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齐怪谈

北齐怪谈 第37节

  路去病穿过诸多学子,快步走到了那人的面前。

  “路公啊!”

  “听闻来了位新祭酒!”

  “正召集众人呢,您还是赶紧准备好”

  刘桃子看着匆匆离开的路去病,走了几步,坐在了寇流的身边。

  “大兄。”

  “那个食肆,你没有再去过吧?”

  “没有,大兄,他们到底是什么人?”

  “不必多问。”

  “往后你就安心在此求学,谋个出路,最好做个乡吏,带上你亲人,远离此处。”

  “唯!!”

  县学的官吏们都聚集在了门口。

  人不多,算上散吏也不到二十人。

  他们都穿上了自己最珍爱的衣裳,梳洗的干干净净,打扮的浑身透香,清清嗓子,做好迎接的准备。

  看到路去病前来,有人笑着行礼拜见。

  不知为何,这位过去很好欺负,散吏都可以怼他几句的老好人,如今渐渐变得有些肃穆。

  这让众人都不敢再轻视他了,不说奉承,但也不敢再欺辱。

  “成安屡发大事,听闻这位新县令是杨公亲自举荐的.”

  “不对,听闻不是县令,是以本官代行当地事,是位大贵人啊!”

  “昨日前来成安,还不曾拜见诸豪左,却先来县学,此公大贤啊!”

  “那是!杨公所举荐,能是中人吗?定然是贤德之士!”

  从他们的攀谈之中,路去病方才得知,不是迎接新祭酒,是要迎接新上任的地方官。

  众人对此格外的期待,聊着关于这位贵人的消息,眼里闪烁着别样的光芒。

  若是在半个月前,或许路令史也会加入他们,期待这位庙堂所派来的大德。

  可如今,路去病却没什么感觉了。

  他沉默着站在不远处,脸色平静,毫无动容。

  这些时日里,他已经见过了所谓名士,所谓贵人。

  甚至,他对传闻里的贤德杨公都没什么期待了。

  他学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传闻,那就只是传闻而已。

  忽然间,外头传来了小吏的呼喊声,就有甲士鱼贯而入。

  众人看着这排场,站的笔直,做好迎接的准备。

  路去病冷漠的站在不远处,看着远处,终于,他看到了那新上任的贵人。

  路去病一愣,眼里有些惊讶。

  不只是他,其余诸多官吏,此刻也是目瞪口呆,脑海里一片空白。

  一个美男子在众人的簇拥下走进了院内。

  这是何等俊美的脸啊!

  用何等言语可以形容呢?

  路去病最先清醒过来,在心里默默想着:那肥猪要是还在,只怕要扑上去了吧?

  美男子面带笑容,对众人的失礼视而不见。

  他身边的属官却忍不住了,训斥道:“放肆!!何不拜见?!”

  此刻,众人方才慌乱拜见。

  “我是乐城县公高肃,代为行本地事。”

  “成安这县学还真不小,难怪能滋养出这般多的贤才来。”

  众人听到他的自称,大惊失色,几个人当即就要换跪拜礼了,其余几个也是吓得直哆嗦。

  天哪!!竟是神武帝之孙!文襄帝之子!!

  我们方才还那般无礼!

  高长恭打量着面前惶恐不安的众人,打趣道:“我见到县内诸学贤尚且不曾慌乱,诸位又何以如此呢?莫不是怕我讨教学业吗?”

  众人定心,连称不敢。

  高长恭这才让他们领着自己参观县学。

  走在路上,众人对这位贵人的评价是越来越高!

  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和气,如此温柔的贵人,哪怕只是站在他身边,与他交谈几句,都令人这般陶醉。

  便是保持着戒备心的路令史,此刻都有些动摇。

  莫非真的有好人?

  ps:啊哈,兰陵王霸气登场,记得我第一版的构想是以兰陵王为主角来着,求一波月票推荐票啊~~~

第31章 路祭酒

  “此处便是我们的讲学大堂!”

  “您看,学子们平日里就是在此用饭。”

  “此处是经学室.”

  众人围绕在高长恭的身边,七嘴八舌的,争着抢着给他介绍县学的情况,平日里的礼仪之类都已丢到了脑后。

  大家的态度都是相当的热情,低头弯腰,满脸堆笑,平日里高冷少言的他们,此刻的话怎么也停不下来。

  只想着能被贵人所看中,从此一飞冲天。

  唯独路去病,他跟在最后,平日里最为热情多舌的人,此刻神色冷漠,一言不发。

  高长恭不露声色的瞥了一眼后方。

  “县学里当下有多少官吏?有多少学子呢?”

  听到他的询问,众人赶忙沉思了起来。

  “有,有一个祭酒,然后,两个博士,讲师有七八个,哦”

  “有一十九官吏,一祭酒,二博士,一令史,五讲师,食吏四人,门吏三人,库吏三人。”

  “有学子一百二十八人,主室共九十六人,律学室三十二人。”

  还不等官吏们想明白,从后方传来了一人的声音。

  众人一愣,随即满脸的懊恼。

  我们怎么就没抽空背下来呢?

  高长恭停下脚步,转过身来,打量着与众不同的路去病。

  “你是?”

  “属下路去病,字荣祖,任令史。”

  “路君啊县学里怎么还会有令史?”

  “县衙所派,前来相助。”

  “哦,那不知令史在县学里负责什么事呢?”

  “执掌律学室。”

  “原来如此,那县衙的吏数,路君或许也知道?”

  “成安大县,按着大制,应有职吏八十八人,散吏二十六人。”

  “至于现在还有多少,公可询问县吏,属下莫能知也。”

  高长恭再次点着头,“我想要去律学室看看,不知能否带路?”

  “唯。”

  官吏们当即就忍不住了,他们赶忙挡在高长恭的面前。

  “县公!那律学室乃卑贱之地,如何能委屈了您?您有所不知,在那里求学的都是庶民子弟,按理不受举荐,只能为散吏,不授职吏!”

  高长恭的脸色顿时有了变化,他皱起了眉头,整个人都变得威武了起来。

  “使政令达黎民的,难道是诸公吗?彼等既入县学,尔等怎敢轻视?!”

  或许是方才的纵容,让这些人都将高长恭当作了当初的路去病,软弱好欺,当高长恭发作的时候,这些人方才想起彼此的身份来,赶忙请罪。

  高长恭不理会他们,只是让路去病领路。

  路去病不知这位到底是什么想法,却还是带着他朝着律学室走去。

  众人跟在最后,沉默不语。

  刚刚靠近律学室,高长恭便停下了脚步,示意众人停下。

  律学室内传出了隐隐约约的嘈杂声。

  这声音并不整齐,完全没有方才经学室那种异口同声读书的感觉,除却读书声外,还能听到争论声,嬉笑声。

  官吏们幸灾乐祸的看着彼此。

  高长恭在此处站立了许久,方才笑了起来。

  “学子们切实求学,若是打扰,便是我的不对了。”

  “路令史做的真好啊。”

  “在新祭酒不曾到来之前,就由路令史来假祭酒,执掌县学。”

首节 上一节 37/7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单机南北朝

下一篇:淞沪:永不言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