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第91节

  昨日小万历劝诫她到深夜,她被迫答应,却仍是不喜。

  她觉得,此事本应由内阁六部完全承担,最后还是皇帝为所有人遮风挡雨,成为了此国丑最大的承担者。

  罪魁祸首,就是张居正与沈念。

  日后,若不能有大功绩弥补小万历身上的这个污点,她绝对要重惩二人。

  此外,她对一百万两赈灾银全由内廷支出,非常不满。

  她若知晓此事,绝对不可能同意。

  顿时,李太后瞪了不远处的冯保一眼。

  冯保先是一愣,然后瞬间明白了李太后为何瞪他。

  他也很委屈。

  当小万历劝说李太后时,他就觉得承诺拿出六十万两给多了。

  他更没想到,小万历看过辽东灾民后,直接许诺内阁拿出一百万两。

  他也被蒙在鼓里。

  但皇帝在常朝上的话语,谁能更改!

  ……

  午后。

  常朝之事从朝臣嘴里传到各个衙门的官员胥吏耳中,然后迅速蔓延到了民间街头。

  一些落榜读书人听到当朝竟发生了“75万两赈灾银,灾用不足8万两”的丑闻后,怒发冲冠,义愤填膺。

  当即就要准备聚众言政,从多个角度抨击朝廷。

  然当他们听到朝廷的解决办法后,都傻眼了。

  朝廷如此自惩,根本无处可喷,最后只能道一句:辽东那群贪官污吏,真是该死!

  京师百姓听到朝廷的自惩之举后,也都颇为惊讶。

  这完全不符合他们对朝廷的认知,但却符合他们对理想朝廷的期待。

  城郊的辽东灾民知晓朝廷对辽东灾异的处理结果后,皆是奔走相告,甚是欢喜。

  有灾民甚至朝着皇宫方向使劲磕头,高呼:皇帝圣明!

  态度非常虔诚。

  因为他们唯一的靠山,就是经常欺负他们的朝廷。

第76章 三问张首辅!临川举子汤显祖

  四月初十,午后,翰林院,编修厅。

  沈念坐在书案前,正在埋头草拟罪己诏。

  依照惯例,罪己诏应由内阁阁臣或翰林学士草拟。

  但三大阁老与兼任礼部尚书的翰林学士马自强都忙着写致歉书。

  外加沈念最是知晓此诏的下笔轻重,任务就落在了他的身上。

  罪己诏。

  忌态度不诚,忌含糊其辞,忌敷衍塞责,忌弄虚作假。

  因为要昭告天下。

  要令辽东地方官员在衙署前向百姓宣读,要篆刻在辽东地界的石碑上,要留给后世之人逐字逐句分析解读。

  身为史官的沈念,写起这个,并不算费力。

  小万历又不是像他皇爷爷那样,被当时百姓讥讽为“嘉靖嘉靖,家家皆净”。

  他当下的口碑尚可。

  围绕“敬天不诚,为君不逮,驭人不当,应修德弭灾,视民如伤”的主题去写就行。

  ……

  日近黄昏,临近放衙。

  沈念将草诏呈递到了内阁。

  张居正看后一字未改,非常满意,直接呈递到了禁中。

  张首辅无异议,基本上小万历便不会再有异议。

  与此同时。

  阁老堂官们也围绕自己“辅政无状,无功受禄”,写起了致歉书。

  他们的致歉书比罪己诏难写。

  因为当下大明的天是在他们肩上扛着,他们必须深刻检讨,倾力揽责,为君分忧。

  若自惩自斥的力度不合言官之意,必然会遭到疯狂弹劾。

  沈念听说,小张阁老张四维一夜未眠,致歉书长达两千余字。

  ……

  翌日一大早,沈念从礼部得到消息。

  罪己诏将于明日一早颁布,然后由通政司抄发全国。

  同日午后。

  三大阁臣、六大堂官(尚书或侍郎)将率百官前往城北郊外,向辽东灾民致歉。

  此事在民间造成的反响甚大。

  有夸,有贬,还有说阴阳话的。

  一些愤青书生称:此乃朝廷的表面文章,皇帝害怕边境暴乱,官员为了沽名钓誉,一切都是内阁首辅张居正刻意安排出来的一场戏。

  但凡大明之事,总能骂到张居正。

  当然,也有一些人的眼睛是雪亮的。

  朝廷拿出一百万两赈灾银是真,严惩重惩辽东贪墨官员是真,君臣诚意致歉更是真。

  有实实在在的好处,有满满当当的诚意。

  如此做,还如何斥责朝廷?如何斥责内阁?如何斥责张居正?

  ……

  翌日,天微微亮。

  小万历便率领百官前往太庙祭祀,由当值通政司官员宣读《罪己诏》。

  “朕以冲龄继承大统,君临海内四载于兹,驭极以来,欲兴太祖之盛,以永鸿图,然今辽东灾异,黎民受苦。朕痛心疾首,寤寐难安……”

  小万历跪在太庙前,脑海中浮现的全是棚户中灾民的生活惨状。

  他眼眶泛红,甚是自责。

  在《罪己诏》宣读完毕后,他决定自惩减膳,吃斋一个月,以慰辽东百姓。

  之后。

  三大阁臣、六大堂官带着文武百官,浩浩荡荡奔向城北郊外。

  这一次。

  没有鸣锣开道,没有百姓回避,没有浩浩荡荡的仆从护卫。

  轻车简从。

  仅有少量兵卒,护在身旁。

  出德胜门没多久,张居正便要求百官徒步,走向灾民的棚户。

  这一次。

  没有一名官员敢勒令灾民提前打扫住处,没有一个公门之人敢假扮灾民站在最前方,更没有人敢为灾民们准备假说辞。

  京师内的很多百姓也围聚而来。

  有商贩、有书生、有医道、有农人,还有一些民间小报的撰写人。

  张居正并未命人驱赶。

  既然已答应向灾民致歉,就无惧让更多人看到。

  ……

  片刻后。

  张居正等人来到灾民棚户的一片空地上,辽东灾民在一些兵卒的挥手示意下,渐渐围了过来。

  辽东灾民皆知,京师的高官今日前来是向他们致歉的。

  但人人脸上满是恐慌。

  当下,无有良民不惧官。

  他们全都低着脑袋,看向脚下,双手也都放在大腿两侧,恍若是他们犯了错。

  一些灾民见过最大的官就是知县,还只是远远偷瞧了一眼。

  如今一群身穿大红袍的大官站在这里,他们连偷瞧的勇气都没有。

  很快。

  张居正、吕调阳、张四维三人走向中间的空地,六部部堂紧随其后。

  这一刻,周围的百姓下意识纷纷跪了下来。

  呼呼啦啦!

  眨眼间,全都跪在了地上。

  张居正连忙道:“辽东的乡民们,莫跪!莫跪!今日是我们来向大家致歉的,怎能让大家跪,快起!快起!”

首节 上一节 91/1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