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529节
虞允文沉默片刻,也只能摇头叹气,挥了挥手。
李显忠见两名相公已经达成了决意,立即亲自提起杜有容,向外拖拽。
杜有容却没有恐惧,也没有恼怒,竟然哈哈大笑起来。
“你们……你们两个宋国相公,当真好笑。竟然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不上来……哈哈……”
张浚与虞允文的脸色都很难看,但终究无话可说。
岳飞被冤杀之事乃是实实在在发生过,哪怕上了史书都是无法辩驳的,在场三名宋国高阶官员更是这破事亲身经历者。
金国将领不愿意投降太正常了。
韩世忠这等敢为天下先的大泼皮如何?
岳飞被冤杀之后,韩世忠都心气全无了,难道还能指望金国将领能心向宋国吗?
“虞相公,这……”
“无所谓了。”虞允文对张浚摆手说道:“既然不能让他们敬爱,那就让他们畏惧吧。一路杀过去,彰显兵威,也是一条路。”
张浚也只能叹气点头:“只是没有捉到杜无忌,让这厮逃了,没能毕其功于一役,果真令人恼怒。”
被两名宋国相公念叨的杜无忌此时正带着几十名心腹一路狂奔。
小规模骑兵行动起来是十分迅速的,不过两日就抵达了陈州项城。
此地已经大军云集,军营连绵。
石琚所训练的两万新军在此地安营扎寨,如同一支蓄满势能的弓箭一般,蓄势待发。
杜无忌在大营之外出示了腰牌,很快就有守卫营寨大门的军官上前接应,并且直接将其引到了中军大帐之中。
“石相公!”杜无忌一进帅帐,就直接跪地,膝行向前,嚎啕出声:“石相公,末将无能,下蔡丢了。俺的兄弟也……呜呜呜……”
石琚不顾军议依旧在召开,连忙上前将杜无忌扶起:“无妨无妨,大战已起,下蔡一城一地的得失也已经算不得什么。你安然回来就好。
至于你的兄弟,只要咱们击败了宋国,就可以将人要回来。到时候你们兄弟二人加官进爵,一门两太尉,显耀门楣。”
眼见大帐中似乎有人想要出言反对,石琚直接转头呵斥:“杜家兄弟在前方坚守城池,虽然败了,但宋军声势如此浩大,败了不正常吗?反而在此种情况下,还敢直面宋军兵锋的,才是大大的英雄好汉。
莫说杜家兄弟二人,在蒙城的侯元谅、颍上的谢扶摇,不论胜败,我都是要好好嘉奖的。”
杜无忌这时方才发现,原来金军中有头有脸的大将都聚集在帅帐中,随即就发现自己失言了,不应该在此时到处嚷嚷,立即就停止了哭泣声。
杜无忌的行为往小里说是损伤士气,往大里说就是动摇军心了,石琚哪怕以丧师辱国的名义,将其斩杀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石相公,你让我们全军后撤,让开淮河防线,就是为了这般结果吗?”
蒲察世杰懒得去跟杜无忌纠缠,而是紧接着刚刚的语锋,继续对石琚发难。
石琚丝毫不相让:“按照蒲察将军的意思,我军主力就应该沿着淮河排成一条线,疲于奔命吗?”
蒲察世杰怒目圆睁:“那现在失城陷地,可是石相公的过错?!”
石琚与蒲察世杰两人关系其实是有些微妙的。
两人都想要保住金国,这是无可置疑的。
但是两人分属完颜雍与完颜亮两个势力,又是分属汉人与女真人两个民族,这也就导致了两人所思所想,具体施政方面都有隐隐对立之处。
就比如如今面对宋国的北伐军,石琚想的是先行撤退,避宋军锋芒,依靠中原坚城,层层阻击宋军,到最后再聚集精锐兵马,将宋军撵回去。
但在蒲察世杰看来,这纯属是崽卖爷田不心疼。
河南地可是完颜亮所辖的土地,丢了之后那损害的是完颜亮的声望,哪怕土地能失而复得,这些汉儿豪强还能不能继续服从完颜亮的命令,那就是个大大的疑问了。
这其中很可能也有石琚的私心在其中,他是靠着汉人宰相的身份,以同文同种的名义拉拢河南豪强的。
这场仗打上两年,河南很有可能就有只知石相公,不知金国皇帝的景象了。
石琚嗤笑说道:“蒲察将军,如此国战,你只盯着一城一地的得失,当真可笑。”
“那就让宋人安然抵达汴梁吗?”蒲察世杰拍案而起:“既然石相公贪生怕死,武捷军却是敢战能战的,且看着我们去厮杀吧!”
“好了!”一直沉默不语的张守素终于不耐,大吼出声:“你们二人,都是国家重臣,难道就这么让人看笑话?”
蒲察世杰与石琚两人终于沉默下来。
而帐中其余参加军议的将领面面相觑,见石琚挥了挥手,方才起身默默离开了帅帐。
待所有人都走后,张守素方才看着石琚缓缓说道:“石相公,你与我说实话,你与山东刘大郎书信往来,那厮是不是给你什么承诺了?”
石琚没想到张守素竟然是从这个角度来发难,当即就愣住了。
片刻之后,石琚勃然大怒:“你们两个老匹夫,哪次书信不是与你们一起看过?又有哪次回信不是先让你们看一遍?!当日一起说好的,不能在刘大郎面前露怯,今日却要怪罪于我吗?!”
蒲察世杰没想到张守素有此问,也没有想到石琚的反应会这么大,呆愣了片刻。
张守素捻须冷笑道:“这可说不准,毕竟只是一封信罢了,也不是很难藏,每日大营中军士文书往来这么多,谁知道会不会有一封信,神不知鬼不觉的发往山东了。”
石琚闻言反而冷静下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蒲察世杰也加入了话题:“的确说不准,刘大郎爱极汉儿,石相公也深爱汉儿,你们二人算是臭味相投,难道就不会串通起来,为天下的汉儿做些事情吗?”
这句阴阳怪气实在是太到位了。
这些时日,为了避免河南汉人的大量伤亡,别说签军了,就连民夫辅兵石琚也拒绝大量征发,此时的军粮还是陈州府库来供给的。
石琚的志向是为了安定汉地,首先就得安定河南汉儿的民生。
但是对于蒲察世杰与张守素来说,石琚此举跟卖国无异。
若是因为粮草与民夫不济,输了大战,到时候整个河南都得输给宋国!
石琚闻言则是变得冷静了:“你们两个老匹夫,莫要再用言语挤兑,有话可以直说。”
张守素立即抛开了刚刚的话题,正色询问:“难道大军就在陈州枯坐?到底什么时候出动迎击宋国,总得有个准话!”
石琚刚要说话,就听到帐外有军使唱名。
一封八百里加急的文书被送达,石琚检查火漆之后,当众撕开,只是粗略看了一遍,就精神大振。
“张相公,你不是问什么之后出兵吗?!”说着,石琚将手中情报摊开:“现在就能出兵了!”
第710章 伏波横海旧登坛
“这是汴梁那边传来的消息。”
“金贼都元帅仆散忠义率精兵突袭南阳,成闵成太尉猝不及防,两万兵马大溃,此时已经退守邓州穰城。”
济南府,刘淮将刚刚接到的文书递给了何伯求,脸上表情有些复杂。
何伯求接过文书之后,只是翻看了一下,就无奈摇头:“即便早就知道宋国不堪,这也败得太快了一些,消息确定准确吗?”
刘淮摇头:“金国汴梁传的捷报,有可能会有夸大之词,可能成闵没有伤亡惨重,却终究是败退了的。
否则仆散忠义就必须在方城与成闵相持,这番大胜的言语也就不攻自破了。”
这年头打了打胜仗之后,都得露布报捷的,既是为了鼓舞士气,又是为了安定民心。
此时刘淮安置在汴梁的锦衣卫地位还不是太高,但是类似捷报这等露在明面上的消息,还是可以探查一二的。
可至于实情到底如何,也只有仆散忠义等当事人知道了。
何伯求低头思量半晌:“也就是说,宋国的两路大军已经被打退了一路,仆散忠义可以腾出手来到中原了。”
刘淮点头:“正是如此,最起码又得是一两万大军,说不得局势又会起变化。”
仆散忠义养精蓄锐,第一刀劈在成闵脑袋上,对于山东义军倒是个好消息。
但仆散忠义既然已经大胜,接下来肯定不会回到汴梁坐山观虎斗,而是会抵达淮北,支援蒲察世杰等人。
到时候中原局势就会有变化,若是虞允文那里再顶不住撤军,说不定就是两个金国合力进攻山东的局面。
古往今来,战场上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是这般模样了。
何伯求翻看了两遍情报,抬头对刘淮笑道:“大郎君,你这番不是专门来跟我说这些的吧?”
刘淮也笑了。
此时何伯求率两万正军屯驻济阳,堪称位高权重。
这两人会面自然不可能是为了聊天逗闷子。
“我的意思是,中原形势既然如此危急,何子正何二郎就算出征,终究也牵扯不了多少兵马,是不是要缓一缓?”
何子正是何伯求的二儿子,此番要率新成立的海军,外加一些武装商船一起,自登州港出发(山东半岛的最北端,今蓬莱市),跨过渤海湾,去攻打曷苏馆路(今大连市)。成为插在敌后的一根钉子,威胁金国东京辽阳府,从而调动东金的兵马。
这个计划一开始是刘淮提出来的,却是李宝父子完善与推动的。
为了证明自己的决心,李宝将自家儿子李公佐都派来了,就等着跟随大军一起出发。
可如今中原要起大变化,何子正与李公佐绕后袭击辽东,依旧要冒极大风险,却不知道还能起多少作用。
也因此,刘淮亲自来询问何伯求,让他做出决定,是否依旧要将二儿子送往险地。
何伯求沉默片刻,方才负手说道:“从公事来言,阿正一旦率兵出击,并且在曷苏馆路站稳脚跟,就算再少,也可以吸引金贼的目光。能吸引过去一个谋克,河北这里就会少一百金贼正军。”
“而且,我军商船众多,在海上来往频繁,登州到曷苏馆路旦夕可至,阿正也谈不上孤军奋战。
除非他太大意,以至于船被金贼一把火烧干净,否则终究还是有些退路的。”
何伯求叹了口气:“从私人来说,老三阿真做出好大的事业,成了海运提督,往返两浙江南山东河北,干得风生水起。”
“这是阿真的运道,阿正也嫉妒不得,却也难免心中苦闷,有时还会借酒消愁,喝得烂醉。”
“如今他既然想要做出一番功业,我是不能劝他的。”
“就由他去吧。”
刘淮闻言也只能连连点头。
“那就这样吧,让阿正即刻出发。”
身侧的参谋军事早就写好了文书,等待着刘淮与何伯求同时印上大印之后,交于一旁等待多时的军使。
何伯求见刘淮眉眼中有些忧愁,知道他担心中原局势,立即劝道:“魏公那里,暂时还是不用担心的。”
“哦?”
“马上就要进梅雨季了,金贼多马军,在此时强行攻城占不到什么便宜,到了七月份的时候,这场大战的胜负无论如何都会有些眉目了,到时候我军就能有些动作了。”
刘淮叹了一声:“是啊,正如庙算一般,这场梅雨季不只是有利于我军防守,说不得还能帮宋国一个大忙,让虞相公能在河南坚持些时日。可是……”
“可是父亲早年受过的伤太多了,一到阴雨连绵的时候,全身就剧痛无比,甚至难以行动。尤其是前年受伤之后更是如此,若不是我却是分身乏术,是绝对不会让父亲坐镇徐州的。”
上一篇:汉风烈烈起南洋
下一篇:帝国模拟:从傀儡到万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