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走偏锋的大明 第704节
且这位小皇帝做事夙来喜欢一意孤行。
潘岳:“可惜,朝中大臣们忧虑之事不敢说出口,只敢借口说战场危险。”
潘洪横了他一眼道:“战场的确危险,就算陛下有亲征的实力,也不应该亲征,区区瓦剌,不足为惧。”
朝中不少大臣还在反对皇帝亲征,可惜,皇帝已经决定,短短一天,不仅随行名单出来,各部也开始动起来,为皇帝亲征做准备。
潘钰还要再打探详细一点,突然大门被大力敲响,一个兵士骑在马上冲潘钰大声道:“五军都督命,所有休沐士兵立即回军听命。”
潘钰严肃应下,身上的军袍还未脱下,当即就可以走。
潘岳连忙扯住他,道:“看来陛下亲征的时间安排得很急,像你这样才休沐的都被召回,我拿一些药和鞋袜给你,之后你怕是很难再回来拿东西了。”
对于当兵的来说,要紧的不是衣服,而是鞋袜,尤其是袜子。
潘岳快速给他收拾好行李,潘洪也给儿子塞了一点钱:“未必用得上,但身上有钱总比没有好。”
潘岳则拿出三个药瓶交给他:“这是小妹之前拿来的止血散和内服的伤药,你都认得,这一瓶是这两天才送到的,说是她炼制的可以强身健体的药,本来就要给你送去军营的,我算了算你今天会回来,所以没送去,你回头吃上练功,对你或有益处。”
潘钰应下,一股脑塞进包袱里,背上自己的大刀上马就走。
潘洪和潘岳站在门口目送他走远,幽幽一叹:“虽说要忠君报国,但这一刻,我希望他不要被选中随军。”
但第二天,潘洪便收到消息,皇帝抽调三大营,即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精锐二十万人,文武官员百余人……
到下午,皇帝调五十万大军御驾亲征的事就传遍了大街小巷,同时消息向大同方向飞去。
虚报兵力是常见的事,出兵二十万,号称五十万,还算合理。
潘洪不知道能不能吓到也先,反正是吓到他了。
他抽动嘴角,一脸担忧害怕:“陛下定的时间太急了,如此急切,粮草根本筹备不及,这是要大军先行,粮草后备吗?”
连他一个不会打仗的御史文官都知道这样是要出大事的,朝中竟无人提点皇帝吗?
潘洪不知道,此时,英国公被人扶着从宫里出来,夜色下,脸上是黑暗都掩盖不住的憔悴。
于谦气得低声骂道:“这老阉,为了讨好陛下,无所不用其极,亲征如此大事都一味顺从,毫无章法,太师……”
英国公疲惫的抬手阻止他的话,低声道:“我会尽力协调兵力,还请陈尚书和王侍郎尽快筹措粮草,从明日开始,筹够一百个单位的粮草便要先行,能早运一些便早运一些。”
陈循点头:“我昨日就已经下令各地筹措军粮,通报陛下御驾亲征之事,各地应该会有所准备,若京城粮草运送不及时,军队可在地方暂时取用。”
英国公沉着脸没说话,他不打算开这个口子,因为一旦打开,二十万大军就很难控制,到时候底下的士兵若扰民,对地方百姓将是灭顶之灾。
不到万不得已,他绝对不会让士兵原地补充军粮的。
“让各地州县准备着,我会严明军纪,强令军队不得扰民,”英国公道:“可你也知道,人若饿到极处,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陈循忧虑的点头。
于谦气得整个人都安静下来了:“大军未行,我们担心的不是作战,而是行军途中的粮草问题,这样打仗能赢吗?”
英国公揉了揉额头反问道:“你能说服陛下取消御驾亲征吗?”
于谦沉默了,他没这个本事。
“天下间,只有俩人有这个本事,一位是已经仙逝的太皇太后;另一个则是正在陛下身边伺候的王振。”
那算了,王振怎么可能帮他们劝说皇帝?
英国公见他们都认命了,就颔首道:“大家各自散去准备吧,别灰心,我等什么大风大浪没经过?我们好歹有二十万大军,又有士气存在,打瓦剌不是问题。”
在英国公的自信下,众人的心境也静下来,没那么难受了。
一想也是,虽然皇帝不听话,但他们有二十万大军,又有这么多老将勇将在,打赢不是问题。
大家各自散去准备。
五军左都督到大营里一划拉,潘钰就被划拉进亲征队伍中了。
这实在是太容易了。
因为三大营中,三千营是骑兵,且有三分之一是少数民族,神机营是精中之精,人数都少。
只有步骑联合的五军人数最多,二十万大军,大多数是从五军中抽出来,潘钰被划拉到太容易了。
潘钰喜滋滋的回营收拾行李。
同僚们都很高兴,觉得他们立功的机会终于来了。
“本还以为,接下来半辈子都要在五军练兵呢,没想到我们运气这么好,刚武举结束就能与陛下亲征,若能在战场上立功,那我真是光宗耀祖了。”
只是想一想就觉得美。
潘钰也美:“没想到,我不仅比我哥先当官,还有可能比我哥先立功,若能在战场上斩杀瓦剌将领,说不得能得一份功勋。”
“别人或许不行,潘钰,你还真有可能,你那大刀耍得很好,尤其你内力运起时有万钧之势,我上次与你对战,刀只是一碰,我便觉得虎口生疼。”
“是啊,是啊,潘钰,你家不是文官吗,你的武功跟谁学的?”
潘钰骄傲的道:“跟我妹妹学的。”
等潘钰吹完牛,要紧的行李也收好了,同僚们各自散去,他拿出三瓶药看了看,便将止血散和内服的伤药塞进包袱里,另一瓶则是仔细的藏在柜子里。
小妹说过,习武,尤其是修习内力时,心要静,他现在心不静,吃这药习武也没用,不如留待回来,找个合适的时间再吃。
潘钰喜滋滋的,大哥总说他学不会教训,不管吃多少亏都记不住,改不掉,他这次偏要证明,他可以改掉轻易被诱惑,自制力低的毛病。
潘岳不知潘钰心中所想,潘筠给他们寄来三瓶药,似乎是怕他们不舍得吃,信中强调,药丸所需的药材不贵,吃完了她还有。
因为是强身健体的药,所以潘岳和潘洪也吃了,尤其最近正是朝中和太学最忙碌的时候。
因为要准备皇帝御驾亲征的事,京城的官员都连轴转起来,鸿胪寺的官员也不得闲。
太学里的学生也都被抓壮丁,被官员们抽去打下手。
就这么忙了两天,父子两个双双病倒。
脸色苍白,额头上冒着冷汗,好像下一刻就要晕倒一样,忙得嘴角冒泡的上官们见了都不由主动放他们假,让他们回家去休息。
潘洪几乎是被架着送回潘家的。
鸿胪寺卿看了叹息一声:“本来还想点他随军跟从,俘虏瓦剌人之后可以安排一下,唉,对了,杨善呢,让他随军吧。”
“可是,王掌印那边……”
“人都病成那样了,强拖到军中,只怕还未出京城的地面就没了,这不是晦气吗?陛下若知道定会生气,王掌印也不会让陛下生气的。”
何况,潘筠岂是好惹的?
底下的人不知道潘筠,可他却知道。
杨善从倭国回来也特意提过,那姑娘年纪虽小,心性却不小。
“听说潘筠的二兄在五军,已经被点随军了?”
“是。礼部还从太学中抽一部分优秀学生跟从,一路上给陛下读书,答疑解惑。”
“答疑解惑有翰林院,哪里用得着太学的学生?潘筠的大兄是不是在太学?”
“是,听说也在抽调名单上。”
鸿胪寺卿幽幽道:“这是要赶尽杀绝啊。”
他却不知道,此时国子监祭酒正把潘岳的名字从名单上划掉,填补上另一个学生的名字。
“人都晕倒了,看那脸色,你敢把他抬到军中?若是会传染的疾病怎么办?陛下可在大军之中!”
于是,潘岳也被同窗们抬回了潘家。
尹松听到消息,急匆匆赶去潘家,仔细给他们摸了摸脉,便叹息一声道:“还是请回春堂的大夫来看一看吧。”
潘家就两个下人,还是一对老夫妻,是潘洪平反后从老家来伺候他们的,闻言扑腾一声跪在地上,吓哭了:“求大人救救我家老爷和大少爷,二少爷和小姐都不在,老爷和大少爷若有个好歹,我们可怎么向家中交代啊~~”
尹松想,用不着你们交代,要交代也是潘筠交代。
尹松安抚住老仆,给俩人扎了一下针,还是去请了回春堂的大夫来看。
第839章 不安
潘洪父子一直病到皇帝御驾出京。
皇帝带走了很多人,大街上没太大的变化,但几个主要住着官员的街区安静了许多。
潘洪他们租住的那条街就比以前寂静许多,有很多官员随御驾而行,父亲离家,家里的孩子好像都没这么调皮了,每天早晚鸡飞狗跳的训子声音突然就没了。
躺在躺椅上晒太阳的潘洪觉得很无聊,他艰难的撑着手臂起身,慢悠悠的走向门口。
捧着一本书坐在窗下的潘岳惊讶的看向他:“父亲?”
潘洪冲他挥挥手,慢悠悠的道:“太静了,我出去走走。”
但他现在的身体也走不远,只能坐在门槛上,望着安静的街道发呆。
一直到傍晚,下学回来的孩童跑回来,寂静的街道才有了一点生气。
隔壁,对面的院门终于打开,迎接孩子的归来。
母亲们教导孩子:“你们父亲随御驾亲征,你们在家可不要顽皮,今日学上得怎么样,可听先生的话?”
等问完孩子,邻居们这才发现坐在门槛上的潘洪,声音不由轻柔了三分:“潘大人,晒太阳呀?”
潘洪慢悠悠的点头,温和的笑:“对,晒太阳。”
“晒太阳好,多晒太阳身体好。”
聊了几句,他们这才把自家的孩子扯回家,关上门,惋惜的声音断断续续从院里传出来:“……都瘦脱形了,也不知是什么病,到现在也没好,真可怜。”
“他家长子也病得不轻,到现在都没出门,次子上前线,听说还有个小女儿,因为他早年被冤,小小年纪就舍给道观了,唉~~”
然后晚上吃饭的时候,隔壁和对门的邻居端碗上门,有好几块鸡肉的鸡汤,有荷包蛋,还有炒猪肉。
父子俩都不用做菜,让老仆煮一点米饭就可以吃一顿。
邻居们似乎喜欢上了给潘洪父子送菜,今天你家送,明天就我家送。
还有邻居教潘洪拿父子俩身上穿的衣裳铺在门口,让人踩踏,这样能带走病鬼痊愈。
潘洪婉拒,表示他们的病虽不会传染,但因为查不出根由,还是不应该把病衣舍到外面。
邻居们叹道:“都是鬼月惹的祸,鬼月里阴气重,又闷热,说不定是沾染了脏东西,等我们明日去白云观祈福,给你们父子两个请两张平安符,或许就好了。”
也不知道是邻居们请的平安符有效,还是病到了极处,潘洪父子两个的确在好转。
等到七月过完,八月来临,潘洪和潘岳终于可以走出家门,一个上班,一个上学。
上一篇:三国:大魏王侯,家父曹丞相
下一篇:亮剑:我在伪军内部当卧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