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风烈烈起南洋

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675节

  因为目前的大虞朝别说在东方,就是整个世界,都处于无敌的状态,处于中华文明该在这个世界应有状态的巅峰。

  更重要的是,这种帝国的掌舵人莫子布,还非常谨慎。

  比如在军事上,当米涅弹和线膛枪普及之后,战术战阵肯定是要随之变化的。

  莫子布自己也清楚,排队枪毙哪怕在历史上也不过三四十年,就基本要衰微了。

  但莫子布就是没有主动去推动军事改革,而是让下面的军将不断总结,适度予采纳,让整个陆军慢慢开始变革。

  交通上也一样,蒸汽机和火车确实是未来,但莫子布也没有用行政的力量去强行推广全国。

  原因就在于,以大虞的地利条件,经济状况和人口体量,不需要快干猛干出奇招,只需要在大的方面不犯错,哪怕小细节走些弯路,那也可以保证自己一直处于这种无敌状态。

  面对敌人和困难,新生的中华帝国,完全可以靠体量,缓缓的滚雪球,缓缓的来个泰山压顶,就能做到立于不败之地。

  这些年,科技发展如此之快,但是莫子布的改革却没有大刀阔斧,而是一种慢慢切香肠一般的改进,就是这个原因。

  具体到傅康安这些人的层面上,莫子布相信,只要大虞自己不出问题,就算傅康安包藏祸心,也很难翻出什么浪花。

  更别说自己已经想好了,要把这家伙一直扔在边疆,不会让他常驻在京城,危害就可以降到最低。

  且在民族主义兴盛的今天,傅康安也没了做安禄山的资本。

  “好,既然你拳拳报国之心,朕就给你这个机会,你留下两万银元充做家用,其他的就奉献上来的吧”

  莫子布立刻答应了,十几万银元可不少,放到军队中也能支撑一段时间了。

  “罪人,叩谢陛下恩典!”傅康安再次磕了一个头,他这会才感觉到,确实稳了,人身安全,甚至未来一定的富贵,都有保障了。

  “傅康安,海兰察,你们来看,这西北不靖,羌塘高原也不安宁。

  廓尔喀人侵占我土,噶厦当局被这些人打的大败亏输,竟然在向廓尔喀人纳土赔款,真是颜面丧尽,以至贼焰嚣张,戕害边民。”

  该来的,还是来了,没了英国人的怂恿,并不代表矛盾不在。

  历史上反击廓尔喀的满清廓尔喀之役,就是今年准备,后年进攻的。

  不过与历史上有所不同的是,莫子布现在根本没管羌塘,他连驻羌大臣都没派,也没要求羌塘年年来人朝见。

  至于原因嘛,就是莫子布既没有乾隆那么要脸面,也没有太祖天下解放的慈悲心。

  莫子布的想法是,目前这块地方乱不乱,关老子屁事!

  我干脆放开束缚,让你们乱整,整到天怒人怨了,分裂国家都跳出来了,再发大兵一次性搞定。

  最后把这些家伙,直接赶出去,让他们子孙生生世世都去天竺当贱民。

  “据传回来的线报,廓尔喀摄政王巴哈杜尔.沙阿所派之侵略军,已经到了日喀则一线,噶厦当局正在跟他们谈判。

  有可能,噶夏的官员们基本已经同意廓尔喀将新铸造银元一元当两元用的要求。”枢密使武文勇把地图摊开说道。

  一个超出后世人想象的事情是,此时的羌塘高原与尼泊尔实际上是一体的。

  双方的联系比羌塘与内地的联系要紧密的多,连羌塘通用的章嘎银币,都是尼泊尔铸造的。

  双方的矛盾也因此而起,原本给噶厦铸币的是位于阳布(加德满都)的巴勒布三部,五十年前廓尔喀部在阳布西北兴起,随后灭了巴勒布三部。

  自然,这给噶厦铸币的权力,就到了廓尔喀人手中。

  可是廓尔喀部落这些年南征北战,甚至还在向南往印度打,导致军费异常紧张,于是就把主意打到了噶厦身上。

  廓尔喀人要求将原本铸造的银币价格提高一倍,即原本噶厦送一两银去铸造为一章嘎银元,现在要送二两银才给铸造了。

  噶厦当局自然不同意,廓尔喀于是就在羌塘卖国内应的接应下派兵入侵。

  “些许跳梁,这是来给陛下送领土了,臣请入藏,消灭这些廓尔喀人。”海兰察立刻来来劲了,他以为莫子布要现在就反击呢。

  “不急,让他们多多进来一些,打起来才够劲!”莫子布果断的摆了摆手,才到日喀则算什么,等打到惹萨了再说。

  “确实不用急。”傅康安看了看说道,“噶厦当局并不是一丁点战力都没有,当妥协不下去的时候,他们也会奋起反抗。

  此外,廓尔喀国小力弱,高原补给更是千难万难,能达到日喀则已经是极限了,最重要的是,他们是想要钱,所以即便打到了惹萨,也不过是勒索而已。”

  莫子布立刻高看了一眼,确实有点战略眼光,比海兰察强不少。

  历史上乾隆会反击,就是因为这是羌塘尊佛和噶厦当局给他设的一个考验,要是清廷有能力干翻廓尔喀,羌塘就听中央的。

  不然的话,他们就赔点钱把廓尔喀人送走,以后自己做主统治羌塘了。

  但莫子布不在乎,反正要肃清,脑后有反骨的跳出来越多越好。

  “那就让他们自己去整,让这些卖国贼,都跳出来!”莫子布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决定的。

  “命令驻藏大臣保泰和帮办大臣傅博,让他们给我盯好了,签约的卖国贼未来处死全家,逃到格尔木的未来就给优待。”

  莫子布虽然没管羌塘,但是驻藏大臣还是设了的。

  目前驻藏大臣保泰在格尔木,帮办大臣富察家的傅博(博清额)在玉树,手里各有三千兵,对羌塘还有一定的威慑力。

  “傅康安,你立刻启程去嘉绒,我要你半年之内给我招募训练五千嘉绒藏军,作为未来收复羌塘的生力军。”

  历史上满清为了抬高旗人战力,把关外来的索伦骑兵当成了翻越雪山,千里突袭廓尔喀的主力。

  但实际上,羌塘和东北气候完全不同,这些索伦骑兵只有三个多月的适应期,就能作为主力,翻越四五千米的大雪山击败敌人,你以为他们是志愿军么。

  所以实际上,索伦骑兵只有一千五百人左右,虽然作战勇敢,但主力真不是他们。

  真正作战的主力,是少量驻藏绿营精锐和超过五千人的大小金川藏军。

  这些人藏军本来就在高原上生活,延续二三十年的大小金川之战,又使他们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不但作战剽悍果勇,还能熟练使用燧发枪和火炮。

  此时的嘉绒藏军,除了不能进行大兵团作战以外,在高原上作战,那简直就是天神下凡,绝对是大虞境内的第一梯队。

  什么廓尔喀军骁勇无敌,根本不是看起来瘦瘦的,但极耐苦战的川西丁真们对手。

  福康安赶紧领命,不过面上还是有点遗憾,莫子布知道他在想什么,哈哈一笑后说道:

  “放心,西征绝对要用你,你先去把人招募好,训练出来,然后带出来去西宁、格尔木等地驻守。

  等解决了西征,要打廓尔喀的时候,朕就会把你叫回来的。”

  傅康安这才放心下来,他现在是降人和罪人身份,要尽快融入,立军功就是最直接的方式,有了军功,大大的军功,大虞朝才会真的接纳他,所以决不能放过西征这个机会。

第666章 红利太大了

  西元1790年,9月15日。中华大虞光中十五年,原满清乾隆五十五年,农历八月初七。

  贡榜王朝政变,妄图对抗朝廷的貌温被汉川总督陈秋泽击败并斩杀,缅王孟云则已经启程来朝见的消息,传到了神洲大陆。

  南京城内,人群欢呼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太、中学的学生们都放了一天战胜假,城内的商户也借机打折促销。

  平日里再是抠门的,也拿上一块银元去割点肉,整一只烤鸭,再不济五个大汤包加一碗鸭血粉丝汤,还是要吃的,欢乐的气氛到处荡漾,

  之所以这么高兴,可不单纯是因为民族情绪,而是因为这事跟他们息息相关。

  汉川省富庶天下皆知,特别是这些年朝廷不停在伊洛水入海口兴修水利,把大量的沿海水沼地变得相对容易就能开发成稻田。

  同时,入海口的防止海水倒灌的堤坝等也修建完成,遏制住了盐碱化的趋势,省去了很大一部分洗地的麻烦。

  所以这些年,从汉川省,特别是从伊洛水下游大平原回来的人都说,汉川省已经有了几分江南的样子。

  唯一的问题,就是骠人这个威胁还没解除。

  他们五倍于汉人,真要拼死一搏,击败朝廷军队不可能,但拓殖去的小门小户一旦遇上,那就危险了,毕竟汉人也不是人人都能跨刀持枪杀人,老实本分的数量也不少。

  但现在,骠人的威胁,终于消失了。

  汉人将和二十万骠人贵族一起,统治四百万骠人和一百万没抓住机会汉化的孟、克伦人农奴。

  所以,这其实不是什么鱼米之乡,因为它比起鱼米之乡还要好,至少江南现在人工越来越贵,没地方找这五百来万农奴去。

  而随着情况逐步传回,百姓们对这个新鲜出炉的南洋江南,了解的更清楚了。

  随后又传来爆炸性小道消息,据说皇帝陛下已经打算在汉川省大封爵位,朝廷只留下大光方圆四百里面积直辖,其余都会论功行赏封出去。

  消息传来,震动之大,以至于南京的婚姻市场选择标准都变了。

  以前平民百姓是看家境,看人才,但现在是看什么呢,现在你要走大街上喊一声我有血亲在汉川省当庄园主,那媒婆能把你家门都踏平。

  千万不要小看这种诱惑,别说在这个百姓吃饱穿暖就算盛世的时代,就是在后世,有这样的机会,去的人也是趋之若鹜。

  石头城外的吴阿何家就是如此,他早上刚打开门,看着外面欢呼的人群还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就见上元县的主簿老爷带着几个衙役,急匆匆的跑了过来。

  吴阿何家祖辈都是长江边打鱼的,老父亲为人孤僻,脾气古怪,人缘很不好,因此城内热闹了三天,他们一家竟然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主簿带着衙役们打着县太爷的旗牌,敲锣打鼓非常热闹直奔而来,吴阿何听到空中飘来的汉川两个字,只觉得心头一紧,人差点晕倒在地上了。

  因为他的大哥正在汉川省,据说做了通州伯陈爵爷的藩士,去年还托人带回来了十块银元孝敬爹娘。

  吴阿何的内心深处觉得,一定是兄长出了什么事情,主簿老爷才会带着人急匆匆的赶来。

  吴阿何还算好的,只是心里一紧,而他的老娘,已经被吓得软软靠在门框上,眼泪都飚出来了。

  “大喜,大喜,大喜事啊!”

  还是主簿经验丰富,他一看就知道,吴家人可能是误会了,于是立刻高喊了起来。

  而主簿这一喊,周围的乡邻都围了过来,主簿把手一挥,一个衙门的快手立刻就将一面红底金日月旗帜给亮了出来。

  不过与代表陆军和偶尔也象征皇帝亲临的红底金日月大旗不同,这面旗帜后面拖着三绺流苏,也就是一般说的旗尾。

  “嚯,吴家阿大立功了,吴家阿大立功了!”

  有识货的,立刻就认出这是什么旗帜了,大虞朝专门准许平民功臣之家在房屋上插的功臣旗。

  果然,一个矮胖老头在高壮的主簿身后若隐若现,乃是本坊的坊长。

  “吴老鼋,吴老鼋,你他妈是真命好啊!”坊长满脸嫉妒的大叫了起来。

  “快快,都帮忙把桌子抬出来,香炉檀香也找点,阿四把你卖的果品,陆老娘把你卖的糕点拿最好的来,摆上,都摆上。”

  听到坊长吩咐,街坊们都赶紧动了起来,不一会香案和果品、糕点都摆好了。

  吴老鼋就是吴老爹,因为他水性好,长得黑不溜秋,性格又古怪,所以被街坊们叫做老鼋,逐渐就成了他的真名。

  老鼋脾气古怪了一辈子,寻常人跟他讲话,三两句说不好就要挨他的呛,但现在也给吓坏了,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直到坊长带着街坊把他像是犯人一样架了过来,然后给摁在香案后面跪下,才如梦初醒。

  好像,不出意外的话,是他吴老鼋的大儿子出息了。

  “兹有江南行省应天府上元县男吴达,于阿瓦城一役,作战勇敢,有先登之功,斩首三十一级,功为上等,真乃国之勇士,朕心甚喜。

  着有司论赏为镇抚使,又福泽高堂,赐日月功臣旗一面,命所在署衙,纳入慰问之家,四时八节必有赐礼!”

  “啊呀!”吴老鼋被这惊喜瞬间把人都冲傻了,他大叫一声,眼泪从黑乎乎的脸上哗哗的流,连磕头谢恩都忘了。

首节 上一节 675/8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将北伐进行到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