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将北伐进行到底

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352节

  梁球摇头:“符宝郎所带的印玺太多,随身携带实在是太明显。我也只是带着国玺,将其余印信都埋在和州那里。”

  “大郎君。”李通连忙看向了刘淮。

  这倒不是贪图印玺那点金玉,而是因为在此等混乱局面上,盖着印章的文书是真的能浑水摸鱼,做出一些事情来的。

  刘淮闻言只是点头,对梁球扬了扬下巴:“继续说。”

  梁球愣了愣,还以为刘淮想要印玺所埋的方位,又或者想要听一些保证,连忙说道:“大郎君,那些印玺就在……”

  刘淮摇头:“梁尚书,我说的不是这个,而是说你想要如何,想要回到金国?或者投靠宋国?又或者是要投奔于我?”

  作为官场的老油条,梁球瞬间就听明白了刘淮言语中的意思。

  这位山东飞虎郎君已经开始有野心了。

  李通死死的盯着梁球,只待这名老友选错的时候,在刘淮出言之前以作呵斥。

  然而梁球却没有辜负李通的期盼,再次跪地叩首:“臣愿为大郎君鞍前马后。”

  在梁球看来,巢县之战打成了这个结果,接下来天下就要大乱了。

  乱世将至,应该选择哪一方投效呢?

  当然是领导者的军事能力最强的那一方啊!

  志向抱负都要先放一边,活下来才能谈其他。

  梁球继续说道:“大郎君,臣是金国的户部尚书,专司民事。臣更是修水利起家,治理汾水颇有成效……”

  说着,梁球抬起头来,眼中竟然闪出希冀的光芒:“愿为大郎君整修黄河!”

  刘淮点了点头,不置可否。

  梁球也知道这种事情空口无凭,还是得拿出些实际行动来,所以倒也不介意,刚要拿出自己的治河八法来,却听刘淮说道:“梁尚书,你的家小都在哪里?”

  梁球呼吸一顿,还是沉声说道:“家母在辽阳府由兄弟奉养,妻儿则随我在汴梁。”

  刘淮再次点头:“若是让你有个机会回到汴梁,将妻儿都接到山东,你愿意吗?”

  梁球连连点头:“愿意,臣自然愿意。”

  这厮除了交投名状的心思,更是因为汴梁与长安、洛阳、建康、燕京这等古都不同,是完全没有军事堡垒性质的纯商业城市。

  简单说,野战军完蛋,汴梁也会完蛋,根本没办法守。

  现在金国三万户精锐完蛋了,中原门户洞开,接下来无论是金国内乱,或者宋国北伐,汴梁都肯定会遭受兵灾。

  兵灾之下,家眷根本难以保全。

  刘淮看向了李通。

  李通想了想,随即缓缓点头。

  刘淮没有立即将话说明白,只是起身说道:“梁尚书且先好好休息吧,明日先派人将金国印信都起出来,再论其他。”

  梁球心绪翻涌,在走出房门之前,回头看向了刘淮与李通:“大郎君,李相公,你们是不是有改变天下大势的计谋?”

  李通刚要敷衍,刘淮却直接点头,坦荡说道:“李相公有一条毒计,只不过我还在思量,权衡利弊。”

  梁球闻言,先是看了看李通,却也没有打听这条毒计的具体内容,只是看向了刘淮:“刘公,臣有一言语。臣虽然不知道李相公的计策,然则只要是能平定天下,使天下安定的计策,就不应该算是毒计。

  惟愿此计在史书上能坦坦荡荡,光明正大而已。”

  说着,梁球拱手离去了。

  刘淮笑着说道:“你这好友似乎也不是凡人。”

  李通笑了两声,摸着光滑的下巴说道:“若非陛……完颜亮能任用各种人才,也不至于能在金国催动规模如此庞大的南征了。

  如纥石烈良弼、敬嗣晖、张浩等皆是一时之选,就连任用的私人如仆散师恭等,同样也是敢于临阵对敌的良将。只不过……”

  说着,李通直接摇头叹气。

  刘淮接口说道:“只不过这厮没有将人才用到正道上罢了。”

  李通摇着头,转移了话题:“大郎君,虽然臣的计策需要看时局,但无论如何,也要有所准备的。”

  刘淮点头,同样走出房门,望着天上明月,一时权衡不定。

  同一轮明月之下。

  建康行宫,一名浑身金甲的大将快步走入,内官不敢阻拦,只是躬身行礼,口称郡王。

  其人大约六十岁上下的年纪,须发花白,却是身材高大,面容肃然,只不过眉宇间的那股阴鸷之气却是去都去不掉。

  此人正是当今的太傅、醴泉观使,进封同安郡王,同时也是赵构心腹中的心腹,铁杆中的铁杆,胡子衙班,杨沂中是也。

  只见杨沂中披甲带刀在行宫内行走,如入无人之境,一直走到寝宫正殿前,才主动止住了脚步。

  听到寝宫内有些动静之后,杨沂中朗声将今日皇城司所打探到的见闻一一说来。

  从诸将入城开始说起,一直到刘淮到都亭驿闹事,又被虞允文阻拦偃旗息鼓为止,其中并没有褒贬,只是一味的平铺直叙。

  而寝宫之中悄无声息。

  到了最后,杨沂中才郑重其事的说道:“刚刚收到消息,刘锜刘都统病重不治,已然去了。”

  又是寂静良久,寝宫中方才传来一声叹息:“既然去了,那就……那就莫要再议他的罪了。”

  杨沂中应诺一声,见寝宫之中再没有声音传来,就将‘刘锜是被气死的’这种小事吞回了肚子里,随后躬身大拜,就要转身离去。

  “正甫。”寝宫之中又传来声音。

  “喏!”

  “你说……这刘大郎,究竟是忠是奸呢?”

  杨沂中想了想:“官家安享富贵太平便是,这点小事,就让太子忧愁去吧。”

  寝宫中传来几声笑声,随后就彻底无声了。

  杨沂中再次肃立半晌,见没有别的吩咐,就转身离去了。

第502章 可怜千万豪杰血,换得官家床笫欢

  正月十四,大朝会。

  按说这并不是大朝会的日子,也不是正经献俘的日子,但谁让这是金国皇帝完颜亮作为俘虏第一次亮相呢?

  由不得宋国不重视。

  而这简易大朝会开起来也不是那么简单的,虽然规制较于正式的大朝会比较敷衍一些,却也需要提前好几天作准备,要尽可能的隆重一些。

  而此时展示在刘淮面前的,就恰如那首王维的名诗。

  正是: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当然,对于刘淮等凯旋大将来说,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弯弯道道,甚至前来教授礼仪的官员也是说了在原地站好,不要大声喧哗,衣物整洁,不要到处乱看,不要交头接耳等课堂纪律似的注意事项。

  只不过虞允文从赵构那里带来了金口玉言。

  让面圣的靖难大军五名大将,刘淮、辛弃疾、贾瑞、张白鱼、毕再遇穿上全套重甲,带上特制的木质兵刃后,再行上殿。

  刘淮想了想,也觉得不大可能是误入白虎节堂的戏码,就将那身依旧带着些许血渍与刀砍斧劈痕迹的重甲穿在了身上。

  虽然累了一些,但免去了给赵构磕头行礼,倒也是祸兮福所倚。

  一想到这里,刘淮心中就有些腻歪。

  若是面对李世民等君王,为了韬光养晦,刘淮跪也就跪了,但面对赵构,实在过不了心中那道坎。

  这他妈是何等奇耻大辱?

  在与四名部将汇合之后,刘淮带着亲卫鱼贯而出。

  刚刚走出大门,就见到成闵与李显忠都身着重甲,顶着一双硕大的黑眼圈,其中成闵还满身酒气,显然昨日没少喝酒。

  虞允文似乎同样是一夜没有休息好,满脸憔悴,却还是强打精神。

  看来这三人都在昨夜接到了刘锜的死讯,并且全都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而梁球则是神采奕奕,举着不知道从哪里寻来的符节,对着刘淮等人行了一礼,随后就带着数名随从,上了马车,跟着礼官离去了。

  虞允文见刘淮依旧盯着梁球的背影,还以为他依旧想通过宰了梁球来阻止和议,摇了摇头说道:“大郎,莫要担心,金国撕毁绍兴和议是板上钉钉之事,朝中主和之人绕不开这个坎。”

  说着,虞允文翻身上马,引着此次巢县大战的凯旋功臣向着行宫而去。

  宋国大朝会虽然听起来十分气派,有各种礼仪性质的鼓吹与仪仗,但在刘淮看来,这玩意还没有正经学校运动会开幕仪式热闹。

  最起码运动会开幕式还有雄壮有力的背景音乐,而此地只有内官的大喊大叫,虽然有礼官带着一群宫廷合唱团唱了两刻钟,但这种颇具古风的歌曲,说不得还是所谓的雅言所唱。

  但对于刘淮这种后现代大老粗来说,都没有什么区别,反正是听不懂。

  听到最后刘淮也不知道这是唱给得胜将士的凯歌,还是对赵构的歌功颂德。

  就这么在行宫大殿外的广场上思绪翻飞许久,终于有礼官引着虞允文带着一众武将向大殿走去。

  甲叶子碰撞,盔甲铿锵,引得宫中卫士尽皆侧目。

  刘淮等人穿的可是实打实用于实战的步人甲,与宫中侍卫所穿的绢甲、纸甲等样子货根本不是一码事。

  再配上涂上金漆,足以以假乱真的木锤木剑等物,这二十名甲士气势昂扬,真的走出了千军万马的感觉。

  刘淮没有在意这些目光本身,却被这些目光激起一些疑问。

  赵构为什么让自己着甲上殿?

  到底是什么用意?

  还没有想明白这个问题,虞允文就回头说道:“莫要君前失仪。”

  成闵与李显忠带头,甲士并排站成两列,进入了行宫大殿。

  这座用作开大朝会的崇政殿纵然十分宽敞,此时却也已经挤满了人,刘淮站在武官队列的中后位置,心中的一个想法不受控制的升腾而起。

  如果用手中的木剑将赵构弄死之后能不能逃出去?

  在仔细思量了可行性后,刘淮心中默默否了这个想法。

首节 上一节 352/5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风烈烈起南洋

下一篇:帝国模拟:从傀儡到万古一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