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真不是上将! 第392节
总的来说,眼下总体是的形势,肯定是刘备这头大优。
不管是军力,士气,将领质量,人心,机会都一边倒的站在刘备这头了。
是以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战役,此番刘备的攻击性极强。
这也体现在了此番刘备给邢道荣的军令上。
却见上书:“大将军此番东进,当先取函谷关,再入弘农、曹阳、永宁,定洛阳!”
“若得洛阳,亦当进虎牢关,全据司隶之地。”
“时云长当从宛城过汝南而进颍川,许昌若得,当合二路兵马,往兖州东郡而去。”
“此一战目标,便在东郡!”
好家伙!
刘备这回那是来真格的了!
直接就一战要打到东郡去。
要知道,洛阳、许昌,各个都是不比长安弱的重要城镇。
刘备却一口气全部要拿下,可见他此刻也是信心十足,觉得曹丕远不如曹操,更不是他刘备的对手了。
说起来,历史上刘备与曹操几乎是在同一时期去世这件事,真也是极大的影响了历史的走向。
这刘备要是比曹操能多活个十年,天下变化到底如何,还犹未可知。
如今…
历史上不能实现的,倒是在邢道荣的各种操作下,还真实现了。
刘备对付曹丕…或许还真不是一个层面上的。
不过虽然知道刘备三个月后才动手,邢道荣也不能光闲着。
眼下钟繇去邺城组织地下组织了,练兵有鲍隆周泰马超等将也不需要自己担心,自己倒是挺有时辰,盘算盘算后头的打算了。
于是乎闲来无事的邢道荣,又想出了一个主意。
一个继续压制曹魏势力的主意。
经济战!
或者说,就是贸易战。
这想法的由来,也是闲聊时候与荀俣活得的灵感。
荀俣说起曹魏眼下困顿之事的时候,就说过北方经济被打压,甚至开始了以物换物的情况。
邢道荣听完之后贸易战的念头就在自己心里一直盘算着了,这会儿得了空闲,就准备用用手段。
…
说起来,其实古人的聪明智慧,确实比邢道荣想象之中还要厉害一些。
就比如贸易战这事,邢道荣来到这里才发现,原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用过类似的招数。
谁?
正是齐国的管仲!
据记载,齐国周围的山东地区存在许多不愿臣服于齐国的诸侯国,例如位于泰山脚下的鲁国。
为了收服鲁国,管仲想出了一个策略。
鲁国盛产一种纺织品,名为鲁缟,它的颜色华丽,质量上乘,深受齐桓公的喜爱。
齐国的人民受到君主的号召,纷纷穿上鲁缟,将其视为荣耀。
为了控制鲁国,管仲制定了一条国策:禁止齐国人从事纺织行业,所有纺织品都必须依靠从鲁国进口。
随着齐国社会风气的变化,鲁国的纺织业蓬勃发展。鲁国的老百姓发现了巨大的商机,纷纷投身于鲁缟的纺织工作中。
价格不断上涨,产量和效益也不断增加。在鲁国的带动下,齐国的纺织业逐渐消失,鲁缟成为了齐国人民的必需品。
通过这种方式,管仲成功地控制了鲁国,实现了齐国的扩张。
虽然当年管仲可能没有贸易战这概念,但这的确也是贸易战的一类了。
而邢道荣下起手来,可比管仲要狠辣多了。
此刻与荀俣道:“荀公子,上回说曹魏里头,与咱们南方交易最多的,便是曲耕犁与蜀锦可是?”
荀俣还是很喜欢与邢道荣说话的。
这邢大将军素有才干,无意之中一句话,更是会叫人感觉如同多读了几年书一样。
从中得的道理,更是数不胜数。
此刻便应问:“大将军说的不错,只是咱们用的是新币,在北方少用。”
“于是北方百姓,多以物换物。”
邢道荣又问:“那北方可是渴求新币?”
荀俣点头应道:“百姓自然如此,要不然换不得这些…这些将军嘴里的硬通货。”
“眼下一把江东耕犁,可换粮食十担,一匹蜀锦,可换粮食十担。”
“换了之后,在北方还能加价,自然是大受欢迎。”
“而若谁手里有新币,又不用粮食去换,一来方便,二也是相对来说,价格更低廉一些。”
荀俣的话稍微没有那么的有条理。
不过这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荀俣对这种贸易战的事情,确实没有那么那么的深刻了解。
而邢道荣还是听明白了,无非就是一种汇率转换的问题。
说的简单一些,就比如五十钱新币,可以买一个江东耕犁或者是八担粮食。
但若用粮食直接换江东耕犁,却得用十担。
这种信息差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商人挣的便是这个。
只是…
如此一来,那邢道荣要操纵汇率可太简单了!
荀俣只见邢道荣眼中闪着精光道:“以后与北方贸易,买货,只能用新币;卖货,只能以物换物。”
“如此一来,我要在北魏之地,也充斥着新币,让他们自家的交易,也要多多用咱们的钱币才好…”
荀俣虽然不懂这么做有什么用,但一看邢道荣这眼神,荀俣不知怎么,就冒出了一个念头。
“完蛋了!”
“曹魏的经济很快就要完蛋了!”
不错,看到邢道荣那眼神,荀俣就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曹魏完了!
第487章 初现端倪
按理来说,邢道荣的提议经过刘备审批再下达到百姓,最后有了成效的时候,应该不会那么快。
结果没想到,这市场的反应,有时候比邢道荣想象的还要快。
由于本来新币在北方百姓之中即是稀缺又非常有用,所以邢道荣的政策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
而对于南方的百姓来说,新币他们也不缺,向北方进行贸易时,又极具购买力。
再加上邢道荣的每一次新政,都可以说有利于百姓,所以皆按着新政去做。
于是大量南方新币,开始涌入北方,北方百姓,逐渐开始根据调整物价,纷纷与新币挂钩。
然而这一切,只是邢道荣的开始…
布局完毕,就要开始收割了。
…
邺城的曹丕其实也感觉到了情况的不对劲。
北方新币增多,导致朝廷征收的也多是新币。
这玩意曹丕认为是完全无用的东西。
为何?
因为自己造不了啊!
这新币铜铁质量的配比,刘巴在邢道荣的提一下,做了专门的处理,导致曹丕这头即便想要仿造,也是困难重重。
而自己推行的货币,又因为不能在南面流通,根本不受待见,那是一点推行不出去。
这就是手里没有硬通货的苦恼了。
刘备这头的百姓要什么有什么,根本不图你曹魏这头的东西,你又如何来流通自家的经济货币?
总之…
曹丕虽然不能完全理解可能会带来的后果,但还是能知道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只是眼下他重点还不在此。
前头他去寻贾诩,欲要用计把那司马懿弄回来。
然贾诩称病不见,让其又是无功而返。
至于今日,曹丕宰忍不住,又找贾诩去了。
…
贾诩的年纪已经很大了。
眼下他已然是年近七十。
魏文帝曹丕即皇帝位后,贾诩被拜为太尉,也是地位斐然。
正是因为如此,其称病之事,也是合情合理。
一般情况下,曹丕也不愿逼迫如此老臣。
实在是这真是没办法了,才是不断找这贾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