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第356节
……
杭州知府,以及松江府那边的知府。
被朱棣一举砍了脑袋。
这么两个重要的地方,知府当然不可能空缺。
需要有人补上。
在朱棣这边,把这牵扯到造反中去的两个知府,给砍了脑袋的五天之内,杭州这边,以及松江府那边的新知府,就已经尽数到位了。
杭州这里的知府名叫曾泰。
松江府那边的知府名叫李文。
这两人都是有才华之人。
当然,除了这些之外,两个人还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以往都在朱标的东宫那边有所任职。
有了这么两个人担任杭州,和松江府的知府。
那接下来的很多事儿,都将会变得好做。
不仅是他们两个,其余被朱棣给斩杀的官员,所留下的空缺,也很快被朝廷命人进行了填补。
包括吏员这些,也同样是进行了补充。
可以说这一次,这些地方的官员,来了一个大换血。
有了这样一次大的行动后,今后这边的官场,肯定能安稳上一些时间。
最起码在接下来,开设市舶司,及弄国营企业这些事情,官府不会在后面拖后腿。
这样的一番杀伐下来,就连平日里一些,很是喜欢唧唧歪歪,没事了会对朝廷这边,指指点点的读书人。
这一次都变得很是老实。
没有一个人敢跳出来说什么坏话。
也没有人出来指责朝廷与民争利。
但是能够想到,今后这里面的一些人,肯定会写上很多的小作文,对这个事儿进行记载,
进行抨击。
流传出诸多的野史。
春秋笔法,歪曲事实,乃至于编造这些,对于这些人而言,那是家常便饭。
最是擅长。
比如,锦衣卫抓捕逃窜的造反之人,有逃犯慌乱之中,跑进民宅。
锦衣卫在后面追逐,进入民宅进行抓捕。
落在那些人的笔下,便是一桩锦衣卫破家灭门,残害无辜的惨案。
当然,这些人会变得如此老实,除了朱棣这一次是真不留情,杀疯了一样。
在这边杀了个人头滚滚。
把很多人都给吓到了。
不敢在这件事情上乱哔哔之外。
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那便是朝廷的大明日报,在最近一段时间里,三天两头就会进行增刊。
由原来的七天左右一期,变成了两天一期。
大明日报,最近主要就是针对杭州等这边的事情进行报道。
大力抨击造反之人,并把主要矛头对准了无辜海商。
对朱棣所干很多事,拍手称快。
并盛赞国营企业等等。
还详细的介绍了国营企业,是什么性质的企业,组建之后,对国家对百姓会有多少的好处。
不仅如此,还专门派遣了一些人,深入乡里,向这边的众多百姓来宣传。
弄得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想要暗戳戳的欺骗一下那些愚蠢的百姓,告诉这些愚蠢的百姓们真相都不行。
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朝廷在这里歪曲事实。
看着这些愚昧百姓,被朝廷所歪曲的事实所愚弄。
这种感觉,当真是让人痛心疾首。
……
“哈哈,大渊先生,可算是找到你了!”
武英殿这边,朱元璋看着被宦官领着走进来的一个,看上去有六十岁上下的老者,满脸笑容的出声说道。
亲自站起来进行迎接。
言辞之间很是客气。
对于老者礼遇极高。
来的这人不是别的,正是王大渊。
这汪大渊可是一个奇人。
朱元璋是在现代时才知道,在自己大明,还有汪大渊这么一个人才。
汪大渊对于海运上面,很有见地。
出生于元朝,在元朝时就曾跟着商船,并去过很多很多的地方。
下了南洋,还去了西洋。
最远到达过非洲。
对于海外的诸多事情,知道的很详细。
并且,还把他在海外的这些见闻写了一本书给记录了下来。
叫做岛夷志略。
正是通过这本书,汪大渊的名字才能够流传后世。
才能让人知道,早在元朝之时,华夏这边的船队,就已经去过那么远的地方进行经商。
而汪大渊所留的文献,让人们对于这个时候的海外,也有了一个更多的认识。
如今朱元璋要在设市舶司,对外经商。
汪大渊这样的人才,又怎么能错过?
这可是一份活着的海图!
那自然要礼遇。
汪大渊听到朱元璋这话,本就紧张的他,扑通一声就给朱元璋跪了。
整个人瑟瑟发抖,觉得自己今天要死了。
甚至于全家都要不保了!
第159章 祖坟冒青烟了!皇帝居然这般大方?!这还是抠门的皇帝吗
想想看,他汪大渊一介老朽,这一生也没有干出什么名堂来。
年轻时没干什么正事,跟着船队,没少到外面转悠。
确实挣了点钱,可是这些钱,对普通人而言还好,对于皇帝而言,那是真入不了眼。
且这些钱,到了此时,已经花用的差不多了。
除此之外也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地方。
而且,这所谓的能拿得出手的东西,和皇帝比起来,那也不知道差了多少。
完全上不了台面。
要才学没才学,要武艺没武艺,治国理政才能,那更是没有。
结果,就是他这般什么都没有的人,前一段时间突然就被朝廷的人给找到。
说是皇帝要见他。
当时汪大渊就慌了,觉得这些人是骗子。
他这样的人要什么没什么,皇帝又怎么可能会派人来找他?
皇帝是疯了吗?
这段日子以来,他是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香。
等到真的被人带着进入了皇宫,他整个人的脑袋都是晕乎乎的。
只觉得分外的不真实。
尤其是现在,居然真的见到了皇帝,而且皇帝看起来还对自己这般客气。
这让他心中的慌乱与恐惧,在此时上升到了极致。
确定了,自己在此之前所想果然没有错。
自己真的是要没命了!
不仅自己没命弄不好,连自己全家都要没命。
在这短短的瞬间,他连自己埋在哪里都给想好了。
一来,传言中说当今皇帝脾气不好,杀人如割草。
另外一方面,也是双方身份相差悬殊,自己又啥都没有。
突然被皇帝如此礼遇,又岂能落一个什么好?
“哈哈,大渊先生不必如此不必多礼。
上一篇:大明:我朱允熥,随机复活亲人
下一篇:让你修渔船,52驱逐舰什么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