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533节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而在五月初二,何子正与李公佐二人手忙脚乱的接收复州的时候,张白鱼也赶回了博州。
“一万金贼正军兵马南下试图进攻徐州?”刘淮眯起了眼睛:“消息可靠吗?”
张白鱼喘着粗气说道:“八九不离十,因为按照牲口脚印的数量,似乎真的是一万人。
我看着他们过的黄河,不是去徐州,就是去攻打宋军,总不能去掏汴梁去了吧?!”
梁肃闻言拱手说道:“大郎君,如今不是金贼要去何方的问题,而是真的有一万金贼正军南下了。
无论纥石烈良弼那厮究竟去往何方,大名府金贼实实在在的少了一万人,这是个机会。”
辛弃疾直接起身,似乎想要请战,但思量片刻后又坐下,只是握着剑,一脸跃跃欲试。
此时是否要开始决战,乃是刘淮需要做的决断,其余人只能将利弊分析清楚,根本肩负不了这么大的责任。
刘淮扶剑在原地踱步,随后看着舆图,沉默了片刻,方才说道:“梁先生,你汇总敌我情报,大名府的金贼还有多少兵马?”
梁肃早有腹稿,立即回答道:“应该还有六万精锐,算上辅兵与签军,则很有可能会突破十万大军。”
刘淮依旧询问不停:“以梁先生所见,此次分兵之后,金贼还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再次分兵吗?”
梁肃等参谋军事早就有过预案,刘淮也知道,但他此时还是想要从梁肃口中获得准确的答案。
梁肃也有些紧张,微微喘着粗气说道:“有四种可能。
其一、蒙兀人或者契丹人造反;
其二,宋国北伐军一路势如破竹,攻入汴梁;
其三,关西吴璘击破完颜亮,从蒲坂渡过黄河,攻入晋地河中府。
其四,何子正与李公佐二人攻入辽阳府,全据辽东。
除此之外,金贼很难再次大规模分兵了。”
“这四种可能性大吗?”
“很小。”
刘淮有些咄咄逼人之态:“也就是说,此时很有可能是大名府最为薄弱的时候?”
梁肃硬着头皮回答:“正是。”
刘淮长舒一口气:“那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传我将令,令何伯求亲率两万正军,沿着济水西进,与我汇合。”
“张四郎,率东平军主力,北上博州,别忘了带上那四个大宝贝。”
“喏!”
“传令给罗慎言、王世隆,让他们留下兵马守城之后,率领精锐,进驻堂邑。”
“令陆游、李通负责后勤辎重转运,勿要懈怠。”
刘淮说罢,随后看向梁肃。
梁肃会意,补充说道:“还有飞虎军。”
刘淮言语不停:“令飞虎军管崇彦严守济州,着机截杀纥石烈良弼。”
如果让纥石烈良弼率领这一万兵马抵达徐州左近,那无论对宋国的北伐军,还是魏胜来说,都是个巨大的威胁。
“还有吗?”刘淮朗声询问。
众人尽皆摇头。
“那就如此吧!”
“以五月十日为期,全军进攻大名府!”
说到这里,刘淮狞笑出声:“金贼既然给脸不要,那咱们也不能放过这大好机会,给金贼开个眼!”
“喏!”
汉军的集结是需要时间的,但是其余各条战线上的各路兵马,都已经蓄势待发,甚至已经有些抵达了战术位置。
此时此刻,纥石烈良弼依旧在沿着黄河行军,他的第一站是归德府商丘,也就是北宋时期的南京。
白马军也已经沿着浮桥渡过了黄河,四面撒开,探查金军的动向。
飞虎军则是蓄势待发,随时准备扑向纥石烈良弼所在之地。
更往南,过了亳州一线之后,则是连绵的阴雨天气。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淮北地区已经正式进入了梅雨季节,而今年的台风似乎来的比往年要更早一些,以至于寿州北部已经下起了瓢泼大雨。
在这种阴雨天中,任何军事行动都会大打折扣,也因此,宋军的各路北伐兵马全都停止了脚步。
然而就在这连绵的阴雨中,还是有一支兵马,正在沿着颖水艰难向南行军。
到了傍晚,这支人数高达两万的金军安营扎寨,占据了一座镇子进行休整。
“士气低落啊。”
蒲察世杰巡视了一圈军营之后,到了后半夜方才回到了镇子最中央的一处屋舍中,将蓑衣扔在地上,随后脱下靴子倒扣,在火堆旁边摩挲起已经泡的有些发白的脚来。
正在案几之后翻看文书的石琚嗤笑出声:“早跟你说,这种天气,莫要穿靴子,穿着草鞋最好,你偏不听,这下可好,不止受罪,更是白白浪费了一双好靴子。”
蒲察世杰冷哼一声,没好气的说道:“总归不如你们这些文官,只要安坐帐中即可。”
石琚刚要再说什么,就听到门外淅淅沥沥的雨声之中响起了马蹄踏水的声音。
军使随后唱名而入,并从皮包中拿出一封文书:“石相公,从陈州送来的书信。”
军使的说法很奇怪,因为军使一般还会受到发信之人的嘱咐,说一下军情大要。
但这封八百里加急的书信明显很着急,但军使却没有任何言语。
可石琚仿佛也不奇怪,接过之后,翻看了一下落款,脸上就露出果不其然的表情。
蒲察世杰搓着脚,抬头询问:“哪里的军情?”
石琚撕开信封:“还能是哪里?山东刘大郎送来的。”
蒲察世杰之前有关通敌的言语都是挤兑石琚,心中从来没有怀疑过当朝相公会叛变。
但是此时他反而犹疑起来。
操,石琚不会真的与山东贼有所勾兑吧。
怎么到了这种时候,两人还有书信交流?
但蒲察世杰依旧不动声色的说道:“信中说了些什么?”
石琚翻看着手中几张纸,嗤笑说道:“这次倒也说到正题了,刘大郎想要招降于我,真是莫名其妙。”
话虽然是如此说的,但说到最后,石琚的脸色却沉了下来,笑意全无。
蒲察世杰见状,直接上前,伸出手来:“给我看看。”
石琚倒也没有隐藏。
这封信上并没有如同之前那许多封一般商议文学、治民、学问之事,而是一封光明正大,言辞恳切的招揽书信。
“……闻石相公胸怀大志,以安定汉地为己任,然女真以小族临大国,若不能弱汉地之民,何以长久?”
“……以昔日北齐神武帝之能,犹只能胡汉分治,故刘贵蔑言一钱汉随之死,高昂怒而拔刀以对。”
“……如今以完颜亮粗放之性,完颜雍浅薄之才,使胡人安乐尚难,何况千万汉民?”
“……故石相公以仕宦金国而求汉地安稳,无异于水中捞月,缘木求鱼。”
“……如今我山东豪杰如云,猛士如雨,万众一心,皆为安定汉家之天下,还望石相公莫要自误,早日投我,共襄盛举。战乱一起,泥沙俱下,玉石俱焚,望石相公慎思之。”
说实话,这封劝降信文采确实不咋地,跟那封名垂千古的劝降信《与陈伯之书》简直是天差地别。
但这篇劝降文书胜在言语简洁,一针见血,如果从天下大势上来说,哪怕蒲察世杰也没有什么可反驳的。
难道要告诉石琚,今后大金国不以女真人为重,改要以汉人为主了?
蒲察世杰敢说,石琚敢信吗?
蒲察世杰光着脚,站在原地脸色时明时暗,片刻之后方才询问:“石相公怎么看?”
石琚坦然回应道:“刘大郎倒是有些见地的,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无论如何也躲不过一个平定乱世。我的生平志向也好,他的雄心大志也罢,终归还是要安定了天下之后,方才能实行。”
“因此……”
石琚的言语还没有说完,就听到外面一阵喧哗,不由得皱眉高声命令:“阿玉,去寻杜无忌,让他带着执法队去,看看究竟发生何事了!”
第715章 宋贼女真皆大敌(上)
作为军法官,杜无忌痛并快乐着。
快乐的原因是,即便在丢了下蔡,亲弟弟与私兵全都丧尽的情况下,石琚依旧愿意给杜无忌一次机会,给他数百精兵,让他能够继续在军中厮混立威。
虽然也算是个得罪人的差事,却总比在后方闲置要好。
痛苦的原因则是,这支金军乃是女真国族与汉儿军混编的兵马,杜无忌的权威在汉儿军中还有些作用,到了女真兵马中就可想而知了。
他说话能顶个屁用。
而且更加复杂的是,武捷军这次来了六千兵马,其中四千是女真人,剩余两千则是新招募的汉军。
这些汉军在武捷军的体系中备受欺辱,此时跟着石琚的陈州军一起出动,立即就如同没娘的孩子见到亲舅舅,与陈州汉军抱成一团,开始与女真人分庭抗礼。
武捷军有些军官觉得这是分裂,是背叛,三天两头的开始闹事。
但前身是河南豪强的陈州军将领们哪管你这个?金国在河南的统治都要靠他们来维持,女真人装什么大尾巴狼?!
再加上雨中行军,着实艰难,令人烦躁。因此金军内部大的摩擦没有,小的却不断。
“闹什么闹?!都住了!”杜无忌披着蓑衣,手持一面硕大的铜锣,奋力敲打起来:“我乃军法官杜无忌,尔等不各自回营,为何在此聒噪?!”
“杜老大,你来的正好!”一片混乱之中,一名斗笠被打掉,一张脸一边是泥水,一边是暗红血色的男子大声喊道:“跟俺一起,灭了这些胡儿。”
杜无忌只觉得头大如斗,大声吼道:“郭太初,你犯什么混?如何……”
但他的呵斥还没有结束,就听得一声怒喝:“汉家奴!你管谁叫胡儿?!”
杜无忌借着夕阳余晖与时明时暗的火把光芒,看到说话之人竟然是武捷军大将蒲察评,更是觉得头痛欲裂。
但是郭太初却根本不怕蒲察评,抽刀狞笑说道:“哪个贱种应声,俺就是在说谁!”
上一篇:汉风烈烈起南洋
下一篇:帝国模拟:从傀儡到万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