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红楼 第414节
顿了顿,又道:“妈妈得了信儿,怕是明儿个便要回转,且看妈妈怎么说吧。”
陈斯远不知如何劝说,只得握了宝姐姐的柔荑道:“妹妹放心,往后有我呢。”
宝姐姐轻声应下,禁不住反握了陈斯远。她一双水杏眼莹润,心心念念全都指望陈斯远了。除此之外还能如何?她到底是个女儿家,总不好抛头露面去打理家业。
……………………………………………………
三圣庵。
慈航庵的额匾业已断成两截,一群尼姑堵在门前破口大骂。
清梵与两个婆子拦在门前,三张嘴又如何说得过十几张嘴?一众尼姑正待一拥而入,便有碧痕跑过来,扯了脸上的面巾往一众尼姑里扑去。
那些尼姑唬得一声尖叫,立马四下躲避。
“杨梅疮!”
那领头的老尼跑得比谁都快,眼看碧痕不追了,这才扭身回来,道:“阿弥陀佛,白纸黑字写着,我也交了一千两定金,便是去打官司,这三圣庵也合该归贫尼。”
清梵啐道:“呸,你不过是交了定钱,我们姑娘可是实打实花了三千两银子买下来的。”
那老尼道:“罢了,我与你这丫鬟说不清,咱们还是衙门里说话儿吧!”
那妙玉一直躲在后头庵堂里,心下实在不耐与人打官司,便开口叫住老尼一行,又叫了清梵传话儿。
那清梵好半晌方才不情不愿回转,与那老尼道:“我们姑娘说了,只要你不来纠缠,便赔给你一千两银子。”
一旁婆子听了顿时就急了,叫了声儿‘且住’,扭身匆匆跑到妙玉身边儿,说道:“姑娘,可不好开了这个先例啊。那些尼姑不过拿了定金文契,又无三圣庵地契,怎可给了她们银子?若来日还有人上门讨要,莫非姑娘也要给了人家不成?”
妙玉这才恍然,自个儿险些又着了道儿。随即又蹙眉道:“如此说来,那地契在何处?”
婆子道:“定是净月那贼尼姑拿了去,说不得来日又会卖给谁呢!”
妙玉沉吟半晌,说道:“罢了,看来免不了对簿公堂了。”
婆子劝说道:“姑娘权当上了那贼尼姑的恶当,若我说,此地实在不宜久留。”
妙玉不解道:“我又能往何处去?”
婆子道:“与其留在此地等着官司缠身,莫不如另寻一处庵堂……”
妙玉自小锦衣玉食,从未短过银钱,又暗忖将手头的物件儿兑了去,总能兑个一万大几千银子,便不大瞧得上先前的三千两。她生性不喜麻烦,便道:“也罢,那你与那些尼姑说一声儿,容咱们几日,待寻了地方便搬走。”
婆子舒了口气,赶忙应下,回身去与山门外的尼姑说道。
妙玉返身回了庵堂里,又捧了佛经研读。随即便有碧痕、智能儿来央求,二人道:“求姑娘发发善心,若庵堂易主,只怕我们二人再无存身之所。”
妙玉年纪方才智能儿帮着阻拦,碧痕又将那些恶尼姑赶了出去,便应承道:“那往后你们便随着我吧。”
智能儿与碧痕一并谢过,这才安心而去。
妙玉复又捧起佛经来,心下暗忖,不过区区三千两银子,待其另寻了落脚处,往后行走达官显贵私宅,不过年余光景也就赚回来了。
……………………………………………………
转眼到得翌日。
却说这日一早儿薛姨妈匆匆回转,见过了那薛宝琴一面儿,随即兴致大坏,只寻了宝姐姐言说几句,便又匆匆回了老宅。
陈斯远在清堂茅舍等了半日不见人影,一扫听才知薛姨妈竟回去了。他心下正纳罕时,便有翠墨寻来。
陈斯远便道:“三妹妹可好些了?”
中秋已过,素来身子骨康健的探春也染了风寒。
翠墨道:“姑娘好了,今儿也不吃药了,不过是凉着了一点儿。”说话间便将一封花笺递过来。
陈斯远展开一瞧,便见其上写道:“娣探谨奉:远兄文几:前夕新霁,月色如洗,因惜清景难逢,讵忍就卧……若蒙棹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此谨奉。”
陈斯远合上花笺顿时笑道:“三妹妹可算是结社了,是了,可还短银钱花用?”
翠墨笑着道:“上回远大爷给了许多,我们姑娘说便是换着花样办上一年也足够了呢。”
陈斯远颔首道:“如此也好,那我过会子便去凑个热闹。”
翠墨笑着应下,随即告退而去。
陈斯远拾掇停当,换过一身半新衣裳便往秋爽斋而来。入内便见迎春、黛玉、宝钗、李纨俱在,这会子正与探春叽叽呱呱说得热闹。
瞧见陈斯远,便纷纷笑道:“这不,又来了一个。”
陈斯远四下拱手,强忍着心绪不曾仔细扫量李纨,说道:“三妹妹早说要起社,不想直至今日方才起了。”
探春嗓子略沙哑,盖因风寒刚好,闻言便笑道:“前两日老爷才启程,我便要起社来着,谁知竟染了风寒。今儿个才见好,这不就赶忙下了帖子了?”
黛玉捋着发髻道:“你们只管起社,可别算我,我是不敢的。”
迎春顿时笑了,道:“你不敢谁还敢呢!”
迎春说罢,连宝姐姐也打趣了一嘴,惹得黛玉先是瘪了嘴,旋即自个儿又笑了。
李纨也不敢去看陈斯远,只道:“雅得紧,只不知三妹妹这社是什么名堂?不拘什么名堂,我不大会作诗,好在月例不少,此番便先凑个五十两来算作用度可好?”
此言一出,除了陈斯远,众人都诧异得紧。李纨素来俭省,虽月例银子是头一等,可探春等却从没想过打李纨的秋风。不想此番她自个儿登了门,反倒要出银子办社。
这要起社,总不好可着陈斯远一只羊薅,银子自是多多益善,探春欢喜不已,赶忙应下。
谁知李纨兀自不罢休,又道:“单我一个只怕不够支应的,我看不若将凤丫头也拉了来,往后用度岂不就足够了?”
探春一琢磨也是,道:“好主意,待咱们商议好了章程,便去前头邀凤姐姐去。”
探春又记起陈斯远先前所说,便道这社也不拘诗词歌赋,手球、蹴鞠、毽子俱都囊括其中。
众人听了纷纷叫好,只道如此一来大家伙都能热闹着参与其中。
正说话间,忽而翠墨打了帘栊,笑着道:“瞧瞧是谁来了?”
陈斯远笑着回首,便见一嫽俏姑娘家噙笑入内,同是一双水杏眼,面相与宝姐姐三分挂相,眸中少了沉练,却多了几分天真烂漫。瞧年岁不过十一、二,到得近前四下一福,欢喜着说道:“可是要起社?我却来得凑巧,不想才安置下来便有这等雅事。”
第302章 棠阴比事
宝琴话音刚落,便有探春起身来迎,笑着道:“妹妹才来,我便送了帖子去,迟迟不见你人,还当妹妹今儿个不来了呢。”
迎春也道:“老太太都赞琴妹妹好品格,这社若是少了琴妹妹岂不少了几分颜色?”
众金钗说说笑笑,将宝琴迎进内中。唯独宝姐姐面上虽噙着笑,心下却有些别扭。
随即又商议着定下章程,又有给各人起名号。陈斯远坐在一旁笑看,奈何李纨忍了半晌实在忍不住,便频频朝着陈斯远看过来。
旁人尚且没注意,却瞒不过宝姐姐与林妹妹。陈斯远心下冷汗直流,偏生这会子不好与李纨说什么。
他起先还打算来凑个热闹,如今一看,这哪里是热闹?分明便是修罗场啊。
陈斯远渐生退却之意,此时探春纳罕道:“怎么不见宝二哥?”
才来的宝琴就道:“方才那会子夏家太太来了,太太便将宝二哥叫了去。”
三春等与宝玉是姊妹兄弟,自是想带了宝玉凑个热闹,宝姐姐与黛玉心下却不这般想。前者鄙夷宝玉只知风花雪月、不知上进,后者看穿了宝玉成色,只当做寻常表亲相处。
随即又有邢岫烟、香菱来凑趣,陈斯远见势不好,干脆起身道:“你们且热闹着,我还是回去读书吧。”
惜春极为不舍,叫嚷道:“少了远大哥,总觉少了一分热闹。”
陈斯远哈哈笑道:“方才定下今日办诗社,我便不凑趣了。”
陈斯远诗词本事大抵也就是寻常水准,全靠前世记忆支撑,论真本事只怕连李纨与迎春都不如,自然不敢露怯。再者说了,过会子即便他不下场作诗,若让他点评宝姐姐、林妹妹的诗文谁高谁下,陈斯远又该如何自处?
捧了一个便会得罪另一个,陈斯远莫不如躲个清净。
他这般笑着说出来,旁人却另做他想,只道他诗词水准太高,不大想参与这等小孩子家家的诗社。
又有人作想,若是陈斯远诗词水准太高,岂不将众人都掩没了过去?
陈斯远又道:“待来日有旁的吃喝玩乐,我再来凑趣。”
除去小惜春有些不舍,余者都笑着起身送陈斯远。陈斯远临行之际又与香菱递了个眼神儿,这姑娘心绪激荡,小脸儿通红。
待陈斯远一走,黛玉便道:“他虽走了,人却是不少的。”瞧了香菱一眼道:“我这女徒弟随着我学了许久,如今也能做得诗文了。”
众人都知香菱时常便往潇湘馆去学诗,先前只当香菱不过是凑趣,不想这会子香菱竟也能做诗了!
于是众人齐齐开口称赞,香菱掩口而笑,心下自是感念。错非落在陈斯远身边儿,她又怎会遂了心愿?
到底是一桩雅事,宝姐姐再是心下不爽宝琴,好歹这会子也压下心绪,噙了笑热热闹闹参与其中。
叽叽呱呱说了半晌,探春因李纨出了银钱,便荐其掌社。李纨心下有了寄托,再不是那般槁木死灰模样,听了探春的话儿便笑道:“探丫头既荐了我,我虽不大会做诗,却胜在年纪痴长几岁,便做了这掌社。不过须得两个副社帮衬着,这起社之事既是探丫头先张罗的,我看这头一个副社便是探丫头了。”
金钗齐声道好,探春当仁不让应下,又道:“我既为副社,那此番我便先做个东道。”待众人应下,她又问:“却不知另一副社,大嫂子有何人选?莫不是宝姐姐或是林姐姐?”
李纨笑道:“都不是,我看凤丫头最合适。”
宝姐姐闻弦知雅意,顿时笑道:“大嫂子自个儿掏了银钱不算,莫不是还要打凤姐儿的秋风?”
黛玉也笑将起来,道:“说来凤姐姐那膠乳营生如今可生发了,说不得过些时日便能得了兵部订单呢。”
宝姐姐立时道:“要说还是林丫头好运道,凤丫头不拘如何劳碌,这出息总有林丫头一半儿呢。”
黛玉娇嗔不依,与宝姐姐嬉闹了一番方才罢休。
这两个副社都有了人选,黛玉与宝姐姐嬉闹过,又说道:“既然定要起诗社,咱们都是诗翁了,先把这些姐妹叔嫂的字样改了才不俗。”
于是李纨依旧起了稻香老农的号,宝姐姐名为蘅芜君,林妹妹为潇湘妃子,三妹妹探春起了个秋爽居士,二姑娘为菱洲,小惜春为藕榭。
因着宝玉不在,也无人提醒探春,其名号便只是秋爽居士,而非蕉下客。
又有薛宝琴新来,她思来想去,给自个儿起了个梅影山人;香菱一时间想不出名号,黛玉以菱香居士相赠,香菱却觉不妥,思来想去便自称清堂吟士。
随即又定下章程,每月聚一、二回,风雨无阻,又有奖惩之制。
待诸般停当,李纨便道:“探丫头急着做东道,那就先准备着。只是这社已然起了,哪里有不告知副社的道理?”
探春顿时掩口而笑,道:“大嫂子要去打秋风,我可是怕了凤姐姐那张嘴……罢了罢了,我留下准备便是了,你们谁爱去谁去。”
小惜春却是不怕的,道:“凤姐姐有何可怕的?咱们掰扯清楚,凤姐姐断无不允之理。大嫂子,算我一个。”
又有宝姐姐道:“那我也走一遭吧。”
此事定下,李纨便领着宝钗、惜春往前头来寻凤姐儿。
凤姐儿院儿。
这会子凤姐儿歪在炕上,头上戴了抹额,平儿正低声交代着。待平儿说完,凤姐儿就道:“你与乔、冯二人交代下,平素爪子干净些,万不可让太太拿了把柄。至于每月用度……我私底下贴补二两就是了。”
凤姐儿‘抱病’几日,管家的差事都丢给平儿打理。平儿本就是个老好人的性儿,便是得了凤姐儿的虎皮,也不好太过得罪各处管事儿,因是这些时日荣国府中麻烦事儿不断,凤姐儿又‘抱病’,平儿便只好时常去寻王夫人拿主意。
于是这些时日王夫人庶务缠身,如今已有了厌嫌之心。
上一篇:大明:伴读万历,我爹张居正!
下一篇:返回列表