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剑走偏锋的大明

剑走偏锋的大明 第677节

第803章 威逼利诱

  王府的侍卫就被关在不远处,他们看到孙昕如此凄惨的被挂起来,忿怒的开始踹牢房。

  潘筠回头冷冷地扫了他们一眼,邬志鸿上前呵斥:“吵什么,有罪没罪,一会儿你们听着就知道了,本县一个小小的县令,若无十足的把握,岂敢将王府长史和侍卫关起来审问?”

  侍卫:“不管我等有罪无罪,都不是你一个小小县令可以审问的,我等之上有鲁王,鲁王归宗人府管,你一个小小的县令,有何资格审问我等?”

  邬志鸿冷笑:“在本县治下发生的事,自归本县管,洪武年间,就连太祖高皇帝在县里做错了事,也要受县令管辖,何况你一个小小的侍卫?”

  “你,那是太祖高皇帝宽宏大量……”

  “难道鲁王比太祖高皇帝还要大,竟能越过太祖皇帝不成?”

  侍卫无话可说。

  邬志鸿道:“要我说,鲁王及其世子违法乱纪,亦有尔等之因,长史和侍卫如此目无法纪,嚣张跋扈,鲁王和世子便是能虚心纳谏,又能得到什么好建议?”

  一群侍卫被邬志鸿说得面红耳赤,恨不得去摇醒孙昕,他们是武人,嘴笨,反驳不了邬志鸿,只希望孙昕赶紧醒来,用他的巧舌把邬志鸿压下去。

  但孙昕没醒。

  坐过牢的潘筠舀起一勺冰冷的水一把泼过去。

  孙昕一激,打了一个抖清醒过来。

  县尉亲自提了一桶盐水上来,把墙上的鞭子浸在盐水里:“潘道长,这种脏活让我来吧。”

  清醒过来的孙昕看见他们却松了一口气,他现在不怕用刑,就怕见鬼。

  潘筠围着他转了一圈,对县尉微微摇头:“他现在可不怕这些刑罚。”

  孙昕对潘筠冷笑,转向邬志鸿:“邬志鸿,你自以为拿着那些从王府里偷出来的信和账册就可以拉下鲁王?哼,我纵没有好下场,你也不会有好结果,且等着看吧,到最后,鲁王和世子不会伤一根头发丝,而你,以及整个邬家,都将万劫不复。”

  邬志鸿脸色铁青,沉声道:“孙昕,本官的身后是陛下,你觉得在陛下心中,鲁王与百姓,孰轻孰重?”

  孙昕冷笑道:“在陛下心里,或许是百姓更为重要,但宗室与百姓,定是宗室更重要。”

  “鲁王,一人岂能代表整个宗室?”

  孙昕冷笑不止。

  见他这样,邬志鸿心不断下沉,看来,鲁王早有准备,他这是确定宗室会站在他那边了。

  潘筠叹息一声,反问道:“那在皇帝心中,是太后重要,还是宗室重要?是会昌伯重要,还是鲁王重要?”

  孙昕心脏微跳:“宗室和太后利益一体,有何可比的?”

  潘筠笑了笑:“是吗?那鲁王为何要栽赃会昌伯?陷太后于不义?”

  被挂着的孙昕握紧了拳头,瞬间绷紧,却又很快放松:“我不知你在说什么。”

  潘筠围着他轻声道:“这是在吉安,不是在兖州,你在牢里说了什么,鲁王不会知道。你猜,他若知道,是你把他勾结倭寇,通敌北边的事告诉我们,还有他联合会昌伯等人命海寇截杀使团,事后却把所有事情栽赃到会昌伯头上,他若认定这些事都是你说的,你觉得他会怎么处置你的父母妻儿?”

  孙昕瞳孔骤缩,一脸惊恐的瞪着潘筠:“你,你……”

  “我是怎么知道的?”潘筠附到他耳边道:“小红都想起来了,而且你们让蒋方正威胁我,逼我离开泉州府,怎么知道我就愿意听你们的?”

  孙昕震惊的抬头看她。

  俩人离得极近,眼睛盯着眼睛,孙昕在她眼中看到了戏谑和讥讽。

  潘筠轻声道:“我进诏狱,就敢把王振一块儿拉进诏狱,尔等不过王振的走狗,凭什么以为我会对你们让步?”

  孙昕呼吸急促,切齿道:“你就不怕会连累王璁?”

  潘筠笑了一下:“看来,你还真知道蒋方正威胁我的事啊。”

  孙昕身体一僵,心中有些懊恼,他太沉不住气了。

  潘筠按住他的肩膀,低声道:“王璁不做海贸,他还有三百六十四行可以做,而你,踏错一步,三族皆灭。最少最少,我可以保证,你的父母妻儿会早你一步下地狱。”

  “你敢!”

  潘筠后退一步,摊手道:“我当然不会做这样的脏事,只是我把刚才那番话传出去,自有人去做,你猜,是会昌伯恼羞成怒报复,还是鲁王?”

  孙昕怨毒的瞪着潘筠,冷冷地道:“王爷不会相信你的,就算为了赌我不开口,他也会护住我的家眷。”

  潘筠轻轻一笑,一边注视他的目光,一边后退三步,然后猛地回头冲邬志鸿大声道:“邬县令,你听到了吗?他说鲁王和蒋方正不仅和倭寇勾结,向倭寇出售横刀,还和北胡勾结,与王振一起向瓦剌大量出售军备!”

  孙昕瞪大了眼睛,尖声要反驳,但他一张嘴,发现一丝声音也发不出,他一脸惊恐的看向潘筠。

  潘筠站在刑房门口,挡住了拐弯处侍卫们射过来的目光,背对着他们问孙昕:“孙昕,除此之外,鲁王还做了什么事,你不要怕,只要你说出来,我定能保你全家无忧,并算你戴罪立功,保你一命!”

  孙昕惊恐的看她,连连摇头。

  潘筠却无视他的拒绝,连连惊呼:“你是说,鲁王还勾结蒋方正,将截杀使团一事全栽赃给会昌伯,以逼迫泉州府和北镇抚司不再继续查下去?”

  侍卫们鼓噪起来,大声道:“孙大人,孙大人,你在胡说什么?”

  孙昕浑身一凉,双膝酸软,若不是被吊着,定软倒在地。

  他知道完了,彻底完了。

  这些侍卫,潘筠他们只要故意让一人逃出,他的家人必万劫不复。

  孙昕近乎哀求的看着潘筠。

  潘筠停下,慢慢踱步走到他面前,低声道:“孙昕,我不能保你性命,但我可以保证,能够保全你的家人。”

  孙昕张了张嘴,发现能说话了,但他已经没有了嚷的冲动,他沙哑着声音问:“你一介布衣,我凭甚信你?”

第804章 竹筒倒豆子

  潘筠:“我一介布衣,不也为我父兄洗刷冤屈,让王振陪着我一起蹲诏狱了吗?往前数,不管是大理寺少卿薛瑄,还是三位杨阁老都没办到,我却办到了。”

  孙昕想起她的各种情报,心里上涌的寒气稍轻,问道:“你要请周王和黔国公说项吗?或是请薛瑄求情?”

  他目光看向薛韶,露出一个极其难看的笑容:“薛瑄在朝中得罪了很多人,他若为我家求情,只怕适得其反。”

  “不,我要请太后和会昌伯为你家求情。”潘筠轻声笑问:“这个重量够了吧?”

  孙昕惊讶的看向她,他不知道她有什么办法能让太后和会昌伯为他求情,但太后若能为他家人求情,比满朝文武在皇帝身边唠叨一百句还强。

  孙昕紧盯潘筠神色,似乎想确定她话中的真假。

  “出家人不打诳语,”潘筠道:“贫道不是好人,却不屑于骗人。”

  孙昕垂眸思考片刻,刑房外,侍卫们不安的议论声传来,他知道他没有选择的余地,他最终下定决心:“好,我招!”

  他紧盯潘筠道:“潘筠,你若骗我,我会和朝颜一样,死也不会放过你的。”

  潘筠嘴角微翘,颔首应道:“好!”

  邬志鸿欲言又止,潘筠怎么能那么肯定的答应这事呢?

  这种事尽力而为就好,事关太后,自当谨慎,万一她办不到,难道还真为孙昕这等小人送命不成?

  邬志鸿给薛韶使眼色,想叫他劝阻一下。

  薛韶只当没看见。

  潘筠连是人的孙昕都不怕,还能怕变成鬼的孙昕吗?

  他做人时斗不过他们,做鬼时,更斗不过。

  孙昕一松口,潘筠就看向邬志鸿。

  邬志鸿立即让人给他松绑,放了下来,并让人把侍卫们关远一点,确保刑房里的谈话不会叫人知道。

  最后屋里只剩下潘筠、薛韶、邬志鸿和县尉及一个书记官。

  宗室走私海贸的事并不是鲁王开的头,永乐帝在的时候亦心知肚明。

  但海禁之策由来已久,即便永乐皇帝在时有些松懈,但民间海贸极少,海外各国与大明的贸易基本通过勘合贸易,由朝廷主持。

  而大明乃天朝上国,外藩来朝,基本秉持薄来厚往的原则,他们拿来一两银,大明礼还一两金的原则。

  所以勘合贸易总体上是亏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宗室私下进行海贸,在永乐皇帝看来,这不过是家人赚点零花钱,只当是补贴皇亲了。

  而宗室在海贸上赚了钱,也会贡上。

  皇帝除了自己享用这些珍宝收益,偶尔也会赏赐大臣,或是从私库拨一些钱给国库,以补贴勘合贸易的缺口。

  所以,鲁王一开始走私海贸,是半官方的行为。

  除鲁王之外,与潘筠交好的周王府,甚至是沐家,一开始都有参与。

  周王府早年间还被官员弹劾了。

  但永乐帝后期,朝廷官员反对郑和再下西洋,认为他下西洋耗费民财,与国无益。

  永乐帝便停了下西洋,并收缩勘合贸易。

  等到仁宣两位皇帝登基,海上勘合贸易被进一步缩小,宗室们也慢慢减少走私海贸。

  比如先周王,他就是第一批退出的人。

  “当年巡察御史南下,一通状告了四位王爷走私海贸,先周王便借此机会退出,当时就把船给卖了,遣散船工,”长史道:“他走得干脆,是因为周王手下还有医药局,他一心扑在医书药典上,缺了海贸,日子还是过得那么萧洒自在,但我家王爷不行。”

  这位鲁王是永乐帝的侄子,他爹是永乐帝的十弟,早年间倒是很聪慧,表现良好,深得帝后喜爱。

  但到了封地后,不知怎么就性情大变,喜好美色不说,还一心修道成仙,整天吃丹药,二十岁就把自己给吃死了。

  当时还是太祖高皇帝在位,洪武帝对这个儿子甚是厌恶,死后直接给他定了一个“荒”的谥号,当时鲁王刚刚出生。

  “先鲁王没给我们王爷留下什么东西,海贸是鲁王府最大的收益之一,所以朝廷明确表示不喜宗室再插手海贸之后,鲁王府就只能走到暗处,私下里进行。”

  潘筠对他的借口嗤之以鼻,道:“他是皇帝的孙子,新皇帝的侄子,他的父亲给他留下这么大一份封地、家业,你说没给他留下什么东西?”

  “有良师,有背景,有人脉,长到三十岁,却不能自给自足,要靠走私海贸维持家用,”潘筠反问:“很值得骄傲吗?”

  孙昕从未从这个角度看过鲁王,闻言愣了好一会儿。

  潘筠摇头:“你一个寒窗苦读十余年才当上官,好不容易升到四品长史,却被拉下水走私犯罪的人却反过来同情一个从小便锦衣玉食、良师不断的皇亲……我还以为鲁王有多悲惨呢,不过是一个手握强大资本,却年过五十依旧不能通过合法手段养家糊口的寄生虫。”

  孙昕瞳孔紧缩,胸膛急剧起伏,嘴唇抖得说不出话来。

  邬志鸿在一旁如坐针毡,连忙扯开话题:“然后呢?”

  孙昕沉默了好一会儿才继续道:“完全转为私下进行之后,船队就得另寻庇护,以前,宗室走私海贸是半公开,泉州卫、福州卫和威海卫在海上看到宗室的船都会睁只眼闭只眼,若遇海寇抢劫,也会帮把手,朝廷不喜之后,我们就只能私下合作。”

  “鲁王和泉州卫的合作是从宣宗六年开始的,一开始是鲁王交钱,泉州卫护卫,后来王振寻摸到了这条路子,通过泉州卫和鲁王搭上,他开口要的越来越多,鲁王便开始在海上和倭寇合作……”

首节 上一节 677/7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大魏王侯,家父曹丞相

下一篇:亮剑:我在伪军内部当卧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