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伴读万历,我爹张居正!

大明:伴读万历,我爹张居正! 第264节

  “世伯,我张允修不求有什么回报。

  依我看来在期货市场里头疯狂之人,也算是有所贡献的。

  往日里他们盘剥百姓,现在可在期货市场里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若无他们的亏损,期货市场拿什么去填补和对冲粮食、布匹等物资的涨价风险呢?”

  “世伯且看着吧,我爹爹和陛下都未置喙。

  而今期货市场初立,盘子尚且还不大,过个几月看看风声,便知其用处了。”

  张允修一番抽丝剥茧的专业化经济论述下来,直接给张溶这个赳赳武夫给听得云山雾罩,原本的满腔怒意,生生憋了回去。

  待到张允修连珠炮地讲完,张溶觉得脑袋里像是塞了团乱麻,晕乎乎地离开了南镇抚司衙门。

  人刚走,张允修便托人将余象斗唤至值房。

  这阵子,余象斗已然成为了他在商业经略上的左膀右臂。

  这小子在经商之道上颇有天赋,也同样能够信任。

  余象斗入了值房,小心翼翼地关上门,深知张允修唤自己来所为何事。

  他拱拱手,上来便开门见山地说道。

  “大人,江南那头已然有了动静。”

  “取来看看!”张允修语气利落。

  余象斗则是从怀里掏出一份书信,恭谨递上。

  展开信纸一看,张允修嘴角勾出一丝笑意。

  “这些人到底还是沉不住气,咱们这个期货市场正巧派上用场。”

  他眸光骤然锐利。

  “传令下去,茶馆期货市场里头,即刻挂牌西山布匹与江南布匹的期货合约。”

  “再修书一封。”

  他顿了顿,语气不容置疑。

  “着令江南也设立一处期货市场。

  告诉徽商的王世顺还有瑞锦丝行的赵睿,让他们开足马力生产,半点喘息之机也别给!”

  “让那些江南士绅商贾瞧瞧什么叫做生产力!”

第240章 西山之法能解江南顽疾?

  “以丝绸为例,京城三十九铺茶馆、西山工坊、户部三方共同作保,推出一份货引。

  此货引可规定为云锦十匹,标明丝绸的规格、质量等级、成色标准等细节,确定交割日期.

  商贾、工坊主、棉农提供保证金、身份凭证、往年记录等等证明,参与到期货交易之中.”

  南京巡抚衙门之中,众人看着这份书信内容面面相觑。

  里头所介绍的“期货交易市场”,虽说有着往日参照,并非是凭空出现,可新颖的概念,还是令人难以接受。

  “胡闹!”

  海瑞率先拍案而起,怒然说道。

  “张士元此子是在助长商贾之道,商贾历年便是囤货居奇,以货殖之道搜刮民财。

  此期货市场,岂不是让这等行径更加便利?”

  以海瑞这些传统儒士的想法,是很难理解期货市场所带来的长久益处。

  因为在过往的几百上千年里,“抑商护农”一直都是主旋律。

  当然,衙门内并非所有人都是这样看的。

  徽商王世顺,这些日子以来,皆是在南京协助殷正茂与海瑞,推行江南织造局与西山钱庄之策略。

  他怎么说也是在西山进修过的,接受过张允修的“传道授业解惑”。

  加之多年行商经验,一下子就搞清楚了其中来由。

  面露纠结之色,王世顺这才咬咬牙,朝着海瑞拱拱手说道。

  “小人斗胆,还请海宪台不必急躁,依照草民看来,此期货交易之法非但不是助长囤货居奇之风,反倒是抑制的。”

  海瑞拧眉:“如何抑制?”

  王世顺想了想说道:“此中关窍在于经济学里头的供需之道。

  有了期货市场的价目公示,若是有人妄图囤货居奇抬价,很快便会在交易价目上反应出来。

  违背了供需规律后,自有人会开少.

  往日里囤货者往往想着浑水摸鱼,徒然制造短缺。

  可有了期货市场之后,这一切便将会被瓦解.

  还有”

  “休要再提那经济学之道。”

  海瑞捂着脑袋觉得有些头疼。

  这些日子以来,西山在京城带来的变革实在有些太过于迅速了。

  诸多张允修干出来的行径,在海瑞看来那都是离经叛道,乃要惹出祸端来的。

  可偏偏桩桩件件都应验无误。

  这让他奉行半生的治世理念,正被冲击得七零八落。

  看了一眼角落里头。

  锦衣卫指挥佥事张简修正老神在在的倚靠在墙边。

  海瑞不免皱眉,沉声询问说道。

  “张佥事,此期货市场乃是张士元独断专行,还是受了元辅大人之授意?”

  张简修正在神游物外呢,说实话他心里还是有些怵海瑞的。

  这海刚锋之名,连老爹张居正都头疼,更何况是他呢?

  普天之下,想来也仅仅只有幼弟张允修,能跟这位一较高下了。

  这会儿,张简修自然是正色颔首说道:“不论是江南织造局还是这期货交易市场,皆是经过内阁和陛下首肯的。

  海宪台尽可放心,我这幼弟虽行事看似不羁,却是菩萨心肠,断不会做有损江南百姓的事。”

  “但愿如此。”

  海瑞依旧是不苟言笑的模样,朝主位的殷正茂拱手一礼,“殷抚台,下官还有些行程,先行一步。”

  说完这句话,他便是拂袖而去,可以说是很有个性了。

  那徽商王世顺面露尬尴之色,扭头看向殷正茂说道。

  “殷抚台您看这.”

  “不必忧心。”殷正茂摆摆手,“海汝贤便是这个性子,尔等照着首辅吩咐去做便是,本抚定然是大力支持的。”

  说完他捋了捋胡须,显得很是轻松的样子。

  自从张简修一行人来了南直隶之后,再有侯继高、沈有容二人领兵坐镇江南,他这个应天巡抚行事,可以说是轻松许多了。

  特别是江南织造局成立之后,依托着西山钱庄给百姓们放低息贷款,再有那“天工纺织机”给百姓们提供新的营生,江南因水患而产生的矛盾,已然是渐渐平息下来。

  当然,这并不表示可以高枕无忧了。

  殷正茂看向那王世顺说道:“王掌柜近来那棉布棉丝的销路可寻到了?”

  纺织机确实是发到了百姓们的手里,他们所生产而出的棉丝蚕丝整整翻了好几倍。

  可立马就出现了一个问题,那便是生产出来的棉丝蚕丝太多了,以至于销路成了问题。

  以往这些棉蚕制品的销售,全然为江南士族豪绅们所把持。

  现在江南织造局与他们唱着对台戏,这些人自然串通各路卖家,严禁收购此类棉丝蚕丝,妄图以此来掐死朝廷这釜底抽薪之招数。

  王世顺脸上露出微笑说道:“原先是个问题,可现在张同知帮着咱们解决了这个问题。”

  殷正茂有些讶异地说道:“那期货市场,当真有这么神奇?”

  王世顺点点头说道:“抚台大人明鉴,小人从前乃是商贾,太明白江南士绅们心里那些门道。

  这些人依托着地方之便,便想要对抗朝堂,妄图以囤货居奇,截断销路之法,公然对抗朝堂国策。

  若换做是他人,说不准定然着了他们的道。

  可张同知一出手,即便是小人不明白这期货市场的原理,也同样相信能够马到成功。”

  张允修的手段,王世顺可太清楚了,因为他就是被坑了无数次,才得以“招安”。

  现今上了“贼船”,开始坑别人之后,王世顺感觉吃嘛嘛香,身体越发的健朗起来。

  可以说,他这个曾经的“对手”,对于张允修的能力有着十足的认可。

  “张士元那小子.”

  殷正茂不由得有些感慨,脑袋里面回忆起来,笑着摇摇头说道。

  “想着昔日,其年幼之时尚在襁褓之中,老夫还曾经抱过他逗趣,不想短短数年,竟成了我大明之人杰,实在是令人感概啊~”

  想到这里,他朝着一旁的张简修说道。

  “张佥事,想来这许多事情,还需要你在其中多加斡旋才是。”

  张简修眼见着幼弟被好一番夸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将嘴里牙签一吐,咧开一张大嘴说道。

  “殷抚台还且安心,我张简修奉皇命前来,便是要抓拿江南一干宵小之徒!这些人若敢有半点造次,通通抓拿回京师打入诏狱!”

  事实上,张简修此来南京,不单单有推行江南织造局之意,还有则是防范江南士族狗急跳墙,勾结倭寇入侵海疆。

  这在以往并不是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正巧万历皇帝在看了永乐年间开海的收入之后,对于这群江南士族恨得牙痒痒。

首节 上一节 264/3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