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伴读万历,我爹张居正! 第146节
从前,显微镜第一次出现在研究室之中,不论是袁宗道,还是杨济时、罗显等人,各个都是反应激烈。
然而,却完全不及李时珍半分。
李时珍多年浸淫医道,一心想要悬壶济世,却总是摸不到要领,他游历大江南北,不便是为了寻找到真正的“医道”?
飘零大半生,转头竟然在张允修这里,看到了真正的微观世界。
其他人或许不知,可他李时珍浸淫医道多年,怎能够不知这“显微镜”,对于医术及药理研究的重要作用。
从此以后,医者研究药理,不再是如从前一般的无头苍蝇。
一切都将有迹可循!
可漂泊大半生,李时珍已然年近花甲之年,才堪堪遇到这“显微镜”,如何能够令他不疯狂!
若是能够早遇到!
这样想着,李时珍眼睛流出热泪来,他猛然间发现,自己一路行来,竟好像做了无用功?
他嘴唇嗫嚅着,热泪涌出眼眶,竟颓然在实验台面前瘫坐,口中喃喃自语地说道。
“老夫老夫半生心血,竟似镜花水月.”
“医圣之名.却犹如嘲弄!”
上前搀扶着李时珍,张允修没想到对方反应如此激烈,有些担心他的精神状态,连忙提醒说道。
“东壁先生倒不必如此,此法虽神妙,然从前之医道也非是一无是处.”
可他话音刚落,李时珍眼中便迸发出光芒,扑上来一把抓住张允修说道。
“张同知!这并非是戏法对不对!佛经所言一方寸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乃是真的对不对?”
眼见着对方就要走火入魔了,张允修忙是纠正说道。
“东壁先生此言差矣,非是什么一方寸一世界,酵母菌便是酵母菌,细菌便是细菌,他们也有生命,然躯体十分渺小,故而只能通过这显微镜看到,方寸内没有世界,却有成百上千类似于酵母菌一般的微生物!”
可李时珍还是转头看着那显微镜发呆,口中不断说着什么。
“医道如星河,今始知萤火之微亦蕴乾坤!”
眼见着一代“药圣”,就在被自己偶然的操作,弄得道心破碎,张允修连忙招呼袁宗道说道。
“快去将青霉素与大蒜素的培养皿拿过来,给东壁先生看看端倪。”
“还有咱们平日里所用病例文书.”
“对了!还有研究论文,也一并拿来!”
不一会儿,在研究室里头,摆上了一摞一摞的文书。
李时珍倒也不客气,他如饥似渴一般地阅读起来,越读心越惊。
可那些实实在在的病例,终于是将他拉回了现实。
最终,李时珍将目光投向了同样拿来的两份培养皿,看向袁宗道说道。
“小先生,能否再让老夫看看这病菌?”
袁宗道看了一眼张允修,得到首肯之后,这才麻溜地一阵操作。
正如适才的步骤一般,李时珍在显微镜下,看到了大蒜素与青霉素对于葡萄球菌的作用。
当然在仅仅三百倍的显微镜下,葡萄球菌显然看不太清楚,只能看到许许多多密密麻麻的点点,甚至还有些模糊不清。
可即便是如此,看到这些点点的存在,再看到培养皿的表象变化,李时珍还是能够认识到,这个大蒜素和青霉素,到底是如何作用于这些病菌的。
李时珍心情渐渐平复,他看向那已经出现清晰圆环的培养皿,不由得转头激动询问。
“能够治愈大头瘟的大蒜素,便是由这般制造而出的?”
张允修再次纠正说道:“东壁先生说错了,这大蒜素乃是治疗炎症,避免病菌之感染,对于大头瘟没有特别效果,乃是辅助治疗。”
“仅仅是辅助治疗,便能够救活无数人的性命?”李时珍目光炯炯地说道。
张允修有些愕然,对方非要这么理解,也不是不对。
为了让李时珍宽心,他还补上一句说道。
“现代医学之法甚是神奇,可若没有传统医道为基,那也将是无根之水,先生看到微观世界之神妙,应该感到高兴才是!
以现代医学研究之法,辅传统医道之术,将千百年来之医书典籍分类归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张允修一番言语下来,顿时令李时珍眼中露出一丝神采。
他的情绪终于平息,这才重重叹了一口气。
“嗐~张同知此乃肺腑之言。”
随后,李时珍看向那些研究设备的眼神里,充满着希冀与渴望。
他现在的心情,就有些像是还未发育的孩童娶了美娇娘一般,望洋兴叹。
能够感觉到,这里头有无穷无尽的道理和知识,却是不能马上全部理解。
看了看青霉素的培养皿,李时珍不免询问说道。
“此物比之大蒜素如何?”
张允修回答说道:“相较于大蒜素来说,青霉素能够治疗的疾病更加多,诸如肺痈、温病、烂喉痧等等,都能够达到直接治愈的效果,且见效奇快。”
“竟有如此神效?”
李时珍对于张允修的话语已然是深信不疑,他脸上露出期待地表情说道。
“何时能够使用,此物若是能够成,不知可救下多少黎民苍生,张同知便可称为古今杏林第一圣人!”
“很难。”
张允修实话实说道。
“这青霉素比之大蒜素的研制,要更加复杂繁琐,且需要更多的实验,制取提纯每一步都是当前技术难以实现的。
研究中心里头也不过推进了月余,于我估计来看,起码要再过五年,才可堪堪达到临床试验的要求。”
青霉素的制取,并不是随便找几个柑橘,然后将绿霉菌刮下来便了事,那样无异于找死。
实际历史上,即便是在发现青霉素的二十世纪,具有远超明朝的工业技术水平,也是经过了十几年研制才正式推出临床试验。
所以,就算张允修具有后世制取的一干资料,可想要弄出青霉素,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
听闻此言,李时珍脸上表情显然有些失望,可他还是振奋起来说道。
“不消说五年,只要十年内能够研制出来,都是造福万民的功绩!”
他意犹未尽的样子,完全没有了适才的疯狂劲,反倒是跃跃欲试起来。
“张同知可否还有其他物件,再让老夫我开开眼。”
张允修眯起眼睛紧紧盯着李时珍。
“时候不早了,东壁先生不打算找一处地方安顿下来?”
“不必歇息。”李时珍饶是没听出张允修的言外之意。“老夫身子骨好的很,便是想要见识一番这现代医学的神奇之术!”
他想了想,略微觉得有些不妥,脸上露出郑重的表情说道。
“若是张同知不弃,我李时珍也可拜入你之门下。”
张允修顿感无语,他收那么多徒弟做甚?
太医院里头那群人,已经够他烦的了,再加上一个李时珍,那不是烦上加烦。
他摇摇头说道:“我这仁民医馆,素来是来者不拒,只要是医者仁心,现代医学之术皆可传授。”
这种医术必然是不断创新推进的,张允修脑袋里头藏着那么多先进知识,自然不会想要藏着掖着,最好是群策群力才好。
李时珍面露赧色,似是不太能说出口:“既然如此,那老夫”
张允修觉得他墨迹,便干脆地说道。
“东壁先生便入我这仁民医馆,今后慢慢学习这现代医学,相信以东壁先生之才能,定能够以现代医学之法,将传统医学加以改良!
此举不亚于《本草纲目》之编撰!”
“不敢!老夫自当是以学生之礼待之。”
李时珍嘴上这样说着,可脸上却是一片欣喜的潮红,自看到显微镜的那一刻起,他就再也不想离开这仁民医馆了!
张允修想了想,忍不住提道。
“不过有个事情,亟需先生近期多上上心。”
“哦?”李时珍有些迷惑。“张同知还有无法治愈的病?”
“倒不是无法治愈。”
张允修叹了一口气说道。
“我所谋治疗方法众多,然手下都是一群酒囊饭袋,根本无法施行。”
“张同知手下,可都是从前太医院的御医啊?”李时珍有些不理解。
张允修呼出一口气,这才淡淡说道。
“家父张叔大,素来受这肠澼之症侵扰,无法得以根治,我想来要效仿那华佗刮骨疗法,为家父割以永治。
然这些御医都是一群鼠辈,听闻乃是为家父治疗,各个都吓破了胆。
想来想去,唯有东壁先生能担此大任了!”
听闻此言,李时珍瞬间愣住,有一种想要逃的冲动。
北镇抚司。
锦衣卫诏狱。
往日里风姿卓绝的礼部尚书徐学谟,此刻已然变成了一条丧家之犬。
他头发披散开来,跪在浸满污水的稻草堆上,对着面前那名穿着绯色官袍的官员不断叩首跪拜。
“直卿,吾所言句句属实,那白莲教匪一事,皆是杨四知所为,其罪状我已然写有文书说明,你可去寻我家中管家,他手头还有杨四知与白莲教匪接触的一干罪证!”
徐学谟嘴唇干裂流血,眼睛里头充满着希冀,他紧紧盯着对方,爬上前去,一把抱住了对方的大腿。
“严尚书!尚书大人!你乃是刑部尚书,定然是有办法的.还需要招供对不对?我全然都可招供!”
徐学谟眼里露出狠辣说道。
上一篇: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