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袁术 第268节
对于人口数量,袁树一直以来都知道豪强大族有隐匿人口的情况,这一情况西汉的时候就已经很严重,到了东汉只会更严重。
哪怕只是从统计数据上来看,也能看出一些问题。
比如在统计数据中,并州人口最多的郡不是太原郡,也不是上党郡,这两个经济发展最好、农业垦植率最高的郡,居然不是人口最多的郡,人口最多的郡居然是雁门郡这个边郡。
雁门郡据统计有三万两千户、二十五万左右的人口,户均人口几乎有八人,考虑到雁门郡属于军屯郡,人口多一些、一户人口数据大一些也不是不能理解。
但这是相对于广大边郡来说的,不是相对于内地郡来说的。
太原郡户数约为三万一千户,人口为二十万人左右,相对于太原郡较为优秀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这个数据实在是令人难以信服。
上党郡更过分,比太原郡更接近三河之地,经济发展和农业发展条件也是相对更好一些,与三河之地多有经济往来,向东还连通冀州,往来频繁,结果户数只有两万六千户,人口只有十二万七千口。
这糊弄傻子呢?
袁树怎么能不恼火呢?
再加上抄没王氏家族之后,袁树从这个家族在四个县建设的农业庄园中统计出来一万三千多名隐匿人口,一个家族就能隐匿那么多人口,更何况是其他家族?
不过王氏家族是被整体消灭了,其余家族又不是整体消灭,他们必然还有所保留,保留的也必然是大多数。
正始三年五月的数据显示,太原郡豪强大族一共交出隐匿人口十万零六千三百一十七人。
上党郡豪强大族一共交出隐匿人口八万九千一百三十二人。
这两个郡加在一起几乎交出了二十万左右的隐匿人口,占并州在册登记人口的三分之一。
而其余七个郡加在一起也才交出了四万九千三百一十三名隐匿人口。
袁树有理由相信,太原郡和上党郡的隐匿人口数量绝对超过户籍人口数量,尤其是上党郡,隐匿人口数量指不定要比户籍人口数量多好几倍,而太原郡的实际人口数量估计要接近六十万。
而他们交出来的实在是不多。
袁树有点不满意,其实还想让这两个郡的虫豸们多交出一些人口来,但是相对于袁树掌握的只有六十五万左右的在册人口来说,这多出来的接近二十五万的隐匿人口,已经足够他操作一段时间了。
算上这一批被交出来的隐匿人口,袁树控制的并州人口达到了约九十万的规模,而这个规模,已经堪比蜀汉后期的在册人口规模了。
蜀汉政权凭借这个人口规模养兵十万,袁树觉得自己虽然不至于那么竭尽民力,但是从中养兵五万,应该不是问题。
而且该说不说,因为并州战乱频繁,人均寿命更是低于内地州郡,所以人口普遍年轻化,几乎都是青壮男女,很少见到有老者,所以以后繁衍生息也是一大优势。
一波操作下来,袁树算是获得了第一阶段的完全胜利,无论是外部对鲜卑,还是内部对豪强,他都取得了胜利,灭了九千鲜卑,拿下二十五万隐匿人口,说是赢麻了也不为过。
只是他并不满足于此,他还有更多的追求和计划。
可惜他需要时间,需要时间来消化这些战利品,消化胜利的果实,所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袁树的主要任务就是动员整个并州的人口实现他的良庄建设计划。
将隐匿人口大部分安置到北部五郡进行良庄的建设,把良庄按照军事堡垒的级别建设起来,又要可以生产,又要发挥出军事堡垒的效果,抵御鲜卑人的突袭。
同时他还要改建、修缮原本就有的那些低矮破败的城池,将城池和良庄之间用道路连接,构建起来一个动态的生产、防御体系。
良庄要建设,城池要修缮,道路要恢复,水利要修复,接下来的时间里,袁树必须要把整个并州的人力物力都给动员起来,发挥到极致,以图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延边生存体系。
一个集生产、生活、军事训练、商贸交易、军事防御于一体的动态的延边生存体系,以此将整个并州能掌握的力量全部动用起来,使得并州具有极强的防御、自我修复能力。
这份宏伟的计划对于官员的要求很高,对于官府的动员能力的要求非常高,一般的官府并不具备这种能力,但是袁树不一样。
他麾下近四万人的一心会集团之中,有充足的具备这种能力的执行人员,并且已经形成一套成熟的操作体系,他们能够从无到有的建设起来一个良庄,这对他们来说是看家本领。
于是袁树在动用隐匿人口北上的同时,也开始从雒阳大本营招募成绩优秀的一心会员和知行学府学员北上并州,准备将他们投入到大建设行动之中。
顺便,用他们取代并州本地的那些虫豸们。
袁树对付豪强大族的同时,也对并州本地的官员们进行了一番审核,不夸张地说,大部分都是尸位素餐的无能之人,且根本没有建设当地、维护当地的理念,只想着捞钱调任,一点责任心都没有。
至于那些本地出身的小吏们,虽有守土之心,但是更多在乎的还是自己的家族,并非整体。
以至于并州上至郡守,下到县中小吏,少有认真办公者,全是一群自私自利的虫豸,与这样的一群虫豸在一起,怎么能搞好并州的大建设计划呢?
所以在大建设计划推进的同时,袁树也着手开始清洗并州官场。
第341章 他的“王国”
而对于并州本地来说,他们其实并不具备强力反抗袁树的实力。
几个本来就是边郡的郡就不用说了,任他搓扁搓圆也不会有人说什么闲话。
不是边郡的郡,他也能通过朝廷的关系给变成边郡。
比如包括在雁门郡和云中郡之中的定襄郡,就被袁树以“地域狭小、靠近边防、常为鲜卑人入侵之所”为理由,强行变成了边郡。
还有西河郡、上郡,被袁树以“贴近南匈奴聚居地、常有兵乱”为理由,也给定义为了边郡。
朝廷那边很快就得到了通过。
这就是所谓的背靠大树好乘凉。
结果就是整个并州除了太原郡和上党郡之外的其余七个郡全都成了边郡,本就不怎么强势的地方势力被袁树抽了一波财富和人口之后,彻底打入深渊,失去了与袁树叫板的理论依据。
从此也是任由袁树搓扁搓圆。
雁门郡太守夏育、太原郡太守臧旻本来已经明牌投靠袁树了,人家就是为了袁树才来做了太守。
西河郡太守汪倧、上郡太守宋高和定襄郡太守曾辛在袁树发起的多次行动中表现突出、非常注意迎合袁树的需求,被袁树赏识,给予赏赐,算是成为了袁树的人。
此后在正始三年六月,袁树又以“贪腐”、“渎职”的罪名弹劾云中郡太守、五原郡太守和朔方郡太守,将他们全部弹劾去职。
接着改任卢植为云中郡太守。
改任绍原为五原郡太守。
改任廉达为朔方郡太守。
自此,除了上党郡太守濮阳潜不是袁树的亲信之外,其余八人已经全部都是袁树的人了。
当然了,濮阳潜这个不怎么听话的家伙袁树也不会放过,他所掌控的上党郡也是袁树认为的问题最大的郡,所以在正始三年八月,袁树以“渎职”、“不敬州牧”为理由弹劾濮阳潜,将濮阳潜送入大牢论死。
而上党郡太守则被袁树推举与他关系颇为亲近的山阳郡人刘表担任。
于是从八月开始,并州九郡的最高权力全部被袁树所掌控。
至于其下九十多个县,也有六十多个县的县令、县长被袁树直接罢免或者问罪,而后一股脑的全部换上自己身边值得信赖的人。
身边人不够,那就把之前调任到外地担任基层职位的一心会员们召回来出任县令、县长、县尉、县丞等职位。
到正始三年十月左右,整个并州的高层权力和基层权力几乎都被袁树及其麾下团队掌控。
前后不过一年的功夫,袁树就彻底掌控了并州,把并州真的经营为了他自己的“王国”。
诚然,这件事情或多或少有些过分,要是换了别人,估计图谋不轨这个罪名都要扣上来了,可问题在于,这样做的人是袁树。
他爹是大汉的一号实际掌权人,而他自己就是大汉的二号实际掌权人。
他想干什么,还需要你说?
还是说你想跟他爹告他的状?
并州发生的这些事情,还有被袁树杀死的人、罢免的官员,无不显露出袁树强硬的政治手腕和强悍的政治资本,铲除一批人之后,还能换上另外一批人来承担职位,并且维持正常的运转。
在很多人眼中,袁树的一心会集团原本明明只是一个学派,只是一个打嘴炮的嘴炮团,可谁知道,居然在不知不觉中演化为了一个政治军事学术三开花的超级天团。
这跟谁说理去?
反正就当下来说,整个并州已经是袁树说了算了,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只要不是太过于天怒人怨,恐怕也不会有谁说个不字。
更何况袁树从来也没有打算干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
他只是想要建设良庄,恢复农业生产,然后练兵,北伐鲜卑。
这都是正事,是好事,是为国为民考虑的事情,也不单单是为了他自己,他大可以十分坦然地说自己一边强大自身一边也在为国为民谋福利。
谁又能反驳呢?
很多人最怕的其实就是这种人。
他做事情不仅仅只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整体,把他自己的需求和整体的需求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然后以此为出发点前进。
颇为无敌。
就好比良庄的建设,从最开始只是一个实验性质的理想国,结果越实验越有可操作性。
人口、规模都是在官府报备的,且根本不会少了官府的那份税收。
良庄本身还要收一些管理费用,也是用粮食支付的。
两次收税之后,留给农民的还是大多数,还是能让农民一家子维持温饱,甚至随着时间推移,还有了积蓄,吃饱肚子已经不是难事。
这个事情不仅仅发生在茂陵、雒阳,也发生在其他地方。
有了良庄的保护和农具的提供,农民的利益得到了极大的维护,官府无法也不敢向顶着袁树名头的农庄征收超过朝廷规定的税收,更不敢多次征税,只能老老老实实按照规定来,这就有效避免了农民的破产。
农民有了积蓄,就更难破产,就更能维持再生产甚至是扩大生产的需求。
交给官府的税不会拖欠,良庄按照比例征收的管理费也越来越多,整个庄子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之中。
这个时候,再让宣传队伍出动,把良庄模式对外宣传、输出,自然就会有一些深受压榨之苦的农民带着土地前来请求加入,或者是一些佃户出逃,进入良庄求取庇护。
这一情况在所有有良庄的地方都出现过,现在在并州自然也会出现。
且袁树还注意发挥在茂陵的经验,不仅仅把宣传对象瞄准汉民,甚至也对着其他各族平民宣传。
因为其他各族平民的日子甚至比汉民还要差,汉民至少能定居生产,没啥天灾人祸的前提下是可以有稳定收入的,而游牧平民就算没啥天灾人祸,也不一定有稳定收入。
且日常饮食也是非常的匮乏,破产沦为奴隶的可能性比汉民还要大,平均寿命也更低。
在此情况之下,能够吃饱肚子、有个安身立命之所对于他们来说的吸引力丝毫不比对汉民来的少。
所以在茂陵良庄里生活着的数以万计的匈奴人、羌人、鲜卑人和其他不知族群的杂胡,在良庄有效的管理之下,他们的生活状态已经和汉民没有区别了。
宣传对汉民好用,对这些人一样好用,汉民拖家带口一起来,他们不仅拖家带口,有的还会带着一些牲畜一起来投奔,将牲畜献给良庄,搞得像是缴纳投名状一样。
对于这群人,良庄的策略也是非常成熟的,改汉姓汉名,更换汉民发饰,更换汉民的衣服,派专人教他们说汉话,学习汉字,设置各种奖惩措施之类的。
基本上过上了安生日子以后,这群人所谓的什么“天生凶狠”、“狡猾如狼”之类的都消失不见了。
能过安生日子,能吃上一口饱饭,不用时时刻刻忍饥挨饿,那就是大家共同的心愿,还要啥自行车啊?
这些行之有效的策略在袁树看来不仅是安定汉民的好方略,也是对遍布并州的外族人的好方略,并州有数十万南匈奴人,也有不少羌人、鲜卑人和不知族群的杂胡居住。
在朔方郡、西河郡、上郡等地,汉民数量稀少,而这些胡人数量很多,远超汉民,这也是到后期并州被蚕食的只剩下太原和上党两地的缘由。
袁树打算未雨绸缪,利用良庄的生产优势和组织优势开始反过来蚕食这些外族的活动区域,对他们这边的人展开劝诱,展开宣传。
为此,他还派人去关中良庄招募匈奴人和羌人出身的宣传队成员,组织成一支强有力的宣传队伍,对南匈奴和羌人部落展开全面的宣传攻势。
近些年来,南匈奴还算是比较老实的,但是每年好几个亿的资金投入还是太多了,袁树决定在收拾鲜卑人的同时,用各种手法一起上,把南匈奴也给瓦解掉,将北部边患一起解决掉。
上一篇:抗战:开局98k,杀翻苍云岭
下一篇:民国:打下东北,暴兵当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