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袁术 第230节
“看看吧。”
袁树接过这卷竹简,展开来一看,见上面写的是让尚书台办事部门全力协助袁树组建一支新军的命令,且允许袁树全权负责这支军队从组建到统领的一系列工作,准许他招兵买马。
而后,这支军队也会交给袁树统领,成为他北上经营北疆防线,为大汉扫清北方边患的家底子。
“父亲,这太好了!”
袁树十分高兴。
袁逢也微微笑着点了点头。
“你先去办事,正式的天子诏令很快就会下达,届时,这支军队的存在就名正言顺了,而且,为父也会尽量安排朝廷方面的钱粮供给,但若有所不足,你还是要自己考量。
尤其到了并州,山高路远,运输是一件难事,若仅仅只是三万人,朝廷倒还是能够供养的,但要是超过三万人,你自行招募的那部分,就必须要自己想办法解决了,知道吗?”
袁树眼前一亮。
“父亲,您允许我自行招募更多的人马吗?”
袁逢轻笑一声。
“你要是能养得起,你就招募,反正也是你未来的亲信人马,但你要是养不起,就别乱来了,到时候折腾的地方怨声载道,为父还要给你处理这些事情,那可就真的要累坏为父了。”
顿了一会儿,袁逢又拍了拍袁树的手。
“尽快成长起来吧,为父可能坚持不了太久,这位置坐的为父是如坐针毡,很难感受到快意,你若是当真有想法,有决心,那就成长起来吧,尽早从为父身上把这担子接了,为父也能多活几年,多享受几年天伦之乐……”
袁逢这话听上去完全不似作伪,他好像真的很不喜欢这个位置,对于如此庞大的权力,他并未感受到快乐,而是感觉到了深深的疲倦。
袁树明白了。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有些人生来就适合掌控权势,生来就喜欢作威作福,能从至高无上的地位中感受到无比爽快的感觉。
但是有些人则不能。
地位越高,权力越大,越是惶恐不安,越是小心翼翼,权力给他们带来的不是喜悦,而是深深的忧惧。
他们有责任心,但受限于能力和心理承受力,感觉自身能力无法在权力和责任心之间取得平衡。
他们不愿意看着国家遭难,他们不希望自己掌控最终的决断权,他们希望自己是一个谋划者,是一个参与者,而不是一个领袖。
他的老爹,可能真的不是一个适合掌控庞大权力的领导者,他的老爹,会为了这个地位感到惶恐不安。
于是袁树反过来握紧了袁逢的手,向他的父亲发下了誓言。
他希望他的父亲能够再坚持五六年,等他完成了巩固北疆的任务之后,就会回来为他的父亲解除忧虑,届时,袁逢只要过舒服日子就好,其他的一切都不再需要他担忧了,他只要放心的享受、含饴弄孙即可。
从尚书台出来之后,袁树感觉身上的担子在无形之中不断加重,每走一步路,身上的担子就更重,或许要不了多久,大汉国两京一十三州部的重担就要全在他身上担着了。
但是和袁逢不一样,袁树,能够从心底里感受到期待、兴奋和一丝丝难以忍耐的狂热。
他热爱这一切!
他愿意接受如此的挑战,哪怕这样的挑战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哪怕他也可能翻车!
于是他的脚步越发的急促了。
第286章 让良知之花继续绽放
拿到了袁逢的许可之后,当天晚上,袁树就在一心会总部召开了会议,让整个一心会的领导干部团队一起来开会,大约四百多人齐聚一堂,听袁树布置之后的一切事宜。
从一心会自身的建设,到新成员的接纳与老成员的考核,再到建立这支军队之后一心会需要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
袁树提出了要求,要让一心会的理念在这支军队中贯彻下去,将良知的理念在这支军队中扎根,让这支军队成为拥有“良知”的军队,不再是只为了钱财和升官而战斗的军队,更是为了良知而战斗的军队。
所有的一切,以良知为最高导向,所有的办事方法,围绕着“耕战为良知”的学派理念,严守纪律,严守本心,令行禁止,所向披靡。
既然有了这样的想法,那么在军队内部建设上,袁树自然也要做好设计,这支军队的军官骨干都要在一心会成员当中挑选,尤其是之前伴随袁树出征并且立下功劳的会员当中挑选。
而且因为这支军队将获得正式的朝廷编制,所以大小官佐都会得到正式的编制,有官品,也有俸禄,更有福利,还有足够的上升渠道,对于学习很久、亟待建功立业的一心会员们来说,实在是最佳选择。
于是当场就有很多人举起手来、毛遂自荐,甚至已经担当起城门校尉之职的卢植都颇有想法,想要在这支军队当中担当一个职位。
在原则上,袁树并不反对任何一名会员提起职位上的诉求,不过他也同时要考虑到留守雒阳、把持权力的这一部分人员的精干与可靠。
他北上需要时间,需要把大量精力投入到北疆战事中,不可能同时兼顾雒阳的建设,所以必然需要一位得力助手全心全意的投入到一心会本部的建设之中。
与此同时,在雒阳朝廷内争取到的职位和权力也需要人掌控,需要牢牢把持住,把这些至关重要的权力掌控在一心会手中,不能因为袁树的北上就让这份权力被人钻了空子掠夺走。
所以袁树需要一支非常精干的政治、军事、学术和经营团队留下来,为他坚守大本营,甚至在巩固原有权力的基础上,继续进取,继续获得更大的权力。
在政治层面,袁树已经安排了贾诩和程立两人留守,为他把持一心会集团争取到的政治权力,一心会集团内部的行政官僚系统就是以这两人为主导建设起来的。
除了政治层面,在军事层面,学术层面还有一心会本身产业的经营层面,也需要相当多的好手留下来统领全局,继续发展。
在此之前,袁树兼顾朝廷、军队和一心会的方法都是以自己为主,自己耗费大量精力处理这些事情,自己必须要外出的时候则把事情交给卢植这个二把手,反正自己外出的时间也不会很长。
但是这一次一旦北上,就不是几个月的事情,如果一味把所有权力交给一个人,别说袁树能不能信任他,会不会影响袁树在一心会的绝对领导权,甚至出了什么问题,都很不好处置。
所以袁树决定在自己离开期间,把留守雒阳的权力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交给四个团队来统领,以此最大限度的避免可能出现的他不愿意看到的问题。
袁树绝对不能接受一心会内部出现能够影响他的绝对权威的派系山头,哪怕这个山头的领导人是他最初的追随则、最重要的助手、最信任的师兄卢植也不行。
这一点,他一直都很拎得清。
所以他决定在政治层面,以贾诩为主、程立为辅,把所有一心会会员身份的官员都纳入这两人的团队之中,专司维持、扩张一心会政治权力的事情。
在学术层面,袁树之前是以自己作为知行学府的领袖,然后在下面安排诸多学术层面的负责人,但是眼下既然有需求,袁树就决定从原先的学术团队里提拔足够有能力的部下来承担职责。
稍微审视之后,袁树就决定让十三太保里的魏甲和窦云这两人来负责起学术的团队领导工作。
魏甲和窦云都是最早在马氏族学之中追随他的学子之一,都是当初苦苦求学而不得的寒门子弟出身,被当年的马氏弟子欺负的不要不要的,因为感念于他在学术层面的帮助,而坚定的追随他。
他们对于心学有着极高的认同感。
在学术能力层面,这两人一直都排在袁树麾下众多弟子门生当中的前列,也是知行学府里数的着的辩经小能手,知行学府内部传承自马氏族学时期的辩经传统比赛中,这两人从来都是大将级别的人物。
所以袁树决定以魏甲担当知行学府主管祭酒,窦云辅之,他们两人主抓学术层面的工作,即使袁树不在雒阳主持,也要让良知之花继续绽放。
还有经营层面。
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袁树从来没有忽视过钱在一系列行动当中的重要意义,所以关于钱的问题他从来都非常在乎,且此番还有六十六个良庄的建设计划,就更让他重视了。
这些事情,显然是要交给一心会的后勤部和庶务部联合起来办理的。
于是袁树决定以庶务部主任赵俊为主,后勤部主任苏初、副主任马然两人为辅,一起办理六十六个良庄的建设工作。
这六十六个良庄的建设关系到了整个一心会集团的基本盘,当着六十六个良庄建设完毕之后,一心会就会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可以信任的基本盘,将会拥有不可置疑的经济力量,这份经济力量会反过来支撑军事力量,让一心会集团有更强的执行力和战斗力。
茂陵良庄有两万多名庄户,雒阳良庄的庄户数量都超过四万人了,等待之后的六十六个良庄建设完成,怎么着也能给一心会集团提供二三百万人的生产力基本盘。
而在更遥远的未来,袁树还计划继续扩张良庄的数量,把良庄建设的到处都是,不管是人口稠密地区还是人口稀少地区,都要搞大建设,与地方豪强争夺农业生产力,把他们给挤垮掉。
到这一步,袁树就把政治,经营和学术三方面的领导团队给安排好了。
至于最后最重要的军事层面,袁树也有着自己的考量。
一心会集团在雒阳掌控的军事武装力量一点也不弱小,在北军、宫廷禁军和城防军之中,一心会的权势和影响力都是很大的。
比如北军的越骑校尉范隶,在此次出征之后,已经被视为袁树派系当中的一员了。
还有虎贲中郎将董宣,一直都是袁树的老部下,忠心耿耿。
另外担当城门校尉的卢植也一直都把持着雒阳城城防军的权力,十三太保在之前还分别兼任着十三城门侯的职位,也是朝廷编制当中的一员。
甚至骠骑将军段颎在某种意义上都是袁树一心会集团的一份子,只是他的地位太高,资历太老,袁树自己的职位还不如他,所以不认为自己能完全的驾驭他。
而眼下既然需要有人专门提领军事层面的任务,袁树当然要选择能让他信任又能镇得住场子的人来担当。
第287章 爱兵如子袁子嘉
这个人选很是重要。
既要能把雒阳的军事力量给管控住,又不能让属于一心会集团的武装力量被他人给篡夺了。
而当前,在一心会体系中还没有这样一个人。
所以袁树决定把目标放在董宣身上,让他来承担这个职责,为袁树把持住这份来之不易的军权。
他的孙子小董目前在一心会体系之中,他也是值得袁树信任的老人,但是因为他本身不是一心会的一份子,所以需要有人在他之外代表一心会帮助、监督他。
而这个人,袁树决定让邵原来承担。
作为一心会保卫部的二把手,邵原多次跟随袁树外出征战,有一定的军事经验,在一心会内部也是老资格,十三太保之一,从各方面来说都很适合。
虽然的确有点傻大个的意思就是了,但好歹也是文化人。
袁树打算安排他来接替卢植的职位,承担起城门校尉的职责,把雒阳城防军掌握在手里,联合皇宫里的董宣,内外联动,保证袁树的势力在雒阳城内的存在感。
至于北军当中的范隶,袁树打算把他和卢植一直安排到新建立的军队当中,成为他的重要辅佐,至于北军当中的空缺,袁树还有其他的安排。
一番商议之后,此番人事变动的基本规则就这样定了下来。
第二天,袁树又带着卢植马不停蹄的带着大量财物来到了雒阳城外三河募兵们的营地里,用以兑现自己的承诺,把承诺给三河募兵们的买命钱交给他们,每个人都有份,由他当面发放,一个不少。
三河募兵们为此欢欣鼓舞,欢声雷动,人人都在感慨袁树真的是一个说到做到、讲诚信的好长官,又能照顾人,还特别大方!
本来这群大头兵都以为袁树不会给他们太多的财物,估计也就象征性的给一点铜钱、绢布和粮食之类的,就能把这一茬给混过去,毕竟他们从朝廷手上也确实得到了不少赏赐,很多人都挺满意这一次的收入。
可谁曾想,袁树居然真的自掏腰包给大家送了一份大礼,居然真的大撒币!
他们每一个人不仅有五株钱,还有白银,还有绢布,当然也有粮食,赏赐十分丰厚,完全不虚此行。
甚至袁树还专门拉来了一车小瓶装的葡萄酒,给那些在战场上立下很大功劳的士兵或者军官发放,让他们也能品尝一下珍贵的葡萄酒到底是什么味道。
这一系列的操作给三河募兵们弄的又是高兴又是惊讶,还有那么一丝丝感动。
别的不说,爱护士兵的比较大方的将领,他们也确实是见过,愿意把自己得到的赏赐全部都发放给部下的降临,他们也见过,比如此次征战的主帅段颎就是其中一人。
但是这些将领之所以愿意对士兵大方、爱护,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
那就是这群士兵是他的亲信部下,与他的关系非常亲近,并不简简单单只是纯粹的上下级指挥关系,而是更有那么一层人身依附关系在里面。
比如这些士兵的身份是将领自己招募来的家兵、私兵,就算将领不再是将领、离开了军队,这些士兵也会跟随着将领而行动,如此才会换到将领的爱护与大方。
因为这些士兵完全会用自己的性命去捍卫将领的利益。
可他们的身份充其量只是朝廷的雇佣兵,朝廷花钱让他们来打仗,他们为了钱为朝廷打仗,彼此之间并没有什么人身隶属关系,只是纯粹的金钱交易。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层关系,袁树却依然对他们十分的照顾。
在战场上,袁树把该给的都给了,也没让他们饿肚子,甚至在他们受伤的时候还会用尽心力安排医生给他们治伤,各种药材足量提供,还会自己亲自带人去看望伤兵,对待伤兵一视同仁,并没有因为他们雇佣兵的身份就对他们的生死置之不理,之后答应给他们的赏赐还非常的丰厚。
这种道德水准的军官,不说假话,他们还真的是第一次见到,由不得他们不十分的感叹。
上一篇:抗战:开局98k,杀翻苍云岭
下一篇:民国:打下东北,暴兵当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