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第110节

  赵俣深知,粮食乃国之根本,民以食为天,对农耕之事尤为上心,因此对于致力于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她,总是给予最大的支持与信任。

  这也是为什么,一取得点成绩,她就赶紧过来找赵俣报喜的原因。

  只是,懂杂交水稻的人明白发现雄性不育系的重要意义,不懂的人,应该看不出来,她有多大的进步。

  拿这样的成绩,让赵俣大加封赏她的人,袁倾城着实有点心虚。

  于是,袁倾城拿出来了她的另一个成果:“启奏陛下,臣妾还有一法,可提高粮食的产量。”

  正在看前线捷报的赵俣,没有多想,就随口说道:“哦?展开讲讲。”

  “???”

  袁倾城心中一动,‘这不像这个时代的人说得话啊?!’

  话一出口,赵俣就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他立马补救道:“朕是说,你可直抒胸臆,朕洗耳恭听?纯纯、诗韵常如此说,你听不懂吗?”

  一听赵俣是跟张纯、叶诗韵学的,袁倾城笑她自己多心了,‘也是,赵俣跟她们四个常有亲密接触,跟她们学几句后世的话,再正常不过了。’

  接着,袁倾城就提议:“陛下可成立“肥政”机构,由地方官组织粪肥收集、绿肥推广,并记录不同土壤的施肥效果,再刊印臣妾刚刚著成的《倾城农书》,普及“用粪如用药”的精准施肥理念……”

  袁倾城的意思是,改良水稻的品种固然重要,但化肥也是高产必不可少的。

  袁倾城提议,将粪便与草木灰、秸秆收集起来,混合堆肥,通过厌氧发酵(密封坑池)或好氧堆肥(定期翻动)制成高效有机肥,这里还可以建沼气池用于照明或者烹饪,另外还可以在江南等水稻区推广紫云英、苜蓿等绿肥作物(秋季播种,春季犁入土壤作为基肥)。

  袁倾城又提出,这个时期已有“稻-麦”轮作,可加入绿肥形成“稻-麦-绿肥”三年循环,还可组织农民挖取河底/塘底淤泥,晒干后施入农田,以及将屠宰场的动物骨骼(含磷、钙)粉碎后与醋或粪便混合发酵,制成骨粉肥。

  最后,袁倾城又提出来了石灰、草木灰、天然磷矿等矿物肥料的尝试。

  袁倾城预测,若系统推行这些方法,粮食亩产可能提高20%-30%,能显著缓解赵宋王朝的粮食压力……

  ……

第135章 上贼船的袁倾城

  …

  《倾城农书》涵盖了从农田规划、耕种、施肥、灌溉到农作物收获、加工等各个环节,在土壤改良、肥料使用、土法农药等方面提出了许多这个时代还没有的“独到”见解,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使其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农业技术体系能兼论南北农业技术,再者其对土地利用方式和农田水利叙述颇详,并广泛介绍各种农具(包括麻晓娇研发的各种先进农具),绝对是一部对整个农业进行系统性总结、集古今中外农业科学之大成的著作。

  看得出来,袁倾城的野心不小,她这是想融合古今编出来一部农业圣经。

  就事论事来说,从内容上来看,在这个时代,《倾城农书》真的能被称为是农业圣经。

  当然,袁倾城提出来的一些东西,目前还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

  就比如袁倾城提出的沼气池。

  没有压力表,沼气池绝对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东西,如果硬搞,肯定会死人。

  但话又说回来,也不能小觑古人的智慧,既然有人提出来了,并且能证明是可行的,如果有需求的话,肯定会有人去不断研发改进。

  那沼气池在这个时代有需求吗?

  何止是有,简直太有需求了。

  要知道,柴米油盐酱醋茶,柴排在第一位,可不是因为这么读顺口,而是因为,柴在这个时代,不只是必须品,更是奢侈品,昂贵的奢侈品。

  《汉书》中有明确的记载,汉代平民全年收入的60%用来买柴烧饭,遇到灾年,直接卖儿卖女来换柴火。

  而这个时期的汴梁城,拥有上百万人口,一天得烧上百万斤的柴。

  就这,还只是春天、夏天、秋天的量,到了冬天取暖时,还得加量。

  迫不得已,朝廷只能下令,谁敢乱砍树,牢底坐穿,因为开封周边的树早都被人砍光了,连军队都偷老百姓的桑树当柴烧。

  所以,在开封城中,一担柴都能卖到半担米的天价。

  被逼无奈,这个时代的人开始挖媒烧。

  可煤太贵了,以至于只有达官贵胄、士绅望族、豪门大户之家才能用得起,平民百姓只能另想办法。

  也就是,北方老农烧秸秆、麦秆、豆壳,烧完直接变肥料;而南方人则捡垃圾、捡枯枝烂叶当柴烧;西北人烧牛粪,晒干叠成粪饼墙,很是壮观。

  总之,只要是能点着的,就没有这个时代的人不烧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代的人,过冬,就跟渡劫差不多。

  冬天一来,人,尤其是穷人,一片一片的冻死。

  由此不难看出,只要搞出来沼气池,肯定有市场。

  最多不过就是在事故中不断总结和前行,人类不一直都是这么进步的吗?

  赵俣先让人将《倾城农书》刊印了一千套,然后将许将找来,让他将《倾城农书》推广出去。

  许将拿回去研究了七日,回来了之后,对《倾城农书》大赞特赞,称《倾城农书》远胜《氾胜之书》和《齐民要术》,将此书推广出去,必定能造福无数。

  但许将还是提出了一个小建议,那就是能不能请袁倾城给《倾城农书》改个名?

  这主要是因为许将担心,有人接受不了《倾城农书》是一个女人创作出来的,进而抵制这本好书。

  许将的担心有没有道理?

  有。

  在这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很多男人都是大男子主义,他们看不起女人,也无法接受女人在学问或技艺上有所建树,尤其是像农业这样被视为“男儿之志”的领域。他们中的一些人难免会认为,女人的天地应局限于闺房与绣楼,而非广阔田野与浩瀚书海。

  在这种情况下,袁倾城以一介女流之身,涉足农事,著书立说,无疑是对传统观念的一次大胆挑战,难免会有人心生抵触,甚至恶意中伤。

  所以,许将才会担心,《倾城农书》若以原名面世,会引来诸多非议与偏见,使得这部农业宝典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惠及万民。

  赵俣觉得,五女肯定想在这个时代留下点她们的痕迹,就像叶诗韵给《赤脚医生手册》改名《叶诗韵医经》,她们不想做无名英雄,因此,自己如果剥夺她们扬名立万的机会,没准会让她们消极怠工。

  但许将所说的,也是实情。

  想了想,赵俣亲自动笔,给《倾城农书》写了一篇序。

  《倾城农书》序:

  农,国之大本也。古云:“民以食为天。”盖食出于农,农盛则民足,民足则国安。我大宋承平既久,四方宁谧,然农事之重,未尝敢忘。

  今朕之皇妃袁氏倾城,辑诸家之长,成《倾城农书》,深具实用及可操性,旨在为天下农人提供一完备之农事指南,堪称农业圣经。

  书中所录,规划、耕种、施肥、灌溉、农具。既尊古法,又纳新说,力求适应各地之农事。

  望此书能助农者兴,使田亩丰饶,仓廪充实,百姓安居乐业。

  愿我大宋农桑永盛,国祚恒昌。是为序。

  赵俣。

  建中元年十月。

  当初,赵煦亲政以后,章惇和蔡卞曾想过毁掉《资治通鉴》,可陈灌却指出《资治通鉴》的序言是宋神宗所写,有御笔金身,这才保下了《资治通鉴》。

  赵俣亲自给《倾城农书》写序,也有一样的想法。

  犹自不放心,赵俣又将章惇、曾布、蔡京、韩忠彦、苏轼、苏辙等新旧两党的宰执全都找过来,让他们给《倾城农书》背书。

  有赵俣的面子,加上《倾城农书》确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农业圣经,众位宰执欣然应允,纷纷提笔,或作序,或题跋,或撰写赞语,皆对《倾城农书》给予了高度评价。

  蔡京更是提议,可将《倾城农书》纳入科举考试的范围中。

  有了这些宰执的背书,《倾城农书》的推广之路无疑会顺畅许多。

  见时机成熟,赵俣便让许将大力推广《倾城农书》,让更多的农人和文人得以学习其中的农业知识,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当袁倾城知道,为了保住她的名字,赵俣做了这么多事之后,她感觉欠下了赵俣不小的人情。

  袁倾城这个人不愿意欠人情。

  所以,袁倾城便给赵俣做了《东坡肉》、《宋嫂鱼羹》、《莲房鱼包》、《酒煎羊》以及《羊肉萝卜汤》,亲自给赵俣送过来,感谢赵俣。

  袁倾城的厨艺极高,无论是煎、炒、烹、炸,还是蒸、煮、炖、烤,都运用得恰到好处。

  关键,袁倾城十分注重食材的选择和处理。她的食材都是她自己种的、她自己养的。在处理食材时,她也极为细致,会将食材清洗得干净彻底,并且根据食材的特点进行巧妙的搭配,以突出食材本身的鲜美味道。

  赵俣早就知道,袁倾城最拿手的,不是农业,而是厨艺。

  可早赵俣没有机会吃到袁倾城做的饭菜,不知道袁倾城做的饭菜到底有多好吃。

  今日亲口尝到,赵俣才知道,袁倾城上一世靠着拍摄四季美食短视频获得粉丝数千万,被誉为“东方美食家”,真不是吹出来的,而是她真有东西。

  《东坡肉》色泽红亮,肥而不腻,瘦肉部分纹理清晰,入口即化;《宋嫂鱼羹》则香气扑鼻,鱼肉细腻如丝,汤汁鲜美异常;《莲房鱼包》造型别致,鱼肉与莲子的结合恰到好处,既保留了鱼肉的鲜嫩,又增添了莲子的清香;《酒煎羊》外皮微焦,内里肉质鲜嫩多汁,酒香与羊香交织,令人回味无穷;《羊肉萝卜汤》则是汤色清澈,羊肉与萝卜的搭配既暖胃又滋补,每一口都是对味蕾的极致诱惑。

  赵俣真的很难想象,在这个调料稀少的时代,袁倾城是怎么烹饪出这些美食的?

  毫不夸张地说,这绝对是赵俣穿越过来,不,应该说,是赵俣两辈子以来吃过的最香的一顿。

  很少暴饮暴食的赵俣,这次破天荒地将袁倾城做的饭菜全都吃了。

  见赵俣吃得这么香,表面上古井无波的袁倾城,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

  这么说吧,这一刻,袁倾城的眼中,全都是赵俣狼吞虎咽的样子。

  吃完,赵俣从刘明达手上接过手帕,擦了擦自己的嘴,一脸纳闷地问:“爱妃这厨艺为何强出御厨如此之多?”

  赵俣又特意指着东坡肉说:“这东坡肉乃苏轼所创,可教他来烹饪,多半也不及爱妃一二,此为何故?”

  袁倾城答:“臣妾特制了些调料,诸如酱油之类……”

  直到这时,赵俣才知道,袁倾城不仅酿造了酱油,她还制造了玫瑰酱、香菇酱、牛肉酱、豆瓣酱、蛋黄酱、各种果酱、包括盐等众多的调料。

  还有,袁倾城还让人去找来了不少已有,这个时代的人却不认识的调料。

  另外,袁倾城还酿了不少好酒。

  遗憾的是,目前没有辣椒等调料,以至于袁倾城还得改进她原本就已经掌握的不少配方。

  袁倾城主动跟赵俣说,她用茱萸代替辣椒,但味道上终究是差了点意思,她还从中药中找了些甘松、缩砂蜜等充当调料。

  得知这些,赵俣暗自感叹:“也就是在这一世,我成了皇帝,不然,像袁倾城这样的宝藏女孩,怎么都不可能落到我手上。”

  赵俣老实不客气地说:“爱妃这厨艺深得朕意,今后爱妃不论烹饪何种美食,皆给朕送一份过来,不得有误。”

  袁倾城在心里白了赵俣一眼,‘哈,你还吃上瘾了,怎么,这是准备把我当成你的私人厨娘?’

  不过,想到一直以来赵俣对她的力挺,以及这次帮她留名青史,袁倾城心下一软,‘最多在我研发出高产耐抗的水稻之前,我伺候你几年,全当是报恩了,等我研发出高产耐抗的水稻还上欠你的人情,那时你我就两不相欠,到那时,我……’

  好吧,袁倾城还没想过,那一天到来之际,她会干什么?

  而嘴上,袁倾城则乖乖地应道:“臣妾领命。”

  从此以后,袁倾城就成了赵俣的专属厨娘。

  事后。

首节 上一节 110/1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融合小金人,加入女神聊天群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