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第42节

  赵佶很想说:“不用十日,也不用问别人,我现在就回答你。”

  但残存的理智,让赵佶把都快说出口的话,又给咽了回去,改为:“但问无妨。”

  “一问,农户需几亩土地方可生存?”

  “这……”

  第一问,就把赵佶给问住了。

  难吗?

  不难。

  这是大多数底层人都知道的常识,可赵佶这个在深宫中长大的亲王却哪里知道?

  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上来,让赵佶的脸涨得通红,他厚着脸皮说:“改日答你此问。”

  “二问,城中生活之人月钱几何,可生存?”

  这一问,赵佶显然也不可能答得上,所以他把头扭到一旁:“改日一并答你。”

  “三问,如何划分贫农,中农,富农,地主?”

  赵佶把眼睛闭上:“一并。”

  “四问,我大宋有几个阶层,分别是哪些阶层,他们对改革的态度分别为何?”

  阶层这个词,赵佶都没听过,让他怎么回答,所以他干脆不吱声了。

  “五问,我大宋为何频繁发起改革?”

  这一问,赵佶多少知道点,但他清楚,他知道的那点,肯定不足以回答赵俣的问题,所以他还是没说话。

  “六问,军事改革为何难以突破?”

  赵佶后悔了,赵俣问他的这些问题,都是皇帝需要面对的问题,却也都是他所不了解的。

  “七问,庆历新政的核心举措与失败原因?”

  “八问,熙宁变法为何未能成功?”

  “九问,我大宋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为何?”

  赵佶完全傻了,赵俣问的这九个问题,他一个都回答不上来,他感觉这么多书白读了。

  赵佶又感觉他上当了,这些问题,很明显是对变法的反思,满朝文武吵了这么多年,都没吵出个结果,他一个闲散亲王怎么可能答得出来,谁又能答得出来?

  “此九问,你若是答上,我真认输。不然,教你得偿所愿,亦解决不了我大宋所面临的难题,最终害人害己而已。”

  留下一句“做抉择哪有那么容易,若抉择错误,后果不堪设想。”,赵俣就迈步走进了慈德宫。

  赵佖和赵偲看了赵佶和赵似一眼,一个叹了口气,一个摇摇头,然后快步追上了赵俣,原地只留下面红耳赤的赵佶和忧心忡忡的赵似站在那里……

第63章 离成为皇帝,只差一步之遥

  …

  赵俣和赵佶在门外说的话,包括之前跟赵似的谈话,很快就传到了一众皇室耳中。

  再不懂政治的人,也能看出来,不论是赵佶,还是赵似当这个皇帝,都解决不了赵宋王朝所面临的问题,他们甚至都不知道赵宋王朝有这样的问题。

  如此一来,只有赵俣当这个皇帝,赵宋王朝才能有希望。

  更何况,赵佶的名声臭了,向太后不可能让赵似当上这个皇帝,赵佖和赵偲还没有跟赵俣竞争的意思。

  结果,等赵俣三人进入慈德宫后,几乎所有皇室,不论身份高低,都主动前来跟赵俣打招呼,甚至对赵俣敬畏有加。

  给人的感觉,赵俣颇有点众望所归的意思。

  赵俣没再谦虚推辞,而是在赵佖和赵偲的陪同下,恰到好处地一一与这些皇室打着招呼……

  其实,赵俣之所以不再装了,是有原因的。

  这第一个原因就是,他已经收到了准确的消息:赵煦的病情又加重了。

  这怨不得别人,怨只怨赵煦太逞强,非要亲自主持郊礼。

  结果,一累,再被寒风一吹,赵煦在回来的路上就发了高烧,人事不知。

  按照御医的诊断,赵煦的身体已经油尽灯枯,现在全靠他们的药吊命,赶紧安排后事。

  再结合历史。

  赵俣确定,肯定不会出现,景帝那,一句老狗,惊坐起,再活七年的事。

  其实,在此之前,赵俣则是一直很低调。为了不引起赵煦的猜忌,赵俣甚至已经一个多月没离开过自己的王府,一直在闭门谢客。

  这么说吧,继茯苓、麻晓娇、王楚楚之后,郭炜又让赵俣给搞怀孕了。

  由此可见,这段时间,赵俣得有多闲。闲得他只能没事在家里造小孩儿玩。

  当然,子嗣昌盛,也是竞争皇位的一个有效助力。

  毕竟,传承问题,可是关乎到皇家统治安稳的大事,不少皇帝,都是因为没有儿子,而导致亡国或者改朝换代,所以,像宋仁宗、宋哲宗这样皇位往下传都费劲的事,是大多数没有当皇帝野心的皇室不愿意再看到的。

  基于此,即将当上四个孩子的父亲的赵俣,肯定比他那几个没有子嗣的兄弟又多一分竞争力。

  第二个原因是,赵俣一直对赵煦抱有期待,希望他能明确自己是他的继承人。可现实就是,赵煦没有这个意思,他还得跟赵佶和赵似争。

  赵佶和赵似也没有放弃这个皇位的意思。

  所以,赵俣不能往后退了,得争了,再往后退,那些想获得从龙之功的人,没准就会去支持别人了。

  在赵佖和赵偲陪同下,赵俣刚进入升平楼,宋仁宗的第十女庆寿公主,就走过来,说道:“郊礼过后,我已向陛下保举你做开封牧,陛下虽未应允,却不似前些时日大臣劝他立储时那般震怒,改日,待陛下身体好些,我再去一趟,势要教你坐成这开封牧。”

  庆寿公主是赵俣、赵煦等人的祖父宋英宗赵曙的堂妹,辈分比向太后还高,向太后见到她时,都得客客气气的。

  而且,庆寿公主为人刚正不阿,一直都很为皇室着想,当初,不论是宋神宗继位时,还是宋哲宗继位时,她都为之美言过。

  所以,庆寿公主是皇室中少有的敢跟赵煦说这种话的人。

  赵俣连忙恭恭敬敬地拜谢道:“孙儿何德何能,敢劳烦姑祖母费心。”

  庆寿公主把脸一板:“今国势维艰,内有大臣争吵不休,民生凋敝,外遭强邻窥伺,边患频仍,社稷危如累卵。你乃众亲王中,乃至我皇室中,最智勇之人,自当挺身而出,振朝纲,理万机,驱寇虏,安民生。以雷霆手段,破积弊沉疴;凭睿智谋略,图复兴之业。誓使我大宋重焕生机,山河永固,万民乐业,不负列祖列宗之遗泽,无愧天下苍生之期许。”

  庆寿公主说这话的时候,赵佶和赵似正好进来。

  听庆寿公主这么说,赵佶和赵似,尤其是前者,心里真不是滋味。

  赵佶有心问一问庆寿公主,我学富五车,诗词书画无一不精,赵俣凭什么是我们兄弟几个中最优秀的那一个?

  可想到刚刚赵俣的九问,赵佶就心虚地不敢开口了。

  这时,宋神宗的堂弟、赵俣等人的堂叔、目前的宗正濮王赵仲理,也走过来说:“我也见过陛下了,一同保举你为开封牧,若陛下应允,你莫要教我等失望。”

  赵佶和赵似听明白了,敢情保举赵俣当开封牧的还不止庆寿公主和濮王,应该是,皇室中的高层已经达成了共识,要推举赵俣继承赵煦的皇位。

  “这还怎么争?!!!”

  “还有,这么大的事,怎么没人跟我说一声?”

  很快,赵佶和赵似的猜测就得到了证实。

  筵席开始前,向太后冲赵俣招招手:“莘王,你来本宫这里坐。”

  见此,自以为已经跟向太后修复了母子关系,甚至此前还对这个皇位抱有期待的赵佶,终于意识到,他出局了。

  不。

  赵佶反应过来了,他其实早就出局了。

  回想一下这段时间向太后对他的态度,再想一想这段时间他自己的所作所为,赵佶把眼睛一闭:“进入樊楼的那一刻,我就已经输了。”

  赵佶懊恼不已,也后悔不已,他有些不甘地看向赵俣:“天恩独眷于汝,而我未蒙其泽耳!”

  最能决定皇位归属的向太后如今都要当众推赵俣了,赵俣肯定得挺身而出展示出来自己有担当的一面。

  所以,赵俣起身,很沉稳地走到了向太后面前一拜,然后到向太后的左手边坐好。

  向太后的声音不大,却极为坚定地把话给挑明了:

  “今值我大宋多事之秋,内忧外患,纷至沓来。朝堂之上,朝臣争斗日炽,政令阻滞难行;江湖之远,民生困苦,盗贼时有蜂起。边庭之外,强虏环伺,辽、夏屡犯疆土,烽火不息。

  而当今圣上,龙体违和,沉疴难愈,且膝下无子,储位悬虚。

  吾皇室之中,人才济济,然国难当头,遴选继位者,当务之急在于择最杰出之亲王,担任储君。

  此人必具雄才大略,心怀天下苍生,胸有安邦定国之策。能以睿智之思,洞察朝局之症结,拨乱反正,肃清奸佞,重振朝纲;凭果敢之断,整饬军备,御敌于国门之外,扬大宋之威于四海;当以中兴我大宋为己任,上承列祖列宗之洪业,下启太平盛世之新篇,使我大宋江山,绵延万代,永享安宁……”

  向太后之所以敢把话给挑明了,旗帜鲜明地支持赵俣当储君,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她也收到了赵煦不行了的消息。

  其实,赵煦从祭台上下来后,所有人都看出来,赵煦真不行了,不然大家也不能下注。

  当然,这也是因为赵俣争气,表现得优于他的所有“兄弟”。

  总之,如今这股仅次于赵煦的立帝力量,正在全力推赵俣登上皇位。

  赵俣离登基称帝,只差一步之遥……

第64章 恐吓

  …

  朱太妃没想到,他儿子还活着,皇室成员就要硬推赵俣当皇储。

  好吧。

  赵煦的健康情况确实很让人担心,为了以防万一,立储君一事是该提上日程了。

  可她还有一个儿子,从立近上来说,应该让她的小儿子来当这个皇储。

  但是,皇室根本就不提这茬,是不是太欺负人了?

  朱太妃只是胆小老实,不是傻,她知道,这肯定是向太后的意思。是向太后不想两宫并立,不想再立一个有生母的亲王,才剥夺了她小儿子继承她大儿子皇位的资格。

  泥人还有三分土性。

  朱太妃决定,一会从慈德宫回去,她就去见赵煦,非让赵煦下圣旨立赵似为储君,或者让赵似担任开封牧不可。

  好不容易才熬到筵席结束,朱太妃第一个起身去跟向太后告辞,想要在第一时间离开。

  不想,向太后却说:“你先等一会,我有话跟你说。”

  向太后压了朱太妃一辈子,哪怕赵煦都当上了皇帝,也没能改变这种情况。

首节 上一节 42/1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融合小金人,加入女神聊天群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