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555节
六千骑兵一日千里说不上,两个时辰奔行百里还是能够做到的。
待到六千骑兵抵达东平府寿张之时,管崇彦遇到了亲自来传令的毕再遇,毫无意外地发现对方有些气急败坏之态。
刘淮给毕再遇的任务,除了向飞虎军传递继续在济州驻扎的军令之外,还有一条则是,若魏胜依旧强令飞虎军出动,毕再遇就得拿着另一封诚恳至极的文书去见魏胜,当面请求魏胜收回成命。
可谁成想,飞虎军的速度会这么快?
管崇彦对此也是无可奈何,从怀中掏出魏胜的军令,让毕再遇看了一番。
毕再遇的满腔愤懑瞬间烟消云散了,心中莫名对管崇彦升起一丝同情。
虽然这父子二人都是为了对方好,然而这二人又是极有主见之人,发展成如今你推我搡的模样也就不奇怪了,理所当然,被压迫在中间之人的滋味就不好受了。
消息传回大名府,刘淮对此等结果也只能一声长叹。
在第二日飞虎军抵达之后,刘淮甚至没有苛责管崇彦立场不坚定,而是迅速将六千骑兵安置到了元城以北,以作围三缺一的埋伏。
飞虎军与白马军既然已经抵达大名府,就不能再让他们回去了。
一来一回消耗体力还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军队来回奔波,却徒劳无功,就会造成士气低落。
若是作为全军精锐的飞虎军,寸功未立,却被一名元帅与一名节度来回折腾到散架,那才是天大的笑话。
直到现在,有了能与合扎猛安一较高下的飞虎军后,汉军主力才算是完全体。
而在城头,遥遥见识到汉军完全体的纥石烈志宁几乎瞬间就有了从城墙上跳下去的冲动。
怎么还藏着如此精锐的一支兵马?
山东到底有多少精兵?
正如同飞虎军的调动是瞒不住纥石烈志宁一般,身在亳州的纥石烈良弼同样知道了飞虎军离开济州,但是他没有丝毫欣喜。
原因很简单,纥石烈良弼知道了大名府之战的结果,而且是详细结果。
这自然不是探子从山东探知的传闻,也不是仆散忠义传递来的消息——事实上,由于河北局势混乱,烽烟四起,大名府乱成一锅粥,仆散忠义所探知的流言一大堆,一时间根本分不清真假。
纥石烈良弼之所以知道的十分清楚,是因为他麾下游骑,截住了刘淮向虞允文传递军情的军使,搜出了文书。
当然,刘淮在给宋国的文书中,自然是有所遮掩的。却也不耽搁纥石烈良弼将战况搞得一清二楚。
得知大名府之战的结果后,纥石烈良弼还能保持平静,夹谷清臣则是差点直接崩溃。
六万大军啊,那可是东金六万最精锐的兵马啊,就这么战败了?而且是这般惨败,竟然只有两万骑兵逃脱了战场!
“清臣,定心。”纥石烈良弼端起茶盏,喝了一杯茶水之后,方才看着帅帐外阴沉的天气说道:“越是到这个时候,越是要冷静。若是静下心来,说不得还有翻盘的机会。可若是自乱阵脚,那么就真的要万劫不复了。”
夹谷清臣喘着粗气,艰难点头:“国事颓唐至此,我身为国家大将,是万万不能坐视的,还请相公早做准备。”
纥石烈良弼再次饮茶,茶水打湿了胡须,然而这名极其注重仪表的金国宰执却毫不在意,只是缓缓说道:“河北的战况,只有你我知道即可,不许外传。”
夹谷清臣强抑心中恐惧:“这是自然。”
纥石烈良弼坐回到案几前,继续说道:“我写一封信,将这缴获的文书一起,派遣心腹精锐,送到石琚石相公手里。到时候他就会知道该如何做了。”
笔走龙蛇,一封书信很快就写完,纥石烈良弼见到夹谷清臣依旧是失魂落魄的样子,正色说道:“清臣,如今的局势已经是这般,你我都改变不了了。
不过,只要能攻破徐州,进而沿着沂水北上,攻下沂州,则可以重创山东贼,为大金赢得喘息的机会。因此,无论如何,咱们这里需要按照计划,继续行事!”
夹谷清臣终于坚定了起来,咬紧牙关,大声应诺,随后接过书信与文书,大踏步的离开,去寻自家亲卫去了。
在夹谷清臣离开之后,纥石烈良弼在座位上挺拔的身体,犹如被抽去魂魄一般软了下来,浑身大汗淋漓,一时间竟然只能靠着案几才勉强稳住了身形。
他强行抬起头来,望着帅帐之外的天空,只觉得天气虽然阴沉,日光却依旧刺眼,使得他不由得再次低头,用双手捂住了眼睛。
两行清泪自手指缝中缓缓流淌而出,纥石烈良弼无声的哭泣起来。
这不仅仅是因为奔波数年,天下事竟然最终还是走向最坏结果的痛苦。
更重要的是,纥石烈良弼身为金国宰执,又是师从完颜希尹,饱读诗书,战略眼光要高许多。他不仅仅是一名出色的宰执,也是一名十分聪明之人。所以他才能在这个时候,看到其他人还没有看到的结局,承受其他人还没有感受到的痛苦。
他知道,经此一战之后,汉人大势已经不可阻挡,而金国将会一日比一日萎靡下去,已然亡国在即了。
就算攻入山东腹地又能如何呢?无非是烧杀抢掠,毁掉山东秋粮罢了。最多也只能让刘淮手忙脚乱一番,难道真的能阻拦他覆灭金国吗?
然而在悲痛之余,纥石烈良弼双手从脸颊上落下,指印在脸上摁出道道红痕,心中猛然升起一股夹杂着愤怒与不甘的感情。
“谷神老师!你就在天上看着吧,看着学生为大金争取来一二国祚!”
第742章 猜忌彼此人心乱
石琚此时虽然没有收到河北确切的军报,却也是十分不好受。
原因倒也直接。
梅雨季节实在是太恶心了。
这不是一场大雨,而是十几日乃至一个月的阴雨连绵,致使道路泥泞,人心低落。
而且连绵阴雨之间,还会有突兀的几次晴天,被雨淋透的军士被大日头一晒,整个人都会有种不妥当的脱力感,病倒之人也不在少数。
随军的粮食经过这番折腾,发霉自不必多说,有些麦子甚至开始发芽,将粮袋都胀破了。
石琚与蒲察世杰无奈,只能在路过沿途城寨时休息一两日,一来二去之间,行军速度也就理所应当的耽搁下来。
而相比于雨季来说,更大的麻烦在于金军内部也暗流涌动了。
准确的来说,就是女真人为首的异族与汉人各自抱团,并产生严重对立。
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郭太初之死实在是太吓人了。
一名武捷军的正经行军猛安,在自家营寨中,稀里糊涂的丢了脑袋,而且所有人都知道大概就是蒲察评所为,但就是没有办法治罪于他,甚至被上级官员联手遮掩了过去!
这谁特么受得了?
连汉人行军猛安都无法保证自身的安全,谁又能说自己一定能妥当?
也因此,武捷军中的汉人迅速与陈州军抱团,以至于到了如今,这支又有兵马陆续汇聚起来,人数高达两万四千的金军竟然分成了两派,互相提防。
当然,女真人同样觉得恐惧,因为这支兵马有两万汉儿军,却只有四千女真人。
正面起冲突女真人可能还会有一二胜算,但若是一起行军时遭遇突然袭击,又或者是遭遇夜袭,那女真人就很有可能会死个精光了。
而女真人的过激反应,也让汉儿军更加抱团。
双方形成猜疑链的时候,包括石琚与蒲察世杰在内,都已经无法阻止了。
而这些时日,杜无忌也在暗自调查,蒲察评为什么要来杀郭太初,而且是要以如此糙的手段,如此明目张胆的方式来做。
这厮毕竟此时算是军法官,军中也是有些人脉的,渐渐打听出来一个模糊的结论。
蒲察评很有可能是得知了郭太初在串联所有汉儿军,却又因为牵扯甚广,无法光明正大的处置,所以用了这般仓促手段。
如果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蒲察评一个正经金国军官斩杀‘叛逆’,也算是师出有名,甚至为了暗中行事,算得上用心良苦了。
但是反过来说,如果不是女真人欺压汉儿,郭太初这么一个在幽燕有跟脚的中高阶军官,又何苦串联搞事呢?
如果继续往上盘,那就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了,根本就是搅不清的。
而杜无忌也根本不想搅清楚这问题。
因为现在是抱团站队的时候,任何想要说两句公道话的理中客,都会被两方同时厌弃,那就是在自寻死路了。
杜无忌披着蓑衣,在大军驻扎的八方镇中巡视了一圈,随后来到了中军处,还没有进入这座院落,就听到屋中似乎是有人在争吵。
他身形微微一顿,脚步却立即加快,走了进去。
如今看来,这支大军的高层似乎是还算妥当,可谁又能真的确定呢?
身为军法官,杜无忌此时也算是石琚的心腹了,无论如何都不会让自家恩主出意外的。
然而从角门进入大堂,在角落中脱去蓑衣站定之后,杜无忌方才发现,发生争吵的并不是石琚与蒲察世杰,而是一名浑身湿透之人,正在与陈州军大将张术争吵。
张术为陈州军大将,是被石琚从河北带来的帮手,杜无忌十分熟识,自不用多说。
然而杜无忌却惊讶的发现,那名浑身湿透,一脸狼狈之人竟然也是个熟人。
此人大名唤作谢九重,乃是颍州谢氏出身。
而他的兄长唤作谢扶摇,被石琚发掘重用,为权颍州知州,此时在颍州州治汝阴,与邵宏渊所率的宋军对峙。
杜无忌与这些人同为河南豪强,互相再熟识不过了。
不过谢九重平日里温文尔雅,不似兄长谢扶摇泼皮姿态,如何会在如今与张术争得面红耳赤?
“恩相,都统,如今宋贼果真是没有防备的,我军只要南下,来到汝阴,与我家兄长里应外合,就必然能大破宋贼的。”
谢九重没有发现杜无忌进入大堂,此时也终于懒得与张术掰扯,转过身来,对着石琚叩首:“万万不可丧失这等机会啊!”
石琚与蒲察世杰坐在首位,脸上表情却是未变。
张术上前将谢九重拉起:“老谢,我说的不是这个意思。如今我两万多大军来到八方镇,距离汝阴不过四十里,宋贼怎么可能会没有发现呢?
若是他们已经探知了我军,却装作没发现,以至于让你都落入圈套,前方为何就不是陷阱呢?须知我军连日行军,路上风雨交加,士气已经低落,若宋贼真的妥当起来,那我大军仓促出击,就是一触即溃的下场。”
杜无忌暗暗点头,只觉得张术不愧是打老了仗的宿将,简直是一语中的。
因为八方镇同样在颖水之上,在泰和与汝阴两城之间,距离围城的宋军也只有四十里,宋军再菜,也不可能无法发现蛛丝马迹吧?
谢九重却拉着张术的胳膊,直接跺脚说道:“千真万确!千真万确!宋贼主将邵宏渊乃是个十足的颟顸之人,之前我军从颍上退军,于江坡镇设伏的时候,我等就已经看出来了。
宋贼两万正军兵马,竟然被我等一千人埋伏搞得手忙脚乱,而那邵宏渊直接就逃了,若不是他麾下还有几员大将拼死反击,说不得我军直接就能将其击溃。
这厮麾下宋军军纪不成,如此天气下斥候不愿多走,发现不了我军,也是寻常事!”
张术闻言却只是连连摇头,俨然根本不信谢九重的说法。
石琚与蒲察世杰也各自无奈。
从本能上来说,他们是不相信邵宏渊会如此蠢笨的,这厮毕竟是一路大军主将,麾下有两万宋国正军,如果算上民夫的话,人数很有可能会超过四万。
如此大军的统帅,怎么会连四十里周边的情况都不探查呢?
然而谢氏兄弟也算是本事不俗,不可能发现不了眼皮子底下宋军的动作。
石琚见到站在角落中的杜无忌欲言又止,立即出声:“杜大郎,你有什么说法吗?”
在众人的目光之下,杜无忌只能硬着头皮从角落中走出,拱手说道:“石相公,宋贼即便有埋伏,如此平原之中,也是难以遮掩的。更加难以瞒过本地士民。
我军之中,河南本地人也是众多,何妨趁这几日,四面探查一番呢?”
石琚缓缓点头,而谢九重却更加焦急,豁然转身,浑身水渍被甩出:“杜大郎,你也是本地人,如何不知道这雨说停就停?汝阴城中因为被重重包围,士气也已经不是十分妥当,若是天晴之后,宋贼立即攻城,该如何是好?”
杜无忌闻言立即就有些恼怒。
因为他驻扎的下蔡城过于靠南,又是直面宋军的绝对主力李显忠,所以过早陷落,以至于亲弟被擒杀,部属离散。
上一篇:汉风烈烈起南洋
下一篇:帝国模拟:从傀儡到万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