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贲郎 第136节
只要皇帝别搞衣带诏之类的手段,那什么都可以谈,自己最多剪除钟繇、董昭这样的公卿伟器,不会拿现役公卿开刀,这是朝廷最后的体面。
真开刀,也要用廷尉府、汉律来杀,否则与李傕郭汜何异?
思索之际,赵基难免有些同情、怜悯刘协;但对比原身的童年、少年记忆,这点同情立刻蒸发,烟消云散,不留点滴。
绛邑西门开启,用过早饭后的侯选、李堪各督部众,有序出城。
绕过城外军营,进入新田区域。
新田被汾水、浍水包夹,灌溉便利;荒废的区域里,也是十分平坦。
赵基也不想与朝廷使者扯皮,见贾诩洗漱完毕来找自己,当即用爬梯滑下。
略作交接,赵基就引着几十骑出军营,沿驰道向北行十余里。
就见匈奴人已将战场打扫干净,不知道将尸体拖到哪里去了。
这让他生出不好的预感,匈奴可没有火葬的习惯。
与汉类似,用棺椁土葬,只是不做封土,也不种植松柏为标记,此外就是人殉规模较大。
渐渐抵近战场,赵基左右观察,视野之内没看到什么像样的土堆。
再根据地面血迹观察,见匈奴人拖拽尸体时要么向北,要么去西边的汾水岸边。
大概率甄别一番后,天黑前杂胡、奴隶尸体就被丢到汾水了。
而北边匈奴人已经集结,现在也老实了,在现有栅栏之后施工。
昨天还很嚣张,列阵于前,在阵后修栅栏。
赵基观望之际,就见一名匈奴骑士单骑而来,还展开双臂,以示无害。
赵基下意识去捏箭,才感受到手指有些疼痛,又将抽出一半的箭轻轻推了回去。
韩述驱马上前横在赵基马前,马上侧身来问:“侍中?”
“无碍,看看他想说什么。”
赵基左手挽了挽缰绳:“是该与他们交涉一下了,不能什么都指望去卑。”
“喏!”
韩述驱马到一侧,赵基轻踹马腹,上前二十余步。
对面走近后勒马,拱手:“可是虎贲中郎将当面?”
“是我,你怎么知道是我?”
“听闻赵将军英武不凡,故而猜测。”
这人也二十岁出头,黑头发略弯曲,瞳色褐黄,自我介绍:“小人是羌渠部小帅,麾下部族五十余落,少年时曾有幸入太学,得长者赐名,唤做刘昆。”
说着又拱手:“羌渠王乃小人叔父,恳请赵将军能赐还小人叔父首级,小人愿率羌渠部后撤三百里。待赵将军此战大捷后,再来相投。”
“你想当新的羌渠王?”
赵基反问,刘昆腼腆笑笑,回答:“小人不知右贤王与将军是什么协议,小人愿意臣服将军,为将军前驱。”
赵基抬手打断,就说:“我与他盟誓天地,内迁入塞的匈奴各部,今后将与右贤王对半分开,各有一半。臣服之事,等此战结束后再说不迟。我很好奇,右贤王与羌渠王有何宿怨?”
“夺母之仇,小人叔父有一子,乃右贤王同母弟。”
刘昆回答时有些不好意思,继续说:“今国中各部首领受李傕使者游说,有反对逆击天子的,也有想乘机全取河东的。小人受叔父节制,只能率部参战。”
“羌渠王首级我已送给右贤王,我回去会劝他,他若是能消解仇恨,首级明日此时我遣使送来。”
赵基左臂抬起指着汾水北岸:“那里谁做主?”
“最初是贺赖部,最近大楼部也参战,不下两万人。”
刘昆爽快回答,这种情报不算什么机密,他更进一步说:“大楼部与右贤王颇有交情,大楼王与贺赖王争夺权柄,这才逗留不动。今我羌渠部、黑狼部受创,他们恐会渡河来夺兵权。”
刘昆观察赵基神态:“小人若能讨回叔父首级,就能游说羌渠部各帅,会择机撤离。”
赵基可不相信他的言辞,战机出现了,刘昆想要践行诺言,也会被部族其他首领裹挟。
赵基也不再言语,只是抬右手对着刘昆挥了挥,刘昆拱手:“小人告辞。”
见赵基点头后,刘昆才驱马转身,缓缓加速,纵马向北。
待他走远,韩述凑上来问:“他真能当羌渠部的王?”
羌渠部可是内迁各部中一个比较大的部族,远比黑狼部强。
赵基挑眉:“管他呢,在他成为羌渠王之前,不值得我为他去欠人情。去卑的人情,好借不好还。”
哪怕去卑已经对羌渠王的头颅没了热情,也不会轻易让出来。
这个刘昆想要羌渠王的头颅来做一些事情,或许去卑也想这么干。
甚至去卑还想通过同母弟来控制、同化羌渠部,反正羌渠部与去卑一样,都是匈奴王族。
就赵基的一些黑暗认知来说,扶植同族异母弟当王,然后打猎时新王不小心摔死。
再然后就是过继一个孩子给对方,这不就将王位抢过来了?
见远处匈奴人缩在栅栏后面或伐木、运输木料,或开挖壕沟,赵基没了继续骚扰对方的心思。
环视左右:“都累了,回营休息,决战不远了。等打赢他们,我让你们人人有骑奴、仆僮,各有一份家业!”
众人哄笑,还有人吹口哨庆祝。
韩述遗憾神情:“可惜匈奴女子中难有好颜色。”
赵基不苟言笑:“被匈奴抢走数十万男女,救出他们,你们都能分到姿色可人的妾室。然后就操持农业、牧业,给我狠狠生孩子。这天下已然大乱,不是我们一代人能平定的。”
周围笑声渐渐停止,河东就这么大,谁都有远亲被掳走。
朝廷靠不住,想要保护家园,解救被掳的亲族、乡人,只能靠自己。
见这些人良心发作神情沉肃下来,赵基反而露笑:“一切都会过去,以后每人最少三个妾室,不生十个孩儿,就是对死去袍泽的不忠!”
想到以后的好日子,左右虎贲头目、亲兵、骑奴神情轻松起来。
世道已经乱成这样了,又还能糟糕到哪里去?
第159章 赵基盗马
前线平静的有些不像是前线,汉军放弃挖掘壕沟,反而开始疏浚新田沟渠。
这种平静时光显得有些漫长,对赵基来说反而有些煎熬。
可对双方的底层来说,只觉得这种平静过于短暂。
第二日,天气依旧晴朗,只是风势强劲。
汉军各处战旗被风吹知,赵基又出营巡视。
今日营中伤口结痂的伤兵换药后,转入城中休养。
与昨日一样,赵基没有入城,朝廷也没人派人来召,仿佛都无视了对方。
汾水南岸,南风吹刮,赵基背上披风展开,风似乎能透过铠甲隙缝,给他带来阵阵凉爽。
贾诩与他并马而行,两人神情轻松。
这样的风向下,匈奴人不会主动来战。
相互对射,匈奴人弓矢最少衰减十余步,汉军则增幅十余步。
更别说迷眼的沙尘,这对匈奴非常不利。
就在巡视之际,一伙斥候勒马来报:“侍中,陉城匈奴人闭营不出,观其模样,只有千余杂胡、奴隶修筑鹿角,另有百余骑监督。”
“再探。”
赵基挥手,就问贾诩:“文和先生,对岸的马群如何?”
对岸牧马的匈奴人已经适应了现在的环境,除了寥寥数人还骑在马上外,多数人睡卧在收割、晾干的青苗堆上,还有一些匈奴人正捕鱼,或撒网,或垂钓。
还有一些人在北岸滩涂挖出水洼,设立捕鱼陷阱,一副荒野求生的气象。
甚至一些参与牧马的少年就在河边掏一些植物的根茎,或挖野菜。
河岸边的野菜,格外丰富。
汉军并无钓鱼、捕鱼的人,或在营中休养体力,或在军营西面的新田区域干活。
贾诩抬手遮在眉眶,看着北岸还没到午间就吃饱并睡卧,或打架的马群,不由点头:“若能得之,攻守易势也。”
赵基又说:“徐公明已派遣精干人手顺轵关陉侦查,若见河内兵马,就会点燃狼烟。”
贾诩扭头看赵基:“难道侍中是想在河内兵抵达前,独力击破匈奴?”
“是,河内兵抵达,我就被动了。”
赵基老实承认,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朝廷连续两天,就住在他身边,却无视他的存在。
可能有太多原因,他懒得一一去猜,或验证。
赵基说着露出笑容:“营中吏士阔别家眷,已然焦躁,尚有军法可以约束。人能克制,那马匹如何能克制?”
说着,他伸手从马具里抽出一面旗帜,对着西南骑营方向挥了挥。
那里七百多匹母马被驱赶而来,马蹄践踏许多扬尘,还未飞过汾水,就被水面吞噬。
马群靠近,或在古老堤坝之上觅食,也有绕路来到滩涂地饮水的。
两岸马群长嘶不已,一些母马的气味顺风向北而去,北岸马群越发躁动。
枯水期的汾水,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贾诩已经清楚赵基要干什么,遂敛容,严肃盯着北岸。
若一举掏空……哪怕骗来北岸七八千匹马,则攻守易势!
北岸牧马人接连甩动鞭花,已经无法控制躁动的马群,很快几匹公马在本能冲动驱使下,勇敢跃入汾水,向南岸游来。
它们后面,各个马群受到鼓励,不再畏惧看似宽阔的汾水,纷纷一跃而入。
顷刻间,汾水河面之上,到处都是攒动的马头。
甚至就连汾水岸边水线,都有上涨的趋势。
赵基勒马,咬牙:“他们现在别无选择,要么渡河来攻抢回马匹。否则我攻破陉城匈奴,从上游渡河,那他们只有死路一条!”
上一篇:模拟历史,但开局崇祯是神皇
下一篇:三国:大魏王侯,家父曹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