候,也从未要求他保密此事。
所以,在面对黄锦,及其黄锦背后的那个人,李春芳自然就选择了实实在在的装傻。
只有这样,李春芳才能两边都不得罪。
黄锦美滋滋的带着《射雕》手稿,激动的回到了西苑之中。
黄锦也是没有想到《射雕》竟然有了全本手稿,本来他以为最多也就再找三四个章回的内容就已经很不错了,没想到李春芳这么给力,直接就将全部手稿给了他。
黄锦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手中的手稿,当他看到手稿上的字迹字后,脸上的笑容也浓了起来。
“果然是裕王爷的字迹。”
黄锦和朱载坖打的交道最多,他对朱载坖的字迹笔法是很有了解的。
虽然这份手稿字迹比起裕王爷平时的字迹要更加的潦草,用字也大多是减笔字,但是这字里行间的感觉是不会错的,这肯定就是裕王爷的字迹。
“真不知道裕王爷的脑袋是怎么长的?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生而神慧?这可是圣人之象呀!”
黄锦对朱载坖的想象也到了一个他都觉得心惊肉跳的地步。
不过黄锦还是很清楚自己的位置,虽然朱载坖的表现都很让他忍不住想情不自禁的效忠,但是他明白他效忠的人只能是一人,那个就是当今的皇帝陛下,其余的人就算是再好再厉害,他也要守住底线,明白自己的分寸和位置。
所以,黄锦即便是对朱载坖再看好,也只能是以奴婢看小主人的心态去看,而是以奴婢看主人的心态去看。
而这也是黄锦之所以可以一直深受嘉靖皇帝信任重要原因。
第338章 道君皇帝的害怕
“帝君,奴婢将《射雕》的手稿找来了。”
黄锦小心翼翼的进到精舍里面,手里捧着《射雕》的手稿,呈在了嘉靖皇帝面前。
正在打坐的嘉靖皇帝一听是《射雕》的手稿找到了,本来那颗清修的心,顿时也沾染了凡尘,脸上露出了一个惊喜的神情,“快给朕拿出来。”
黄锦是了一声,然后就将手中呈着的手稿递给了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接过《射雕》的手稿之后,也不再打坐了,而是直接换了一个更加舒服的姿势坐在了蒲团前的玉阶上。
嘉靖皇帝看着《射雕》手稿上的字迹,眉头不由一皱,“这是谁写的字?咱们都是减笔字?这看着多累人?”
嘉靖皇帝说的减笔字其实就是朱载坖写手稿的时候,图省事用了自己穿越之前的简体字。
这些简体字其实也不是凭空出来的,而是根据各朝各代出现过的字帖之中出现过的字摘出来的。
所以如果有人告诉你简体字不如繁体字之类云云的话语,这类人大多都是不学无术之人,以为自己好像在痛心疾首什么文化缺失,实际是这种人和一个茴字有四种写法的孔乙己没啥两样。
黄锦听着嘉靖皇帝的牢骚,也没有插嘴回话,而就是继续老老实实的站在一旁候着。
过了一会儿之后,嘉靖皇帝好像也看出了点什么,“黄锦,你说这字迹是不是有点眼熟?”
上一篇: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下一篇:让你逃命,你却成了二战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