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121节

  “恭喜贵府魏广德魏老爷殿试高中二甲第一名,京报连登黄甲。”

  三个人看见魏勐出来,都是默契的拱手作揖,嘴里整齐的喊道。

  魏勐嘴角一咧,“二甲第一名,你们确定。”

  笑着说出的话,可是在军汉身上却带着浓郁的杀意。

  这特么是骗钱的吧,魏勐这会儿脑海里想的是这个,讹钱讹到自己这里来了。

  语气不善,身后跟出来的四个亲兵也都面色不善起来,双眼盯着这十几个报喜的。

  三个领头的一看不好,大气都不敢出,其中一个机灵点的赶紧说道:“报魏老爷,消息千真万确,我们都是吃这行饭的。”

  说着一指周围围观的人,“我们都在九江城里混饭吃的,他们都认识我们,哪里敢乱报科举的消息。”

  他这么一说,周围的路人到是不少都认识他们,知道以往院试、乡试都是他们这些人在报喜,都是冲魏勐点点头。

  “真中了二甲第一名?”

  魏勐还是有点不信,恶狠狠追问道。

  “魏老爷,魏千户大人,小的不敢乱说,真的,千真万确。”

  那报子急忙说道,就差指天发誓了。

  “来人,把盘子端出来,给赏。”

  魏勐兴奋了,进门前又对林叔吩咐道,“按之前说的,给他们赏钱,把那两盘喜钱给我撒了。”

  说完头也不回进了大门,去后院给自己媳妇说去,老二这次可是挣面子了,二甲第一名啊,这是要做京官了。

  银子不能全在九江附近买地,要捎一些银子去京城,让儿子在那边置办产业了。

  魏勐进门了,三伙报喜的也乐呵呵接过五锭十两的银元宝,随后又有两个亲兵一人手里一个簸箕,里面堆满了黄灿灿的——铜钱。

  “撒喜钱,主家大喜,撒喜钱了”

  大声喊叫中猛地扬起手里的簸箕,把里面的铜钱撒向半空,随即掉落地面四处乱滚。

  外面围着的路人还有那些报子瞬间都是满脸狂喜的弯腰四处去抢那些散落一地的铜钱,此时一大街上,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男人还是女人,都在做同一个动作,那就是弯腰捡喜钱。

  等魏勐给后面传去消息没一会儿,又听到门外敲锣打鼓后马上叫下人开了中门把人迎接进来,这次肯定是衙门里的人来送喜报了。

  先前撒的喜钱已经被围观之人抢去,但是大部分人都没有散开,还都聚在街上,都是喜笑颜开的看着魏家这边操办庆祝。

  大门两侧,林叔指挥着几个亲兵已经挂好鞭炮,魏勐出来看到同僚,知府大人也在,魏勐也只是略感诧异,但也没多想,自家儿子可是考了二甲第一名。

  随着鞭炮声乍起,众人走进大门,九江知府才展开喜报对着魏勐等人大声宣读起来。

  “捷报——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科殿试策试天下贡士,魏广德中二甲第一名,赐进士出身。”

  念完喜报,跟着来报喜的官差又是整齐的喊道:“恭喜贵府魏广德魏老爷高中传胪,京报连登黄甲。”

  捷报只是通知书,什么“奉天承运皇帝”这些自然是没有的,就是通报你家谁谁谁考了第几名就完了。

  魏老爹双手从知府大人手里接过那张黄色的纸条,纸条不大,但是两侧印着两条腾龙,最右边大大的捷报二字还是看得他喜极而泣,上面的其他关防印章他都无心去看,只盯着“二甲第一名”五个大字。

第182章犹豫

  晚上,在外面大堂吃过晚饭,劳堪有开始组局耍钱,这也是他们这些还没有被安排去处的进士唯一的乐趣了。

  魏广德摆摆手,“今儿我就我玩了,今天收到家书,我还要回去修书一封,有回江西老家的还要请人顺道捎回去。”

  “这你着什么急?等朝考成绩出来,去处定下来再写信也不迟,你问问,这里谁写信回去了。”

  劳堪听到魏广德的理由,立马笑着说道。

  “那是,我得等安排下来再写信回去,现在家里或许也就收到我们殿试的成绩了,也没什么好说的,等官职下来再给家里说声。”

  张科接话道。

  “你现在写信回去说什么?有没个官职,要是你考了一甲,官职已经取得了,写信到是还说得过去,走走走,打几盘再说。”

  魏广德听在耳里觉得也有道理,自己官职都没有定,写信也不知道说什么,至于田地的事,也不急于一时。

  九江府周围的田地,可不是那么好买的,有价无市才是常态。

  九江府,魏宅。

  “先前你也听大哥说了,小二这是肯定要在京城为官,那笔银子你看什么时候找人带过去。”

  魏母坐在床上悠悠的说道,儿子离开家好几个月了,魏母想儿子了。

  “先等等,当初广德离开的时候就说了,他这次去肯定要当官,当时候就给我们送信,让我们也去京城住些日子。”

  魏老爹看着妻子笑道:“等等,等广德信回来,我们在给他去信。”

  “其实现在就该给他写信的,把那件事儿告诉他,看看儿子是什么态度。”

  魏母想到另一件事儿,于是又说道。

  魏老爹闻言只是略一思索就摇头道:“没那必要,我们已经答应了,子女的亲事都是父母做主,自古以来就是,他还能翻了天了。”

  “可是,至少要告诉儿子一声啊。”

  魏母还是坚持道。

  “行,明天我写封信找人带过去,我觉得广德也不会拒绝这门婚事,对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魏老爹想想才说道。

  “是啊,我也是这么想的,就是不知道儿子心里有没有其他人。”

  魏母说道。

  “你说的什么?难道儿子”

  魏老爹睁大眼睛,惊讶的问道。

  “没有没有,我就是想着以前小二就在家里待不住,经常往外跑。”魏母解释了他猜测的原由。

  “不是,那小子晚上是和他那帮同窗出去玩去了,我听世贵说过,他和张宏福都喜欢去萃秀堂喝酒听曲,不是你想的那样。”

  魏老爹松了口气笑道,魏广德和他那帮同窗朋友去青楼鬼混,魏老爹就撞见过,不过也没说什么,只要不在里面乱来,就是喝喝酒听听曲而已。

  “你觉得小二会不会不高兴,毕竟咱们也只是听张家的说了下,都没见过就答应了。”

  我们还是很担心。

  好吧,别人说的再好,魏母没亲眼看见,还是会觉得不保险,担心被人骗了。

  “你多虑了,徐公子的样貌你是看过的,他亲妹妹,想来应该不会差太多吧。”

  古人其实也颜控,不管起家之人样貌如何,只要有钱,都是迎娶美貌女子,再坏的基因经过几次改良也会变得优良。

  徐家就是这样,本身徐家家祖也不差,能够进魏国公府的女子自然也不可能是歪瓜裂枣,正常情况下生出来的男子都是相貌堂堂,女子也是娇柔妩媚,正常情况下自是不会出现魏母担心的那些事。

  至于徐公子最后到底能不能继承爵位,相对来说不重要。

  在大明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徐家女嫁进魏家,和魏国公府也就没什么关系了。

  更何况,就现在来说,以前魏家如果还算是徐家的附庸的话,那么现在就不同了。

  魏广德已经成为进士,他的上级只会是皇帝而不是他徐家。

  文官什么时候还会怕勋贵了?

  再说,魏广德这次的殿试成绩,张庆张同知特意跑了魏家一趟,他们和张世贵、吴占魁一起详细分析了这次魏广德取得二甲第一名这个成绩背后所释放的信号。

  魏广德应该是被京里哪位大人物看中了,不说飞黄腾达,至少不会差。

  魏勐自然也觉察到了以前在他面前还存在若有若无优越感的张世贵,今天的表现和以往都大相径庭,显得温和多了。

  其实在之前徐公子再次来到九江府的以后,他的态度就变化很多,只是今天的变化更加明显。

  而在南京魏国公府内室,徐邦瑞垂手立于下首。

  今天下午他才从九江府回到应天,但是回到府里就得到了魏广德殿试名次的信息。

  说实话,在当时徐邦瑞徐公子还是很惊讶的。

  二甲第一名,这已经不是正常的殿试成绩了。

  虽然被魏国公徐鹏举不喜,可是该有的教育,该知道的东西他还是都明白,会试排名靠后那就应该是入三甲才对。

  可是魏广德这个殿试名次,实在让他有点诧异,就算是当今权倾朝野的严嵩父子怕也没这个能力左右这个结果,何况传胪这个位置可不是他严嵩能定下来的,照顾小老乡也不是这个照顾法。

  本次殿试,江西老乡多了去了,凭什么是魏广德?

  还有会元金达又是怎么会事儿?

  这里面透着古怪。

  等到晚上,老爹魏国公徐鹏举赴宴回到府里,徐邦瑞第一时间请见。

  当然,他找徐鹏举可不是要打听殿试的事儿,他老爹的手也伸不到北京去,也就在南京城里还能有点能量,毕竟常年驻守南京,已经和皇家有疏远的迹象。

  主要还是这次他九江府之行,魏家魏广德确实没有定亲,他也很隐晦的向魏勐表达了想要把妹妹许配给魏广德的意思,魏勐那边只是短暂犹豫后就很高兴的主动提及此事。

  魏勐自然不是笨蛋,在徐邦瑞询问魏广德亲事后,又说自己还有个妹子芳龄十五,也还没有许配人家,自然就明白徐邦瑞话里的意思。

  他们在九江把话也说开了,现在只等回来想家里掌舵人魏国公徐鹏举禀报,由他拍板,他回头就给九江去信,这事儿也就算定下来了,就该走后续说媒的流程了。

  听了徐邦瑞的禀告,徐鹏举只是漫不经心的看了自己这个儿子一眼,说实话,长相随他,就是不像小的那个乖巧,有点木讷。

  其实或许也不是木讷,而是习惯隐藏自己的想法,徐鹏举始终觉得自己这个大儿子有点隐私,似乎喜欢背后搞点小动作。

  或许也是家庭环境早就的,他母亲去后就感觉自己没人疼了,所以和自己越发疏远。

  不过,徐鹏举始终是不喜欢这个有点隐私的儿子,所以确实有立小儿子做世子的想法。

  之前,徐邦瑞提魏广德的时候,他还只是个年轻的过分的举子而已,徐鹏举自然无所谓。

  他的闺女,要嫁至少也得是有官身的,举人,虽然可以有官身,倒是也差得远了,

  后来成为进士后,倒是勉强合适,至少是达到最低限度。

  三甲,只能说四品有望,再往上就难了。

  从家里安定角度考虑,他觉得似乎也是不错的选择。

  魏广德要是真成了自己的女婿,肯定是会帮着徐邦瑞而不可能帮徐邦宁。

  职位低点自然影响力也就小,女人嫁过去衣食无忧也算对得起她娘俩。

  可是前两天京城发来殿试成绩,徐鹏举就有点后悔了,原因很简单,他自然知道魏广德这小子应该是走了狗屎运,被嘉靖皇帝看中了,不然殿试名次不可能有如此巨大的变化。

首节 上一节 121/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