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兵圣 第139节
一排鸟铳手排队放铳,随后阵地冒出一阵黑烟。
过了一会。
第二队鸟铳手开枪。
“砰砰砰。”
如实几轮后,二十门佛郎机一起开炮。
“轰隆隆。”
第一次的操练火器,更多的是适应火器,并没有关于火器战术的操练,众人也当听个响,在远处远远的观望。
铭礼公公的心思仿佛不在此事上。
拉着王信坐在自己的身旁,笑着脸道:“王将军可要抓紧时间好好练兵,练好了兵才能去立功啊,王将军立了功,杂家亲自为你请功。”
铭礼可不管乱七八糟的。
眼里只有一件事。
干爹说圣人看重王信,那自己就得交好王信,这才是紧要的事。
什么火器,什么操练,劳什子兵仗局等等都是小事。
“公公的嘱托,下官一定谨记在心,必不辜负公公的良苦用心,战必用我,用我必胜,请公公放心。”王信隐隐有些推测。
铭礼太监脸上笑意越发开心。
这年轻人好。
说话又好听,做事又用心。
自己还一路担心呢,毕竟自己是太监,有些年轻人不知道天高地厚,被读书人洗脑,从心眼里鄙视他们太监,如此这般,自己可不好相处。
“你说得好。”铭礼太监拍了拍王信的手背,笑容满面,“杂家放心,你有什么要求,尽管给兵部去提,兵部要是不同意,你来找杂家告状。”
王信刚准备收回手,听到铭礼太监的话。
算了。
自己的手又不是金子做的。
远处。
郑昂两眼嫉妒,恨不得那只手是自己的。
李威有些担心,这王信来头如此大,连铭公公都这般对他,自己是不是收敛点,不要再得罪他的好。
文官多少还好些,这些个武官是真不要脸,陈言忍不住感叹,又想到勋贵武官最容易投靠太监,历来如此,投靠太监,可比投靠文官得到的多。
第139章 捡到了宝贝
佛郎机的操练并不是只操练开炮。
王信带着属下摸索火药量与炮弹的配比,大周也有火器,并且不少,所以对佛郎机并不陌生,需要的是了解,还有佛郎机发射的角度和射程。
以往是凭借经验,王信让士兵们把这些都记录下来。
越教越气。
一个二个跟不上进度,王信也无可奈何,十分好的脾气,也忍不住破口大骂,“你们脑袋里装的都是稻草啊,教了多少遍还是算不会。”
被骂的军士们各个不敢吭声。
鸟铳的训练倒是简单了不少,主要是操练装填速度,以及全队齐射时,减少操作鸟铳失误,以至于没有跟上速度等等。
“没有别的法子,只有一个字。”王信比以前要忙,说话快了许多:“往死里练,练成本能,哪怕在战场上惊慌失措,也本能的不出错。”
赵雍带兵经验最丰厚,如今是王信的左右手。
张灿带领骑兵,刘通带领车营。
汤平调入炮兵。
大量的哨官和队长调入鸟铳队,整个鸟铳队使用的基层军官是最多的。
光这些还不够。
除了使劲的操练,还需要不停的学习。
凯旋而归的喜悦和兴奋,乃至回京后的懒散,到逐渐的收紧,乃至拉出香河操练,犹如一夜之间变了天,整个营地水深火热起来。
“一、二、三、四。”
“一二。”
“啪啪啪。”
“立定。”
“装!”
“抬!”
“射!”
哨官在第二排喊着口号。
队长在每排的中间。
“砰砰砰。”
听到鸟铳的声音。
远处高台的棚子里,一名武官咂舌,惊叹道:“操练竟然用的实弹。”
棚子里摆放了桌子。
桌子上有茶壶和茶碗。
另外几名军官闲聊着,最中间的是朱胜功。
有名武官点头说道:“实弹能让士兵尽快适应和增加经验。”
“这道理谁能不知道,可王字营在香河的操练成本如此高,我们怎么学的来?朱舍人您怎么看?”那武官看向朱胜功。
朱胜功放下茶杯:“那也是王信的本事,又能赚钱又能练兵,你们谁要是也能如此,提督府保证一视同仁,一样的支持。”
没人接话。
为嘛要没苦硬吃。
大家躺着把钱挣了不好么。
没有人回应,朱胜功也没失望,混日子的多,想干事的少,想干事又能把事干成的人更少,朱胜功内心轻叹,想到铭公公对王信的态度,以及回去后父亲的言语,朱胜功已经明白,王信离自己越来越远了。
虽然如此,朱胜功还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向王信学一学。
只可惜目前没有看到。
王信忙得很,没工夫顾得上朱胜功他们,要来观摩,他也拒绝不了,不过也请了朱胜功帮忙,因为初练,向兵部申请多些时间。
“他们这么练下去,库房里的火药能坚持多久?”
“有铭公公的关照,兵仗局不敢少了他们的供应,而且那王信有钱,往兵仗局送了不少。”这事还有自家舍人的份,那武官没有多言。
众人百般聊赖,与河西小营痛苦不堪的军官截然不同。
幸亏人不是铁打的。
一月二次的拉练增加到一月四次,每个月放假十天,犹如在恶补一般。
王信也知道手下们辛苦了,所以假期不留在营里,给士兵们多些轻松的时间,等将军和他的亲卫们骑着马刚刚离开营地,整个营仿佛都松了口气。
薛宝琴来了凸碧山庄几次。
结果王信都不在,薛宝琴嘟着嘴,委屈道:“人家都要走了,大哥哥连面也不露。”
晴雯感到好笑,哄着告诉薛宝琴。
薛宝琴得知后越发无语。
到头来还是父亲的原因,父亲为大哥哥送来了火器,大哥哥带着军队操练火器,好多天没有回来了。
最后实在等不到王信,薛宝琴恋恋不舍的留下一封信,跟着父亲和哥哥回去金陵。
薛宝琴要走,府里的姐妹们都舍不得。
寡妇李纨也有些触动。
薛宝琴找父亲要了钱,在园子里办了一场离别宴,王熙凤让平儿帮忙,倒也很是热闹了一场,姑娘们人人尽心,曲终人散,人人也哭了。
第二日。
太阳已经上山,园子里却静悄悄的。
王信回到嘉荫堂,结果晴雯还在睡觉,晴雯盖着被子,就睡在外间的塌上,听到推门声吓了一跳,见是王信,坐起身迷糊糊的问道:“你怎么回来了。”
王信无语,指了指晴雯。
晴雯这才清醒些,吓得连忙又躲回了被子。
过了片刻。
晴雯还在抱怨,“要么不回来,回来也不说一声,吓了人一跳。”边说,边翻出薛宝琴留给王信的书信,王信打开一看,倒也没别的内容,无非是薛宝琴这些日子做了些什么,没见到自己不高兴等等。
有种年轻时在学校的熟悉感。
那时候流行写信。
你给我写,我给你写,倒也是美好的回忆,王信没当回事,把书信交给了晴雯,倒也没让丢掉,如常道:“你帮忙收起来吧。”
晴雯接过书信,放回了原来的匣子。
看着没事做的晴雯,王信突然灵光一闪,招手道:“晴雯。”
“什么事?”
“我教你一样本事,有没有兴趣?”
“什么本事?”小丫头充满了好奇,大眼睛忽闪忽闪的。
王信没有直言相告,故意吊胃口,让晴雯自己上钩,“就说有没有兴趣吧。”
晴雯涉世未深,怎么会是王信的对手,果然主动应承,大眼睛里的笑容装满了期待。
上一篇: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下一篇: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