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天可汗回忆录

天可汗回忆录 第402节

  这是取胜最笨,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关中穷困,一旦军粮耗尽,恐怕数年之内,再难以兴兵,到时候,尔朱氏反而可以掌控战略主动,重新夺回太原、河北。

  如此,对于尔朱氏来说,这盘棋就活了。

  便在此时,忽有一声急报至。

  “大王,大河浮桥被烧了!”

  尔朱世隆面色大变,黄河浮桥被烧了,洛阳通往对岸的难度大增。

  更重要的是,浮桥是怎么被烧的?

  “哪里的兵马?”

  “侯景带着一支水军,从上游杀了过来,占据了北中城之南的沙洲,烧了浮桥,如今,正在南岸起寨!“

  尔朱世隆面色大变,对着尔朱兆道:

  “吐末,速带兵马,决不能让侯景这厮在南岸站稳了。”

  ——

  枋头。

  这座黄河北岸重要的渡津最早是曹操设立的。

  袁绍死后,曹操为了进攻邺城,特意在淇水与白沟交汇的水口,将一排排大木头筑成堰,将淇水引进了水量并不充足的白沟,从而保证了漕运畅通。

  此后的人,便将此处称为枋头!

  数百年来,随着邺城的地位上升,这座黄河北岸的重要渡口的地位也急速上升。

  当年东晋大司马桓温第三次北伐时,便是在枋头遭到了前燕名将慕容垂的阻击,最后因为粮草供应不足不得不南撤,损兵折将。

  如今,高欢带着所部兵马,在枋头抵御尔朱仲远的进逼。

  高欢集合了所部的兵马,也不过两万出头。便是尔朱仲远这一支偏军,数量也远超过他的兵马。

  不过尔朱仲远在进攻时,却没有占到便宜,战事反而僵持住了。

  “如何了?”

  高欢发现尔朱仲远的大军的士气不同往日,军心散漫。

  这不是缓缓形成的,而是忽然之间便变成了这样。

  敏锐的高欢察觉到了异常,随派人前去侦查。

  尉景走了回来,拱手道:

  “贺六浑,尔朱仲远的军中传来的军情,尔朱仲远的粮道被扰了。”

  “为何如此?”

  “听说是侯景率军从陕城沿着大河而下,占据了北中城南的沙洲,烧了浮桥,还在南岸起了营寨。”

  高欢听闻之后,皱着眉头。

  “尔朱世隆就没有派遣大军去夺么?”

  尉景点了点头,道:

  “尔朱兆去了,不过侯景这小子立寨的地方特别刁钻,三面临水,早已经挖好了陷马沟,尔朱兆带兵冲了几次,都没有拿下。”

  高欢听了,更加奇怪。

  “尔朱氏人多势众,没有从其他地方进攻么?”

  “去了,尔朱氏纠集了人马,想要夺回沙洲,断了侯景的后路,可他们的小船哪够看的,被侯景带的水军教训了一顿,全军覆没。此后,尔朱氏的人马再也不敢在水上找麻烦了。”

  高欢在屋中踱步,尉景在后跟着,开了话匣子就停不下来了。

  “贺六浑你可不知道,侯景这小子站稳了之后,带着快船抄掠大河沿岸尔朱氏的渡口,要多嘚瑟就有多嘚瑟,还和贺拔胜打了一场。”

  高欢听完,笑了一声。

  “这小子什么时候这么玩命了!”

  高欢笑完,面色也变得严肃了起来。

  “此乃破敌之良机!若能击败尔朱仲远,我军可趁机占据虎牢。”

  尉景听完,略带疑惑,问道:

  “去虎牢做什么?”

  “姐夫,你还没看出来么,大野爽是想要封死洛阳尔朱氏的大军。尔朱氏败了,我等要想更进一步,就必须要立下大功。”

  尉景听完,点了点头,道:

  “可我们不过两万人,还有留兵马守邺城,要占据虎牢,恐怕兵力不够。”

  高欢一笑,道:

  “没错,光凭我们的兵马不够,可有了荥阳郑氏的帮助就不一样了。”

  荥阳郑氏?

  尉景有些奇怪,高欢什么时候和关东四姓之一的荥阳郑氏搭上了关系?

  忽然,尉景灵光一闪,脱口而出。

  “那个什么大车是吧!”

  高欢面色一变,赶紧捂住了尉景的嘴。

  “你tm小声一点。”

  尉景点了点头,高欢这才松手。

  “我知道,此乃绝密军情,你不想让太多人知道。”

  “什么绝密军情,我是怕你这大嘴巴说出去,让我姐知道了。”

  尉景挥了挥手,脸上露出了笑容。

  “娄斤你还不放心,她嘴可严了!”

  “……”

  是,也就比你好一点。

  但凡知道了什么花边新闻,就等于整个邺城都知道了。

  高欢收拾了好心情,吩咐道:

  “总之,这件事情不能透露出去。违者,军法处置!”

  见高欢说到了军法两字,尉景面色也严肃了起来。

  “诺!”

  ……

  长安。

  城门口,上千年轻的军士牵着马儿,在与家人道别。

  苏绰在门口等待着。

  作为如今长安实际上的二把手,自从李爽要东征洛阳之后,每日里就有忙不完的军情政务处置。

  他之所以来,不只是因为这支骑兵押送着大量的辎重运往前线,更是因为带领这支骑兵的将领特殊。

  长孙稚!

  这位长孙家的话事人,从北魏孝文帝时就活跃在战场之上的元老级人物,自来到长安之后,便一直沉寂。

  很多时候,都让人忘了他的存在。

  可在李爽下达东征洛阳的命令之后,长孙稚却再也坐不住了。

  犹如一个沉寂多年的赌徒,碰到了一把惊天的赌局,押上了所有的筹码。

  军令响动,本来在与家人告别的年轻军士们骑上了马,列好了阵列。

  因为就在关中,这些骑兵大多没带武器、甲胄,可长孙稚一令而下,他们很快就集结好了,透露着不俗的军事素养。

  长孙稚年老,可精神旺盛,穿着皮甲骑在马上,依旧威风赫赫。

  “苏尚书!”

  面对长孙稚,苏绰很有礼貌,道了一声。

  “长孙公!”

  长孙稚笑了,看着苏绰身边的一众人,问道:

  “长安中人皆言我年老,不善征战,如今如何?”

  “长孙公自有不让廉颇之勇!”

  苏绰的赞誉让长孙稚很是开怀。人人都知道,苏绰是李爽的心腹。

  李爽率军在外时,苏绰则坐镇长安城中,进行后勤调度。

  长孙稚笑完,拱手告别,策马走到了骑兵阵列之前。

  “儿郎们,我等要与大王会和。此战,正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若有胆怯畏战者,如今就可以站出来。若是上了战场再胆怯,到时可就是军法处置了!”

  上千骑兵没有一个人说不字,取而代之的则是一阵低吼声。

  犹如初生之虎,锐气不可当!

  长孙稚看着,大笑了一声。

  “出发!”

  旌旗蔽日,骑兵争先。

  苏绰看着这幅场景,心中不禁一阵唏嘘。

  关中父老争相望,千乘万骑逐北邙!

  ……

首节 上一节 402/4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