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兵圣 第113节
饭桌上,林如海教王信看懂朝局。
“所以接下来,皇帝那边一定会有动作,可太上皇的实力,想必你也看到了,皇帝能应对的手段太少,唯一的优势就是名份。”
听到林如海的分析,王信好奇的问道:“林公算是皇上那边的人?”
林如海笑了笑,“又不是小儿过家家,如何能算得这么清,而且哪怕就算是皇上的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利益需求,又能如何呢。”
王信不以为然。
换做是自己,是不是自己人,自己一目了然。
“很多人躲避太上皇,因为到了太上皇的身前就躲不了,只能乖乖附和太上皇,等于得罪了皇帝。”林如海三言两语说清楚朝局,然后提醒王信:“所以你到了京城要和张吉甫保持距离,他是没得选,你是有的选,不要被他拖下水,明白吗?”
王信笑道:“所以王公甘愿外放担任九省统制。”
九省统制听起来名头大,实际上是负责九边制度巡查的官,名份和权力虽然大,但是不再是军队的主官,等于失去了军权。
如果自己记得没错,王子腾后来升任了九省都检点,在巡查御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王子腾要是文官,这条道路没错,有了地方的经验,日后可以升六部尚书,甚至入阁也有机会,可王子腾是勋贵啊,这条路反而限制了他。
以前是在京城熬资历,两三年就回扬州。
现在扬州回不了,京城不知道要呆多久,那么很多事需要提前了解,比如京城的局势,贾府,王府,甚至史家等,想要打听清楚,还有比眼前林如海更合适的人么。
“这事没那么简单。”林如海沉吟了片刻,还是说道:“四大家荣辱一体,我在金陵代表了贾府,但是我举荐的人不一定是贾府的人。”
王信没作声。
自己姓王。
总不能连姓也不要了吧,自己真这么干,贾府也不敢要啊。
林如海没有因为王信的身份就瞒他,说道:“我刚才说人都有私心,王子腾也有,贾府这些年的确不像个样子,没有子弟撑得起门户,四大家总不能就这么败下去,于是王子腾出来顶门户。”
这倒是。
贾珍、贾赦、贾政。
也就贾政稍微好点,可让贾政出来顶四大家的门户,等于是害了他,能力不够。
所以王子腾出面是必然的。
王信明白了贾府内部的一些弯弯绕绕。
林如海继续说道:“京营节度使做的再好,他日后也要还给贾府,所以另辟蹊径,在皇帝试探的时候,他顺势让出节度使,向皇帝表达了善意,又能满足他在别的地方鹊占鸩巢的计划,九边某处升为一方节度使,这节度使就姓王了,四大家的人也没话说。”
难怪贾府里头,不少人对王家是有怨言的。
各种怪话。
也难怪王家当了贾府半个家。
以后贾府的当家人,一半是贾府血脉,一半是王家血脉,也算是勋贵之间的妥协之举。
可王子腾没办成啊。
这算不算偷鸡不成蚀把米。
贾府的节度使没了,王子腾也走到了死胡同。
目前而言,四大家的存在,对自己好处更大,王信故意关心询问:“王公的计划能够办成吗,有没有眉目?”
林如海摇了摇头,笑道:“如何这么简单,当时皇帝声势不弱,王子腾胆大妄为,想要以此投机,借助两边矛盾获利,可如今”
接下来的话,林如海没再说。
所以不太好。
虽然不知道关不关这件事的原因,但自己知道结局,王子腾病死在外地,贾府也被抄家,当时林如海已经病死多年
林如海对自己有恩。
自己得好好看看,早做准备,到时候说不定还要拉林如海一把。
只是这话却说不出来。
而且林如海还活着,原来是他已经病死,现在此人活着,以他的聪慧,说不定会有改变。
谁是谁的救命稻草还不一定。
第113章 王熙凤的哭声
如果张吉甫没有看重自己,自己就没必要那么麻烦,不用躲在贾府,那么和贾府的牵扯也就不深,未来四大家的麻烦,自己也不用操心。
可以帮一下贾政,贾政为人不错。
王熙凤对自己很照顾,可这少妇有点狠辣,就当还她人情。
别的嘛。
林黛玉肯定是要保,林如海在不在都不耽误,因为大恩就要大报。那种升米恩斗米仇的人,是自己平生最鄙视的,自己不能当这样的人。
薛府也要报答一下。
河西小营的人情,还有二房的人情,薛家也没有什么大事,一家人最后并没有受到牵连,所以自己关照下就可以了。
当然,前提是自己混得还不错。
自己懒得费劲,没什么大野心,不愿意霍乱百姓,可更不愿意没苦硬吃,有这么好的条件,该有的好日子还是要有的。
有一些地,娶上一门媳妇,谁也不敢来得罪自己,自己也不得罪别人。
张吉甫太显眼了。
所以朱伟很合适,身为东军提督,又掌握了大权,目前与他合作的也不错,这条关系应该继续保持下去。
没想到朱伟也在找自己。
“你不留扬州了?”朱伟见面当即问道,一脸不快。
王信不明白朱伟生气在哪,先给个笑脸,笑道:“部台张吉甫不许,属下还要继续跟着军门混。”
朱伟叹了口气。
自己得罪他了?王信思考最近做的一些事。
安静了片刻,朱伟才说道:“原没打算把你留下,你打仗有本事,本提台如何不愿意用你,只是贾雨村说要把你留下,本提台才忍痛割爱。”
这是场面话,王信没当真。
自己姓王,有好处就有坏处,坏处是朱伟真心愿意用自己的本事,也没办法把自己当他的嫡系,因为自己的前程,最后要由四大家来安排。
“回京的日子定下来了,你如果回京,还是河西那里的营地吧。”朱伟最后提醒道:“右路是什么情形你应该知道,现在你手里两千兵,比你们总兵都要多,到时候军饷可是个麻烦,你日后和你头上的总兵如何相处,你提前准备准备。”
王信差点骂娘了。
因为张吉甫的突然出手,自己差点忘了这一茬。
“属下谢过军门,莫非军门提醒,属下还蒙在鼓里不自知。”王信真心实意的道谢。
朱伟身为提督,有个很显著的毛病,非常的小气,除了他的嫡系人马,物资上一毛不拔,引起很大的非议,哪怕是自己,朱伟虽然对自己不会苛刻,但也不会多给一分,该多少是多少。
除了小气这个毛病,其余的方面倒不差,还主动提醒自己。
“程总兵应该不会和我计较吧?”
“除非你愿意让他喝你家的兵血。”朱伟语气有些复杂,知道王信的为人,“否则你就挡了他的财路。”
自己账册上有三千人。
按道理兵部应该以三千兵的军饷下发,实际上军饷还没出衙门已经少了一半,这一半到了军队,又会少一半,剩下的一半发到营,营里的将领再一分,然后才有家丁们的。
要不然千里做官呢。
一直都是这么过来的,只不过这些年东南倭患,财政紧缺,拖欠的厉害,亏空太大,所以上头也吃不饱了,下头快饿死。
京营士兵逃亡的厉害了些,军官乐见其成,蚊子腿再小也是肉不是,吃空饷的基数也越来越大。
但也要分实际情况。
如今东军打仗,从各部抽调精锐,像左路总兵刘丁的做法才是正常。
偏偏这程宏与众不同,钻到钱眼里了。
见王信不说话,必然是不愿意让人喝他家兵血的,朱伟感叹道:“别看程宏平时什么也不管,一门心思捞钱,与谁都是井水不犯河水,也正是如此,你这回挡了他的财路,你还小瞧他。”
王信皱起眉头。
自己还真不把程宏当回事。
自己兵多,能打。
他就算是总兵,自己身为游击将军,独领一营,身后也有人,程宏又能拿自己如何。
仿佛看穿了王信的想法,朱伟冷笑道:“你背后有人,别人背后难道就没人。”
“难道他背后的人很厉害?”
“他背后的人物,贾府也不敢惹,是谁我不说,你自个回京去打听,反正不要从我嘴里知道就行。”
王信恍然大悟。
刚才提督说起程宏时脸色复杂,自己还以为提督因为自己不喝兵血而感慨,看来倒是自己误会了,提督是感慨程宏背后的人。
一千人的亏空是自己遵守的规则。
实际上自己还要想办法养兵。
自己养兵是无奈之举。
但凡还有点想法的将领会花大力气养家丁一样的做法,比如提督朱伟,他也吃空饷,吃空饷吃得多,上下都吃,然后用来养他的精锐。
从九边到地方,从地方到京营,大家都在这么做。
至于做生意养兵,很多人不愿意为之,犹如应天营,原本是张吉甫精心打造的,结果现状如何,许多人看在眼里。
也有躺平的。
犹如程宏。
直接不养兵。
结果是右路连一支拿得出手的家丁也没有,好处是他吃的满嘴流油,除了上下分润,剩余的钱大头都到了程宏家里去。
这样一个没有吃相的将领,谁会收下?
上一篇: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下一篇: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