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501节
这贼老天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让他在最勇敢的年纪遭遇大败?为什么让他在最稳重的年纪被弃置不用?又为什么让他在天人五衰之际,又有了如此机会?
如果这贼老天果真有识,性子是不是有些过于恶劣了。
就在吴璘胡思乱想的时候,一股烟尘出现了山岭之间,并且似缓实急的靠近了城池。
为首之人是一名雄壮大将,身后的旗手打着一面‘吴’字大旗。
“少郎君来了!”
“少郎君来了!”
无论是城头,还是城下,都有士卒百姓大声欢呼起来。
就连吴璘也面露微笑,缓缓点头。
此人正是吴璘的第五子,也是文韬武略最为出众的一个儿子,吴挺吴仲烈。
别看吴挺今年才二十六岁,却已经是屡立战功,已经官拜武昌军承宣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熙河路经略安抚使中军统制。
而且吴挺的官位也不是靠着父亲恩泽,是真的一刀一枪的拼出来的。
之前在与徒单合喜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率领轻兵直冲敌阵,差点就将徒单合喜阵斩马下。
“父亲,孩儿回来了!”
吴挺摘下头盔,咧着大嘴笑道。
吴璘恢复了不苟言笑的姿态,淡淡点头:“一路上可还安生?”
吴挺点头:“金贼兵马已经不够了,他们只能缩回去,一路上莫说游骑,连探马都没遇见一个。”
这倒是实话。
完颜亮发动南侵的时候,徒单合喜属于偏师中的偏师,只有武威、武定、威略、威果、威勇五个万户正军。
这些兵马虽然战力还算可以,但人数少了一些,在一开始的时候还可以凭借战争的突然性,打宋国一个措手不及,攻破散关,抵达黄牛堡。
可一旦宋军反应过来,吴璘发动了反击之后,金军兵力捉襟见肘,只能撤往了陇右关中,以作防守。
如果按照历史发展,在完颜亮死在瓜洲渡,完颜雍继位之后,就会派来援军,从而止住金军的颓势。
这其中最为关键的两个将领,一个唤作完颜守道,一个唤作完颜璋。
但是如今,完颜守道自不必多说,在大名府与山东义军厮杀。
完颜璋也没有率军去支援。
这厮曾经是完颜撒离喝的部下,在完颜亮大开杀戒,将完颜撒离喝杀掉之后,他就一直被完颜亮闲置,只能寓居在在中都大兴府。
有这层政治立场在,完颜璋是绝对与完颜亮尿不到一壶里去的。
也因此,完颜雍正式在辽阳府称帝后,完颜璋立即杀掉了中都留守蒲察沙离只,向完颜雍投诚。
但完颜璋的政治操守实在是太差了,他投靠了完颜雍之后,先自摄中都留守,方才被完颜雍任命的。
因此,完颜璋总是觉得完颜雍会对自己不满,想要趁机联络一些官员,趁着完颜雍祭祀祖先的时候,将他杀掉,立兵部尚书完颜可喜为皇帝。
但完颜璋游说到渤海万户高松的时候,高松并不愿意反叛。
完颜璋见事情将要败露,干脆带着其余人出首告发完颜可喜,直接把他坑死。
但不管完颜璋的政治操守如何了,他的军事能力还是值得肯定的。
在历史上,完颜璋率领一路兵马,在与吴璘的对战中颇有斩获。
但如今完颜亮还没死呢,关中还在完颜亮的治下,完颜雍吃饱了撑得向关中派遣援军?
因此,完颜璋现在依旧在河北训练军队。
没有这两支来援的兵马,徒单合喜的处境就可想而知了。
金军只能不断的收缩防线,以至于如今连探马游骑都撒不出去许多了。
吴璘对此倒也不奇怪,只是平淡说道:“这倒是一件好事,你看最近的邸报了吗?”
面对父亲的询问,吴挺点了点头:“回禀父亲,看了。”
“父亲是要说山东刘大郎吗?”
吴璘点头,脸上也浮现出了一丝笑容:“这山东靖难大军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前年还在淮西打了一场天大的胜仗,今年又光复了山东,当真是英雄豪杰。”
吴挺却皱起了眉头:“听说这刘大郎不许朝廷委派知州,是不是有些不妥当?”
吴璘瞪了吴挺一眼,随后方才缓缓说道:“这话不要乱说,边地知州一般都是武人担当,只是惯例罢了。”
吴挺毕竟年轻,在这方面反应比较慢,但被父亲呵斥之后,他也瞬间反应过来,脸色随之涨红。
因为以前的西军,以及现在的吴家就是这么个情况。
他们有一个统称,那就是西军将门。
与寻常军阀不同,西军将门听调也听宣,宋国官家一声令下,他们也会舍生忘死的拼命,但身处宋国与西夏的边境,无疑让他们有更高的主动性。
比如之前的种氏,还有半军阀性质的折氏。
吴家既然继承了西军残部,就基本上把西军的臭毛病继承了个七七八八,这也就导致了到吴璘这一代,自主权已经极大了。
这事也不能简单用好或者坏来形容,因为宋国官家在临安,离巴蜀实在是太远了,在蜀地主持军政的,无论是哪个都会有极大自主权,把吴璘撤了,也会有其余人顶上来的。
但这毕竟是引人侧目的事情,隔三差五就会有人攻讦,吴璘都有些习惯了,他此时反而与刘淮有些共情。
有这个前提在,吴璘更不能有山东不妥当的说法,因为这完全是给自己挖坑。
到时候中枢觉得山东不妥当,蜀地也不妥当,你们一起改正,吴璘岂不是傻眼?
呵斥完吴挺之后,吴璘顿了顿方才说道:“山东既然已经光复,中原已经可望,若是咱们能收复关中,则故都也可收复了。”
“我原本以为,这番事业只能在你这代人身上完成,如今看来,老夫竟然能在死之前,看到天下这一角,也算是足以告慰兄长了。”
吴璘说到最后,脸色潮红,不停的咳嗽起来。
“父亲,你的身子……”吴挺上前一步,想要搀扶吴璘,却又被甩开。
“无妨。”
话虽是这般说,但吴璘却不像是没事的样子。
与刘锜一样,吴璘也实在是太老了,早年间身上留下的伤口,到了这个年岁已经成了催命的符咒,以往大战中血流数斗依旧生龙活虎的大将,到了此等年纪,也只能是忍受着病痛作战了。
在此次出征之前,吴璘就已经是乘坐肩舆行动。
为了攻打德顺军,吴璘强行跨上战马鼓舞士气,却在德顺军被攻下后,几乎晕厥过去,被速速送往后方休养。
这也就是为什么西路宋军在攻打金军偏师的时候,时胜时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为最高指挥官的身体不行,时不时就得回到宋国休养,没有统筹的宋军面对集中兵力的金军时,自然会出现各种问题。
不过此时吴璘的身体已经调养了一番,自认为足以应对接下来的战事了。
“无妨。”吴璘摆手说道:“让你探查的事情,可有结果?”
见说到了正事,吴挺脸色也随之郑重起来:“回禀父亲,金贼依旧在那几个道口上屯兵,关中并没有大规模增兵的迹象,我军此时聚集兵马,一定能突破原州!”
吴璘点头:“关中民生如何?可看清楚了?”
吴挺面露复杂之色:“父亲,关中似乎是在屯田,又似乎不太像,我找人打听了几句,税收大约在五成,但百姓却依旧愿意种地,果真奇怪。”
吴璘叹了口气,扶着城头说道:“不奇怪,五成的粮食也能活下去了。如今关中贫瘠……嘿,也不知道张中彦那厮在作甚……”
吴璘的话声刚落,就听到有人登上城头。
“禀相公,有书信送达。”军使躬身将一封信送到吴璘面前。
吴璘只是一看信封落款,脸色就不由得一凝。
第676章 德顺故人书信来
书信的落款是‘德顺军故人’。
虽然这只是一种遮掩手段,而且显得有些故弄玄虚,但吴璘一眼就看出,这必然是张中彦的来信。
因为张中彦在富平之战后投降金国,当时他的职位就是知德顺军。
对于这名以往的战友,后来的叛徒,如今的金军西路军二号人物,吴璘倒是没有什么鄙夷之情。
富平之战,吴璘就是当事人,如何不知道前因后果?
本来战败也就战败了,天下没有不败的兵马,也没有常胜的将军,该贬斥就贬斥,该责罚就责罚。
哪怕是要杀人,总该整编了兵马,安抚住军心,然后让有司来按照国家法度,明正典刑的杀才对。
关键在于张浚是个眼高手低的货色,他在富平之战失败后,没有任何缓冲,直接以丧师辱国的罪名,开始对参战各方治罪。
折腾一圈之后,张浚以败军之罪,将刘锜的亲哥刘锡贬斥,斩杀了赵哲及其部将张忠、乔泽,使得军心惊惧。
在这种情况下,环庆路将领慕容洮叛投西夏,泾原路将领张中孚、张中彦、李彦琪叛降金军,也就不奇怪了。
虽然后来张中孚与张中彦兄弟二人又有一些反复横跳般的举动,但根子上还是因为富平之败。
别的不说,如果要论战败之罪的话,张浚这个最高指挥难道不是罪责最大之人吗?
吴璘对此也是心有戚戚,在之后虽然与张中彦也对阵过几次,却终究没有深仇大恨。
而此番张中彦来信明面上是要邀请吴璘阵前一叙,但其中意味,两人都明白。
无非就是张中彦觉得金国不行了,想要改换门庭,只不过因为已经叛逃过一次,张中彦担心宋国还会翻旧账,所以来找吴璘投石问路。
此时张中彦正率领这一支汉儿军驻扎在凤翔府,如果能将其招降,那么吴璘也不用费尽力气去啃泾河通道了,直接沿着渭水就能杀进关中,夺回长安。
这个时代的陇右之地可不是宋国之前的那种状态。
为了与西夏对抗,整个陇右都成了大前线,在数次野战失利后,宋军定下的战术就是修筑堡垒,稳扎稳打。
从西夏李元昊立国到富平之战宋国彻底丢掉关中陇右,一共八十多年,宋国就修了八十多年的堡垒。
这个城堡,那个军寨,层层叠叠,密密麻麻,让进攻方看了都头皮发麻。
吴璘在之前为什么拼着身体虚弱,也要猛攻德顺军?
就是因为德顺军的军堡太多了,如果不在金军兵力不足的情况下攻下,还不知道啃到哪年去呢!
如今张中彦想要带着凤翔府一起降宋,那真的是出乎意料的惊喜。
不过吴璘也不是听风就是雨的小年轻,他本能的还是有些一丝怀疑。
人做事总是要有动机的,张中彦早不写信,晚不写信,为什么要在此时送来信件?
上一篇:汉风烈烈起南洋
下一篇:帝国模拟:从傀儡到万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