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剑走偏锋的大明

剑走偏锋的大明 第662节

  蒋管家立即挪动椅子,好奇的将耳朵凑近。

  潘筠压低声音道:“我们在海上就撬开了四个匪首的嘴巴,可惜,他们为了保命,只肯招一半,但只一半也够多了,指使他们的有四股势力,其中还有一个王爷呢。”

  蒋管家瞪大了双眼,心脏剧跳:“此,此事为何没上报?”

  潘筠鄙视的看他一眼:“事情未完全查清,证据没拿到手,这时候上报不是打草惊蛇吗?”

  她小声道:“没上报,都引来了太后娘娘,要是上报,不知会引来多少牛鬼蛇神。”

  她抬起眼眸盯着蒋管家看,低声道:“所以蒋管家,圣上的意思,到底是把太后摘出来,还是说,把四家都摘出来,一股脑全推到倭寇身上去?两者之间相差可大了,蒋指挥使可不要悟错了圣意才好啊。”

  蒋管家一时也犹豫起来,喃喃道:“也有可能陛下不知此事,还得再问问才好……”

  潘筠点头:“是啊,陛下孝顺,可以为太后遮掩,可再为其他三人,就亏了呀。说到底,使团和我运回来的白银都是陛下的,那些人打使团和白银的主意,那就是窥伺陛下的人和钱啊~~

  也是奇怪,太后要什么东西没有,为何会与海寇勾结?更不要说抢夺朝廷的白银,杀害朝廷使团,这岂不是与陛下为难吗?”

第782章

  正沉浸在新瓜中的蒋管家想也不想便道:“此非太后之意,是孙家私底下做的。”

  说完他反应过来,快速去看潘筠,见潘筠脸色没多少变化,一脸了悟的模样,便知道她早猜到了。

  干脆也不隐瞒了,直接道:“但孙家是太后的母家,若会昌伯因此出事,太后伤心,皇帝心里也不好过。”

  “没想到远隔千里,蒋指挥使也能体悟到圣意,果然利害。”

  蒋管家自豪道:“那是自然,我们大人简在帝心。”

  ……

  “简在帝心个屁,”陆明哲转身不雅的骂了一句,嘲讽道:“谁不知道他蒋劲松和宋彰是走了王振的路子才得意至此的,没有王振,皇帝知道他蒋劲松是谁?”

  潘筠轻咳一声道:“这事我还真不知道。”

  陆明哲转身瞪着她。

  潘筠就摊手道:“我是真不知道,所以今天还当着蒋管家的面骂了一句王振,但我怀疑王振假传圣意时,他也没替王振愤怒嘛,所以……”

  陆明哲脸色和缓下来,讥嘲道:“他们当然不会替王振愤怒,这又不是在京城,天高皇帝远的,他们何苦假装?别看他们明面上对王振恭恭敬敬,心里鄙夷得很。”

  也是,文武百官,谁看得起太监啊?

  潘筠端起茶碗抿了一口润润嗓子,点了点桌上的东西道:“这就是蒋管家给我准备的证物,证词呢我也说了,陆大人看着办吧。”

  陆明哲:“……”

  他幽幽地道:“潘道长倒是甩的一手好锅。”

  潘筠微微一笑:“其实我是个好人。”

  陆明哲静静地看她。

  潘筠一脸无辜:“我是被找上门的,若我隐瞒,直接照他吩咐办事,那不是坏陆大人的事,平白增加你调查案子的难度吗?

  若我拒绝,更麻烦,不仅我可能死无葬身之地,他们也会找其他办法,唉~到时候陆大人还是腹背受敌。”

  潘筠一脸悲天悯人的模样:“既如此,不如我来,贫道虽没有救天地之能,却有悯人之德,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陆明哲觉得她说的很有道理,她的行为也没差,可是……

  为什么最后难处还是嫁接到他身上来了?

  他觉得潘筠没有入地狱,明明是他入的,但好名声,全是潘筠的,偏他还不能否定。

  陆明哲默默地看她,片刻后问:“潘道长觉得此事该如何结束?”

  潘筠轻拍手掌,激动道:“我还真有一个主意。”

  她不好意思的轻咳两声,陆明哲的心脏瞬间提起,紧张地看她。

  “别害怕,我这主意不怎么好,却是你们官场惯用的。”潘筠挡住嘴巴小声道:“一字诀,拖!”

  陆明哲弯腰仔细倾听,闻言直起身来,面无表情地看她。

  “潘道长,你若没有好的主意,可以不提的。”

  潘筠着急道:“这怎么不是好主意了?既然皇帝不想叫我们继续查,那我们就压一压,反正人证物证都在手,当下就把精力放在开海禁上,过个一年半载,皇帝几乎都要忘记此事时,再猛地一查,说不定能把真相查出来。”

  陆明哲:“潘道长不是官,来去自由,自然可以拖,本官却拖不起,拖一拖,只怕要把本官的官被拖没了。”

  潘筠一脸惊讶的看他:“陆大人,你竟不会拖案子?这样一桩大案,别说拖个半年,就是拖个三五年不都是正常的吗?”

  陆明哲皱眉看她。

  潘筠就掰着手指头道:“我先改个口供,你换个侦查方向,他们问你要结果,你就汇报案情,这个月说匪首招供了几个参与进来的倭寇名字,下个月你就说正在核查,下下个月就查这几个匪首和倭寇勾结的账单……”

  潘筠靠近他,意味深长地道:“陆大人,他们四家千方百计的阻挠开海禁,不就是因为他们走私海贸得利非常吗?而要在这片海域上走私得利,谁能越过倭寇去?”

  陆明哲恍然大悟,猛地回首盯着她道:“实际上,他们的确跟海寇有勾结,他们把脏水都泼到倭寇头上,不过是把我们的视线都挪到一条绳结上,那本来就是我们要解开的绳结……”

  “不过是早解一步,还是晚解一步的区别,”潘筠直起腰来,轻笑道:“这就叫殊途同归。”

  这倒是一个解题思路,不过……

  “若此事涉及太后,的确不好查。”

  潘筠道:“不止是涉及太后,还有一位王爷,若我没猜错,剩下的俩人,其身份权势也不会低。”

  陆明哲整个人紧张起来,他闷闷不乐的坐下,垂头不语。

  潘筠坐到他隔壁,道:“陆大人此时放弃我也不会笑话你的。”

  陆明哲攥紧了拳头,许久方道:“陆某虽算不得一个好官,却也知道,如此破坏国策,是国蠹,此时不除,不震慑,将来会出更大的事。只是想查根究底,恐怕不易。”

  潘筠:“就算不能抓住幕后最重要的那一人,把他的手脚砍了,让他下次不敢再肆意的伸手伸腿,也算成功。”

  陆明哲笑起来:“某正是此意。”

  目的一致,俩人齐齐叹出一口气,闻声,相视一眼,都不由笑起来。

  俩人对着乐了一阵,陆明哲看向桌子上的东西,颔首道:“物证我收下了,你的证词我也会记录下,晚一些我就亲自提审那些海寇。”

  潘筠点头,问道:“对了,外面传说死了好几个海寇,到底是死了几个?匪首没死吧?”

  陆明哲笑笑不语。

  潘筠就抬手道:“行,行,当我没问。”

  潘筠起身,陆明哲连忙叫住她:“有百姓在港口边给你立了一座石头庙,我去看了一眼,觉得甚为简陋,潘道长不论是剿寇还是开海禁皆立了大功,百姓为你立庙,衙门应该全力支持,所以陆某会请乡绅捐款,到时候在原址给你立一座庙,庙成了,还请潘道长赏脸过来看看。”

  潘筠眼睛一亮,矜持道:“这不好吧?庙立在何处,能不能改立我师父潘公的庙?哦,你还不知道我师父吧?我师父是三清山神,名叫潘公。”

  陆明哲:“……潘公是神仙,这边是妈祖的道场,怕是不好立。”

  “那我……”

  陆明哲上下打量她后道:“潘道长则没有这个烦恼,百姓很乐意为潘道长立庙,供潘道长的长生牌位。”

  潘筠明白了:“我懂了,我是人,跟神仙差得远呢,拜我,不影响拜妈祖。”

  陆明哲微笑:“主要是百姓们的一点心意,想要为潘道长祈福。”

  潘筠也很高兴,笑道:“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等庙建成,我一定来看。”

  “快过年了,那庙得慢慢建,先前的石头庙先不动,给百姓们一个寄托,庙就在旁边建,陆某估算,明年龙抬头前应该可以建好。”

  潘筠就道:“明年贫道只要有时间,一定来看看。”

  “潘道长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潘筠:“物证给了您,口供也重新录了,既然要拖,我就先离开,正好贫道还有件事要办,说不定能从另一个地方打开这桩案子的口子,所以我明日便离开泉州。”

  明天是小年,陆明哲一是不好拦她,二来,她离开的确能让他更有借口拖延案情,于是点头答应。

  “明日陆某要到各县去巡察,怕是不能送潘道长了。”

  潘筠也不用他送,不过离开前,她想给自己的石头庙里塞一块功德石。

  有功德石在,她能更好吸收到信众的念力和功德。

  这些东西对她和对灵境都极有好处。

  所以回到市舶司,她就把自己关在房里,拿出已经被切了两次的功德石出来,比划了一下便切出大拇指那么粗的石头来。

  潘筠怀揣着功德石,一开门就碰上刚回后院的曹吉祥。

  曹吉祥看见她,眉目舒展开来,一脸和蔼:“三竹道长要出去?”

  潘筠点头:“出去走走。”

  曹吉祥就一手拽下腰上的钱袋塞进潘筠手里:“拿去,快过年了,多买些好吃的好玩的。”

  想想,把腰上挂着的玉佩,手指头上的三个戒指也都撸下来塞进潘筠手里:“不够再问我要,我那里还有些钱。”

  潘筠:……

  她一脸呆滞地抬头看他。

  曹吉祥两眼发光的看她,他素来沉稳,这样的眼神,她只偶尔在他看皇帝时看到过。

  而她知道,皇帝在他心里一直是独一无二的,他怎么会用这样的目光看她?

  潘筠不动声色的摸了摸袖子里的功德石,默默地朝他点头,把他送的钱袋、玉佩和戒指都收了。

  直到潘筠走出院门,他的目光都一直追随着她。

  一路出去,大家都热情的和她打招呼。

  远远站着的妙真几个更是如乳燕入巢般飞扑而来,挂在她身上不走了。

  好的,知道了,这一小块功德石捏在手里功能的确强大,她不动声色的将它丢进灵境,妙真妙和就从她身上下去了,憨憨的冲她傻乐。

  潘筠怜爱的摸了摸她们的脑袋。

  “小师叔,你要去哪儿?”

  “去海边看看,陆知府说百姓在海边给我立了一个庙。”

  小红听说,立刻过来:“我也要去。”

  红颜:“我也。”

  潘筠:“这么积极?”

  小红抱怨道:“你又不准我们晚上出去玩,一直留在市舶司里无聊死了。”

首节 上一节 662/7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大魏王侯,家父曹丞相

下一篇:亮剑:我在伪军内部当卧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