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兵圣 第131节
贾政苦笑道:“我要是有主意,我也不会要跑出京了,如今的局面,离开了京城,一个主持大局的人也没有,要不是实在没办法,何至于此。”
王信有点无语。
贾政这人态度的确没问题,能力实在是差了点。
难怪林如海急着回京主持局面,可惜被张吉甫给阻击了,虽然说是自己导致的,实际上政治上的事,怎么可能如此儿戏。
理由这玩意,还怕找不到?
实在没有,现编一个多简单的事。
只要实力够强大,指鹿为马都有人鼓掌。
所以这是贾政逃跑前,因为内心愧疚,把一些秘密告诉自己,算是对自己的补偿,王信有点明了贾政的想法。
王子腾不在京。
薛家官面上没有能撑起门面的。
贾府贾政要跑路,原本是二房当家做主的,当家了这些年,屁股一拍跑了,留下一地烂摊子,难怪贾赦对谁也没个好脸,更是对王熙凤不满。
还有个史家。
史家倒是一早就躲了起来。
所以去年还威风凛凛的四大家,要不了多久,在京城连个撑门面的人物也没有了。
既然如此。
贾政还能记得自己,自己也领他的情,王信有了想法,说道:“我不管别人什么态度,提督朱伟对我一向不薄,东军那边我只听朱伟的。”
贾政面露迟疑,担忧道:“朱伟毕竟只是个武人,连爵位也没有,恐怕保不了你。”
王信再次无语。
对贾政的能力还是高估了点。
王信耐心解释:“朱伟是东军提督,东军是京营四大军里实力最强的。”
言尽于此。
话不能说的太透。
最大的枪杆子,这道理要是不明白,难怪贾政在官场混不出个名堂,不贪污求清明的官,谁说就不是好官?谁说这样的官能力就不行?
只是贾政的能力不行而已,而不是这条路有问题。
贾政仍然有些不放心,不过他也没有更多的言语能帮助王信,也只能听之任之了,虽然他打算外放做官,但也不是一时间而促成,也需要等个机会,尽力看顾着吧。
一顶轿子从河西小营前走过,刚好停在空地的槐树下,那几名轿夫趁机擦汗歇口气,过往的行人并没有在意。
里头的人掀开窗帘,仔细打量营地的动静。
旁边的随从上前,弯着腰问道:“老爷,是不是进去看看?”
河西小营是军营,虽然与外头做生意,但是渭泾分明,没有人可以轻易进去,那随从的口气,仿佛想进就进,奇怪的是周边的几名轿夫竟也没怀疑。
张吉甫摇了摇头,只看着这里与别处的不同。
自从来京后,因为大军凯旋而归,多日来诸军放纵,竟未有收敛之气象,唯独此地,军纪严明,士兵气色饱满,与他处不同。
治军之严虽是古话,可又有几人能做到。
光靠明面上的严,动辄对士兵苛刻,也是做不到如此地步的。
“走吧。”
张吉甫放下了帘子。
最后。
轿子进了周府。
周道丰望着自己的得意门生,脸上满是慈祥,张吉甫也毫不客气,喝茶仿佛在自己的家里,身边的周家大公子倒是客客气气的立在一边。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张吉甫才是周家公子呢。
“弟子准备见一见那王信。”张吉甫放下茶盅,开口说出自己的打算。
周道丰不发一言,安静的听。
倒是周家大公子犹豫道:“王信是王家子弟,张兄拉拢他,会不会令太上皇老人家不满?”
张吉甫笑道:“王子腾回不了京,地方上也没他的位置,不过是条丧家之犬罢了,四大家也因为他心生嫌隙,不如当年一条心,倒是我收拢人心的好时机。”
说的如此直白,周家大公子倒不好怎么接话了。
张吉甫看向恩师,认真道:“朱伟虽然是恩师的人,可他到底能不能受恩师的控制,弟子始终不放心,如果弟子不拉拢那王信,以王信的聪慧,必然彻底投靠朱伟。”
听到这话,周家大公子心生不满。
既然知道朱伟是他们周家的人,那张吉甫还要挖周家的墙角?如此大言不惭,父亲竟然也能接受,到底谁才是亲儿子。
不满归不满,大公子却不敢出声。
周道丰终于说道:“你如此确定?”
张吉甫坦言道:“弟子见过王信,此人不是寻常武夫,心思通透,带兵有方,不可多得的人才,就算没有朱伟的事,弟子也想要收揽此人。”
以文制武历来的规矩。
内阁重臣手里头会有几个自己的人。
“前明内阁控制的是地方备倭军,后来开始出手京营,然后土木堡之变,本朝吸取前朝之教训,以及妥协开国局势,再到太上皇出手打压勋贵,扶持文臣,才又恢复了以文制武之局。”周道丰担心道:“王信虽然有才,身份太过复杂,只怕引起后患。”
“王信不过是出了五服的王家子弟,其实出身贫寒,要说沾了王家的光,不如说是林如海的恩,林如海有识人之明,确信此人知恩图报,此其一也。”
“其二,此人担任东军游击,手握一支精兵。”
“其三,四大家惨败,天予不取必受其咎,不把此子收入囊中,必为他人之利。”
周道丰听到张吉甫的长篇大论,终于认真的睁开眼睛。
张吉甫点了点头。
“真这么看重?”
“的确值得看重,此人的捷报水分不多。”
“真的?”
“真的。”
周道丰怔了怔,听别人说是真的,没有自己弟子告诉自己的震撼,这种传说中的名将出现在现实里,总感觉有点不可置信。
人人都需要一把刀。
谁的刀更锋利,谁就走的更稳。
就像皇帝。
如果皇帝手里的刀,罗明没有战败,而是凯旋而归,形势就不同了,稳坐江山的会是皇帝,坐不住的就会是太上皇。
聪明人都知道的道理,一切阴谋诡计最终是建立在实力之上。
周家大公子没有怀疑张吉甫的眼光,可心里反而更不舒服。
那王信如张吉甫所言,彻底倒向朱伟,岂不是也算他们周家的人,凭什么张吉甫要挖走,成为他张家的人。
要是寻常人也就算了。
偏你张吉甫说的如此厉害,周家大公子越发舍不得。
于是等张吉普走后,“爹。”周家大公子周镜等不及似的,送别张吉甫回来后就开口,还不等他说话,周道丰摇了摇手,打断了周镜下面的话。
“吉甫做得对,太上皇会放心。”
周镜听得云里雾里,怎么又扯上太上皇?
周道丰叹了口气,耐心的解释,“如果吉甫不主动去做,等来的会是太上皇的手,雷霆雨露俱是君恩,不如早些主动舍弃,如此更妥当。”
终归是自己的儿子,周道丰没打算让他出去闯荡,守好家业就够了。
第132章 突如其来的“噩耗”
王信回来了,晴雯使唤嘉荫堂里的婆子去告诉大观园的大厨房,好让大厨房有所准备,虽然王信不是府里的正经主子,可有琏二奶奶的亲自关照,倒无人敢怠慢。
等级分明,内外有别。
大观园的负责大观园,二门里的负责里头,外头的负责外头。
又有贾母的六膳十二菜,公子小姐的四菜一汤,一等丫鬟们的两菜一汤等等,粗使仆役们吃大锅饭菜。
概因为府里人多,上上下下几百号人,一般人还真管不好,所以大户人家娶亲的讲究里头,也是因为有实际的需求。
“信爷与别人不同,他的规矩是吃三餐,厨房里有人抱怨,我去教训了一顿,才没有人能敢嚼舌头。”林之孝家的在王熙凤面前笑着说道。
每天上午时,各处的管事媳妇要来她这里汇报领差,规矩有时候严,有时候不严,不至于让人紧绷的难受,也不至于失了规矩。
林之孝家的女儿被王熙凤提拔了起来,林之孝家的也高兴,往王熙凤这里来的次数也勤勉了些。
王熙凤倒不是因为要拉拢林之孝家的,实则林之孝家的姑娘的确很伶俐,办事利索,让王熙凤省了而不少心,所以才专门要了过来。
王熙凤懒洋洋的靠着榻边,刚开始还因为与贾琏的事,心里多少有点慌,可这些日子过去,倒也平静了下来,不放在心上。
听到林之孝说的事,王熙凤好笑道:“都说我这本家原是个穷苦人出身,没曾想倒是个富贵人的底子,讲究比咱们这都多。”
“要么说龙生龙,凤生凤呢。”林之孝拍手笑道:“亏的是二奶奶的本家,所以能有今日倒也不奇怪。”
平儿立在梨花木榻边,见二奶奶今天心情不错,跟着轻松笑道:“这信爷今日回,明日不回的,比府里的爷们都自在。”
“还不是因为二奶奶疼他。”林之孝说道。
王熙凤摇了摇头:“倒也不关我的事,太太交代我,让我好好招待客人,哪怕他不是王家人,有了太太的吩咐,我也不敢怠慢。”
“这位信爷来了府上多日,奶奶还没见过他,今日他回来,又见过了老爷,不如奶奶也去见一见,好让他知道奶奶。”
平儿提议道。
正说着话,外头有人来说隔壁的蔷二爷来了。
话音刚落,一个男子掀开大红撒花软帘走了进来,王熙凤已经从榻上下来,刚刚出了里间,见到了进来的男子,那人一脸笑呵呵的。
王熙凤翻了个白眼,就在南窗边的炕上坐下。
炕上铺着大红毡条,东边板壁立着一个锁子锦靠背与一个引枕,铺着金心绿闪缎大坐褥,刚好可以靠上去,手边放着一个银唾沫盒。
上一篇: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下一篇: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