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怪谈 第570节
“见到诏令,我自然是会回去的。”
独孤须达黑着脸,紧握着拳头,“好,我这就派人告知庙堂,让他们送来诏令!!”
说完,独孤须达转身就离开了屋内。
段韶脸色平静,他看向了左右的众人,缓缓说道:“诸位将军,看来是陛下不愿意再让我讨伐敌人,我有心带着你们建功立业,看来也只能到这里了。”
“诸位勿要怪罪。”
屋内坐着十余位将军,可气氛却是格外的沉寂。
他们都板着脸,什么都不说。
大家都不是傻子,什么皇帝反对,是谁在反对,他们心知肚明。
面对段韶的安抚,他们什么都没说,只是默默的向段韶行了礼,带着说不出的失落,悲伤,以及淡淡的愤怒,一一离开。
看着这些人走出去,段韶的脸上终于出现了若有若无的笑容。
目的已经达到了。
将军们走出了府邸,跟方才的开心不同,此刻的他们,却是说不出的暴躁。
“主公这是什么意思?”
“是觉得我们会跟着大司马造反吗?”
“我们跟随主公有多少年了,从不曾有过异心,何以如此?!”
对将军们来说,独孤永业的行为,不是不信任段韶,是不信任他们。
其中很多人都是跟随独孤永业出生入死的老兄弟,但是现在,他们都觉得自己遭受了背叛和伤害。
有人也是为独孤永业辩解,“或许主公只是担心那些新组织起来的溃兵吧,主公肯定不至于信不过我们.”
而没过多久,诏令就来到了段韶的面前,段韶也不再反驳,很是干脆的领着大军返回金墉。
合肥。
淳于量坐在屋内,面前摆放着许多文书,都是关于段韶的最新消息。
几个将军和谋臣坐在他的身边,大家的表情很是惬意,他们从未如此轻松过。
段韶给他们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先前的段韶,就像是个战争机器,领着几万人一路杀过来,都不改方向,就这么硬闯,一路凿穿了陈人的防线,打的众人都晕头转向,甚至有人提议放弃两淮,撤回江南算了。
终于盼到对方撤军离开,几个将军都快哭出来了。
终于他妈的走了。
先是刘桃子,而后是段韶。
一个比一个可怕,接连着来上压力。
他们这一年多的时日尽是挨打了,别的什么都没干。
淳于量笑呵呵的看着面前的众人,他知道这些人的想法。
“段韶真的撤离了,最后一支军队也撤离了。”
“太好了!”
“将军神武!击退了段韶!!”
众人纷纷高呼。
淳于量摇着头,“当初许多人都劝我给庙堂写信,寻求援军,全力阻挡段韶,我那时就告知了你们,段韶此番出兵,目的并不是我们,没必要跟他死战.他一定会退,如今你们相信了吧?”
几个人纷纷点头。
“我们一直都是相信将军的。”
有人问道:“可段韶为什么会突然撤兵呢?他的粮草充实,士气又高,若是再逼近,我们就不能再避战了他的目的如果不是击败我们,那是什么?”
“他要对付的人是独孤永业,并不是我们,独孤永业野心勃勃,作战尚可,大事上却没有什么智慧,怎么能将自己的大军交给外人来统帅呢?尤其还是段韶这样的名将。”
“段韶威望本来就高,又善于拉拢人心.带着那些将士们征战,这些将士们自然会越来越与他亲近,到时候,独孤永业反而要失去控制权了。”
“段韶这次突然撤军,定然是独孤永业强行干预的,可这也是个坏招,跟随段韶出征的将领们会怎么想呢?”
“独孤永业不是段韶的对手啊,等段韶此番回去,独孤永业只怕是要死在他的手里了。”
淳于量皱起眉头,“等到段韶整顿好了国内的事情,或许还会前来讨伐我们得做好准备,段韶下一次前来,可就不会这么突然撤走了.”
原先还有些惬意的诸多下属,此刻再次进入了紧绷的状态。
他还要来??
金墉城,大将军府。
独孤永业跟他儿子一样,同样阴沉着脸,一言不发的看着坐在面前的后生。
这后生穿着囚服,身上还有些伤痕,可他根本不以为然,挺胸抬头的看着独孤永业,“大将军,看来您是相信了我的话?真的派人去叫了?”
“怎么样,是不是不愿意回来?”
独孤永业冷笑着,“已经在回来的途中了,让你个小西贼失望了?”
“天子诏令?”
后生忽开口问道。
独孤永业一愣,“你”
“唉,大将军不该这样啊,那些跟随他出征的将士们会怎么想呢?他们会觉得您是不信任他们啊,这下可好,隔阂越来越大了.”
独孤永业猛地站起身来,有些不知所措。
后生平静的说道:“大将军不必怀疑,我家陛下真的是想要与您结盟,我所说的那些话,也都是真心的,我知道将军忠于齐国,可段韶是这么想的吗?早在他表示要出征的时候,就已经是藏有歹念。”
“他那时就做好了准备要夺走您的将士,而后就会要了你的性命”
独孤永业咬着牙,“那我就先杀了他!!”
“谈何容易啊,当下您能得到这些州郡,不是因为齐国的小皇帝,是因为段韶啊,况且他此番还带着那些新兵前来,就是您麾下的将领们,不少人也难以对他下手,还有那百保,当下,情况可是对大将军不利啊”
“怎么样,大将军可要与我们联手?”
“只要您答应,我们就能帮助您来杀掉段韶,您是要辅佐齐国,还是要自立为王,我们都可以相助,我们可以一同来对付刘桃子,平分他的疆土”
“你你到底是谁?”
“在下,大周行军府长史.杨素。”
ps:真的感觉对不住各位,这个月感觉很不顺,先前家里人感冒,我没什么事,现在他们好了,我却感冒了,又不敢出书房,怕再传染给他们,昏昏沉沉,还想着补齐,结果连两章都写不完,这一章我已经写到了凌晨.头很痛,再写下去就得到三四点了.我争取下个月能多暴发,多更新吧,明天如果状态好了点,我就三更补上,对不住,对不住.再次道歉。
第376章 齐民要术
益都。
这是一处坐落于青州的小县城,普普通通,不大不小,在诸多城池之中,也没有什么特殊。
天色刚刚亮,城池渐渐从睡梦之中苏醒过来。
农民们走出家门,扛着农具,跟左右邻舍打了招呼,笑呵呵的走向了自家耕地。
有羊倌驱赶着羊群,走在城外的小道上。
一切都是那么的宁静祥和。
城西,过去乃是富贵人家们的聚集地。
此刻,辉煌再也不如从前,甚至还不如城内的其余角落,死气沉沉的,没有什么生机。
在刘桃子领兵前来的时候,此处的富贵人家就跑的差不多了。
少数几个没跑掉的,又挨了均田令的铁拳,丢失了大量的耕地,产业,佃户,这还是好的,有那种平日里坏事做尽,无法无天的,坟头草都有半人高了。
一处大宅院的门被推开,一个老仆走出来,手里端着水,开始往街上洒水,洒完水,便又略微清扫了一二。
小巷子里静悄悄的,就只有这么一个人。
忙碌了片刻,老仆方进了院。
宅院格外的庞大,光是围着院墙走,只怕都要走上半个时辰。
里头的房屋更是数之不尽,但是如今大多都是空下来的。
走进了后院,方才能听到一些声音。
一位老者坐在前院的凉亭内,周围跪着五六个后生,老者手里捧着一本发黄的古籍,正在认真的为众人讲解经典。
后生们的年纪有大有小,大的已成人,小的不过总角之年,他们皆是听得云里雾里,摇头晃脑,可那老人也根本不管他们能不能听得懂,说就是了。
在被玄学和释家影响之后,经典变得更加晦涩难懂,很多人钻研了一生都难以掌握,越来越脱离大众,甚至都开始脱离精英。
这个时代的大儒们,尤其是北方的这些,许多人都对未来抱有惶恐的心态。
他们看不到经典的未来在哪里,也看不到出路在哪里。
礼崩乐坏,莫过如此。
原先的大儒们想用经典和礼法来约束皇帝,而现在,他们连士大夫都约束不了了,没有人再相信经典大义,更不在意什么古人的道德,赤裸裸的欲望取代了经典的信念。
老者说了许多,说的口干舌燥,缓缓放下了手里的书籍。
他看向了面前的几个子弟,却看到大家都是心不在焉的状态。
老头顿时有些生气。
“多少人想要读都没有人讲解,尔等怎么能轻视呢?!”
“要知道,经典乃是大道!!不知经典,何以为人?!”
听着老头的话,一个年长些的后生苦笑起来,他开口说道:“伯父,如今学经还有什么用呢?”
“庙堂分科取士,首推进士科,而后是秀才科,明法,明书,明算都有许多,明经反而是最不受重视的.”
老头大怒,“胡人懂什么治理天下的纲要呢?”
“我们家代代以经传家,自古至今,就不曾听说过轻经典重杂学的.”
那后生反驳道:“伯父,我记得伯公就是.”
“就是因为像他这样的人太多了,我家方才没落到如今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