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第482节
那便是想要证明,他取代朱允炆是合理的,他当上皇帝后,要远比朱允炆强。
今后泉下若是遇到自己,能挺直腰杆。
为此,他努力了一辈子。
干的也是真不错!
老四后面不断的进行北征,就是想要通过他的努力,把草原给彻底的征服,把北面的问题给解决了。
从而将他靖难成功,以及削藩后,把自己这个父皇,所建立的分封藩王,防范草原的防线给重新建立起来。
可惜的是,哪怕到他去世,也都没能将草原彻底弄干净。
尤其是又有朱祁镇这么一个气死人不偿命的玩意,那真真的是把老四的诸多心血都给糟蹋了。
朱元璋看看自己家妹子,想了一下,终究还是决定先把这件事给按下,今后有机会了再和妹子说。
不然,他真怕自己家妹子在连番受刺激之下,会承受不住。
“除了五次亲征大漠,打出赫赫声威之外,老四还将触手给伸到了西域,在西域那边设立哈密卫进行驻军。
最为重要的是,还设立了努尔干都司。
永乐元年,老四派人至奴儿干地区招抚,次年各部归附,朝廷任命各首领为指挥同知等职。
其后数年,大明即以此为基础,逐渐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成立了一百三十一个卫。
永乐七年,在当地官员忽剌修奴的建议下,在黑龙江入海口一带成立都指挥使司以统辖各卫。
以康旺为都指择同知,王肇舟为指挥佥事。
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的统治范围,东南起日本海,并包括库页岛,西至斡难河,北抵外兴安岭……
只是,当时对于东北的经营还是不够重视,该地官员大多成为世袭而不受中央控制。
宣德九年时,正式撤销奴儿干都司……”
提起这个,朱元璋就来气,恨不得将老四的那个好圣孙给抽成个球,捶个半死!
这朱瞻基什么混到东西!
是真它娘的崽卖爷田不心疼!
他爷爷打下一点儿江山容易吗?多好的地方,结果愣是就被他这般轻易的给丢了,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
好多东西,那都是一旦丢了,今后都很难再重新获取……
若是这些地方还握在手中,那么到了现在时,东北那一大片的发展,将会更好。
多好的出海口,多少的土地,多少的矿产,就那般的拱手让人了!
想想就让人为之心痛。
“老四南征北战,还积极的向西进取,不断的开疆拓土。
在老四的永乐年间,我大明的疆域达到了顶峰。
将这些全都给算上,我大明国土面积,差不多有一千万平方公里。
但可惜,老四所获得的这些疆,后面子孙不争气,守不住,大部分都给还了回去……”
马皇后在边上听得眼中异彩连连,自己家老四竟然如此之神勇!
竟然干出来了这么多的事情,开疆拓土啊!想想就让人觉得神往!
怪不得能被后世称为永乐大帝。
单这赫赫战功,就已经超过了许许多多的人了。
唯一可惜的,就是如同重八所言那样,后世子孙不争气,崽卖爷田不心疼。
把老四辛辛苦苦打的疆域,了很多都给白白的丢了。
若是能守住,那该有多好?
诚如重八所言,只有疆域广阔的国家才能成为强国。
弹丸之地,根本没有任何成为强国的潜质。
“重八,老四文治如何?”
“文治自然是不错的。”
朱元璋点头肯定:“若只有武功没有的文治,也没办法称为永乐盛世。
在文治上面,老四也干出了很多事儿。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永乐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
马皇后闻言,不由一愣。
望向自己家重八的目光,都有些变了。
朱元璋也是忽然间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忙闭上,却为时已晚……
第209章 啊 对对对,重八你说的都对!
“重八,这么说你准备修的洪武大典,是从咱家老四那里抄的作业?”
马皇后望着朱元璋出声询问,声音里多少带着一些别样的意味。
当初听了重八关于洪武大典的设想之后,马皇后为之惊艳。
觉得自己家重八的这个想法,实在是太好了。
洪武大典如果是真的能够修成,那必然将会是一颗极其璀璨的文化明珠。
将会如同一座丰碑一样,后世都难以企及,难以逾越。
只觉得自己家重八脑瓜子真好使,居然有这么多的奇思妙想。
结果哪能想到,这事儿居然是重八从自己家老四那里抄过来了。
尤其是想到在老四把吴祯解决返回京师时,重八还专门把洪武大典的设想告诉了老四,并问老四好不好的事。
马皇后望着自己重八的目光都变了。
她是真没想到,自己家重八居然是这样的重八!
这也太过于不要脸了。
朱元璋话一出口,就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想要进行补救,可为时已晚。
尤其是面对自己家妹子,那意味深长的目光,朱元璋的老脸一时间,都觉得有些挂不住。
“妹子,那个……咱干的事儿,怎么能叫抄呢?这叫借鉴!
再说,这兔崽子在咱去世后,都干出来了这么大的事儿,都敢造反当皇帝了,咱知道这事儿后,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还对他大加赞赏。
那咱从他那里借鉴一点东西拿来用,那不是也应该吗?
老子借鉴儿子的,那是天经地义!
再说,这样的好办法,咱要是不将之给借鉴过来加以实施,今后老四注定当不了皇帝了,这么一个好的点子,岂不是会湮灭于历史长河之中?
这将会是我华夏的一大遗憾。”
朱元璋向马皇后解释。
一番解释下来,腰杆不由的就挺直了,整个人都变得理直气壮起来。
“啊……对对对,重八你说的好有道理。”
马皇后看着自己家重八的样子,忍不住暗自憋笑。
只觉得这个时候的重八很是好玩。
论起这厚脸皮,自己家重八那可是很少有人能比。
当然,在有些时候重八脸皮也很薄……
“嘿嘿,妹子,咱说的是真的,永乐大典还是变成洪武大典的好。
你是不知道,这么一个文化上的瑰宝,在后面居然逐渐的遗失了。
一方面是因为兵荒马乱,另外一方面,也着实是永乐大典的字数太多。
所以,总共也就弄了那么两三套。
传到现代时,只剩下了九牛一毛,寥寥几册残本。
思之令人心痛。
还是让咱这个当老子的,把洪武大典给弄出来吧。
而后再想办法提高印刷技术,进一步降低印刷的成本。
将编撰出来的洪武大典,给印上个千八百套的,让其能够长久的流传下去,不再遗失。”
说起这话时,想起永乐大典的命运,朱元璋的心里,多少有些堵得慌,带着一些意难平。
马皇后也没有想到,永乐大典这等好东西,后面的命运,居然也这般坎坷曲折,也不由得为之心疼。
并觉得自己家重八说的很对,很多事情随着自己家重八的重生都变了。
永乐大典这么一好创意,还是让重八来做比较好。
依照重八的能力,尤其是重八有了这样一番神奇的经历之后,很多事情重八都能将之做的超越原本的历史。
“除了永乐大典之外,老四还组织了一系列大型编书活动。
比如,命侍臣辑录自古以来的格言善行有益于太子者,编纂成《文华宝鉴》颁授给皇太子高炽。
永乐七年时,编成《圣学心法》,内容涵盖君、父、子、臣四道,并以君道为主,重点阐了老四的治国理念。
永乐八年,敕令雕印佛经《永乐北藏》,是现代时,保存完整大藏经中,最为精美的一部。
永乐十三年,理学书籍《四书五经大全》和《性理大全》编成。
又命黄淮、杨士奇等主持编纂《历代名臣奏议》,于永乐十四年完成,全书350卷,搜罗历代典制沿革、政治得失。
此书一直到后代,都是历史工作者的参考书。
永乐十六年,老四下诏编纂《天下郡县志》,命夏原吉、杨荣和金幼孜领其事,以纪天下形势、各地沿革、物产等。
上一篇:大明:我朱允熥,随机复活亲人
下一篇:让你修渔船,52驱逐舰什么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