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兵圣 第195节
很多人恨不得自己的朋友为自己两肋插刀才行,才算是朋友,这种要求太高了,所以经常会失望。
既然不打算去东军衙门,也不打算进通州城,王信一路很低调,直到道路两边的摊贩越来越多,虽然才离开了几个月,河西营外的集市变化却很大。
以前河道里的船只络绎不绝,大多是过往的货船,或者是停靠在通州外的码头,苦力们搬运漕粮。如今河西营外多了很多商人。
来自五湖四海,带来了各类的商品,也把这些商品带到全国各地,犹如密集的水流似的,流速越快,越稳定,带来的生机越庞大。
犹如长江,当南方被开发出来,因为长江的作用,很快成为经济的重心。
通州虽然比不了江南的地理优势,可毕竟属于大运河的“终端”,身后又是京城,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别的地方比不了的。
这才是自己真正看重的地方,王信感慨。
以前的老面孔都不见了,多的是新面孔,这就是商业,商业的竞争高效又残酷,从淘汰方面而言,商场的确如战场。
河西营的营房和以前一样,虽然主力走了,留下的老弱依然严格遵守军规,保持军营的整洁和秩序,与出租出去当做仓库的那边泾渭分明。
“将军。”得到消息的刘通,带着郑浩他们一起到了校场。
王信也不说话,领着众人巡视了一遍营地,倒也没有挑错,表达出自己的态度,给出对属下们的认可,才是自己的主要目的。
“解散吧。”王信挥了挥手。
身后的少年亲卫们,特别是史平,兴高采烈的去找史老头,队伍里的史老头又苍老了一些,腰间还挎着一个酒葫芦。
三十岁以上的老兵,军营里的军规,有很多开始松动,如到了五十岁,其实已经是养老了,许多事情可以做,但必须私下里做,比如喝酒。
按照王信的想法,军营里不应该有五十岁以上的校官和士兵,只是到底要照顾下历史原因,河西营的前身多老弱,总不能不近人情。
史老头真的老了,看到史平后,再也不骂了,笑的像个巴结大人的孩子,生怕史平不理自己。
史平跟着王信见多了市面,又学了好多本事,看到史老太后,心里只觉得伤感,浑然没有当初的调皮,十分的孝顺,扶着史老头回去。
“老爹,想吃什么?我去买来给老爹吃。”史平主动问道。
“想吃烧鸡。”史老头砸吧砸吧了嘴,又说道:“酒也不够了。”
能吃能喝,史平一点也不心疼自己的军饷,眉开眼笑的说道,“好,等会我全给老爹买回来。”
史老头乐呵呵的,又哆哆嗦嗦的问道:“小齐子怎么没回来。”
“齐叔在雁门关呢。”史平说道。
史老头不开心了,骂道:“没良心的,也不会知道回来看老子。”
史平连忙解释,史老头不管,也懒得听。他就知道,自己活不长了,哪怕知道齐山念回不来,可心里头总要骂一骂才痛快,而且没有要求史平去找齐山念,让齐山念回来看自己。
将军回来了,还有少年亲卫们,河西营的老人们热闹起来。
少年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准备了一顿丰厚的午餐,虽然不能喝酒,少年们也没有养成喝酒的习惯,倒是动作熟练,比大人们还要强,看得营里留守的老人们暗自称赞。
当初那些个太阳底下捉虱子吃的少年们,一个个变得出息了起来。
刘通在河西营呆的时间并不长,郑浩更是新来的,刘通不提,河西营的氛围,与当初的扬州营并无多大区别,仿佛回到了自个家中。
郑浩在雁门关没呆过几天,只在关外跟了王信一两个月,然后被派来京城,反而感觉最震撼。
这种军营里的气氛,他从来没有感受过,也从来不知道,军队原来还有这样的,心里头说不出的滋味,也隐隐明白,为何将军如此厉害的原因了。
怎么才能办到如此地步?郑浩呆呆的看着将军的背影,在校场上发呆。
这种眼神,刘通格外熟悉,三年前的时候,自己听说有支敢于抗倭的军队,虽然是民兵,自己还是赶去加入,等顺利入营后,也是这样的眼神。
刘通忍不住拍了拍郑浩的肩膀,提醒道:“别想了。”
“什么别想了?”
“就是你心里头想的,没用,别人学不了,学点皮毛就足够你用了。”刘通好心提醒。
郑浩大怒。
认为刘通小瞧了自己。
刘通耸了耸肩,无所谓的离去,年轻人嘛,就是这样子,等吃够了苦头,自己就服气了,自己不也是这么过来的,反而期盼着那一天,看看郑浩到时候是个什么心情,自己必定嘲讽死他。
笑呵呵的离开,郑浩不懂此人笑什么,实在是不可理喻,一点上进心也没有。
这么大的本事,当然要学在手里。
河西营没什么事情可以做,毕竟人都不在,王信主要是来看看河西营外的集市,可惜没有自己的人在其中,虽然自己不会管,很多人也不希望自己插手,可有个账房也好啊。
不过也不能直接提出来,还是要等个合适的机会,否则岂不是明摆着告诉陆仲恒与薛家,自己不相信他们的账目?
这倒不至于。
主要是自己想要更多了解河西集市的规模和情况,等回去雁门关后,才好联合大同那边的实际,随时调整,针对性的做出安排。
今天已经见了太上皇,自己也快回大同,王信不认为朝廷会拒绝自己回大同。
——
荣国府。
客厅。
贾政一早从衙门赶回府,专门等着王信,结果收到消息,王信去了通州河西营,心里虽然有些不高兴,但是倒也能理解。
从京城回来后,得到了通知,王信一步未离开庄子。换成是自己,自己也得去河西营看看。
只是还有些不适应。
才多久?当初那位在自己面前自谦小子的年轻武官,如今光身份而言,已经不弱于自己,只是在名望和声威上,远不如自己。
可此人年轻啊,二十几岁的游击将军,身上大功无数,随时可能再升官,而且名声也在迅速提升,不光是兵部,连督察院那边也开始耳熟能详了吧。
只是想到明天的事,贾政有些担心。
王信见太上皇的事情很快就传开了,王家也来了人,请自己和王信明日去贾府,看来要当面讲,许多事可就没有了转圜余地。
王子腾没有了耐心,王信也强势,这两个人都姓王,难道要二虎相争不成?
王信不够格吧?
“老爷,信爷回来了,已经到了门口。”
外头管家进来通传。
贾政起身亲自去迎,王信从河西营回来,得知贾政在等自己,跟着管家来到客厅。
贾政知道老太太见了王信,老太太认为王信不错,双方不是外人,利益相同,因此没有客套,急着问道:“怎么样?”
王信想了想,答道:“应该没问题。”
贾政和王信一起进入大厅,各自坐下,听到王信的回答,贾政不太满意,追问:“太上皇怎么说的?”
王信没有隐瞒,一五一十的告诉了贾政。
贾政这回也没有了话说,完全看不出来,倒是王信认为应该没问题,他倒是比自己有自信些,心里悬着的事落了一半,贾政告知王子腾的事情。
王信点了点头。
与王子腾的事情是避不过的,到了直面应对的时刻。
见到王信如此神态,贾政大为好奇,忍不住问道:“你有把握说服王子腾?”
王信笑道:“没有。”
贾政纳闷了起来,猜道:“你准备答应他?”
王信摇了摇头。
贾政更奇怪了,苦笑道:“看你满不在乎,我还以为你有什么主意了。”
王信没有瞒着,主动解释:“办不到的事情,我怎么答应王公,他理解也好,不了解也好,我有什么好疑虑的呢。”
看到王信如此自信,贾政自问做不到,只能说年轻人无畏。算了,贾政心里暗叹,反正又不是自己面对王子腾,自己瞎操什么心。
第202章 王熙凤的好意
王子腾夫人打发人来请贾母、王夫人去王家赏花游玩,约定了日子,王熙凤心里高兴,打算提前把明日的事情安排好,免得明天府里主子们都不在,下人们失了约束乱了规矩。
从嫁到贾府来,王熙凤最满意的是约束了下人们。
贾府以前是很风光,开国两国公,独一无二,勋贵里的头面人物,要的就是威风和大气,如此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投奔。
连府里的下人都要过得神仙似的日子,告诉外头的人们,贾府是多么的和善之家,可以放心的投靠贾府,能得到丰厚的回报。
王熙凤以前是不懂的,经过叔叔的解释,所以自己才明白,为何贾府许多事很奇怪。
可叔叔说的对,贾府早就开始走下坡路,再像以前的规矩就不合时宜了,需要的是谦逊,一个连正经大官身没有,空有名头的贾府,还保持以前的架势,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会被知晓的人嘲讽。
所有自己要改变,以前的宽松,下人们比主子都要自在的日子一去不复返,领了府里的月钱,必然要安分的干活,各样的规矩都要有。
自己对得起贾府,反而是贾府对不起自己。
“奶奶,王善保家的没来,她说她伺候大太太,大太太那边离不开人,所以不来了,说奶奶有什么吩咐,派人告诉她。”
一名执事媳妇低着头小声的说道,当着满屋子的执事媳妇,王熙凤压着不满,内心有一种有力无处使的无奈感。
自己是为了贾府好,才来当这个恶人,一个个都来踩自己,实在是令人心寒。
王熙凤奈何不了婆婆,那王善保家的仗着是婆婆的陪房,府里的老资格,向来不愿意守规矩,手脚也不干净,可有婆婆罩着她,自己也无能为力。
“既然如此,那就告诉她,好好伺候大太太,要是惹了大太太不满,看我不揭了她的皮。”王熙凤红唇里说出狠辣的话。
一些个不明真相的执事媳妇,被吓得大气不敢粗,那些个老人冷眼旁观,倒也不得罪王熙凤。
王善保家的毕竟有大太太撑腰,王熙凤再厉害,那也只是儿媳妇,天经地义的要伺奉婆婆,所以王善保家的的不怕王熙凤,甚至敢得罪王熙凤,她们可比不了。
王熙凤没有了心情,只交代了几句,才放了众人离去。
好多执事媳妇松了口气,没想到二奶奶今日倒好说话,各个交头接耳。两府里光下人就高达上千,老的小的,男的女的,还有他们的亲戚什么的,两府的地方又大,执事媳妇不但不多,王熙凤还觉得少了,奈何这么多人,却没几个进项,只能一缩再缩。
“唉。”
等都走了,王熙凤忍不住叹了口气。
往日里还有平儿在,能和平儿说说话,如今连个贴心人都没有,许多事闷在心里,没想到,自己竟然离不开平儿,王熙凤想到大姑妈刚才交代自己的。
老太太不去,所以大姑妈不去。
但是小姑妈一家会去,自己也要带着府里的几位姑娘、还有宝玉过去,还有信爷,听大姑妈的意思,其实真正的客人是信爷。
叔叔要见信爷,王熙凤心里欢喜,以信爷的人才,叔叔必定高兴。
想到这里,王熙凤忍不住要去凸碧山庄,叔叔的性格很强势,一般人恐怕很难接受,不过呢,叔叔没有私心,虽然强势,但是也很大方。
上一篇: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下一篇: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