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第601节
那当然。
万历毫不犹豫的点头道:“对,不论男女老幼,哪怕刚出生的都算,而且以后出生的也都算。”
那估计大多数人都想来。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
杜文焕想了想,又小心道:“万岁爷,我们那边还有很多边军将士家里是放牧的,放牧需要的草场比耕地还多。”
现在朕缺的不是地,而是人。
万历闻言,毫不犹豫道:“朕给他们的草场也翻倍,也就是说,原来有一百亩草场的,迁徙过来就给两百亩。”
那就没有问题了。
杜文焕闻言,连连点头道:“如果真这么给田地给草场,他们应该都很想迁徙过来。”
那就行了。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挥了挥手。
杜文焕连忙拱手躬身告退。
这时候,小朱常洵又忍不住问道:“父皇,您为什么要把延绥镇整个迁徙过来,那边不用镇守了吗?”
那边自然还需要镇守。
万历微微摇了摇头,随即细细解释道:“我们现在缺人,吕宋岛、奴儿干都司、北美西都司,乃至蓬莱岛和方丈岛都没人来开发。
这些地空着就是浪费了,如果用来种粮食又或者养牛羊马匹,那都不知道能产出多少粮食和肉食。
还有一点,现在边镇人口正在急速增加,如果我们不给他们足够的地,他们的日子就会越过越差。
而我们有得是地,根本就没人耕种,我们为什么不翻了倍的给边军将士呢?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九大边镇原来都是用来防北虏的。
现在北面的情况已经跟原来完全不一样了,北虏可以说就剩下瓦剌诸部了,他们撑死也就几万骑兵。
而我们每个边镇那都是十万人马,而且不是骑兵就是车兵。
这种情况下,我们一个边镇就足以对付瓦剌诸部了。
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把九个边镇的边军将士全留在北面呢?
东西南北那都需要边军将士镇守啊,现在北面就一个瓦剌,我们完全没必要把九大边镇都留着北面啊。”
哦,九大边镇原来都是用来防北虏的。
现在北虏就没什么人马了,那自然不用把九大边镇全部留在北面镇守了。
小朱常洵闻言,缓缓点了点头,随即道:“父皇,您说以后边军将士家里出生的小孩都给二十亩地好像有点问题吧?
他们如果疯狂的生,每家每代都生上十个八个儿子,这样不就跟藩王宗室一样,过个百来年就要翻几十倍吗?
到时候,我们又哪来那么多地给他们呢?”
哎呀,你小子,不错啊。
洪武大帝就没人提醒,所以搞得藩王宗室泛滥成灾。
万历闻言,点头赞许道:“你说的很对,我们得定个期限才行,不能无休止的给田地。
这个期限就定成开发时期吧,这边如果开发完了,没地了,分地就结束了。”
第630章 戊守四方
万历又开了个先河。
他竟然要将边镇整体迁徙到海外!
大明两百余年,九大边镇自设立以来都还没有挪过窝呢。
不过,今时不同往日。
现在北虏之祸也就剩个瓦剌而已,而且这会儿瓦剌的实力还没大明一个边镇强。
大明当初设立九大边镇那就是为了抵御北虏入侵,现在的北虏一个边镇就能防住,九大边镇全留在北面那属实有点浪费了。
更重要的,大明四方都需要镇守,现在的大明并非光一个北疆是边疆,东面、西面、乃至南面那都是边疆。
边军将士本就是镇守边疆的,现在北疆不需要那么多人马驻守了,那自然要将部分边镇迁徙到其他三个方向去。
这迁徙边镇的法子一想出来,海外缺人开发的问题貌似也随之解决了。
他完全可以让边军将士打头阵,先种出足够的粮食来,然后再迁徙屯卫军户又或者农户。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他没有足够的船。
这动不动就是上万里乃至几万里的海外迁徙用蜈蚣船肯定不行。
福船战舰那还得靠风向和洋流,一旦跨越一个季风区域,那跑一趟最少得几个月,这样肯定不行。
人在船上那也是要吃喝拉撒的,特别到了海上,那还得有足够的淡水才行。
如果动不动就是几个月的航程,那都不知道要带多少粮食和淡水,一艘蜈蚣船那也拉不了多少人。
至于牲畜,那就更不用说了,哪怕草料堆积如山,那也不够动辄上百万的牛羊马匹吃几个月的。
所以,迁徙途中不能耗费太多的时间。
他还必须造足够的轮船来迁徙边军将士及其家眷乃至牛羊马匹才行。
正好,这会儿负责造船的王徵和彭尊古也在旗舰上。
他又盯着地图细细看了看,随即便朗声道:“传良甫和旦阳。”
很快,王徵和彭尊古便疾步而来。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万历便郑重道:“旦阳,威远战舰如果不装备火炮和护甲,加工起来是不是快得多?”
啊?
这不装火炮和护甲还叫威远战舰吗?
彭尊古闻言,愣了一愣,随即点头道:“是啊,万岁爷,威远战舰如果不装备火炮和护甲,差不多能节省一个月的时间。”
这一个月时间好像还不够,速度还得加快。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又问道:“良甫,为了保证五百斤的火炮不震伤甲板,这甲板是不是加固了很多?”
王徵不假思索道:“是啊,一般的甲板四寸厚也就够了,为了防止火炮震伤甲板,火炮下面的甲板那都是八寸厚的,而且下面还加了很多钢梁支撑。”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又问道:“旦阳,如果把这些加固和支撑的东西都去了,能不能再缩短一个月的建造时间。”
万岁爷这是要干什么?
彭尊古闻言,琢磨道:“万岁爷,这个建造的时间其实跟船体材料的定型还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我们采用老办法,靠风吹日晒来定型,那建造这样的巨舰五个月时间就算是最短的了,已经不能再缩短了。
微臣跟良甫商量过,如果用蒸汽加热来烘干定型的话,这个时间应该能缩短不少。
不过,这种烘箱上下都要布满蒸汽管道,而且还必须做很大很大。”
这些都不是问题。
万历闻言,毫不犹豫道:“那就造烘箱,你最好能把威远战舰的加工周期缩短到四个月,朕说的是不带火炮和护甲的那种。
现在我们有这两百来艘威远战舰火力应该是足够了,至少守住我们现有的地盘火力足够了,这会儿我们缺的是能转运人马和粮草辎重的轮船。
这威远战舰减去火炮和护甲的重量拉三千石粮食又或者两三千人马都不是问题,正适合用来转运人马和粮草辎重。
你们回去之后把这两百艘威远战舰都装上火炮,然后就全力建造不带护甲和火炮的威远战舰吧。”
王徵和彭尊古闻言,连忙拱手躬身道:“微臣遵旨。”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挥了挥手。
王徵和彭尊古连忙拱手躬身告退。
万历则继续盯着地图沉思起来。
现在的边镇人口可不少,每个边镇的边军正卒加上余丁那最少是十二三万户,有的甚至有十四五万户。
哪怕一户按四口人来算,那都是五十万左右,更何况,现在大多边军将士家里小孩都不止四个。
如果按杜文焕所说,现在边军每户边军将士家里的男女老幼加起来那最少都是八九口人。
也就是说,迁徙一个边镇就等于要迁徙上百万人口,还有牛羊马匹,那估计百万都不止。
这么多的人,这么多的牛羊马匹,需要多少舰船来迁徙?
如果用飞梭船长途迁徙,那加上粮食淡水什么的,一艘飞梭船最多带五十人,一千艘飞梭船也就能带五万人。
也就是说,光用飞梭船迁徙,那得两万艘飞梭船才能将百万人口一次迁徙到位!
这还不算牛羊马匹呢。
如果牛羊马匹都算上,四万艘飞梭船估计都不能将一个边镇一次性迁徙完。
现在他们就没有这么多飞梭船,哪怕加上蜈蚣船那都没有四万艘。
问题,迁徙势在必行,而且必须尽快,迁徙的越快,海外领地开发的就越快。
看样子只有分批迁徙了。
他细细想了想,随即又朗声道:“传振之。”
很快,李之藻便疾步而来。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万历便指着地图道:“振之,你算一算,从前套平原到吕宋岛走水路大概多少里。”
这个倒是好算。
李之藻抬手在地图上滑动了一番,随即估摸道:“万岁爷,从前套平原走黄河主干转京杭大运河,然后自扬子江出海到吕宋应该是七千余里。”
蜈蚣船一天大概能划五百里,不过,顺流而下一日最少千里,而这一路大概有两千里左右是顺流而下。
也就是说,用蜈蚣船转运延绥镇的边军将士及其家眷那也只需划个十二天左右。
而且,这一路补给点还很多,完全不用带太多的粮食和淡水。
这么算起来,那一艘蜈蚣船搭载上百男女老幼都没有问题。
如果调两千艘飞梭船和八千艘蜈蚣船来分批转运,那最多一个多月不到两个月就能把延绥镇边军将士及其家眷还有牛羊马匹全部迁徙到吕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