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走偏锋的大明 第657节
李时勉和曹鼐齐齐冷哼一声,曹鼐反应过来,皱眉:“大同的巡察御史是潘洪?”
杨溥颔首:“他已经被调回京城,现在是鸿胪寺右丞。”
曹鼐眉头紧皱:“那此事……”
“潘洪为人正直,只要能将他的折子翻出来,我想他会愿意在朝上陈述案情的。”
陈循低头沉思,片刻后道:“年关将至,边军的军饷,棉服都已发放,我倒是能递个话头。”
杨溥目光一扫,最后看向李时勉:“潘洪长子潘岳在国子监中读书……”
李时勉:“你们倒是会挑,潘洪已经得罪过王振,他现在又不是御史了,再让他弹劾王振,只怕……”
杨溥:“潘洪乃潘筠之父。”
李时勉立刻改口:“倒可以一试。”
潘筠现在功劳可不小,不仅进献了银山,嗯,虽然银山是在外国;
还进献了港口,嗯,虽然港口也在外国,需要自己派人去管理;
更重要的是,她还和工部一起开采了白银,运回来二十万两白银。
陛下一向心软爱面子,哪怕是看在潘筠的面上,他也不会对潘洪做什么的。
不趁着这时候多做些事,还留待何时?
几人在内阁又商量了一下其他的事,最后确定方针,只要陛下同意分级固定国礼,那他们就可以退一步,让内府参与到银山的开采中,但同时,全面打开海禁。
在广州、泉州、福州、宁波、苏州和天津卫等地置市舶司,允民船下海,并规定每年各个海域的休渔期,在休渔期外,允许渔民下海打渔。
不勉强已经内迁的渔民回迁海边,也不勉强他们弃地下海,朝廷每年只向渔民收取人头税,暂不多置税。
曹鼐补充道:“规定每次运回的倭银按照一定比例入内库和国库,国库至少要占七成!”
见大家都默默地看他,曹鼐磨了磨牙,改口道:“底线是五成。”
大家这才收回目光。
第774章 以身作则
潘洪此时万事不知,自从被强调回京,他就很清闲,也很安全。
安全到他有些发慌。
距离他发现大同有人向瓦剌走私弓弩已经过去四个月了。
他被强调回京也有三个月了,都察院派去接手这个案子的御史迟迟没有进展,现在还在大同吃风沙。
潘洪低着头看摆在桌子上的三样东西,手指磨着桌角沉思不语。
潘岳砰的一声推开门,潘洪立刻扯过一旁的书盖上去,沉下脸问:“毛毛躁躁的,你什么时候也跟你弟弟似的了?”
潘岳目光扫过桌子,瞥眼看见他老爹面前放着两本书,缝隙间还露出点铜色的东西,就无语道:“爹,你手上的铜牌还是我和二弟拿回来的。”
潘洪挪了挪面前的两本书,将最后一点缝隙遮好,沉声道:“有事说事,没事回屋去读书。”
潘岳回身将门关起来,走到书桌前,狠狠地盯着书底下的东西:“爹,今日李祭酒找我去说话了……”
潘岳说完李祭酒要他转达的话,道:“李祭酒说,这是内阁几位阁老的意思。”
潘洪:“内阁阁老们的意见也不是全都一样的,不知是哪位阁老?”
“杨首辅的提议,陈阁老也知道,”潘岳顿了顿后道:“吏部的曹大人也参与。”
潘洪挑眉。
潘岳拳头紧握,脸色不好看地问:“爹,他们当初强调您回京为的就是今天?”
潘洪笑着摇头,虽然不愿意把儿子扯进来,还是温和的给他分析:“他们要想用我去对付王振,最好的办法是让我在大同继续查下去,当时把我强调回来,一是因为筠儿立功,施恩于我;二是,他们知道,我就算是查到些什么,陛下也不会严惩王振的。”
潘岳拳头握得咔嚓响,沉声道:“当初小妹给您和薛大人伸冤,这些人全都视而不见……”
潘洪抬手打断他的话,温和地道:“岳儿,为父希望你记住,为官的首要两条,一是为国为民,为官若只为私利,是为蠹虫;二是为官者,对事不对人,对人是为结党,党争者为国佞。”
潘岳静默。
潘洪微微一笑,和煦地道:“我知道你怨恨他们曾经的视而不见,可岳儿,若我们今日因此而拒绝他们,错过这个揭发大同走私军械案的机会,不也是对大同军民的视而不见吗?”
潘洪终于把面前的两本书拿开,露出下面的三样东西。
用帕子包着的断箭,一块南镇抚司的锦衣卫令牌,还有一份口供。
潘洪将包着断箭的帕子打开:“你忘了吗,这是从一个士兵的胸口里挖出来的,为了拿到这些东西,有两个人死了,还有八个人隐藏在大同守军中,提心吊胆的过每一天。”
“若因一时意气就拒绝他们,那我们与曾经的那些人有何不同?”潘洪问他:“将来我们有何面目回大同见那些对我们殷殷期盼的人?”
潘岳想到他们离开大同时对秦百户的承诺,拳头微微松开,郁闷道:“我知道了。”
潘洪就知道他想开了,欣慰的一笑。
“爹,你又跟王振作对,这次不会还下狱吧?”
其实,潘洪自己也怕,但再怕,这事也得去做,而且,局势比上次要好很多。
他安慰潘岳:“这次有杨首辅他们的支持,应该不会比上次更差的了,就算我真进去了,你和钰儿也不要担心,在外见机行事。”
潘岳:“怎么见机行事?”
“去找薛少卿,他说我可以救,那你们就拿钱给我打点一下,让我在牢里好过一点;他要是说不可救,别犹豫,直接离京回乡,或者直接去泉州找你们小妹。”
潘岳:“……”
潘洪很认真的道:“为父是认真的,我估摸,就算我斗败了,应该也不会被流放,多半是要坐监,连累不到你们了。”
潘岳:“解缙冻毙于监牢。”
潘洪笑骂道:“滚出去,你就不能盼为父点好吗?”
潘岳轻哼一声,滚出去做饭,不过算是认同了他爹的打算。
潘钰正在院子里练刀,看到他哥出来,立即哇哇大叫着用大刀朝他劈去:“接我一刀!”
潘岳闪身躲过,跑去厨房:“让爹想办法把你塞到军中吧,每天精力旺盛得我想揍你。”
潘钰在他后面哇哇耍着大刀:“我才不要爹帮忙呢,我已经决定好参加明年开春的武举,大哥你等着吧,说不定我比你还早中状元呢。”
对此,潘岳只是哼了一声。
还中状元呢,不被老爹连累继续流放就算不错了。
京城风起云涌。
谁也没想到潘洪手里是有真材实料的,内阁一开始只是想让了解更多内情的潘洪上朝陈述大同走私军械案,以此逼迫王振让步。
最后王振也跟着阁臣们一起极力劝说皇帝定下等级国礼,重新拟定勘合令,但大同军械案还是处理了两个参将,监军郭敬被下旨申饬,同时,兵部派人去大同巡边。
此事定下时,泉州的二十万两白银押送至京城。
皇帝很好奇的带上几个大臣去库房看白银,都说倭国的银山质量高,炼出来的白银跟雪花一样洁白,他倒要看看是不是真的。
然后皇帝就和大臣们看到了有史以来最大、最重的银砖。
箱子都是根据银的体积打造的,所以一排两块银砖,齐齐排了三排,几乎没有缝隙,锦衣卫半天取不出来银砖,太紧了。
负责押运的一个锦衣卫在皇帝的注视下满头虚汗,他当时分明看见潘筠一指就撬起来了,怎么他拿就这么困难?
最后还是一个工匠拿了一个钩子上来,从缝隙往里一戳,这才撬动一块银砖,稍稍往上一提,锦衣卫立刻用两根手指抓住,然后一点一点的撬起来,拎出来。
三十斤银砖捧在手里,锦衣卫低头跪在皇帝面前,双手奉上。
的确是雪白,看着便让人移不开目光。
皇帝见他拿得轻轻松松,便单手去拿,差点摔到地上,连忙双手抓住。
这么重、这么大块的银砖……
第775章 开海禁
众人琢磨了一下,不得不感叹设计之人的奇思妙想:“如此一来,押运白银的过程中损耗就变小了。”
锦衣卫适时道:“这是潘筠设计的。”
待看到银砖正面刻着大大的“君恩”两字,王振都不得不在心里佩服潘筠。
唉,她怎么就是潘洪的女儿呢?
这样的人,就应该跟他做朋友才对。
他一点也不想跟她成为敌人。
皇帝看到“君恩”二字,亦忍不住嘴角上翘。
王振立即弯腰奉承皇帝:“君王之恩,泽被四方,番邦之地亦感念陛下恩德。”
陈循却看到银砖侧面还刻着字:“侧面似乎也有字。”
皇帝侧过来看,便看到侧面刻着“民生”二字。
陈循立即跪下道:“君恩,民生,大森乡银山实乃上天赠与陛下的礼物,天亦要陛下看往海外,使我大明威服四海,恭贺陛下!”
大臣们纷纷跟着跪下恭贺皇帝,不要钱的好话砸他一脑门。
年轻气盛的小皇帝被夸得哈哈大笑起来,豪爽的一挥手,当即命道:“就依众臣所言,广开海禁,命内府与工部一同开采银矿。”
大臣们齐声应下,连日来争执打开海禁的地方和白银分配额得到解决,双方各退一步,皇帝同意打开广州、泉州等六地的海禁,并设立市舶司。
至于其他沿海地方,因考虑到防线安全等问题,暂时不开。
同时,才因为咆哮大殿,失于臣礼被关在牢里的潘洪被放出来,官复原职,然后被派去招待琉球使团去了。
皇帝确定了,潘洪还真是又臭又硬,比潘筠还讨厌,所以他不想看见他。
“待招待完琉球使团,找个地方把他外放了吧,朕现在看见他就头疼。”
王振笑着应下,还提了好几个地方:“江南富庶,因风灾水患和闽地叛贼流窜,好几地缺人,陛下觉得在江南给他挑个地方如何?”
皇帝皱眉:“他是常州府人,怎能回江南?”
“避开常州府便是,浙闽一带也可以,正好海禁打开,潘筠功不可没,近来常居浙闽一带,何不将潘大人外放到浙闽,也让他们父女团聚?”
皇帝想到他爹,心底一软:“潘筠离开京城时和朕失去父亲时一般年纪吧?”
王振:……他是想把潘洪弄到江南去,但不是想让皇帝怜惜起潘家父女啊!!
上一篇:三国:大魏王侯,家父曹丞相
下一篇:亮剑:我在伪军内部当卧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