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712节
“善贷,有什么话现在就说吧。”
隆庆皇帝开口道:“你我君臣之间,没那么多讲究,朕知道你的,只管畅所欲言。”
“陛下。”
魏广德这会儿躬身道:“不知陛下对削藩一事是怎么看的?”
魏广德和隆庆皇帝已经习惯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所以魏广德直接抛出一颗炸弹。
削藩,在大明朝是一件很严重的政治事件,当初建文帝就是削藩手段过于酷烈遭到朱家人集体反对,燕王朱棣趁机造反成功。
而整个过程中,所有带兵的藩王,除了辽王外,几乎都没有任何动作。
而辽王的动作,也只是把人马集合,也没有对北京城采取军事行动,虽然军事压力是存在的。
隆庆皇帝眼珠转了转,他不明白为什么魏广德会一下子把话题转到削藩上,现在的情况和建文帝当年可是截然不同。
“太祖裂土封疆,把自己的皇叔祖都封为了王,派遣到了全国各地,负责镇守边疆当然是好的。”
这个事儿,不能说错,只能说对。
“既然如此,那当初为何又要削藩?”
魏广德笑笑,继续说道:“其实,分封藩王是有利于的国家稳定,但却不利于集权,会加大削弱皇帝对各地州府的控制。
甚至就比如现今,云南一地官员,除布政使等要员是朝廷指派,地方上小官小吏大多出自沐王府。”
“现在不同了。”
隆庆皇帝皱眉说道。
“是不同了,权利没当初大,但是对朝廷的财政负担却比分权更加可怕。”
魏广德立即接话道。
“当年太祖英明神武,但是也没想到朝廷财政会因禄米暴涨而入不敷出。
户部那份陈情臣仔细看过,若维持洪武时期禄米方法,户部就不会缺给陛下采买宝石珍珠的钱财,但是.”
魏广德说道这里,说话一下子停顿下来。
第692章戚继光奏陈边务
“当年太祖英明神武,但是也没想到朝廷财政会因禄米暴涨而入不敷出。
户部那份陈情臣仔细看过,若维持洪武时期禄米方法,户部就不会缺给陛下采买宝石珍珠的钱财,但是.”
魏广德说道这里,说话一下子停顿下来。
“但是什么?”
隆庆皇帝追问道。
“陛下,臣看了今年各地禄米拨付情况,数额惊人,若没有此类支出,户部也就不会没银子了。”
魏广德只是提示道。
“可这有什么办法,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宗室子弟自然由朝廷供养。”
隆庆皇帝只是说道。
“是啊,太祖定下规矩,自然不能擅改,可陛下也可以按照祖训对犯事藩王进行责罚。”
“怎么责罚?”
魏广德说出责罚,隆庆皇帝立马追问道。
“除国。”
魏广德抬头直视隆庆皇帝,接着说道:“朝廷少一个亲王,一年虽只是少万石禄米,可亲王儿子是郡王,时间长了,这笔开支也是不小。”
“朕记得当初也曾向你要计,想个宗室改革之法,难道你已经想到了?”
随着他们的对话,隆庆皇帝依稀记得当初还在王府的时候,和魏广德闲聊时就对宗室制度之害有感,所以让魏广德出谋画策。
“臣愚钝,现在还未想到两全其美之法。”
魏广德低头道。
“唉,这事儿说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要是简单早就解决了。”
隆庆皇帝叹气道。
“陛下,此事虽难办,但不代表我们什么都不做。
就比如这次的辽王事,既然他犯下十恶不赦的大罪,朝廷就该果断处置,削爵禁锢除国,这样湖广未来就会省下大笔禄米。”
魏广德又把话绕回来说道。
“你的意思朕知道了。”
隆庆皇帝明白魏广德话里的含义,朝廷入不敷出的主要原因是宗室禄米支出持续增加,导致各地解京的物资和银子减少,户部收入减少自然入不敷出。
魏广德想通过对犯事宗室削爵的方式,多多少少可以缓解一些禄米方面的支出,虽不多,可按照他话里的意思,时间放长看,还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你认为朕应该削了辽藩。”
隆庆皇帝看似在问,其实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宗室无过自然不能动,可犯错,就要接受雷霆雨露。
“应该削藩。”
魏广德这次回答也很直接,说出了隆庆皇帝想说但一直没说出口的答案。
被魏广德这么东拉西扯,隆庆皇帝不仅坚定除掉辽藩的心思,心里对马森的不满多多少少也有所缓解。
不过在魏广德请辞的时候,隆庆皇帝忽然又叫住他。
“宗室之事,你还得多上心,想到法子就写个条陈直接交给朕看,不用假手司礼监。”
“臣遵旨。”
魏广德急忙躬身道。
“朕知道你们在内阁也很忙,不过此事重大,记得当初在裕袛时我们也讨论过此事。
现在虽然还可以拖,可最后总得想出办法来。
听说各地都因禄米太多供应不起,开始经常性拖欠那些疏远的宗室成员禄米,让宗室成员的生活都保证不了。
地方上都拖欠禄米,自然也不再管这些人的婚丧事,更甚者诸如年逾三十者不婚,暴露十年不葬者比比皆是。
可有?”
魏广德眨眨眼,这些东西朝廷的文书里是有提及,可文官却不会把这些事儿上报皇帝,他怎么知道的?
不过很快,魏广德就想到锦衣卫。
也只有他们才会报告这种事儿,隆庆皇帝也是沉得住气,或者也根本不在乎这些穷亲戚吧。
现在的大明朝,只有那些近支的藩王及其子弟,还可以保证按时供应禄米,但更多宗室成员则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可以说宗室的贫富分化已经很严重。
而这些人由因为身份的原因,被朱元璋定下的祖训困着不能从事四民之业,也不能参加科举走上仕途谋生。
“不用猜想,朕看了近十年各地藩王府送来的文书,还有父皇对宗室中一些不法子弟的处罚,自己猜的。”
“嗯?”
听到隆庆皇帝这么说,魏广德心中更是狐疑,不知道皇帝到底看到了什么,又想到的什么。
“他们一些人为了吃饭,竟然想出主动进高墙的主意。
周王府宗室镇国中尉朱勤熨,因为上言谈论时政,被父皇夺爵发配凤阳,其子为了活命,竟也有样学样,上疏“中兴四策”,只为也跟着他爹进高墙。”
隆庆皇帝心情有些低落的说道,“朕身边的人,就你办法多,这事儿就交给你,给朕想出法子来解决此事。
只要不麻烦,朕就一律照做,就算不合时宜,朕也不会怪你。”
魏广德闻言心下了然,原来是藩王府送京城的消息,难怪皇帝知道这些。
点点头,躬身答道:“臣明白了,一定尽力想法子解决此事。”
等魏广德退出皇宫后,回内阁的路上还在想宗室之事。
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主要就是朱元璋定下的《皇明祖训》在那里碍手碍脚,不然解决办法多了去了,早就处理妥当了。
自己想法子,真能解决此事的,那必然会和《皇明祖训》相悖,也是麻烦的很。
而在乾清宫里,隆庆皇帝在魏广德告辞后,又唤来派去叫人的小內侍,详细询问了从他和魏广德出内阁后见到李春芳、陈以勤的全过程,知道期间二人并未有人说起今日觐见之事,只是寒暄几句。
把小內侍叫出去后,隆庆皇帝继续坐在御座上出神,即便孟冲说去后面找乐子,也没有让皇帝离开宫殿。
毫无疑问,在李春芳、陈以勤和魏广德这里得到支持,隆庆皇帝除藩的决心也下了。
无故除藩不行,有罪了当然就可以。
“孟冲,传旨内阁,辽王宪莭有罪,削爵降为庶人,禁锢高墙,国除。”
安静的宫殿里,传出隆庆皇帝的口谕,孟冲急忙快走几步跪下接圣谕。
“宪莭僣拟淫虐,罪恶多端,背违祖训,干犯既多,官核实参奏,本当尽法,姑革爵禁锢,削除世封,遣驸马邬景和告太庙,宗人府以书示各王府知之,拨置群党俱下御史按问。”
“遵旨。”
孟冲听完隆庆皇帝口述旨意内容后,急忙伏地,口中大声喊道。
“去内阁传朕旨意吧。”
下完旨意,孟冲起身就出了宫殿,小跑着向内阁去了。
隆庆皇帝身子一软靠在御座上,这就除了一国,以后大明朝再也不会有辽王,也不会再有辽王系郡王出现了。
隆庆皇帝不知道这道旨意传达到其他宗室府邸会有什么议论,但他也顾不得了。
大明朝财政难题,他在潜袛时就深知。
除藩虽然不会对改善财政有多大作用,可从长远看还是有利的。
实际上,大明的亲王虽然名义上禄米万石,但实际大多主动请旨削减,许多人只拿半俸,也就是五千石,还有拿更少的,不过这一般是犯错后被罚俸。
只不过宗室领禄米的太多了,即便折色后也是很大一笔开支。
孟冲带着皇帝旨意很快到了内阁,直奔李春芳值房。
到了门口,没有等到中书通传就径直走进首辅值房,虽然这里对文官来说好像很神圣,可他孟冲也不是普通人,是天子近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