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虎贲郎

虎贲郎 第185节

  籍贯不同,丹阳兵风气招牌特殊,吕布也没有强行吞并这支丹阳兵的心思。

  丹阳兵只要把价钱谈好,不需要搞什么火并。

  有钱发军饷,丹阳兵就很稳定;如果没钱没粮,丹阳兵立刻就会溃散、逃亡,或者倒戈。

  为了说服吕布对豫州动手,陈宫又高声:“荆州刘表已发兵五千携粮秣入雒都修缮宫室,我军若能定汝颖,连同南阳后,自可获取荆州之米,从此背依荆楚,足以与袁绍相持。曹操之流,困于兖州之片隅,惶惶不可终日,遣偏将足可讨灭!”

  此言掷地有声,诸将都在席间,人人意动。

  都已经跟曹军打出了仇,如果诸刘联合,己方做最锋锐的那把刀,那也没什么不好的。

  打仗虽然辛苦,但也能壮大实力,也能吃饱肚子。

  总好过现在,随时可能会崩解。

  大军崩解、哗变,他们的脑袋就很值钱,哗变军士砍下后,就能拿到曹操或袁术,乃至刘备那里换取赏钱、粮食或官位。

  许汜、王楷、李封等陈宫追随者皆在席间,与左右人交头接耳,低声交流,嗡嗡议论声响中,到处都是点头的人。

  吕布目光环视,他还是有些舍不得徐州的富饶。

  见吕布模样,陈宫又说:“朝廷即将还于雒都,自此之后,天下将难有跨州连郡者。此番朝廷联合诸刘,兵锋所指者,乃曹操尔。何故?兼有兖豫而已。”

  陈宫对着吕布拱手:“吕侯得汝颖二郡,就近护卫朝廷。以吕侯之殊功,入朝匡辅至尊削平四方贼臣,则垂名竹帛千古也。伏望吕侯明鉴。”

  吕布抬手虚扶,也是认真思索,作为边郡男儿,他自然有一个当大将军、大司马的梦。

  至于录不录尚书事,对吕布来说反而没那么重要。

  打曹操,夺豫州,为雒都屏藩;然后入朝当大将军,垂名青史……

  这条路很明确的摆在面前,也只有夺下汝颖,才能就近获取来自张杨、赵基补充的马匹。

  至于徐淮二方,自己退开,就让袁术、刘备长期互殴。

  反正陈宫是陈国相,陈宫的人分领沛国、鲁国;当袁术、刘备要分出胜负时,陈宫稍稍过去制衡一下,将强势的一方压一压,这不就轻易将徐淮之地稳住了?

  侧翼稳固,背后又有刘表提供粮食,就如陈宫说的那样,真正敌人应该是袁绍。

  而曹操,已经没资格当他的敌人了。

  按着正确规划的路线来走,可以事半功倍。

  吕布几乎已经看到了明媚的未来,当即去看张辽:“文远,如何看?”

  “将军不该问得失,仆以为奉天子诏令,乃人臣之本分也。”

  张辽郑重拱手:“若能得陈王襄助,何惧曹操?”

  反正兖州之战,他张辽输的不服气。

  如果有粮食,谁胜谁负还是两说。

  如果曹操没有袁绍提供的一批批援军、粮食,早就让他们打崩了。

  张辽还想跟曹军再打,吕布闻言做笑就去看高顺、魏越、成廉、郝萌等人,一个个神情雀跃。

  哪怕此刻没有粮食,可按着正确的路走,朝廷诏令之下,诸刘自会援助他们粮食。

  例如刘备,赵基遥控朝廷,明确要求给吕布输送粮食,分出三千丹阳兵,也许诺打通豫州给刘备补充马匹……这种情况下,刘备有多少选择余地?

  袁术担心吕布在淮南搞兖州故事,难道他刘备就不怕?

  花点钱,就花点,将吕布打发了,刘备也就能挽起袖子跟袁术对抽。

  刘备身后是他的门生青州袁谭,袁术背后是率兵攻掠江东吴越之地的故吏之子孙策。

  吕布这头快被饿疯的虓虎调头去咬曹操,袁术、刘备自然会火力全开。

  困住他们三方的死结,就被晋阳练兵的赵基轻易解开了。

  吕布夺徐州,固然能让‘主线’发展符合赵基的认知,方便他继续摸鱼。

  可自身影响力越来越大,不能躲避,躲避是没用的。

  目前真正的敌人是袁绍、曹操,联合、动员一切力量围困袁曹集团,遏制他们的发展,这样才能争取到自身发展的时间。

  他可没心情去挑战完整版的袁绍、曹操。

第215章 深感耻辱

  赵基粗暴干预之下,对各方势力来说相当于开了全图。

  不是他多么聪慧,而是很多不传之秘、许多顶级谋士安身立命的手段,在赵基眼中实属寻常货色。

  如曹操招聘郭嘉时的考核,郭嘉回答是欲与袁绍抗衡,必须先解决吕布。

  这就是郭嘉直接成为戏志才替补的关键,曹操麾下文武也有持这样意见的人,但很多人态度、看法并不坚决。

  哪怕自身反复思索确认是正确的观点,也会被权威所影响,进而动摇、屈服。

  吕布这里,陈宫自然能意识到这一点,可他不认为曹操能快速消灭他们。

  至于袁术一方,还时刻想着占据徐州,反攻曹操。

  在袁绍曹操看来,袁术已经不够格了。

  曹操屡次大破袁术,追着袁术屁股打,所以看不上袁术。

  袁绍就更简单了,他连公孙瓒都按在地上打,相对于曹操,袁绍更有极大的骑兵优势,所以看不上曹操,也看不上袁术。

  至于吕布、刘备,此刻的袁绍也不是非常重视,彼此已不是一个体量了。

  与这些老牌军阀相比,赵基在袁绍眼中更是渣渣一样的存在。

  因此,袁绍拒绝了朝廷方面的安排。

  如果朝廷强行要给他一个骠骑将军,他也勉强可以接受。

  至于反手表奏赵基去当车骑将军,则是妄想;还有让高干主动退出上党,放弃并州刺史一职,更是不可能!

  袁绍的使者袁叙再次来到中都大营,与杨彪会面,转述了袁绍的态度。

  并说:“赵元嗣名托衣冠,实不过健卒锐士而已,与吕布之流何异?”

  袁叙对杨彪这位姑父也说不出狠话,用相对温和的语气又说:“赵元嗣拥兵自重,不敬朝廷尤甚。今右将军若是忍让,必助长其凶顽。”

  袁叙说着低下头,不敢与杨彪对视。

  他也清楚朝廷想要干什么,拿走上党壮大朝廷影响力的同时,还想通过控制河北向赵基展示影响力,以压制赵基。

  袁绍这里不配合,袁叙又有什么办法?

  汝南袁氏,仅仅是太傅袁隗这一脉,就有兄弟十二人,杨彪所娶的就是袁隗的姐妹。

  这还没算汝南袁氏主要的两个大分支,袁京长子一脉基本上不跟幼子袁汤一脉走动,袁汤嫡子四人,庶子八人,构成了庞大的袁氏嫡流。

  还有袁京侄儿袁盱一脉,袁盱之子就是袁遗,袁绍派山阳郡守袁遗去抢扬州,袁遗被堂弟袁术、表弟何夔驱逐,为乱兵所杀,这一支算是完蛋。

  而袁京长子一脉目前以袁忠兄弟为主,宁肯跑到交州避乱,也不搅合袁氏大宗的内战。

  二袁相争,核心主力就是袁京少子袁汤的十二个儿子及后代,再加上袁汤的女婿、孙子辈的姻亲家族,基本上遍布列郡,无不是郡望之家。

  袁氏以及姻亲,再加上门生故吏,姻亲的门生故吏,门生故吏的门生故吏,这自然就席卷关东了。

  袁叙只是袁氏内战中的一份子,这么大的家族分裂对攻,他也身不由己。

  至于赵基,别说袁绍,就连他也看不上。

  琅琊赵氏就一个赵昱还像点衣冠士人,赵彦混了那么多年只是以边鄙小郡守征入朝中拜为议郎,无名于天下,算什么?

  赵基更是以虎贲入仕,说是虎贲,不过是兵痞罢了。

  这种档次,也配与袁绍同列为国家重号将军?

  就内心来说,袁绍自然喜欢骠骑将军这个官位,毕竟目前袁术是左将军,与他右将军齐平。

  这就让袁绍不喜欢目前的右将军,但如果当骠骑将军需要他去承认赵基,那很抱歉,袁绍宁肯继续担任右将军。

  宁愿与袁术同列为四方将军,也不愿更进一步与赵基同班。

  再憎恶袁术,彼此也是一类人;而赵基,在袁绍眼中,就是个披了人皮的牛马。

  如果接受骠骑将军,再表奏赵基当车骑将军,岂不是相当于自甘轻贱,与牛马同列、为伍?

  做出这种事情,能把袁术笑死。

  宁肯吃亏,也不能让袁术以及那边的亲戚们笑话。

  杨彪多少能理解袁绍的行为逻辑,可更觉得这是袁绍在向朝廷龇牙。

  想了想,杨彪还是想促成这件事情。

  毕竟朝廷返回雒都后,只要能调解、消解各种战争,打不起仗,各方群雄对军队的控制力就会下降。

  当谈判能解决纠纷的时候,大家都回到座位上谈判,也就不再依赖军队了。

  沉吟着,杨彪就试探性提议说:“赵元嗣若是遣使问候,进献贺礼,右将军这里可能忍耐一二?”

  袁叙皱眉:“甚难,他当朝杀郭援,河北、中原痛恨此人者比比皆是。郭公则更是恨不得生食其肉,有郭公则在,右将军这里恐难宽恕此事。”

  不是说郭援不能杀,当朝处死,等于给阳翟郭氏甩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以后颍川这里征辟士人,主官都会下意识对阳翟郭氏降低一个评价。

  杨彪无奈,只能说:“此乃朝廷大事,容我劝说赵元嗣。仲述你也回去劝劝本初,今赵元嗣晋阳聚集步骑三万,日日操训,秣马厉兵。若不能安抚,待秋高气爽,此人势必出兵上党,与本初一战。”

  “还请姑父手书一封,我也好转交本初兄。”

  袁叙拱手相请,杨彪也只能起身去写信,这么重大的事情,不能靠口信,必须见文字。

  杨彪这里还有很多知情的事情,却无法也不能给袁绍传递。

  例如赵基、赵彦遥控各方,组成的讨伐袁曹联盟的包围网即将成型,南边吕布一旦动手,赵基这里肯定也会动手。

  杨彪自有一套相对可靠的情报网络,赵基、贾诩已经开始接触、策反关陇贼将。

  等这些人将人质送过来后,赵基后路稳定,肯定要揪着高干往死里打。

  不是杨彪对高干缺乏信心,而是赵基连斩白波四将给他的震撼太大了。

  就高干那点小身板,真经不住赵基的折腾。

  接待了袁叙,杨彪就入大营去见杨琦。

  就见杨琦、杨众静坐在营房,神情悲痛,杨彪心里一凉还以为赵基搞事情,就问:“兄长何故如此?”

首节 上一节 185/2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模拟历史,但开局崇祯是神皇

下一篇:三国:大魏王侯,家父曹丞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