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伴读万历,我爹张居正! 第316节
朝廷惩治了江南士族,又怎么不会掀起官员们兔死狐悲之感呢?
可不论是皇帝,还是首辅张居正,却似乎是被张允修下了迷魂汤一般,略有所动摇,却还是坚定支持。
君不见,南直隶北直隶都快要乱成一锅粥了,江南之地物价飞涨,京师又好到哪里去呢?
申时行是支持新政改革的,可他乃是中庸派、温和派。
据他所知,京城已然有不少官员,想要投入到那潞王的门下,力主推行“仁厚”之策,不少张党官员也越发动摇。
再这般下去,恐怕要生出事端来。
然而,若让申时行去冲锋陷阵,实在是有些为难他了,出于跟张居正的关系,他也只能在这件事情上和稀泥。
这一场经筵,俨然已经成了张允修在主导,甚至后面关于《大学》内容的讨论都取消,改为万历皇帝听取医学院、机械学院的什么工作汇报。
自从恭妃之事后,万历皇帝对于医学院就越发上心了,时常便会给予赏赐,听完医学翰林们,对于妇产科的最新研究总结后,皇帝龙颜大悦,大加赞赏。
机械学院也不遑多让,几名翰林将最新研究成果一摆出,万历皇帝眼睛要放出光来。
从前的奇技淫巧,如今却登堂入室,大有将原本翰林院压过的势头。
以余有丁为首的翰林学士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待到经筵结束之后,脸上皆是灰败之色。
年轻的翰林修撰陈于陛怒不可遏的样子,还想着与皇帝继续谏言,却被余有丁给拦了下来。
他这会儿也学着申时行的样子,拍了拍陈于陛的手背说道。
“避其锋芒。”
这才避免了一场祸事。
朝中大臣翰林们,觉得天都要塌下来,可换到另外一方面,万历皇帝在下了经筵回到偏殿休息时候,眼睛里头却充满着期待。
他迫不及待地看向张允修说道。
“士元!戚少保可有消息?我们此番出海劫掠,万万不能丢了我大明的威名啊!”
第285章 朕又不喜欢银子
万历皇帝自小便被压制在皇宫之中,成日里就是之乎者也,成日里便是翰林学士们的四书五经,早已经厌烦了。
加之这些日子以来,看到清流士族的做派,他对于文官那一套更加厌恶。
可张允修就完全不同了,他便像是一个儿时的玩伴一般,时常为自己提出一些新奇的东西,这些东西看起来像是在玩乐,却往往能够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譬如让戚继光率领部分海军出外劫掠,让大明军队成为海寇,这在从前那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我大明泱泱大国,不应该以仁义为重,岂是能够去劫掠小国呢?
可换个由头就不一样了,不挂大明的旗帜,抢的甚至还是素来结仇的倭人,万历皇帝心里头没有一点负担,反倒是十分兴奋。
抢劫了!抢得还是他倭国人!抢完还能解决问题!
听到是否扬我大明国威这句话,张允修不由得有些无奈,他忍不住提醒说道。
“陛下,我们可是打着海寇的名号,这劫掠之事,岂是能够与大明朝廷相提并论的呢?”
“嘿呀!”
万历皇帝一拍脑袋说道。
“朕险些忘记了,此番乃是派遣戚少保前往南洋扫除海寇,不知这南洋之行,是否有所收获啊?”
一提及这个,万历皇帝便眉飞色舞起来,满眼期待的样子。
戚继光出海已然是半月有余,想来这第一波消息,也该是传到京师了。
张允修叹了一口气说道:“戚将军接触海事,终究是约莫十年前的事情了,这大海茫茫如何能够寻到海寇?
这些日子以来,戚将军在南洋可谓是颗粒无收,这也怪不得他们,实在是敌人太过于狡猾了。
月港传来消息,近来这航路的海寇越发猖獗,他们凶残至极,两日来已然劫掠了十几艘倭人的商船,倭人们损失惨重,已然将此事告到了月港千户所里头。”
倭人在月港行商,这是大明朝廷心知肚明的事情,官方正式层面的贸易文书没有,可大明不会放过银子不赚,对于倭人冒用佛郎机人的名头,那是睁一眼闭一眼,大家心知肚明。
万历皇帝觉得有趣,他挑了挑眉毛,颇为兴奋地摇头晃脑。
“这真是糟糕啊~月港乃是我大明对外贸易重要窗口,若是月港乱了,却显得我大明教化不严,发一道急报出去,让戚元敬人等不得懈怠,定然要好生维护我大明海疆安定。”
张允修则是一副要为戚继光说句话的样子。
“陛下,此番戚将军也非是一无所获,在南洋护卫一干海商,也赚取了将近三十万两银子,底下兵士自然是要犒劳的,我等西山为其提供一干辎重,能够分取约莫十万两银子。”
此言一出,万历皇帝眼睛立马放出光来,可他却还是背着手,一幅痛心疾首的样子,指着张允修说道。
“士元呐士元,朕如何说你才好,这天底下的事情,岂是能够以银子来衡量的?朕是那种贪图银钱的人么?
朕是大明皇帝,朕又不喜欢银子。”
他顿了顿,皱起饱满的豆豆眉,很是认真地说道。
“银子是次要的,朕怎么会在乎几十万两银子?传旨给戚元敬,告诉他若是大明南洋海疆不平,他也不用回来了,便在月港安家吧!”
听到皇帝这番话,张允修险些没有绷住,他好不容易才忍住笑意,再听到皇帝后面一句话,就有些无语了。
万历皇帝这是看出海劫掠这么赚钱,想让戚继光长期待在下面了,张允修忍不住提醒着说道。
“陛下,这戚将军乃是我大明之锋刃,为大明立下汗马功劳,治理海疆一事不可从急,要长期治理,要慢慢治理,要让发动大家一起治理。”
“可谓一起治理?”万历皇帝有些不明白。
张允修笑着说道:“自我大明海禁以来,海上水师就非擅长之处,各地疏于海防,如若不是如此,也不会令倭寇这般猖獗,前些年为处理海疆倭寇事宜,水师营又越发糜烂。
陛下,我大明若想要开海,一个强大的水师是必然的,可培养水师就必然要银子。
如今我大明可有多余的银子去发展水师?”
“水师.”
万历皇帝皱起眉头,他虽然不愿处理朝政,看起来很是糊涂,可心里却像是明镜,一直都对于治下国家还是有个大致的理解。
正如张允修所言,大明缺银子,所采取的无非是“开源节流”。
万历新政是“节流”。
西山推行各项发明,产出藕煤,生产琉璃,以纺织机提高生产力,这是“开源”。
开海禁,对外贸易也是“开源”的一种。
可既然要开海禁,就必然要有一支强大的水师,强大的水师就必然需要有银子。
然而,朝廷就是因为缺银子,才推行“开源节流”之法,这就形成了一个闭环。
“这倒是一个难解的难题。”万历皇帝点点头,“那你这一起治理是何意?”
张允修这才解释着说道:“便是如戚将军这般,陛下可以西山的名头,再成立一个西山海事司,允许部分人出海贸易,朝廷不参与到其中,但可给予一定的保护,出海的海船获利,朝廷抽取出一部分干股。
发动民间百姓的力量,也让部分士绅大族可自我发展海上力量,填补上我大明水师发展起来的这一片空窗期。”
听闻此言,万历皇帝当即眼前一亮,可还是有所顾忌。
“若是让地方世家大族发展海事,这些人做大之后对抗朝廷怎么办?”
“陛下多虑了。”
张允修笑着摇摇头说道。
“如今大明机械学院,可是改良了火药的配方,西山也建立起炼钢厂,微臣保证不出两年,就能够将大明火器威力提升上一大截。
朝廷手握着火枪火炮,这些民间势力无非是发展一些海船和水手,如何能够对抗朝廷?”
他挑了挑眉毛说道。
“退一万步来说,陛下就算是不推行此策,这些人便不会发展海事了么?从前的倭寇,可有不少人皆是出自江南世家大族,海上诸多海寇,哪个没受过世家大族资助。
如今我们只是将事情透明化,反倒是能够管控。”
明末时期重要的海上霸主郑芝龙,如今还没有出生,可张允修知道,他便是发家于漳州月港一带。
可以说,大明朝廷就算是不推行这样的政令,也照样会有无数闽、粤、浙一带的士族百姓投身于大海之中。
所以,推行这样的政令,反倒是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控制海上势力,将大明海贸给盘活。
“可是.”万历皇帝对于这种事情,显然还是有很深的顾虑。
作为一个封建君主,素来都是将皇权看在第一位的,将海上放开,无疑就是释放部分皇权给民间。
海上船只难以受到朝廷管控,这恐怕也是从前朱元璋推行海禁的原因之一。
张允修则是提醒说道:“陛下,这大海茫茫,我大明本就难以管控,正如治理水患,宜疏不宜堵。”
他露出一丝微笑。
“陛下若是还是觉得顾虑,那便试点推行即可。”
试点推行是个好法子,能不能行之有效,理论上说得不算,只有落实出结果了才能够知道。
万历皇帝思虑了一番,还是点头说道。
“便照着士元所说吧。”
他骨子里,定然是不愿意放弃对于皇权的把控,可海上贸易所带来的利益实在是太丰厚了。
这天底下哪里不用银子?
便连皇帝,也要给臣子军士发放俸禄赏赐才成。
这些年来,推行轰轰烈烈的万历新政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一个钱字?
如果不是能够赚取银子,万历皇帝不会有决心跟江南士族“开战”,更不会听张允修的一干建议,甚至将戚继光给派出海去。
如今,只要能够推行海贸,江南士族将如土鸡瓦狗一般崩溃,朝廷的一干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而所需的,无非是万历皇帝松个口而已。
他甚至不用顾忌朝中大臣的意见,因为西山工坊很巧妙的绕开了朝廷掣肘,以一种半公半私的方法,推行各项政令的开展。
你朝中大臣有意见?那跟朝廷有什么关系,西山乃是皇家私产,皇帝做点生意要你们指手画脚?
到时候,若真出了什么事情,万历皇帝便能两手一摊,便说是西山工坊里头治理不严,立马取缔了便成,比起朝廷费心费力推行政令,要更加能够自由进退。
要知道在此之前,皇帝也同样是有推行矿税的想法,令各地矿使、税监,以皇家名义采矿,赚取内帑。
比之矿税来,这西山工坊推行的一干活动,可要温和太多了。
思虑一番之后,万历皇帝对于张允修的建议还是很满意的,他脸上露出一丝微笑说道。
上一篇: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