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袁术 第261节
说着说着,荀攸便声泪俱下,不能继续诉说。
袁树闻言,深深叹息。
“雒阳纸醉金迷、醉生梦死,哪里还记得边疆有民身在水深火热之中?若边疆都是如此,也难怪鲜卑年年南侵,边疆年年不得防御,朝廷养士、养兵多年,却换来这般的结果吗?”
雁门郡的情况有很强的代表性。
除了雁门郡,袁树得知五原郡、云中郡、朔方郡等多地的情况都差不多,没有很大的区别,几乎都是缺衣少食、缺少防御物资、缺少兵饷,且兵员严重不足,很多戍边士兵甚至都是四五十岁的人了,还是不得回家。
也难怪边境各地都和筛子一样被鲜卑人随意进出。
袁树十分生气,但是也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边防的整顿还是要徐徐图之,当前要做的还是尽快稳固防务。
根据过去的经验,十几年里,鲜卑人几乎每次南下都要蹂躏雁门郡,于是袁树立刻下令给廉达,让驻军在雁门郡的廉达派人前往强阴县进行先期准备,修缮防御设施也好,加固城防也好。
总之,袁树要把强阴县变成一枚钉子,一枚死死钉在雁门郡北部不动摇的钉子。
假使之后鲜卑人大举南下侵扰的时候会经过强阴县,那么强阴县必须要坚守,坚守到底,绝不能失守,以此作为后期反击的起始点。
所以袁树很快又下令给后勤部门,让他们立刻往强阴县运送大批物资,粮食、军械、工程人员等等,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加强强阴县的防务,争取赶制一座战争堡垒出来。
另外,袁树传令雁门郡太守夏育,让夏育尽快整顿好原先属于雁门郡的郡兵,允许额度达到三千人。
又传令给朔方郡太守成尊、云中郡太守董援、五原郡太守孙普、定襄郡太守王智四人,令他们一并整顿郡兵,务必要让额度达到三千人,若有兵饷、军粮缺口,打报告给袁树,袁树会立刻安排。
甚至不等他们有所报告,袁树先给这五个郡安排运送了一批粮食,至少要让这五个郡本身就有的郡兵能吃上一口饱饭,别在这寒冬腊月的饿得连武器都拿不动。
那还怎么反击鲜卑?
至于袁树这边,袁树也下令要开始重建从晋阳县抵达北部五个郡的军事通道和沿途兵站,各处都要储备粮食、安排人员管理,以便于未来一旦有急事险情,袁树麾下大军能用最快的速度进行支援。
但是因为时间紧急,袁树只来得及给北部五个郡运送一批粮食。
十一月二十三日,就在廉达率领三千天雄军先锋抵达强阴县之后的第七天、袁树安排的第一批军粮物资送达强阴县的第二天,前往草原探查消息的哨骑就送来了消息。
鲜卑人要来了。
他们在草原上侦查到了鲜卑各部落开始向某处聚集的情况,据此判断,新一轮南下劫掠即将开始。
消息传到强阴县,廉达立刻派哨骑南下报告给袁树知道,自己则立刻率领三千天雄军和一千强阴县的戍卒、壮丁大修强阴县低矮破败的城墙,并且在周边挖掘陷坑,广设拒马。
因为冬季天冷,河流结冰,这个时候弄什么护城河也没有意义,所以廉达只好按照一心会的惯例,把县城外的所有汉民全部安置在县城内,然后把县城外破坏的一塌糊涂。
三步一个拒马,五步一个陷坑,陷坑里还有一些木刺之类的东西,保证一脚踩下去连人带马一起爽上天。
至于最重要的城防本体,因为强阴县原本的城墙高度只有三米多一点,还是土墙,强度不高,于是廉达立刻动员所有能动员的人手,大家一起加急操作,加高城墙。
廉达的一系列行动在强阴县长夏尉看来,就颇有些魔幻主义色彩了。
他并没有想到这名袁树麾下的裨将军居然真的用心用力的在为强阴县的防御而努力。
他们不仅带来了大量物资和防御兵力,甚至还把所有能找到的强阴县县民全部都给带到了城内。
城内房屋不够,就拿出军帐临时应急,空地不够,那就搭架子,把架子加高几层,平白多了不少空地出来,粮食没地方放,那就挖坑来储藏。
夏尉询问廉达这样做是不是太紧张了一些,那么多人会不会让又小又破的县城不堪重负之类的,结果反而被廉达斥责。
“你身为县长,难道要眼睁睁看着治下县民被杀死而无动于衷吗?他们都是大汉子民,吾辈如何能无动于衷?尽最大的努力保证每一个人都能活着,这才是你的使命!”
这番话直接把夏尉给震住了,夏尉是万万没想到这种话、这种觉悟能从一个军官嘴里说出来。
而且不仅是说,他还正在做,把士兵散出去,不由分说的把城外的县民全部带到城内来,将所有物资家当一起给他们搬运进来,几千人热火朝天全力出击,两天就完成了坚壁清野。
整个过程中这支军队秩序井然,十分高效迅速,没有任何混乱,没有任何扰民现象,甚至没有谁报告说自己的财物被这些大头兵抢夺了,也没人说自己被欺负了。
甚至这群士兵外出执行任务的时候都没有携带什么兵器,只有军官随身带着佩刀,士兵都是空手出去的,以此表示他们对县民秋毫无犯的决心和诚意。
这支军队简直不像是一支军队,倒像是一群圣人,他们的所作所为在夏尉和强阴县民看来,那都是天方夜谭级别的,属于做梦都梦不到的那种。
他们好像真的是在保护强阴县,好像真的是想要保护所有县民不被杀死。
可这种被保护的感觉在大家伙儿看来,实在是有点太过于陌生了。
可廉达不管,在他的号令下,天雄军士兵和一千强阴县本地的武装力量全部上阵,对城墙做了大规模的军事化改建。
各种各样的武器装备送上城墙,各种各样的物资堆在城墙上,士兵们跑上跑下忙碌非常,每个人都有事情做,每个人都没有闲着。
唯一能停下来的时候,就是吃饭的时候。
按照天雄军的规定,所有一线战斗人员都能一天吃到三顿饭,但是考虑到鲜卑人一旦南下,运输粮食就是很困难的事情,所以为了节省部分食物给一线战斗的士兵,其余平民还是按照一天两顿的吃。
另外所有不曾一线战斗的官吏也只能一天吃两顿,不准吃多,这一点被廉达特别强调,然后亲自派人把控。
话虽如此,但是每个人都没有少吃,甚至还多吃了。
夏尉带人巡查的时候,明显发觉每个人饭碗里的粮食都更多、堆得更高,还有一些往日不常见到的副食品。
询问平民们吃得如何,他们都一脸满足和幸福的笑容,说从来没吃过那么多粮食和那么咸的腌菜,一顿饭居然能吃得那么多,那么饱,他们真的觉得好幸福。
平民尚且如此,士兵也是如此,士兵的粮食额度比平民要高上不少,饭碗里的粮食更多更满,而且还有一个大锅里的炖菜可以当作配菜,可以吃得非常非常香。
托天雄军的福,强阴县本地的武装人员也混到了一样的伙食,从第一天开始,他们就被这伙食给“夺取”了心智,吃了一顿之后恨不能抱着廉达的腿喊义父,全都老老实实听话,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与此同时,整个县城的物资和重要的口粮都被统一管理起来,每人每天定时定量领取食物,以便于天雄军的后勤人员能够算出他们最长能够坚持到什么时候。
进入城中,除了生病、残疾,就没有吃白食的人了,按照一心会的惯例,廉达提出所有进入城内的人都要为守城出一把力气。
青年男子如果没有加入军队,那就要加入预备队,除了搬运物资之外,也要进行紧急军事训练。
年幼的男童和年老体衰的人也要协力搬运物资。
壮女要负责为守城战士制作饭食、运送饭食。
年老和年幼的女性则要协力为战士们清洗、缝补衣物。
所有人都要尽可能的做事情,尽可能的参与进来,因为大家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不管过去如何,如今只能同生共死。
保住城池,大家都能活。
保不住城池,大家都要死。
夏尉注意到,廉达除了具体的办事,还会特别安排一队人马每日巡逻在平民区,不遗余力不厌其烦地向他们宣扬这个道理。
有趣的是,这样的宣扬好像很有效果。
因为那些平民的办事效率好像也在这日复一日的宣扬之下变得更高了,做活也越发的有劲头了。
全民皆兵。
夏尉听说过这种说法。
但是他从未亲眼见过一整个县所有人都被安排起来动员起来办事情还如此的井井有条、富有秩序。
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廉达这名将军和他手底下的那些军官仿佛都知道,这支军队仿佛不单单能打仗,还能治理民生,所作所为,比他县府里的那些久经考验的官吏们还要熟练。
这支军队不是军队吗?
夏尉又是惊喜,又是疑惑。
第332章 半场开香槟
也该说是幸运,在鲜卑骑兵南下进入汉境之前,袁树派来的运输队又一次运送来了一大批的粮食,踩着生死线送到了强阴县城里。
收到了这短时间内最后一批粮食之后,可以通向外部的最后一条通道也被廉达下令用陷坑和拒马封住,至于能否打通,那就要看鲜卑人的工程能力是否达标。
不过廉达也不是很担心,因为这段时间的努力加急工作之下,整个强阴县城的防御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虽然还比不上当初茂陵县城的防御能力,但是在这遥远的北境,廉达认为这座简易的战争堡垒已经足够使用了。
而在这一系列行动之后,别人不知道,反正夏尉是服了,他终于意识到新任并州牧袁树和他手下的团队是真的能做实事的,也是真的和之前所有官员都不一样的。
那些官员只知道打嘴炮,一个个嘴炮打得震天响,真到了要办事的时候,一个两个又缩的比谁都快,所以到最后,还是只能靠自己。
但是袁树和他的部下不同,最直接的一条就是——说到做到,怎么说,就怎么做。
根据廉达的说法,这好像叫什么……
知行合一。
夏尉听说过这四个字,也听说过这一套理论的名声,知道这是袁树自己提出来的学说,不过他没想到的是,袁树居然也是怎么说就怎么做的人,这样的人,他觉得似乎不应该出现在如此位高权重的地方。
可他偏偏出现了。
这是巧合还是意外呢?
夏尉不知道。
他只知道强阴县就在这短短的一段时间里,已经建设起了比之前十几年间都要更加强大有效的防御体系,这一次,鲜卑人绝不会轻易得手,强阴县城绝不会轻易被破坏。
他莫名的有了信心。
正始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鲜卑人来了,较之往年,他们南下的时间好像延迟了一些,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他们终究是来了。
那日清晨时分,城墙上吹起了号角声,号角声低沉、悠长,带着一种苍凉的感觉,一瞬间就唤醒了潜藏在汉人血脉之中的战斗基因。
廉达立刻下令全军戒备,全城男女老幼全部进入战争状态。
廉达本人顶盔贯甲,快速登上城头,然后便远远地看到鲜卑骑兵自天边出现,一开始只是零星几个人,然后越来越多,越来越多,渐渐变成了黑压压一大片,一眼望不到头,宛如蝗虫一般铺天盖地而来,极具威慑力。
廉达立刻下令点燃狼烟,为全郡预警。
浓浓黑烟随之升起,直冲云霄,这古老而又实用的预警体系依然在顽强地发挥着它的作用。
随着时间推移,一眼望不到头的鲜卑骑兵们朝着强阴县奔驰而来,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县城内虽有些恐慌,但是这种恐慌并未影响到大局,与其说是恐慌,不如说是一种担忧。
甚至在廉达看来,这座城池内的人们都太过于冷静淡然了,想当初,茂陵县城里的人们可不是这样的,那叫一个哭天喊地啊。
或许是长久以来的境况让他们习惯了这种情况的出现,变得见怪不怪,只是死亡的空间环绕心头,根本祛除不掉。
不过此番,他们迎来了最大的变数。
那就是天雄军。
“传令,全军备战,待鲜卑人开始攻城,先用蹶张弩射击,而后是强弩,最后才是弓矢,所有士兵按照之前规定的战术进行准备,不得有误!”
廉达传达了将令,立刻有传令兵将消息送到了城墙之下的蹶张弩队伍所在地,交给了指挥军官们。
廉达好歹也是一心会会员,也是接受过较为完善的军事教育的,行军打仗都不是拍脑袋瓜碰运气的,那也是有章法的。
城外的拒马和陷坑都不是平白无故出现在那里的。
廉达之前设计防务的时候,就已经测算过了各种远程打击武器射击的射程,城外防御的层次就是按照这个距离来设置的。
第一圈拒马是蹶张弩的射程,后面是一堆陷坑,再后面一圈是强弩的射程,后面又是一堆陷坑,最后一圈则是一般步弓的射程,再往后,就是城楼了。
反正整个强阴县城也不大,廉达直接就设置了三个防御圈层,准备用这三个防御圈层层层阻击,让鲜卑人好好领会一下科技的力量。
上一篇:抗战:开局98k,杀翻苍云岭
下一篇:民国:打下东北,暴兵当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