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虎贲郎

虎贲郎 第152节

  护送尸体的两名虎贲闻言,互看一眼,一人回答:“乱军遁走稷山,已是深夜,道路险阻,不利于追索。况且又救回皇后,我等遂撤还北绛。”

  “代老夫向赵侍中道谢。”

  伏完说着去看另一个亲戚,对方会意,引着两名虎贲离去。

  待虎贲离去后,伏完强撑着说:“我要见驾。”

  最有出息的大儿已经死了,但也不能就这么不管不顾。

  可他又能有什么办法?

  是伏德日常管理的麾下行宫卫士哗变作乱,与赵基有什么关系?

  甚至伏德没有拿到诏书,擅自率领大部分卫士撤离金库,还强迫皇后向北进发,这追究起来,死了也是白死。

  也就是杨琦这些公卿不在,其他侍中也都不在。

  不然现在当场追究,伏德即便不死,也要付出沉重代价。

  临时行宫之内,伏完抵达时,伏寿等人重新沐浴,脸上涂抹脂粉。

  除了董贵妃骑术娴熟磨伤轻微,其他三人行走之际步法拘束,宋美人更是因为恐惧而举止僵硬。

  就连见到这一切的几个宫人,也是惊恐莫名。

  伏完也是如坠冰窟,那点幻想也彻底破灭。

  站在下方,沉眉眯眼,神情厌烦恼恨,很是嫌弃的样子。

  刘协端坐主位,面色潮红怒意沸腾,语气颤抖:“不其侯,为何接连派遣使者督促皇后启程向北?”

  伏完长拜:“陛下,臣之子女受难,皆是赵元明束手不问。他若派遣郡兵护卫,何至于有这般灾祸?”

  “元明公本就不同意此事,怎么还能埋怨到元明公身上?”

  刘协又问:“伏德放弃金库,迫使皇后向北,这是他本人决议,还是不其侯授意?”

  “臣……不知。”

  伏完下跪,这一刻懊悔情绪滋生,哀伤之情再也难以克制,伏地痛哭。

  他悲痛长哭,哭声令刘协的怒气渐渐瓦解、消融。

  虽然没怎么执掌实际的行政权,可刘协很清楚卫氏金库的重要性。

  只要伏德钉在那里,赵彦或者赵基想要动用这笔钱,就必须考虑朝廷、自己的态度。

  不管是商议、游说,还是拿其他东西交换,朝廷总不会吃亏。

  现在好了,伏德从金库扣不出钱,没耐心再守金库,弄的朝廷十分被动。

  任由伏完哭声回荡,刘协那股怒气始终升腾,挥之不去,难以浇灭。

  片刻后,他旁边的伏寿扭头看时迁:“大长秋,不其侯礼仪失态,还不扶下去?”

  “唯。”

  时迁出列拱手,他一挥手,两个小黄门上前一左一右将伏完架了出去。

  赵蕤默默看着这一切,随即跪地磕头:“臣有罪。”

  刘协扭头看伏寿,伏寿依旧去看时迁,时迁又一挥手,进来两个当值的谒者,也是一左一右将赵蕤拖了出去。

  赵蕤也不反抗、挣扎,被拖走后,整个人也释然了。

  厅内陷入安静,刘协主动询问:“皇后,今该当如何?”

  “那陛下想做什么?”

  伏寿反问,她心态平静。

  遭遇了一连串的坏事,坏事也有大小之分,目前来看还不是最坏。

  这一刻她,已经算是无父兄之人,反倒是与刘协有些像。

  刘协略思考,就说:“朕要率河东、河内兵士,出巡太原。赵卿以列位公卿督修尧帝陵庙,出巡太原后,朕将率文武吏士祭祀尧帝,随后返回雒都。”

  伏寿闻言扭头看他:“赵侍中请陛下亲征,本就是一腔好意。出巡太原时,陛下不可依赖左右,当自己决议。否则来日返回雒都,又如何能裁断天下大事?”

  “皇后不想去太原?”

  “陛下,臣妾累了。”

  伏寿说罢不想言语,见刘协看着自己,就说:“赵侍中功勋卓著,已与臣妾小妹订婚。臣妾想为小妹请封,在河东寻一处封邑。”

  顿了顿,伏寿又说:“陛下应好生亲近赵侍中,陛下出巡太原时,当引赵侍中为左右长随。”

第177章 独自向北

  太原之南,中都县邑。

  这里是孙资家乡,赵基派李堪督率千人乘船北上,顺利接管汾水东侧的中都县。

  东都县以北,汾水流域还有上古遗留至今的大小湖泽、湿地与沼泽。

  因而汾水东岸百余里内,物产丰饶人口密集,足足有五个县邑!

  而这片湖泽湿地的西北,则有兹氏、平陶等四个县邑,这四个县分布更宽阔一些。

  这九个县围绕湖泽湿地,在太原南部形成了某种单独的商业圈、文化圈。

  这个区域内的祁县王氏,从传统认知上来说,就该弱于同宗的晋阳王氏。

  能在郡治晋阳扎根的王氏,理应才是太原王氏才对;可太原王氏如果特指的话,目前指的的就是王允所在的祁县王氏。

  李堪抵达中都后,通过孙资向周围九个县传递修建天子行营的要求。

  中都九县,以及附近游牧的匈奴人都开始聚集人力、物力,力求招待好朝廷。

  太原各县的士人也开始向中都汇聚,谋求出仕的机会。

  长安受灾时,天子就出游都城,选拔受灾士人为郎官。

  现在朝廷百废待兴,现在出仕,机会自然是极好的。

  此前匈奴人封闭了道路,很多消息存在滞后性。

  一些消息在停滞、堆叠状态下,会消失或彼此混淆;因此太原人得到的许多信息是失真的消息。

  卫氏金库这样敏感的消息,也没引发多大的警惕。

  卫氏金库有其特殊性,河东盐池就这么一份,卫氏攒下金库是合理的,其他地方你怎么攒?

  哪怕与诸胡走私军械、人口的太原豪强们,他们世世代代都这样做,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所以这次天子出巡太原,理所应当的被理解为朝廷是来打秋风的。

  但太原士人也不能吃亏,普通士人可以籍此入仕,加入朝廷,去吃朝廷的俸禄。

  有适龄女子的大姓豪强,也能尝试走通大长秋时迁的门路,将适龄女子塞到天子左右。

  往朝廷、后宫塞人后,再给赵基、张杨送点边角料,就能打发这些穷要饭的。

  因此太原人很是从容,一些大姓名门子弟已开始南下,在沿途迎奉天子。

  大量的太原士人向中都汇聚,中都九县的士人则沿汾水而下,准备择机加入天子队伍。

  这种气氛下,祁县人温恢带着家人独自向北而行。

  半路与同为郡望的令狐氏、郭氏队伍相遇。

  令狐邵见温恢在路边喂食驴子,就问:“今众人皆南下拜谒天子,卿何独北往?”

  令狐邵堂弟上前打趣:“曼基莫不是要去游说雁门?”

  温恢只是笑笑,问:“雁门郡如何?”

  令狐氏世居狼孟,郭氏世居阳曲,都临近雁门。

  太原郡望,以晋阳、祁县王氏组成的太原王氏为首;其次就是狼孟令狐氏、阳曲郭氏与祁县温氏,其他如宋氏、荀氏、贾氏、介休郭氏都弱一筹。

  令狐邵回答:“雁门申屠公已号令各县,欲集合俊杰,向天子进献雁门之方物。”

  随即令狐邵看温恢面前的驴子:“曼基这是为何?”

  温恢之父曾为涿郡郡守,三年前病故,温恢治丧返乡。

  当时温恢十五岁,见家中财富甚多,于是治丧结束,就将家财、产业散给亲友。

  此刻令狐邵所问,温恢笑了笑,回答:“朝廷以河东赵基领本郡,赵基少年英才,善于军事。我恐他与匈奴交战,此去雁门为避祸而已。”

  令狐邵观察温恢的随从,孤身未婚的温恢只有十几个随从,其中还有携带家眷妇孺的。

  感觉温恢顾虑的有些道理,中都九县人口密集,匈奴左部这些年已经迁到了兹氏附近。

  赵基与匈奴人再次开战,藉此确立本郡的统治,也是极有可能的事情。

  战争,尤其是对待匈奴的战争,先天能赢来大多数人的好感。

  不肯听话、顺从的,战争中有的是手段剿灭。

  往往战争胜利后威望高涨统治力大增……不仅仅是威望高涨,也在于战争中除掉了绝大多数反对者。

  只是令狐邵却不怎么担忧,他家在狼孟,距离匈奴太远。

  战争爆发,战火也烧不到太原郡北。

  反倒可以积极介入战争,不管是出仕朝廷,还是留任本郡,都是极好的出路。

  令狐氏子弟如此做想,旁观围观的阳曲郭氏也都是类似的态度。

  他们先天立在不败之地,赵基即便兵败,也不妨碍他们。

  而温恢就可怜了,家里就他这么一支独苗,还将家资产业四散一空。

  虽然赢得了极高的赞誉,弥补了其父早亡带来的门第衰落,但温恢只有十八岁。

  距离出仕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里,温恢以及温氏一族是很脆弱的。

  就这样彼此闲聊几句后,温恢笑吟吟与令狐邵、郭淮等人告别。

  郭淮年龄比温恢还小一岁,比较腼腆,站在族兄弟里只是观察温恢,没有上前搭话。

  整个太原新一代士人里,就温恢扬名最早。

  一举散尽积蓄、家产,这是其他人不敢效仿的壮举。

首节 上一节 152/2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模拟历史,但开局崇祯是神皇

下一篇:三国:大魏王侯,家父曹丞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