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第37节

  高俅三人自然怂恿赵佶,并信誓旦旦地保证不会走漏消息。

  赵佶没能禁住诱惑,乔装打扮、隐姓埋名,在高俅三人的陪伴下来到樊楼。

  赵佶的文采真不是盖的,他思如泉涌,连做数首好诗,又写得一手无双好字,关键一掷千金,所以很快就得到了想在从良前最后捞一笔嫁妆的聂胜琼的接见。

  不过,就在赵佶在聂胜琼房中惬意地听曲时,蔡攸这个纨绔子弟却与人争风吃醋,跟对方争执起来。

  宋朝官伎制度明确禁止妓女接待官员,但这一规定主要针对妓女而非客人。

  因此,官员或者皇室成员若以私人身份前往,并不受直接约束。

  也正是因为如此,虽然猜到了梁师成可能想给赵佶点教训,但考虑到,哪怕赵佶逛青楼被抓到了,也不会受到太大的惩罚,而他们要是不帮梁师成,他们日进斗金的财源立即就没了不说,还有可能得罪梁师成背后那个连亲王都敢收拾的人,高俅和李邦彦这才选择了卖主求荣。

  事实上,这个时代的很多权贵官员都会通过化名或隐蔽方式出入青楼,赵佶不是第一个逛青楼的皇室成员,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逛青楼的皇室成员。

  这个时代的文人雅士也以逛青楼为风雅之事,柳永、周邦彦等词人均与青楼女子密切交往,甚至创作了大量相关诗词。

  这种文化氛围也为赵佶逛青楼提供了正当性。

  所以,赵佶才会没禁住诱惑,跟着高俅三人跑来樊楼见识一下。

  可话又说回来,尽管这个时代的社会对青楼文化较为包容,但皇室成员若公开涉足青楼,仍旧有可能引发舆论非议。

  更有甚者,皇室成员逛青楼若是被抓到了,不仅影响皇室成员个人的形象,也会对皇室的形象造成不良影响。

  这么说吧,高级青楼的艺术属性为赵佶逛青楼的行为提供了“风雅”的掩护,使其更易被社会默许,但需要避免舆论压力。

  说穿了,赵佶逛青楼,抓不到,大家心照不宣,但要是被抓到了,则有可能触犯官场规范以及道德底线,引发政治风险。

  赵佶深知这一切,肯定不想事情闹大。

  所以,见蔡攸跟人吵了起来,赵佶赶紧出去,想要息事宁人,避免事态升级,造成不良影响。

  不想,对方不讲武德,见赵佶出现,一个精壮的衙内上去就给了赵佶一拳,正中赵佶的左眼。

  怕赵佶真出事的高俅和李邦彦,赶紧上去护住了赵佶。

  双方则立时就打作了一团,上演了全武行。

  别说,身体素质真不错的赵佶,还挺神勇,乱战之中,他还踹翻了一个衙内。

  这让从未有过这种经历的赵佶,倍感刺激,甚至有些跃跃欲试。

  可就在这时,有人大喊:“清癯精细者,乃端王,你几个不要命了,连端王都敢打,还不快跑!!!”

  听说对方有亲王,一群衙内叫声:“阿也!”立即化作鸟兽散。

  赵佶反应还算快,他赶紧用袖子一挡自己的脸,夺路而逃。

  可赵佶跑得再快,也没有流言蜚语传得快。

  转天,赵佶狎妓,与人争风吃醋,被人打了个乌眼青一事,便传得沸沸扬扬,而且还有一首儿歌问世:

  端王殿下爱寻欢,溜出王府把妓玩。花街柳巷四处跑,日子过得真悠闲……

  ……

第55章 赵俣稳了

  …

  因为赵茂病了,这两天赵煦心烦意乱,焦躁不安,心情极差。

  不想,偏偏就在这时,赵佶狎妓一事,传得沸沸扬扬,御史纷纷弹劾赵佶,将赵佶一顿狠批。

  赵煦大怒,当众训斥赵佶:“太子染疾沉疴,危在旦夕,汝为皇叔,竟逍遥青楼,寻花问柳,全然不顾皇室颜面与宗亲之谊,如此行径,成何体统!”

  而且,御史中丞范青跟赵煦说:“此事辽使、夏使皆有所闻,笑我大宋亲王尽是酒色之徒,有辱国体,我大宋国威何在?”

  辽人和西夏人可不知道,逛青楼是赵宋王朝达官贵胄阶层的风流雅事,关键他们正愁不知道怎么扳回一局,所以拿赵佶逛青楼一事说事。

  尤其是目前最被动的西夏。

  值得一提的是,李乾顺继位后,李乾顺的弟弟李察哥,掌管军队,并趁着青海吐蕃诸部反宋之际,亲自率兵援助,胜利回师,因此声满西夏。

  同样是亲王,跟李察哥一比,赵佶似乎一下子就被比没了。

  至少赵煦是这么认为的。

  所以,赵煦龙颜震怒,当众大发雷霆:“端王身为皇室宗亲,不思为国分忧,竟闹出此等丑闻,实乃皇室之耻,国体之辱!!!”

  赵煦差点因此削去了赵佶的亲王爵位。

  最后关头,还是赵佖带着诸王前来为赵佶求情,才让赵佶逃过这一劫。

  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赵煦还是令大宗正寺,对赵佶做出了罚俸三年和禁足一年的处罚。

  由此可见赵煦对于赵佶狎妓一事有多愤怒。

  跟赵煦愤怒不同的是,向太后更多的是失望。

  赵佶是向太后抚养长大的,向太后在赵佶身上倾注了很多心血。

  向太后不是不知道,赵佶轻佻儿、性情放浪。

  但从前,向太后觉得,这只是年少轻狂,经过岁月的磨砺,赵佶定能渐渐成熟稳重,成为皇室的中流砥柱。

  哪怕之前出了福宁殿一事,向太后其实都还对赵佶抱有一丝希望。

  直到出了赵佶狎妓一事,向太后才对赵佶彻底绝望。

  这已经不只是个人品行的缺失,更是关乎国家颜面,皇家威严的大事。

  而且,赵宋王朝现在风雨飘摇,不仅需要皇帝有铁血的手腕来稳固江山,更需要皇室成员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风范。

  赵佶的轻浮浪荡之举,无疑是在这动荡不安的时局上又添了一把火。

  向太后轻声叹息,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见此,一旁的张纯暗道:“赵俣应该是稳了。”

  不多时,哀大莫过于心死的向太后,就让无关人等下去,她早早地就上床休息了。

  张纯离开向太后的寝殿,回到了她的新住处。

  因为张纯“算定”了赵茂必死无疑,过后向太后赏赐给张纯一个单独的住处,还允许张纯挑个宫女当自己的侍女。

  本来就跟张纯住一起的叶诗韵,知道张纯要挑个宫女当侍女,毛遂自荐。

  对此,老实说,张纯有些犹豫!

  张纯很清楚,叶诗韵好吃懒做,关键,在叶诗韵眼中,她和张纯是平等的,因此,如果她选叶诗韵当侍女,几乎就等于是没有侍女,而她要是选别的宫女当侍女,就可以提前过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

  可犹豫再三,张纯还是选了叶诗韵当她的侍女。

  张纯之所以选叶诗韵当侍女,不是她觉得“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而是她要分化另外四女,重新拿回属于她的领导权。

  是。

  在气极了的时候,张纯也想过,甩掉四女,自己单干。

  可冷静下来了之后,张纯就想明白了,她是精通历史、懂政治,也应该能爬上高位,问题是,她会的这些东西,产生不了任何价值。

  张纯曾客观地给她们五个的能力排了个序。

  如果按照对这个时代的贡献排:

  排在首位的一定是袁倾城。

  在任何时代,粮食的价值,都肯定排在第一位,毕竟,这是生存的基础。

  如果袁倾城能培养出来高产、多抗的水稻,绝对能大大造福这个时代。

  而只要百姓能吃饱饭,就不会造反,那时,不论是赵俣统治这个世界,还是她统治这个世界,都一定会安稳不少。

  毫无疑问,袁倾城铁定是最大的宝贝。

  排在第二位的是麻晓娇。

  科技改变生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只要运用得当,麻晓娇绝对能引领出更美好的未来。

  如果袁倾城代表的是生存,那么麻晓娇代表的就是发展。

  这两个人,其实才是她们五个中最有用的,当然,也得看她们在谁手中使用。

  排在第三位的是叶诗韵。

  不论是生存,还是发展,都离不开经济。

  没有经济的支持,想要干什么,都会被掣肘,甚至根本就干不成。

  不过,与袁倾城和麻晓娇属于技术垄断不同,这个时代的土著,也有懂经济的,比如蔡京,比如赵开,比如张悫,他们即便不如叶诗韵,也能用。

  所以叶诗韵只能排第三。

  排在第四位的是李琳。

  老实说,张纯真不知道,李琳在上一世学的那些军事技能,在这个时代管不管用?

  不过,李琳熟悉古今中外的所有战役,而且,李琳跟麻晓娇要了不少这个时代的兵书战策,一直在苦读,显然是在适应这个时代的战法,甚至是在融会贯通。

  如果李琳能够成功,那么她的军事技能也很有用,万一赵俣要御驾亲征,或者她将来御驾亲征呢?

  垫底的就是她自己了。

  张纯自我总结:“我会的这些东西,搞一搞内斗,抓一抓大方向,做做决策还行,但对于这个时代而言,产生不了任何价值。”

  如此一来,不论是赵俣,还是张纯,要想有所作为,哪怕只是稳住他们的统治,都离不开另外四女,尤其是袁倾城。

  可问题是,张纯也不知道,她哪里引起了袁倾城的反感,袁倾城竟然防她跟防贼差不多,还拉上李琳跟她搞对抗。

  结果导致她差点成了孤家寡人。

  所以,张纯得将叶诗韵拉过来,再加上已经向她“表过忠心”的麻晓娇,将来哪怕是搞投票制,她都能领导另外四女。

  也正是因为如此,张纯不仅同意了让叶诗韵给她当侍女,她还对叶诗韵特别好。

  比如现在。

  张纯就把向太后赏赐给她的洗手蟹带回来,准备收买馋嘴的叶诗韵。

  “诗韵,快看看我给你带什么好吃的了?”

首节 上一节 37/1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融合小金人,加入女神聊天群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