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365节
“官家?”小吏冷笑出声:“官家现在在江南,你喊破喉咙他也听不到!县官不如现管,没听说过吗?”
农人将手中农具捏得吱吱作响。
那小吏继续说道:“至于你们那些地契,葛大爷那里也有。我家县君开恩,有异议的,明后两日到县衙中分说一二,到时候给你跟葛大爷当面对质的机会,论个真假。
但到时候你若是不敢去,也莫怪县君依照旧例,将地全都分给葛大爷!”
农人虽然是军兵出身,却不是傻子,如何不知道县衙如同血盆大口,会将人吞个一干二净?
到时候没准农人刚刚踏入县衙,班头大喊一声有贼人,两班衙役就当场将他打杀了!
见这些农人不再说话,小吏贪婪的看了一眼被他们围在身后的耕牛,随后一招手:“走吧,去下一块地。他娘的,这群刁民!”
“苏大哥,现在如何去做?”其中一名农人有些忐忑,低声询问。
苏宽回头说道:“咱们先村子再说。”
众人皆是点头。
片刻之后,八人牵着牛回到了村子,随后就聚集到了苏宽的茅草屋里。
“要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继续在军中厮混呢!”有人嘟嘟囔囔说完,立即就被身侧之人踢了一脚。
苏宽摆手说道:“不怪他,是俺蛊惑了你们,说什么机会难得,不如分上百亩地,过个太平日子。
唉,俺还以为有官家的言语,有大相公亲自主持,会说话算话,却不想刚刚半个月,大相公刚走,就有人来强抢了。”
一名矮壮汉子说道:“不怪苏大哥,之前咱们不都是这般想的吗?年岁都大了,再不讨婆姨,难道还要真的在军中厮混一辈子?到时候死了连骸骨都没有人给收。”
又有人询问:“不说之前了,大哥,之后咱们要如何去做?”
苏宽从桌上拿起瓷碗,从缸中舀出一碗水,不顾冰凉,咕咚咚灌完之后,扯开衣襟:“几位弟兄,不瞒大家,俺之前在淮西军中,被打散之后,是去了靖难大军,跟着刘淮刘大郎君在巢县厮杀的。”
这几人虽然都在战前就相识,但后来因为两淮乱成一锅粥,都被打散了,再后来虞允文与刘淮收拢兵马,也就安置在各军之中。
直到巢县大捷之后,他们方才再次相聚在一起,为来日做打算。
原本其余人还以为自家大哥跟着原来的将主了,却听到是跟着那名好大名声的飞虎郎君,又参加了巢县之战,皆是小声惊呼出来。
苏宽继续说道:“现在跟着陈大相公一路度田的东平军总管,正是在巢县大战中的铁弓太尉,张白鱼张统制。俺与他有一面之缘。”
有人问道:“就是那日嘱咐咱们,如果有欺压之事,就去找他们的东平军?……他们靠谱吗?苏大哥,你为何能与那般大人物有一面之缘?”
苏宽笑容中有一丝骄傲:“俺在金贼第一次攻打巢县的时候,帐下攒了四颗金贼的人头,不止被记下功劳,当场做了赏赐,多分了五十亩地,更是在全军眼前被唤上了将台,作了夸功应彩。当时,就是这铁弓太尉给俺表的功。”
其余人都知道苏大哥有本事,却没有想过如此有本事,不由得继续追问:“苏大哥,你既然得到了铁弓太尉的看中,如何不继续在军中立功呢?”
苏宽叹了口气:“靖难大军与东平军都是山东起家的,他们还是要回山东的。当然,郎君们也保证,回到山东之后,该分的田地一点也不会少,可人离乡贱,若非是实在没有活路,俺如何想要远赴他乡呢?”
见其余人纷纷沉默,苏宽继续说道:“既然你们都没有别的法子,阿武,孙二,你们二人现在拿上家伙事,带一些干粮,跟俺一起去找铁弓太尉。”
“其余人暂时就不要耕地了,这几日守在村子里,将家给看好。那狗屁葛大爷不是什么善类,须要担心他耍手段。”
第515章 谁料他乡遇故知
苏宽,孙二,阿武三人当即从高邮县出发,沿着运河一路向北。
因为是在宋国境内行军,所以东平军从来没有想过遮掩行踪,十分容易寻得。
三人一路打听一路前进,在第二日抵达樊良县后,苏宽竟然遇到了一个熟人。
靖难大军队将,黄杰。
“将军!”
黄杰正在码头处的一个茶摊上饮茶,对着一个坛子发呆,闻言惊讶转头,见到了一身农人打扮的苏宽,不由得又惊又喜:“苏大头!你不当你的员外地主,如何在这里?”
然而定睛一看,他又见到对方身上背着包裹,手中拎着柴刀形制的朴刀,身侧还有两名伙伴,瞬间就明白了过来:“怎么,是遇到什么难事了吗?”
苏宽躬身行礼,连带着阿武与孙二二人也同时行礼,随后就十分自来熟的坐到长凳上,也不见外,拿起茶碗,给两名伴当都倒了一碗,方才叹气出声。
黄杰见状,直接招呼店家:“有什么吃食,上来四碗,先让俺们垫吧一下肚子。”
说着,黄杰掏出一把铜钱,塞到店家手里。
那名四旬上下的店家慌忙推辞:“可不敢收军爷的钱。”
黄杰却是板起脸来:“俺们靖难大军与那些贼配军不一样,你不收钱,俺们将军就要收俺的命了!快拿好,你若有心,就给俺们弄点好的吃食。”
店家推辞不过,方才讪笑说道:“大早起的,啥都没有来得及做,只有昨夜剩的汤饼还有一些羊杂碎,俺给诸位热一热,端上来,能囫囵吃饱,暖下身子,官人看如此可好?”
“快去快去!”
黄杰将店家撵走,方才对苏宽皱眉:“正是春耕,乱跑什么?”
“哪还有什么春耕啊。”苏宽苦笑摇头,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说了一遍,黄杰瞬间就怒了。
“放心,这事张总管肯定会给你作主!他不做主,俺去找都统郎君,俺就不信,一个有功之臣没被金贼欺负,还能被那些员外欺负了?”
说着,黄杰继续怒骂出声,就差将刀拔出来挥砍几下了。
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这么大火气。
汤饼端上来之后,黄杰方才消气,苏宽也才敢问出声来:“将军,你又是为何来到樊良?”
黄杰叹了一口气,拍了拍身侧的坛子:“杜康你还记得吗?就是在金贼第一次来打巢县的时候,你小子得了利市,砍了四颗甲士人头。
但他却是走了麦城,被金贼给捅杀了,后来为了避免瘟疫,尸首烧成了灰,放进了坛子里。
他的家乡就在樊良县,俺趁着这次公干,想要将他归葬,却发现他们村子都没了,祖祠也被烧了,家人也寻不得了。
俺没有办法,就又把他带回来了,不行就将他带到山东,埋在俺的地头上,到时候到阴间还能做个伴。”
说着,黄杰又拍了拍坛子,仿佛当日拍着好友肩膀般随意。
苏宽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对着杜康骨灰拱了拱手,随后转移了话题:“将军是要跟着靖难大军回山东了?”
黄杰仰着头说道:“正是,俺还有两个兄弟可以照看父母,俺将这次作战的所有赏赐都给了他们,足以在梁县置些田产店铺了。至于俺,要跟着都统郎君去杀金贼,建功立业!”
黄杰与苏宽都属于张小乙的破敌军,在巢县之战中死伤最大,功劳最甚,也因此,受到的赏赐与嘉奖也是最重的。
像黄杰这般,回到山东之后想要退役,当一名县尉还是不成问题的。
苏宽点了点头,低头猛吃汤饼,他也是饿的紧了,却没想到黄杰又再次说教起来:“你这厮从来都是个蠢蛋,你得了这百亩地,身后没有靠山,也没个宗族作支撑,就算这一关过了,来日又当如何?县里的胥吏有一百种方法收拾你。
别的不说,给你安个上户的名头,让你去当税吏,收不齐就用田地抵债,你又能如何?”
苏宽低头吸溜着汤饼,而阿武与孙二两人则是呆愣抬头。
他们是真的没见过这些胥吏手段。
“将军,难道俺们……俺们只能去作匪了吗?”阿武有些悲愤的说道。
“两个办法,一个是找个靠山,什么大户、地主、县太爷都行,带着田产投效。”黄杰伸出一根粗大的手指:“第二个办法,跟俺一样,一起跟着靖难大军回山东,到时候自然有靖难大军刘大郎君作咱们的依仗,谁敢平白收回咱们的田地?”
孙二却有些犹豫:“俺们……且不说俺们这些没在靖难大军厮混过的人,能分到多少田产,就说马上就要春耕了,啥时候能回山东,到时候还来得及吗?”
黄杰摇头以对:“你想啥呢,咱们这些军兵到时候肯定还会在军中厮杀,家中田地也只能佃租出去,收一些租子。待到娶了婆姨,生了娃,再自己种地。
唉,还是那些山东兵过得自在,家中有兄弟父母帮衬,自己平日有军饷,有赏赐,再往家寄一些银钱,这才算是正经路数。”
任何事业初创的时候,都会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穷。
具体到养兵之上,那就是根本没有什么钱去用作募兵。
那该怎么办呢?
招募土地兵,用打下来的土地来激励士卒。
均田均地,用打下来的土地安置百姓。
俗称:土改。
从周朝拓业,分封诸侯开始,到后世近代那支铁军横扫天下,靠的都是这一招。
当然,反过来说,中国的每次乱世,都是土地制度出了大问题。
而想要维持规模如此庞大的兵马,只靠募兵,金山银山也经不起这么折腾。
忠义大军虽然各处打劫金国收拢的物资,发了许多横财,却也不能坐吃山空,在维持每名甲士一年四十贯左右军饷的同时,需要用土地来作补偿。
宋国则是因为不抑兼并,只能依靠募兵来维持大军,理论上每一名甲士一年会有一百贯的军饷赏赐。
但这是理论上,白花花的银子就这么到了丘八手上,造孽!
朝廷中谁不从中捞一笔啊?
这么多粮饷,如果切切实实的花在了军队身上,现在完颜雍应该在临安卖屁股才对!
所以,宋国根本不是武人的归属,山东方才是他们的用武之地。
不过即便回到山东有这么多的好处,苏宽还是觉得有些犹豫,吃了两口汤饼之后再次转移了话题:“将军你说有公务,难道又有金贼渡江?是不是又要上阵杀敌了?”
“非也。”这不是什么秘密,所以黄杰也并没有藏着掖着:“张总管在理清东平军之后,觉得军中的医官与文书都太少了,让都统郎君做了支援,俺这次就跟着郑将军一起护送徐医官他们北上。”
“正好,你们也要去找张总管,我们坐船来的,能捎你们一程。”
说吧,四人抓紧吃完饭,黄杰又扔给店家一枚铜子当赏钱,随后拎着骨灰罐子,带着三人登上了大船。
“郑统领。”
黄杰先向统领官郑一奇告了声罪,并且指着其余三人,说了一下情况。
郑一奇是在收复东采石之后,方才加入靖难大军的,但此人原本是濠州中层军官,习文识字,武艺也不错,所以一开始就是个统领五十人的队将,在陆陆续续打了几场之后,更是积功到了统领官的位置,现在被拨到了伤亡惨重的破敌军中,听从李秀的指挥。
既然是两淮老乡,许多事就好说了。
郑一奇更加明白地方豪强与胥吏的手段了,立即点头应诺。
不过这三人也不能跟大军混在一起,只能在后方舱室中呆着,不要乱走,一会儿会有文书过去登记,也会有医官给他们检查身体,别带来什么传染病。
黄杰大声应诺,随后带着其余三人来到舱室:“在这里待好,不要乱跑。”
片刻之后,舰船完成了补给,缓缓开始了移动。
第516章 将相心和面不和
今日恰巧是南风,舰船在运河上行进速度飞快,到了第二天,三艘舰船就抵达了东平军驻扎的宝应县。
随后,郑一奇带着十余名医官还有二十余名文吏从船上走了下来。
这些人并不是从此之后就被调到东平军中了,而是靖难大军抽调骨干,来帮助东平军来进行军队建设的,到时候还是得回去的。
郑一奇带着一行人出示腰牌,进入了东平军的大营,刚刚抵达帅帐左近,就听到争执之声从其中传出。
上一篇:汉风烈烈起南洋
下一篇:帝国模拟:从傀儡到万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