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剑走偏锋的大明

剑走偏锋的大明 第642节

  “你懂啥,白银怎能跟这些固定资产相比?这可都是能下金蛋的母鸡,”潘筠咧嘴一笑:“都是一家人,我虽不用,但我愿意扒拉给你们用,而且,只要他们不高兴,我就高兴了。”

  王璁失笑摇头,道:“这段时间我回过三次大森乡,他们还没探完银山,可以想见那银山有多大,但他们选了几个适合开矿的地方,都圈了起来,只是没多少人手,又不好用当地人,所以还在准备阶段。”

  潘筠:“宋大林他们原先就是开矿的,他们熟悉,这次随船来的人中还有工部的官员和会冶炼的工匠。”

  “我们要跟他们合作开矿吗?”

  潘筠笑了笑,问:“你想开矿吗?”

  “当然!”王璁想也不想便应了一句,目光坚定:“白银炼出来,直接就是钱了。”

  潘筠就点头:“让小井给你挑几个机灵的人跟在那几个工匠身边,我回头给你找几本冶炼的书来,既然你有此心,就准备上吧,银矿那里,你先选好位置,剩下的,让他们自己去抢。”

  王璁:“小师叔,你不是已经把银矿上贡给朝廷了吗?”

  “是啊,但连绵而去的山头,我说是哪一个了吗?”潘筠朝他眨眼:“再说了,我便是都送了,小皇帝能掌控住这偌大的银山吗?”

  “璁儿,只要是你想要的,我都可以帮你留下。”潘筠冲懵逼的王璁点点头。

  王璁愣愣的,等潘筠走出老远,他这才回神,一把抓住薛韶:“怎么回事,这才多长时间不见,我小师叔怎么就变了性子似的?”

  薛韶:“因为王小井吧。”

  “什么?”

  薛韶转头看他:“你刚才不也说了很惊讶吗?叛军副将军竟然是自小看着长大的族弟,你很心疼他。”

  王璁愣愣地松开了薛韶的胳膊。

  薛韶道:“福建邓茂七叛军已经扩至八万余人,而卷入其中的百姓已超五十万,如果我们不能救所有人,那就做好自己吧。”

  薛韶笑了笑:“所以,你想做什么就去做吧,不必在意她答应了别人什么。”

  益田信太很快收到了潘筠回来的消息,可他人在此隅城,等他赶到七尾港,潘筠已经跟船去了温泉津町。

  他便又赶去温泉津町。

  温泉津町一派热闹,有很多听到消息的商人拉着车赶来港口进货。

  王璁也大方,并没有一家独大,全部自己走货的打算,拿出很多好的商品摆出来,让来的商贩挑选。

  益田家的人欣喜得脸上全是红色,他爹更是直接拉着他的手兴奋的表示:“你虽然不是我的长子,但将来家主的位置要传给你,你为我们带来了惠比寿(财神)。”

  益田信太压住心中的喜悦,低头谦恭的道:“这都是儿子应该做的,父亲,不知道潘道长现在何处?家督想要见他。”

  益田家主立即指着大森乡的方向道:“她去大森乡了。”

  潘筠带人回大森乡,他们的六百多人,加上各方势力的人,浩浩荡荡千余人呢。

  才进大森乡,当地的百姓、僧侣都吓了一跳,还以为有大军来进攻呢。

  等他们确定这就是住在半山腰上的中原道士带来的人手,他们才惊疑不定的回家去。

  可依旧让他们担忧不已。

  连一直不在意他们存在的清水寺僧侣这次都忍不住聚在一起:“怎么会来这么多汉人?”

  很快,他们就知道了。

  潘筠放出话去,她要在山上修建三清观,这些人都是她从大明找来修建道观的工匠。

  潘筠换上最好的道袍,将崭新的拂尘捋顺,让潘小黑站在她的肩膀上,然后运转功法,激化灵境上的功德,使其流转起来,还放松了阵法对灵境的束缚,然后走出门去。

  不说宋大林等人,就是薛韶看见她,都觉得她一身神性,差点跪下。

  哦,宋大林他们已经扑腾一声跪下了。

  潘筠一看,赶忙收敛,将流转的功德按下,但哪怕只是放松了对灵境的束缚,功德石的威力显现,依旧让她浑身金光闪闪。

  宋大林他们一脸敬仰的看着潘筠出门,忍不住凑到一起说话:“所以,潘道长真的有可能是神仙转世?”

  “一定是的,王小井没骗我们,这世上真的有神仙!”

  山脚下的村民看见潘筠,更是哗啦啦围上去,跪着听她说经文。

  说倭语对现在的潘筠来说一点也不困难,她还会说当地口音的倭语。

  一番宣讲下来,之前信奉清水寺的村民们瞬间决定他们要信仰三清神。

  潘筠微微一笑,表示她会让人先摆出三清神的神位给大家参拜,道观的其余部分再慢慢建造修葺。

  潘筠宣讲了半日,下午回去则是直接把这一千多人带到山里,一锹下去让他们看到了银矿,然后指着连绵看不到尽头的山脉道:“这都是银矿,你们可自取之,我只有两个条件,一,在朝廷派大军来管理之后,尔等不得与国争利;二,尔等皆是大明子民,不得因银矿互相争斗,否则,一旦被我知道,逐出大森乡。”

  王璁直接走到工部官员匡平身边,抱拳道:“匡大人,我小师叔和我说了,朝廷为先,所以我的人会先助你挖矿,最先的两船白银要先运回给朝廷。”

  匡平大喜,连忙抱拳回礼:“潘道长和王道长深明大义,本官一定会上报朝廷为尔等请功。”

第753章 诱惑

  薛华他们这段时间探测,画出好几个方便开采的点。

  匡平先带着工部的工匠们去挑选,选了一个点开采。

  然后王璁去挑。

  薛华等人便把剩下的开采点给瓜分了。

  随船来的人立即找到自己的势力点,当即哐哐哐的开采,还要分出人手搭建炼炉。

  潘筠给足了各方准备的时间,所以大家都有会冶炼的工匠。

  而散户,他们没有能力冶炼,便开始联络各方,打算把银矿开采出来卖给他们,或是托他们冶炼,最后按照比例分白银。

  除了代表朝廷的匡平没答应,其他各方都答应了。

  于是,石见银山开始哐哐当当的开采起来。

  为了不让当地村民发现,他们特意把开采点挑选在山的深处。

  山脚下的村民偶尔听到敲打石头的声音,却以为他们是在为修建道观采石,并不知道是在采矿。

  潘筠选了一个黄道吉日,将灵境空间里的三尊神像请出来放在半山腰的三块巨石上。

  绑上红布,所有学宫的道士都和她一起换上道袍,在这一日为神像开光落地。

  不仅村民们来凑热闹,对面小山丘上的清水寺僧侣们也跑过来观看。

  待揭开红布点睛,神像落成,僧侣们还和民众们一起上前行礼,然后挤进去找潘筠:“潘道长,我听说上国的佛道是一体的,是吗?”

  “的确有许多共通之处。”潘筠道:“天下大道,只是通往道的路径不一样,因而表现的不同。”

  和尚们就希望潘筠可以向他们传道,让他们领略一下上国道士的道。

  潘筠求之不得,就将队伍中的道士都招来,轮番跟和尚们论道。

  今天在这边的半山腰,三清座下;明日就到对面的佛寺里。

  一段日子下来,大家对山里的哐哐声听而不闻,只关注起他们的论道来,甚至还吸引来本州岛其他地方的僧侣和神道,甚至是九州岛那边的僧侣都慕名而来。

  益田信太看着日渐热闹起来的大森乡愣住。

  薛韶道:“假以时日,这一片地方可以成为重镇,甚至是城池,益田君,你们益田家不是一直想拥有一座城吗?”

  益田信太目光微闪,压下心中的激动,道:“但大森乡山多地少,出入也远不及温泉津町方便,在此处建城……”

  薛韶道:“我这些日子闲着无聊,将附近转了又转,发现从大森乡另一条路往温泉津町港,只需五里左右,若将路打通,城便可设在益田族地,城外便是温泉津町,大森乡可做城郊。”

  益田信太愣了一下后道:“可那里隔着一座山……”

  “一座小山罢了,可平,”潘筠放下茶杯,接过话:“我会炼制火药,以火药开山,事半功倍,将山平了,又可以分出许多土地种植,如此,益田君就不会吝啬山中土地了吧?”

  再见面,潘筠一直在和益田信太谈买地的事,这山益田信太已经送给她了,但这么多人在这里,还是需要买一些可种植的土地做遮掩。

  可益田信太一直不肯卖。

  薛韶也在一旁鼓动:“益田君也看到了,种地并不怎么赚钱,相反,商业才是最赚钱的,要是能打通这里到温泉津町的路,各地僧侣和神道来此更加方便,这边少建商铺和客店,他们就只能住在温泉津町港和益田族地,加上海港繁茂带来的商旅……

  益田君,人气可带来财气,人和财都有了,城池也就不远了。”

  倭国不像大明,每个县都是一座城,在这里,家族聚集地其实就是一个大村落。

  益田家族依附山名氏,管理这一大片土地,但这里,人口分散各处,都是小村落。

  这一片最大的村落就是益田家族。

  在潘筠和薛韶看来,他们有点儿类似南北朝时期盛行的坞堡制度。

  也是巧了,此时倭国就处于南北朝时期。

  坞堡想要发展成一座城可不容易,除了人、财、还需要兵力,等这些都有了,才能慢慢聚起一座城。

  当年大内氏也是这样发展,最后直逼山名氏。

  作为目前山名氏最器重的内臣之一的益田信太,他难道没想过成为大内氏,取代山名氏吗?

  那是不可能的。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取代主上的家臣也不是好家臣。

  益田信太就立志要成为天下第一家臣。

  薛韶轻声道:“益田君,靠种地积累人气和财富,那得积累多长时间?大内氏发展最快的时候,便是他们下海当海寇,插手倭国海贸的时候。

  而今,你有比他们更优越的条件,你不必去做海寇这样伤天害理的事,却能够积累和他们一样的财富,有大明做你的后盾,多少钱财和人口你积攒不来?”

  潘筠趁势给他推了一杯茶,轻声道:“益田君,人要看得长远些。”

  益田信太端起茶杯一饮而尽,下定决心:“好!这条路,我修!”

  于是,他们就开始给益田信太卖炸山的火药,潘筠他们的开矿队也光明正大的用起火药来。

  王璁一看,做火药比炼白银还赚钱,就鼓动潘筠:“小师叔,你把师弟师妹他们接来吧,论做火药,妙真和妙和是一绝,她们两个比我还利害,您就让他们来赚个零用钱呗,肥水不流外人田。”

  潘筠:“你倒是会指使人。”

  她掐指一算,发现自己来了二十天了,就问道:“白银炼了多少?”

  王璁道:“我们和工部的矿洞一起炼了有九千八百余两了。”

  潘筠皱了皱眉:“这也太少了。”

  王璁:“……小师叔,你要不要去看一看匡平?看看他有多兴奋,听匡平说,去年云南一年的开采银不过五万多两,我们才二十天就近一万两了。”

  潘筠:“以石见银山的富裕程度,这个量就是少了,说白了,还是开采量不足,冶炼力也不够。”

  “对,不仅冶炼力不够,冶炼的纯度也差一些,归根结底,还是手法太粗糙了些,甚至很多矿石都没炼干净。”这一点王璁是承认的。

首节 上一节 642/7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大魏王侯,家父曹丞相

下一篇:亮剑:我在伪军内部当卧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